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京剧演员李胜素的梅派艺术有什么不同?

一本书一杯茗一米阳光


若说李胜素的梅派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她太深得梅派“自然”之精髓。李胜素自己也说,上台,“从来都不会紧张”。舞台上的她,完全是自由的,如同日常一般,似乎舞台才是她最习惯的生活。


“平稳之中蕴藏着深厚的功力,简洁之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情”,醉酒的贵妃、惨烈的虞姬、忠贞的王宝钏、坚毅豪迈的穆桂英,赤胆雄心的谢瑶环……不论是哪个角色你都能看到她人物的丰富和表面的平静,这就是她区别与其他梅派演员的最大的地方。

毫无疑问的说,李胜素的天资非一般人能比,十几岁在艺校就是一个好苗子,毕业后参加首届青年电视大赛就成为唯一一位梅派表演获奖演员,之后被梅葆玖相中,1995年收为弟子,十年间带着到处演出,这些都对李胜素的梅派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尽管跟梅葆玖一同演出多年,但是,梅葆玖从来没要求李胜素像自己,而李胜素也不要自己是“梅葆玖”或者“梅兰芳”,李胜素的梅派融合了王派(王瑶卿)青衣的表演和梅派的表演,吸收长处,而后用自己的理解把握人物的精神内蕴,形成李胜素不卖弄,不外露,不 “焦躁”。

只是现而今的李胜素,还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希望以后能有不错的年轻演员继续李胜素学习梅派的经历。


不止看戏


说说这个

还是2000年前后,有个机会,看过一场省京剧院的演出,非常唯美,以前看京剧总觉得拖沓,看过她的演出居然觉得慢才能看出演员的表演水平,算是开了窍了吧。


后来才开始琢磨京剧的韵味,那是一种味道,能叫做文化的味道,也算是提高了吧。

后来听说这个年轻的团长去读书了,还是研究生,才知道戏曲演员也有深造的机会,算是开了眼了。

有后来听说到北京发展了,就觉得山西留不住人才,还写过一个小文,说这样一个优秀演员居然没有留在山西。有点惋惜了。

不过后来看到她一路精进,做了国家京剧团的团长了,也就释然了,人们都说她和于魁智是中国京剧的代表人物,所以遇到总会点个赞。

关注她对戏曲的理解,才认真的看梅派青衣的特点,原来她的梅派还是与传统梅派有所区别的。

就梅派京剧来讲,给中国戏曲的贡献集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方面,梅派核心是中国戏曲的与时俱进。无论是中西方戏曲互通还是中国戏曲的姿势化,还是中国戏曲现代化,都不离开一个核心就是与时俱进。在戏曲表演上,梅派的贡献就是运密人疏,寓浓于淡的表演风格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而在李胜素身上,继承的是梅派与时俱进的传统精神,而她对梅派的演绎是完美,就是说无论哪个角度看都是最美的,没有缺点就是梅派特点。很通俗又很难做到。无论是手眼身法步,还是灯光布景美工,都在追求完美,。用现在话来说就是360度的完美。


慕容晓春


李胜素的梅派艺术是有些不同,在继承梅派艺术上,梅葆玖从来都没有要求李胜素要像自己,可能他一直想要扛起梅派大旗的是乾旦吧。

而李胜素也从来没有想过一定要像梅葆玖或者是梅兰芳,李胜素学梅派算是半路出家,她二十二岁才拜梅葆玖为师,正式学习梅派。在此之前,李胜素还学过豫剧和王派京剧。

李胜素跟着梅葆玖学了三年戏,就调入了山西,直到十年后才调回北京,实际上李胜素跟在梅葆玖身边学戏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却是学的最好的一个。

李胜素在学戏上,敢于大胆创新,她同梅葆玖老师一起,将旦角的各种表演技艺融为一体,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给老戏注入新的活力。

由于她唱腔优美,善于根据自己的特点,给予戏曲人物新的特色,懂得用“心”去演戏,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欢,同时,人们也赞誉她的梅派艺术为“梅派李韵”。

李胜素的梅派艺术,不同之处就在于她并不是死板的复制梅兰芳或梅葆玖的表演,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根据自己的特色来赋予戏曲人物新的灵魂。

虽然与传统的梅派艺术有些不同,不过李胜素在表演上,大体上还是属于梅派的特点,在扮相、唱法和程式上,李胜素还都是遵循着梅派的特点来的。

其实戏曲界就需要这样的人才,前人创建的流派固然很好,但如果一味地继承,没有新的突破的话,那么这个流派只会慢慢的凋零。只有不断地创新,戏曲界才能始终保持活力,欣欣向荣!


魏青衣


李胜素是目前京剧舞台上音色最为甜润、做功顶尖一流、扮相美伦无比!明显超出其他梅派演员一筹!中国京剧的振兴需要像李胜素、于魁智、张火丁、康万生、兰文云、张幼麟、孟广禄等真正名家的不断涌现。如果舞台上都是些谭正岩、方旭、叶金援、宋小川、包飞等之流,那京剧的衰落甚至凋零是指日可待了!


悉舟



李小156728212


一个优秀的戏曲演员,不仅仅在唱功,唱念做舞应全面把握,同时又有好的身材和容貌,那是几百年都难得一个。观京剧历史上能够称得上这种全面者大概不多,李胜素应算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