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国六次拿象棋申遗被驳回,你怎么看?

武汉华志赢李军


印度前后六次去联合国文化遗产组织申请象棋的所有权,如题主所言,结果都被驳回。这么执着的想把产生于中国的文化标签归为己有,也很是让人无语。

至于印度象棋申遗的官方理由和论据不得而知,民间的说法是印度认为中国象棋中的“象”是动物大象,说的更煽情点我想这个象印度人觉得就是特指印度象,而中国自古是不产大象的。

这到也不好笑。百里不同俗,我们中国人也因为地理和风俗的不同而相互不理解。就是我们的围棋和象棋,爱好者也是心里有个短长,比如象棋爱好者看见棋子在棋盘上跑来跑去觉得很开心。围棋爱好者觉得“落子生根”满满都是文化品味。不一而足。

就象棋而言,虽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但象棋和大象以及有没有把大象用于作战是不是主力兵种应该没有半毛钱关系,个人感觉不能瞎联系。

现代象棋应该成熟完善于较为成熟的中央集权的帝国时代。是对历史上前期和当时作战体系的综合和整理和提炼。体现了以保帅为根本要义的忠君思想。在象棋中构成这个作战体系的是:将、士、相、车、马、砲,兵七个古代中国作战体系关键要素。出于中国古代精益求精“制器”的要求以及汉字体系的博大精深的现有条件和文字规则,在相反方设计出了:帅、仕、象、伡、傌、炮、卒这样的类似通假字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文化之美和制造之美。至于“相”是什么意思,不用多介绍和解释。

中国古代的“制器”是非常考究的。其情其景可以用不计成本、不计时间、深思熟虑、务求最善来形容,设计的东西实用好用,形制规范,典雅美观。体现了真正的“工匠精神”。要了解这个大家去博物馆看看大致就有个初步了解和印象。

作为一个使用了千年以上的经典游戏象棋的棋盘和棋子也是这样一个设计过程。象棋中这种棋子的配置方法和书写标注方式也满含制作者的深思。象棋棋子分红绿两色,在高频率的使用中,颜色涂层非常易于磨损而影响使用,作为大众的游戏,又不可能只是使用金银玉角这些贵重材料,这种文字的设计和区别就显得非常的巧妙和到位,不是吗?就是特殊人群,比如色盲也都不影响使用吧!“工匠精神”不光日本有,德国有,我们其实更有。

作为一种古老游戏,都来自于深深的民族文化传统,来自于其他民族不具备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这个好理解。在稍微深究一下,战争类的古老游戏更来自于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有效率的经济和战争动员和执行体系背后的政治体系。游戏虽小,但大多数都不是偶然。一个天天挨打受欺负的民族,就是设计出了这个游戏,玩起来也是非常的尴尬,你要说这样的民族一言不合就跳舞唱歌我到是更加相信。更不会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攻取杀伐”“吃象捉马”的快感。

印度也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历史还比我们长一点。在大约我们秦统一中国的时代,印度也有大一统的世代,但时间是比较短的,更多的时间里是零散部落般的分崩离析,更多的时间里是各种外族的入侵和统治。从最早的雅利安人近千年的统治到近代近百年的东印度公司控制。古印度文明早早就近于消亡。来之不能战,战之必败放佛都成了印度人的苦难标签。至于大象,和象兵,遥远的大流士和亚历山大都不惧怕,更别说后来的入侵者了。印度的大象更多是一种宗教图腾和使用工具。

就现在实际情况看,印度高种姓和受过比较好教育的人群中,国际象棋到是更为流行吧!至于为什么我想大家也都知道。象棋,在中国摆个残局大约最少能吃口饭,在印度街边摆个残局,几天就饿死了吧?印度人对象棋基本规则熟悉吗?对那些流传整理了很久的步步惊险大坑套小坑的残局有兴趣吗?

象棋产生于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