06.07 印象兴城之首山

首山位于兴城市东北2.5公里处,介于兴城古城与兴城海滨之间。因三峰并立、状若人首而得名,又名“三首山”。“三首云冠”是兴城八景之一。山势陡峭,怪石嶙峋,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为游人所倾慕。首山中峰顶部筑有古烽火台,东南坡有瀑布,名 “三道悬流”。西北麓建有“朝阳宫”道家寺院,掩映在奇松怪石丛中。

印象兴城之首山

首山山门

首山海拔329.7米,地势险要,扼守辽西走廊通道,是屹立古城东北的天然屏障,欲守古城,必扼首山。因此,首山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清初的“宁锦大捷”,首山就是主战场。其主峰上保存着明朝时修筑的烽火台一座,直径13米,高7米,雄居山巅,是古代传报军情的设施。此台为明代所建,青砖砌就。登台远眺,兴城风光尽收眼底。西可鸟瞰古城全貌。东可纵观大海,使人心旷神怡。山中植被茂密,林木葱葱,百鸟争鸣,谷幽峰秀,是旅游观光之胜地,现已被定为国家森林公园。

印象兴城之首山

三首云冠

首山俊美多姿,远望象一位仰卧着的少女,浑身都充满了秀气。每当轻云落霭缭绕云峰时,就会出现“三首云冠”佳景。云雾漫漫似白纱飘飘然然,若有若无,峰峦时隐时现,分外妖娆,就象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古人曾给她起个响亮的名字——“三首云冠”,并定为兴城八景之首。“三首云冠”、“三首悬流”、“朝霞赏春”,古时列入兴城八景,“美人卧睡”、“雄师望城”天然成趣。站在远处观望,逸兴阁、望海亭、半斜亭、喷泉、望海塔,亭台楼阁与山门甬道、奇松、怪石相交辉映,亭、台、楼、阁分布有致。攀山者可穿青松、步石岩、登墩台、看日出、观沧海、能一览“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的瑰丽景色。登了峰顶,俯瞰西坡,怪石嶙峋,早年依坡就势栽植的青松翠柏已蔚然成林。远看那非常鲜明的五角星形的青松林带,像嵌挂在山间的绿色的偌大的翡翠,拔萃于绿丛之中,擢秀于青峰之上,真乃:“松抛山面重重翠,云峰青插碧云天。”在首山的山门上,刻有著名书法家王遐举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题写的一副楹联:“一山锁雾披坚甲,三冠连云隐幽情。”其中的“一山”指首山。锁雾,烟云笼罩。三冠,即“三首云冠”,旧时兴城八景之一。

印象兴城之首山

首山亭台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首山烽火台雄踞于首山主峰峰顶,是明朝守卫辽东军队为防卫蒙古、后金等外敌入侵而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印象兴城之首山

首山风光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首山三个山峰上都设有烽火台,。南北两峰的烽火台早已毁于战乱,主峰烽火台虽得以保存,但由于年久失修,多处出现坍塌。我们现在看到的烽火台是2000年由兴城市四家村企业集团出资复建的。

印象兴城之首山

烽火台

首山烽火台为实心建筑,台高8.5米,直径13.9米,外墙为花岗岩条石和青砖砌筑而成,上有女儿墙(垛口)。烽火台顶端原有供士兵瞭哨的尖顶铺房,凭借软梯上下。遇有紧急情况,昼放狼烟,夜放烽火以传递军情。

近几年,在首山东北坡相继发现明代军垒、营房、蓄水池、马圈等遗址,加上烽火台,构成里一个完整的古代军事通讯防御体系。在明朝政权与蒙古兀良哈部、后金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无数次战役中,烽火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印象兴城之首山

三峰春色

现在,烽火台已成为兴城首山上的一处重要景观,2016年春节前,兴城市政府又沿烽火台外围轮廓装饰了彩灯,也将人们也能看见烽火台的雄姿。

印象兴城之首山

首山山门

首山山门及广场由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设计,于2013年5月动工兴建。2014年7月竣工。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广场和停车场两部分。山门牌坊采用四柱三间庑殿式高架仿古结构,嵌以深蓝色琉璃瓦顶,白色的方形四柱,与首山、树林的自然本色非常和谐。

印象兴城之首山

首山观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