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而立”富士康,以創新之姿開啟新徵程

2018年6月,富士康三十週年慶祝會暨工業互聯網論壇活動順利落幕。富士康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見證者,在全球都聚焦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的時刻,舉辦這場活動無疑是視作“為改革開放40週年的暖場”。恰逢而立之年的富士康,想必也正思考著,藉著大慶之際,向外界訴說點什麼。

30年前,富士康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落戶正逢歷史轉折的深圳特區,從1988年寶安西鄉崩山腳下一個一百多人的小廠,到1996年以龍華為起點開始勾畫在全球的製造基地佈局,再到2017年營業收入近1400億美元,員工人數超過120萬,躋身世界500強第27位。

2010-2017年,富士康出口佔全中國出口的3.9%,進口占3.6%,30年來累計創匯近2400億美金,佔中國外匯存底3兆美金的7.8%。而且作為中國大陸乃至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科技製造服務商,富士康的發展對中國的社會經濟有著4至5倍的乘數效益。

30年後,富士康站在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歷史節點莊嚴發聲,工業互聯網代表了製造業的發展方向。未來富士康將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打造共享、共建、共贏的新生態,並助力中國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動中國製造業做大做強,讓“中國智造”享譽世界。

昨天:中國改革開放的範本

在這波瀾壯闊的30年,富士康以深圳為起點,與中國製造業,更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建立了休慼與共的命運聯繫。而在一系列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的活動中,富士康從代工廠成長為蜚聲國際的電子產業科技製造服務商,這一鳳凰涅槃般的轉型,不僅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成為極具研究價值的改革開放範本。

在富士康三十週年慶祝會暨工業互聯網論壇伊始,郭臺銘做了“走進歷史轉折中的富士康”演講,時間雖不長,卻情真意切,讓人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工業巨擘的成長史,以及順勢謀變的雄心壯志。

198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作為首批經濟特區,深圳缺資金、缺技術,但國家、省願意給政策吸引外商投資,讓企業先行先試、邊做邊改。1988年,國務院正式公佈《國務院關於鼓勵臺灣同胞投資的規定》,隨後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在一系列政策激勵下,剛剛回大陸探親的郭臺銘,決定在深圳設廠。“當時我來深圳考察,感受到深圳有一種試驗良田的環境氛圍,所以我願意把臺灣最好的技術、優秀的人才帶來深圳。”

隨著郭臺銘的娓娓道來,打開了富士康塵封許久的記憶。

郭臺銘赴深圳投資前,早在1974年就於中國臺灣創辦了鴻海精密集團。不過,郭臺銘在深圳創立新公司時並沒有沿用鴻海之名,而是重新命名富士康,英文名Foxconn,寓意富士澤康(後改為富士則康)。郭臺銘認為中國要富強,關鍵是利用人才優勢,同時也要澤康,就是所有同仁健康。

抱著美好的願望,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寶安打下第一根樁,並迎來第一批富士康人。他們不畏艱苦,克服了公司初創期的重重困難,為富士康帶來技術上的創新突破。他們身上有著富士康幾十年傳承下來的堅韌奮鬥精神,也保持著富士康對技術科研的那份執著追求。

富士康始終將人才視作企業最寶貴的財富,讓每個努力向上的人,都有學習成長的機會。1995年,郭臺銘在富士康《鴻橋》月刊創刊時寫道: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請謹記在心,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工作中學習,學習後工作,即“習理論”。胸懷千萬裡,心思細如絲。在“習理論”的指引下,富士康建立了全方位的人才管理體系,成立了IE學院,後升級為工業互聯網學院。同時秉承工匠精神和“人材-人才-人財”培養機制,將農民工培養成勞模、人大代表,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只要勇於奮鬥,就沒有不可能”的中國夢。

富士康的30年,與改革開放的40年,有著共同的時代記憶,可以說富士康是時代的記錄者和見證者。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實現了大規模工業化,累計從農村轉移2億多剩餘勞動力,城鎮化率超過50%。富士康每年提供100萬以上的就業崗位,過去30年員工總數達到1300萬人,為解決中國的剩餘勞動力,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有力推動了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改革開放40年,中國信息化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富士康也從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代工廠,轉身成為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下的智能製造和科技服務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見證了信息化發展歷程。

“而立”富士康,以創新之姿開啟新徵程

郭臺銘在論壇現場發表演講《走進歷史轉折中的富士康》

在6月6日,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也對富士康30年來的創新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表示:富士康是特區建設的有力參與者、見證者和貢獻者。富士康的跨越發展、華麗蝶變,是深圳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成功典範,是深圳改革開放以來發生滄海桑田劇變的生動體現。他希望富士康作為深圳製造業的一張名片,繼續紮根深圳、精耕細作,將更多智能製造、研發中心落戶深圳,加大投資力度,助力深圳在工業互聯網發展中創造新業績、邁上新臺階。

今天:讓實體經濟與互聯網擦出火花

最近,去過故宮的人,也許會對故宮的新“鎮館之寶”印象深刻——由融合8K超高清數字互動技術、4D動感影像的8塊104寸拼接而成的大屏幕,呈現的是清明上河圖的巨幅互動長卷。8K特有的細膩畫質,讓畫作中無論是屋舍、磚瓦、船隻,還是路旁的樹葉,每一個細節都清晰可見,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而這個大屏幕則來自富士康。

今年,富士康計劃開發運用PCI淨離子群技術和高效集塵三重過濾網等高科技的13款新品,來滿足人們對“乾淨空氣、乾淨水質和乾淨食物”的需要;還要聯合三星推出顛覆性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使人們在沒有WiFi或線纜的情況下,還能共享千兆比特級的數據……

看到富士康今天的產品和研發方向,很難想象這曾是一家消費電子代工廠。短短數年間,從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動化,到醫療健康、AI、8K+5G、電動汽車,富士康的投資與佈局幾乎沒有邊界。其每一次的轉型、併購和技術創新,都牽動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圓了消費者一個又一個夢。

富士康的轉型之所以足夠徹底,在於其手中握有的研發與專利兩柄利器。多年來,其致力於納米技術、環保製程技術、平面顯示器技術、無線通信技術、精密模具技術、服務器技術、光通訊技術材料與應用技術及網絡技術等領域的研發創新,專利數量穩居大陸乃至全球前列。2005~2013年連續9年名列大陸地區專利申請總量及發明專利申請量前列;2006~2016年連續11年在美國專利核准量排行榜位居華人企業前列;2006~2014年連續9年為國際領先的技術分析機構ipIQ評定為Electronics & Instruments領域第一名。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在大陸申請專利54600件,核准29900件,在世界各地專利申請已累計146200件,核准83600件。

全球最大的代工廠轉型為科技驅動的生產型服務企業,具備和通用電氣(GE)、西門子等工業巨頭一樣的製造+服務能力,這無疑將載入全球商業史。今天的富士康正在步步逼近這個目標,而這也是它向深圳這座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向中國大陸改革開放40週年獻上的一份厚禮。

對於深圳,郭臺銘滿懷感恩,也充滿信心。在他看來,深圳積累了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的基因,擁有吸引並留住全球人才的創新創業環境,有著美國硅谷不可比擬的完備的上下游製造業產業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城市,深圳需要發揮毗鄰港澳、對接國際市場的優勢,加大與周邊城市以及國際合作,不僅可以打造成中國硅谷,而且有望成為世界硅谷,而富士康龍華園區將是未來硅谷的核心,在這兩平方公里的園區內,你能找到所需的所有技術。

“而立”富士康,以創新之姿開啟新徵程

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

明天:以工業互聯網振興“中國智造”

2015年,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作為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今天的時代主題是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融合,強調“+互聯網”,而非“互聯網+”,虛擬經濟是互聯網+,實體經濟是+互聯網。

政策釋放的利好信號,讓郭臺銘興奮不已,也讓他更加堅信富士康再次轉型的方向。他說:“30年後,富士康又躬逢實體經濟+數字經濟=互聯網深度融合歷史機遇轉折期,實體經濟+數字經濟,工業互聯網賦能時代即將來臨。”

賽迪智庫的研究表明,工業互聯網平臺擁有三大特徵,分別是網絡效應、馬太效應、替代效應。針對網絡效應,郭臺銘指出,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的是人、機、物,數量和價值遠超消費互聯網平臺。賽迪智庫預計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將創造82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佔全球經濟總量的二分之一。針對馬太效應,郭臺銘希望,富士康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要形成爆發式增長。針對替代效應,他堅信,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夠極大地降低企業信息化部署的時間、成本和難度,同時重構工業知識的沉澱、複用和傳播,而這將徹底改變兩化融合的實現路徑,為企業發展按下快進鍵。

對於富士康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郭臺銘用九個字來形容: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即“雲”是雲計算,“移”是移動訊息,“物”是物聯網,“大”是大數據,“智”是人工智能,“網”是工業互聯網,加上機器人,這些硬件設備從核心層到IaaS層,到PaaS層、SaaS層均為富士康自制。富士康不僅累積了很多製造經驗,而且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

早在2015年,富士康就開始研發工業互聯網平臺,旨在通過產線上的終端傳感器收集生產數據和設備數據,對製造設備及製造過程實現全面監控和瑕疵預測,對數據進行採集、集成、處理、分類和分析。工業富聯已在工業機器人、機器視覺、數控機床、通訊網關、高性能計算、邊緣計算等智能裝備和底層技術上進行佈局,不僅將在各廠區導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建立富士康工業雲和無人工廠,實現關燈生產,而且將向中小企業輸出無人工廠、智能化生產等能力,提供工業級的系統解決方案。

“而立”富士康,以創新之姿開啟新徵程

工業機器人在生產前線緊鑼密鼓地工作

著眼富士康打造工業互聯網的新徵程,郭臺銘胸有成竹地向中國、世界莊嚴宣言:“在傳統實體經濟製造向科技製造的轉型過程中,我們要用人工智能賦能。富士康將全力推動智能製造,盡力在中國先進實體經濟中擔任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領頭羊,基於30年創新研發與精密製造的經驗積累,以工業互聯網為載體,工業大數據轉換為人工智能,掀開以工業互聯網邁向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