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民勤人物」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魏育龙

育龙是我的小老乡,民勤县东湖镇维结村人,四十上下年纪,和我老家邻村,地挨着地,田间阡陌相连,鸡犬之声相闻。其曾求学于西北师范大学,本硕连读至2006年硕士毕业,一直学习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他选择去“宝鸡文理学院”从教。

「民勤人物」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魏育龙

育龙吹埙箫

宝鸡地处关中平原西端,渭河穿城而过,自古为富庶之地、兵家必争之地。宝鸡是炎帝的故乡,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更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在宝鸡地方,先后出土了大量周秦时期的青铜器。其中具代表性、限制出境的有“何尊”“胡簋”“秦公镈”等。无论其造型还是铭文,都是中华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瑰宝。秦岭有中国龙脉之称,秦岭主峰——太白山 便位于宝鸡境内。宝鸡无疑是华夏历史文化厚重之地。育龙当初不选择去大城市,而是毅然决然地去了这块“宝地神鸡”之地,盖因其好史好文之情结也。

育龙长于绘画,好于书法,这些年更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书法之中。篆隶楷行,广泛涉猎。篆书写过 石鼓文;隶书写过 张迁碑和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楷书写过“颜(颜真卿)筋柳(柳公权)骨”,写过欧阳询。临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苏黄(苏东坡、黄庭坚)”,写他们的诗词,看他们的传记。有言“字如其人”,只有更多地了解一个人,了解其起伏升落、宦海生涯,了解他的经历生平,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书法艺术。这是育龙的书法理念。写 文征明 ,也写八大山人;曾苦追 于右任。今观育龙之书法,“蚕头燕尾”、金钩银划、古朴淳厚、雄壮大气、藏露有法、结体有章、收放自如,意在像外......让人顿生如沐春风、如浴秋月、神目一新之悦。

「民勤人物」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魏育龙

育龙的书法

早在读书期间,育龙已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而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文学院“先秦诸子”大家 赵逵夫 老先生的课堂上,在“敦煌文化”学家、辞赋大家 伏俊琏教授的课堂上,在政治法律学院年轻学者 李朝东 先生“西方哲学史”的课堂上,在音乐学院中国古器乐欣赏、西方美学史的课程上,总能看到莘莘学子育龙那瘦弱的身影。大学里有不少大家范儿,这些人的课堂就是育龙追逐的对象。有些课程更是系统的听、系统的学,而无论文史哲音美。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常常因为交不起学费而犯愁,更没有“花前月下”的功夫和资本,读书是唯一能让自己丰富、快乐起来的事。在校期间,图书馆是他去得最频繁、待得最久地方。宿舍、教室、图书馆是他全部的生活轨迹。他贪婪地汲取着古今中外古典名著的营养。待毕业之时,较之同层级的同学,育龙早练就了金刚不倒之身,而多的同学还处在浑浑噩噩的梦魇之中。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假期,携家人出游宝鸡,想一睹宝鸡渭河秦岭的河山景色,也想领略感悟一下宝鸡地方灿烂厚重的历史宗教文化。因 老同学 建国 兄铺排,幸得与育龙会面。因此也有了了解育龙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的一个机会。

这日晚间,应育龙邀请,携子赴其家中茶叙。期间除了欣赏到了他的一件件墨宝,更领略了他在古器乐方面的才华。古琴、埙、箫,一件件古器乐他都玩得那么娴熟、专业。听他吹埙吹箫,似乎引领我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非常遥远的年代。我好似看到了铁马秋风、烽火狼烟的古之沙场将士。我好似听到了秦淮河上那些大家闺秀爱情不得的如泣如诉。因为爱好,育龙收藏有很多不同地域、不同品牌的埙、箫等乐器。其中的烧制、材质等就是一大堆知识文化。育龙娓娓道来,我则听得如痴如醉。育龙说,早在读小学的时候,他就识得简谱。及至初中,加之一手好毛笔,唱歌(音乐)课上,他总要替老师把歌谱、词抄在一张张大白纸上。他不觉得老师额外占用了他的时间,而是多了练字、记谱的机会。没有拜师,无师自通,育龙醉心于宫商角徵羽、丝竹之音的陶冶。育龙的二宝尚在襁褓之中,可只要爸爸的音乐响起,就会变得安静踏实起来。家有墨宝之香、丝竹之音,宁可食无肉、衣无锦啊!

「民勤人物」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魏育龙

多才多艺的育龙

没有多少酒肉朋友,很少参加带表演性质的活动,更不追求名利,而是闹中取静,于功利中求宁静淡泊。每天都有习字、阅读的功课,无论多累多忙,就是待夜深人静了,也要补上一日的功课。因为多年坚持阅读,博览群书,育龙的文字功底亦是非同寻常的扎实。其擅长古体诗文的写作,或记事,或记人,或写景,其遣词造句的凝炼、准确、寓意恐怕会令学语言文字的朋辈学子们汗颜。

「民勤人物」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魏育龙

育龙来自于腾格里沙漠,来自于戈壁山野,可他非是一株沙生植物,而是开在沙漠戈壁上的一株牡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