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考研、科研單位“死揪第一學歷”, 不看最高學歷! 公平嗎?

現在很多的考研、科研單位都非常注重第一學歷,很多工作單位也都是憑藉很多人的第一學歷來招聘人才很多人都不是非常理解,今天首先就為大家先來解釋一下第一學歷的重要性。

一、第一學歷

第一學歷是參加國內高考後在國內獲得的。高考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最公平的機會,也許有很多人批評高考,但普通百姓更願意不要變動高考!所謂素質教育、面試等都參雜了不公平的因素,那麼普通人一定吃虧!話說回來,在公平的高考下考取清華北大和考取一個二本院校,分數可能會超過幾百分啊!這可是對十年寒窗的檢驗!而第二學歷的獲取那就有不同渠道了!可以出國花高價上一年二年就能拿到碩士文憑;也許努力學習考取國內大學研究生!但社會對這個階段的含金量看的不高!畢竟沒有高考平臺那麼讓人信服。

考研、科研單位“死揪第一學歷”, 不看最高學歷! 公平嗎?

二、看重第一學歷的原因

1. 經過高考選拔出來的國內名校生,從概率上講,含金量比同學校的研究生要高得多。畢竟,大學畢業後,學生去向就出現了分流,一些同學直接就業,一些出國留學,一些能夠保研,只有剩下的同學會考慮是否考研究生來提升自己。從這一角度講,研究生的競爭激烈程度是小於高考的,因而作為“試金石”更有保障。

2. 本科時代對一個人的人格、品行、能力等各方面的塑造,影響深遠,是其他後期的深造難以彌補的。大學四年奠定了你基本的人脈圈,甚至對你的三觀起到了很大作用。

企業也會考慮員工的人脈是否能為企業所用。在很多企業人力眼裡,高中考入好大學的難度要遠遠大於一般本科考入或保進好大學的研究生,更能體現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

考研、科研單位“死揪第一學歷”, 不看最高學歷! 公平嗎?

現在研究生的保研、調劑、直跟導師等等因素導致了企業在招聘時對“血統”的挑剔。本科是雙飛院校但研究生是211、985很多時候會被本研都是211、985的PK掉(尤其在簡歷篩選關),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國企、央企、知名外企。

3 、最根本的問題出現在人才供過於求。如今研究生的數量也很多,除了少數大牛之外,大多數人的能力水平都差不多,所以必須設置一些條件進行篩選,比如學歷。可是光看最終學歷的話,還是基數太大,只能再用本科學歷來篩。雖然簡單粗暴,但是在忙碌的招聘季是十分高效的。企業也是要考慮招聘成本的。

考研、科研單位“死揪第一學歷”, 不看最高學歷! 公平嗎?

三、對此事及其看法

從本質上來說,企業是出錢方,只要不違反勞動法、不涉及到民族、性別、地域的歧視,企業按照學校和學歷來做招聘選擇,是無可厚非的,這也很正常,就像作為應聘者,你也喜歡在不同企業之間做選擇,每個人都喜歡找一個企業名氣超級大、薪水很高、工種也不累的那種工作,所以,當你問為什麼那麼多企業特別看重第一學歷時,你也可以問問自己為啥那麼看重企業的名氣,做一輪換位思考後,你就會釋懷很多。

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存在即合理,你在選擇別人,別人也在選擇你,尤其是當實力不對等時,應聘者甚至往往只能成為被選擇的一方,沒辦法,世界是現實的,商業社會是追求競爭的,在選擇上都在無限趨近於平等交換,學歷同樣如此。

大企業喜歡211、985的學生,因為企業有這個資格,他們的夢想更大,也需要有這種大視野的人才與之匹配。從概率來看,第一學歷對大學生的影響也往往更大一些,所以,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企業更傾向於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這背後是利益和數據的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