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曾经的清华北大江西分校,江西人都不知道的往事

曾经的清华北大江西分校,江西人都不知道的往事

地处南昌市东郊鲤鱼洲的五星垦殖场,濒临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建场以来,农场体制和隶属关系几经变动。农场创建于1962年10月,初名为“国营南昌县鲤鱼洲综合垦殖场”,属南昌县管辖。1969年改建为福州军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团,在此期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来场创办江西分校,大批上海、南昌等地知青来场接受“再教育”。

曾经的清华北大江西分校,江西人都不知道的往事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生既要学文化、学政治,又要学工、农、军,大学教授更是要下乡接受劳动锻炼。在此背景下,全国不少地方将学校建在农村,老师既要教书又要务农,这类院校统称为“五七干校”。据当年的《五七指示》,1969年5月7日,清华大学江西省鲤鱼洲试验农场创建成立,后又称清华大学江西分校。1969年7月10日,北大派出一支23人的先遣队,由军宣队参谋长田双喜带领前往江西南昌,到鄱阳湖边的鲤鱼洲筹建农场,后来明确为“五七干校”。同年9月,北京大学江西农场创建成立,后称为北京大学江西分校。 鲤鱼洲为中国最大的五七干校,3000多名清华北大教职员工千里迢迢来此“洗刷灵魂”、“改造思想”。

曾经的清华北大江西分校,江西人都不知道的往事

这3000多名清华北大的教职员工中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珮云、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众多高级知识分子下放到鲤鱼洲劳动学习。清华、北大在鲤鱼洲建立分校后,先后有近5000人在此工作、学习。北大分校还在1970年面向全国招收9个系、13个专业共434名工农兵学员。1969年6月至1971年10月,北京大学共有2400余人教职员工在此参加劳动,当时北大分校还被称为“草棚大学”。可以说,这清华北大江西分校对于文革以及“五七干校”这段历史具体重要研究价值。

曾经的清华北大江西分校,江西人都不知道的往事

鲤鱼洲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当时更是出名的血吸虫病高发区,这也是两年时间就促成北大、清华撤离鲤鱼洲的重要原因。1979年随着最后一批知青返城,鲤鱼洲也结束了它的“知青”生涯,重新回归到平静。而北大江西分校、清华试验农场,就像两颗明亮深邃的明珠镶嵌在鲤鱼洲大地尽头的南北两侧,熠熠闪烁。2001年,在得到清华同方捐建教清华希望学楼的同时,原五星垦殖场子弟学校更名为“五星清华希望学校”,成为全国除清华大学外唯一以“清华”命名的学校。

曾经的清华北大江西分校,江西人都不知道的往事

细数南昌,十年红谷滩,五年九龙湖。朝阳新城也悄无声息的迅速发展,而鲤鱼洲这块土地尘封了将近50年,甚至被大多数南昌人遗忘。2017年1月17日江西两会上,徐景坤建议,省政府以此为突破点,恢复北大、清华鲤鱼洲分校。

曾经的清华北大江西分校,江西人都不知道的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