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工信部出手整治“不限流量套餐”:限制條款必須醒目!

今年全國兩會上,取消手機套餐流量“漫遊費”,被寫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工信部明確表示今年7月1日起取消流量“漫遊費”。

到那個時候,大家使用了多年的省內流量、國內流量、本地流量,將全部升級為國內流量。當然目前三大運營商為了爭奪用戶,紛紛推出了很多的流量不限量套餐,比如有省內流量不限量,國內流量不限量,定向流量不限量等多種套餐。

然而運營商賣力宣傳的“不限量套餐”近期備受質疑:

升級套餐得辦新號;

不限量套餐有些廣告、彈幕、圖文等也會單獨的計費;

不限流量卻限速,超過20G後被自動降速,連微信都登不上,使用超過100G後被直接停網。

......

種種隱性限制被曝光,使得眾人吐槽不斷:惠民套餐變套路,太沒誠意!

當然,超額限速是國際慣例,前面我們也說過,這是為了避免網絡擁堵,是運營商自我保護的一種措施,也可保障其他用戶利益。

但在我國幾大運營商的宣傳海報中,“不限量”總是異常醒目,“限速”卻往往藏頭露尾。

工信部出手整治“不限流量套餐”:限制條款必須醒目!

簡言之就是,運營商重點宣傳的都是“流量不限量”“可以隨意使用”,卻極少提及“限速”規定。各地運營商網上營業廳大多置頂宣傳不限量套餐,只有點進商品詳情頁,才能看到用灰體或小字標識的限速方案。

除此之外,為推廣多款不限量套餐,三大運營商常常會在套餐使用前期通過贈送話費降低月費,並著重宣傳優惠後的價格,其後套餐“越用越貴”。

分析人士指出,運營商應對此調整推廣策略,把不限速的流量說清楚。

那麼,真正的“不限量也不限速”套餐還能實現嗎?

據通信管理局專家表示,不限量套餐上市至今,經歷了多次調整。運營商“老用戶”“新用戶”套餐政策,還有一個市場調整期,總體是朝著方便用戶的方向去發展。未來,隨著5G基站網速及負載能力大幅度提升,“不限量也不限速”才會真正到來。

工信部出手整治“不限流量套餐”:限制條款必須醒目!

同時要告訴大家的是,據@工信微報 消息,近日,針對基礎電信企業“不限量”套餐隱藏限制條款等宣傳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組織召開會議,明確提出有關要求:

一是要求企業提高認識。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企業提供經營服務過程中,始終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進一步提升服務意識,切實增強用戶的獲得感。

二是要求企業規範宣傳。要高度重視當前“不限量”套餐宣傳中存在的問題,全行業立即開展自查工作,切實規範此類套餐的宣傳推廣行為,不得誇大宣傳,對於限制條款要標示醒目。

三是要求企業舉一反三。要進一步規範經營行為,營銷宣傳時要做到真實、準確,實行明碼標價,對資費方案限制性條件以及有效期等需用戶注意的事項,要履行提醒義務,不得片面誇大或混淆優惠幅度,確保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四是要求企業強化服務。要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套餐設計,重視用戶體驗,探索更加符合用戶需求的資費模式,加強資費公示,完善用戶流量使用告知和提醒服務,切實提升服務水平。

會上,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均表示將嚴格落實會議要求,立即開展自查,規範宣傳經營行為,確保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最後借用人民日報的話,與其玩“文字遊戲”糾結小賬,運營商們不如放眼長遠算算大賬。畢竟,躺著賺錢的路子,現在是行不通了。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近10億用戶用上了4G網絡,用戶量接近飽和。與此同時,中國廣電已經拿到電信牌照,成為第四個基礎電信業務運營商;全國也有142家民營企業在從事電信業相關服務……在通信大盤子裡,運營商成了被選擇的一方,誰家服務好、誰家資費低,用戶自會用腳投票。行業巨頭如果再不拿出點誠意和魄力,固守著原有套路不放,生意怕是越來越不好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