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中东火药桶、最失败国家、西方民主橱窗、腓尼基最后遗产。

这些标签所指,都是黎巴嫩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即使是对中东时局毫不关心的人,听到黎巴嫩,都难免联想到战火纷飞。

的确,整个中东,乃至阿拉伯世界,在国人印象中就意味着不稳定

而黎巴嫩,这个拥有特殊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的小国,外有中东各国虎视眈眈,内有长达十余年内战侵扰,但凡风吹草动,就能轻而易举化作人间地狱。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也能孕育出享誉世界的好电影。

与所有黑马一样,全盘阿拉伯面孔,没有大投资大明星,却拿下威尼斯影帝、金狮奖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美国电影学会观众选择奖

《羞辱》,黎巴嫩导演——齐德·多尔里第四部长片。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羞辱

قضية رقم ٢٣

2017

导演:齐德·多尔里

主演:德尔·卡拉姆/卡梅尔·巴沙/卡米尔·萨拉米

豆瓣8.1

IMDb7.9

别说之于中国观众,对世界影迷而言,整个班底也是冷门中的冷门。

唯一能拿来说道的,就是导演曾作为《落水狗》《低俗小说》的助理摄影。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其人生经历却颇为有趣,刚成年时,多尔里就因黎巴嫩内战移民美国,911之后,又重返家乡开始创作。

这种个人烙印,给了导演非同一般的历史视角。

如其片名一样,《羞辱》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起,串联出不同民族与信仰间的仇恨与偏见,接连不断的法庭对峙,最终揭露出整个中东历史深处看似永远无法解决的积怨与疮痕。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想更好欣赏涉及地缘政治近代历史的电影,的确需具备一定背景知识。

但小十君不打算开篇就铺下大段科普,而会尽量将其融进剧情,以尽可能简洁的脚注,帮助各位理解《羞辱》,及其他相似题材电影。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故事开始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中东小巴黎,阿拉伯世界最为繁荣富裕与人口稠密的城市之一。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甲方男主托尼马龙派基督徒

自家开着修车厂,虽然工作辛苦,但收入也算优渥,妻子几近临盆,美好生活即将开始。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乙方男主亚西尔什叶派穆斯林

旧城改造的总工程师。言谈话语来看,典型的爱岗敬业模范,唯一的问题,就是无法抹去的身份——巴勒斯坦难民。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要说让这两人结下梁子的,真是一件小到让外人看来可笑的事——

托尼在阳台洒水,一不小心泼到了亚西尔身上。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亚西尔很有风度,没说一句粗口,还带人上门要帮对方修水管,却吃了闭门羹。

甚至对方还举起铁锤,把刚刚修好的水管砸了个稀碎。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这一举一动被亚西尔看在眼里,忍无可忍,甩下一句“你这混蛋”转身离去。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但就这一句话,被托尼记在心里。这个只能算是略有攻击性的词汇,却为他理解成一种无法一笑置之的羞辱

托尼找到建筑公司老板,亚西尔的顶头上司,警告对方如果不给自己一个交代,就等着吃官司。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老板碍于对方的黎巴嫩公民身份,只得苦劝亚西尔吃亏是福。

甚至还私下买了礼物,找托尼老婆赔不是,但却被托尼粗暴回绝。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故事到这里,不过10分钟,道德天平似已倾向了忍气吞声的亚西尔。

但在看似简单的人物交代与矛盾铺陈背后,却牵扯到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

只一句口角,为何搞得势同水火?

不是天气太热,也不是托尼胡搅蛮缠,包工头这番话,才点出了核心。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还记得两人身份吗?

对,黎巴嫩公民-基督徒——巴勒斯坦难民-穆斯林。

两组人设,恰好映照着黎巴嫩历史上,无数冲突与仇恨的诱因

之所以被称为中东火药桶,一大前提就是复杂而敏感的人口组成。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小小一个国家,宗教信仰之繁杂举世罕见。数百年的教派斗争中,马龙派基督教、什叶派穆斯林、逊尼派穆斯林这三大派系,最终达成一种表面上的平衡。

这种平衡涉及政治层面的表现,就是基督徒担任总统,什叶派管议会,而逊尼派为总理。其他次一级席位,则按人口比例分配。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但建立平衡难如登天,破坏平衡一夜之间。

随着以色列建国而起的几次中东战争,给黎巴嫩带来大批巴勒斯坦难民,彻底摧毁了原就脆弱的宗教格局。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注意这张海报,就是明显针锋相对的暗示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而如果只是单纯的信仰之争,难民最多只是寄人篱下抬不起头,托尼与亚西尔两人,也不至对簿公堂。

电影中真正导火索的一幕——是亚西尔登门给托尼道歉。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犹犹豫豫半天,先开口的反是托尼,但嘴里撂下的,却是这么一句话——

“你们是一个

混蛋民族,否则你就会道歉。这个坏名声是你们应得的,就像犹太人说的,巴勒斯坦人从来不会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这已算是加倍偿还了那句“混蛋”,但托尼还不罢休,又补上一句——

“如果沙龙从一开始就灭绝你们多好!”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在巴勒斯坦人面前,以此种口吻提以色列,这可不是咬咬牙就能忍得了的。

亚西尔二话不说,一拳就打折了托尼的两根肋骨。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不是道歉就能解决的了。

托尼把亚西尔告上了法庭,而亚西尔也甘愿认罪,但法官在了解了冲突始末后,决定不给亚西尔治罪。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这下可彻底激怒了托尼,他一边口呼法官受贿,一边大闹法庭。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为何托尼会如此羞辱巴勒斯坦人,迫使亚西尔对他报以老拳呢?

其实依然是历史问题

时间回到1970年。被以色列从老家赶走的巴勒斯坦人,成立了著名的“巴解组织”。夺取约旦政权失败后,其残部被黎巴嫩政府收留,使黎巴嫩南部成为了反以色列大本营。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基督徒与穆斯林的矛盾就此大幅激化。仅过了五年时间,他们就与巴勒斯坦游击队正式宣战,整整15年的内战正式爆发。

叙利亚、伊朗、以色列与土耳其等势力,均牵扯其中,彻底把黎巴嫩搅成一滩血水。

这场战争,导致至少15万人遇害,近百万人无家可归,期间还造成了惨绝人寰的“贝鲁特大屠杀”,上千巴勒斯坦人被虐杀而死。

其幕后决策者,正是前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电影开场,长枪党党魁演讲中,提到的总统巴希尔·杰马耶尔的遇刺,正是屠杀的导火索。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原本还算和平的黎巴嫩,从巴勒斯坦人进入开始就波澜四起。

难免托尼一百万个看对方不顺眼,也难怪亚西尔对那种仇恨言论忍无可忍。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积怨难平,托尼半夜爬起来工作却气胸昏厥,他妻子也因救助丈夫,一不留神意外早产。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问题开始涉及家庭,矛盾愈演愈烈。从律师到媒体,各方势力开始进入这场冲突。

一方是老谋深算的金牌律师韦赫,他打算免费为托尼辩护,要为黎巴嫩人讨个公道。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一方是刚出茅庐的女律师丽塔,正义感十足的她,看不惯巴勒斯坦人受此凌辱。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个体对抗上升为群体对抗。

原本的法理之争,也逐渐催化为意识形态乃至民族矛盾。

这种对抗看似在道德立场上黑白分明,但从几场法庭辩论中,你却会发现事情远不止谁对谁错那样单纯。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无论托尼还是亚西尔,两人的过往在一场场庭审中逐渐清晰。

看似蛮横无理者实有无奈,看似忍气吞声者也暗有隐情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两方律师间的唇枪舌剑,好似那段惨痛历史的微缩剪影。

被羞辱的个体背后,是被羞辱的群体,大打出手的二人背后,是被鲜血浸透的两个民族。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两个男人之间的战争,最终蔓延到法庭之外,升级为社会层面的暴动游行

表面上的战争,似已结束,但阴魂不散的往昔,却促使一场小口角,爆发成大斗争。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很熟悉的情景,不是吗?

过去曾血海深仇,如今却比邻而居。

这的确不是我们所通晓的历史,但隐藏其中的事理人情,仍普世而真实。

对一部电影来说,题材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观众的接受程度。对自己不熟悉不关注的内容,人天然就会与之保持距离。

但长期在好莱坞熏陶下,导演并未把故事拍成那种深挖历史根结,鞭辟人性的史诗作品。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恰恰相反,《羞辱》的类型化程度之高,几乎没有门槛。其节奏之畅快淋漓,推进之工整巧妙,表演之张弛有度,都如好莱坞电影般平易近人。

换句话说,除却少数的背景知识,无须多大力气就能理解整部电影。不同于其他门槛较高的阿拉伯电影,《羞辱》的审美趣味,直白而不浅薄

单从最重要的庭审戏就可看出,电影大幅度延续了欧美律政剧的处理手法。让原本塞满对白,很容易冗长乏味的口水战,成为人物内在心理与动机的观景台。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每句辩词,都是一次对抗,每段陈述,都是一场剖析。关注的不是事理逻辑与情理逻辑,而是背后氤氲的记忆阴影。

导演并未试图分出子丑寅卯,也没打算争论谁输谁赢。他意在就庭审本身,描绘血雨腥风的那段历史,简单而清晰地呈现出,那些往日幽灵在摧残人性时的顽固与彻底。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所以,你也完全可以不把《羞辱》当做历史或政治电影来看,全然视为

一部讨探个人立场之形成、之偏狭的影片

甚至再深入一点,黎巴嫩的连年战火,真只是单纯宗教或种族问题?

其背后,是否暗藏着整个阿拉伯世界,与他者的一种对立?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从剧本角度来看,《羞辱》也未采用简单的二元对立。两位主角,虽作为承载冲突的两极,却绝非脸谱人物般刻板生硬。

有些好莱坞式的结尾中,两人终握手言和,但这场和解,并非出自什么深明大义的良知,而是故事推进中,不断沟通找到彼此共性,才不视对方为异类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这就引出了本片最为珍贵的一点,让因人性而始的冲突,最终也为人性所解

既不高呼,也不谄媚,只以理性之姿态,寻求一种可能性。

这在民族主义甚嚣尘上,过激言论充斥互联网的时间点上,似乎更有现实意义。

不看这片,不知道说错一句话的后果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