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了机枪,为什么还大量用步枪?

毛小暖


因为两者的作战用途不同,所以各国的军队中才会有各种武器装备,这样做就是为了应对各种作战任务。而且,机枪一般造价更高,更加耗费弹药,所以也不可能全部装备机枪。

首先说机枪,机枪最早堪称战场死神,因为当时的步枪还是手动步枪,装填速度慢,火力不足,而机枪凭借着持续性的火力、极强的威力脱颖而出,成为了各个国家重视的明星。比如一战二战中的机枪,就是当时军队中少有的自动武器,火力凶猛,而机枪的运用也是一些国家军队战术的核心,比如德军步兵战术就是围绕机枪展开的

而在后来自动步枪诞生后,机枪依然发挥有巨大的作用。机枪比自动步枪有很多优点,首先是火力持续性强,机枪一般是100发左右的弹链,而步枪往往只有30发的弹匣。其次,机枪一般是用的是重型枪管,更适合连续射击,而且机枪一般都有脚架,可以很好的火力压制敌军目标,而这是步枪做不到的。

而步枪,是军队中大多数士兵的制式武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因此机枪不会全面取代步枪。而且步枪一般要设计的较为轻便,这样才能让士兵们更好携带和使用。这在栓动步枪时代更是如此,当时机枪和步枪的成本相差极大,这就导致了机枪不会装备太多。

而在进入自动步枪时代后,看似两者没有什么差异,但是还是由于成本、弹药消耗等问题,步枪依然是主力。实战中步枪主要用于精确射击,最常见的就是半自动射击了,其次才是点射和自动射击,毕竟士兵自己携带的但要也是很有限的。而此时机枪就用来进行火力压制、火力掩护等这些任务,而曾经有一些国家通过给步枪加装脚架等方式,意图让其也具有轻机枪的性能,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战争之王


典型的光瞅见贼吃肉,没发现贼挨打的问题啊。

先做个对比,M249是一个典型的班用机枪,在美国步兵作战小队中会有装备。

这把枪采用200发弹链供弹,单人就可以操作。

同期美军所使用的突击步枪为M16A2

M16A2使用30发弹夹进行供弹。


为啥美军不使用M249来武装所有士兵呢?我们来看一下参数

M249 班用机枪 空枪全重为10千克,长度为1041毫米,有效射程1000米;

M16 突击步枪 空枪全重为4千克,长度为1000毫米,有效射程550米。

使用M249的士兵需要负载比M16士兵多出将近10千克的负载(枪+弹药)。这样机枪手在行动的时候实际上是受到影响的。

而且M249的长度比M16A2要长出了4厘米,在快速枪口指向敌人的时候会受到影响。因此M249被定义为班用支援武器,会在作战小队的后方提供火力支援和火力压制。而前方更加灵活的工作则由带有M16A2的士兵完成。

同样要知道的事M249事发射和M16相同的5.56X45mm弹药的班用机枪。如果继续追求机枪威力的话,那么还有发射7.62X51mm中间威力弹的M240机枪。


从M240的参数上看,重量达到了15.8公斤,长度达到了1232mm,虽然其有效射程达到了1800米,但是针对于城市作战和近距离作战M240就显得太大了。


通常美军使用M240的时候并不完全像上图一样使用两脚架伴随步兵行动,这样机枪手就需要额外过多的照顾。而是采用载具固定的方式进行移动。

这把枪会固定在车辆、坦克上,这样就更加失去了灵活性。


在真正作战的战场上很少有士兵喜欢扛着30斤重的枪外带加上20斤的弹药跑动吧?如果一队士兵都是这样的装备,那么在战场上就是龟速前进了,很容易被敌人迂回消灭。甚至会被放风筝累死。


再有更重的机枪例如M2,不含脚架的重量达到了38公斤,长度达到了1米6,加上脚架后重量为57公斤。虽然12.7mm弹药可以压制1830米以内的所有目标,但是这货真心一个人扛不动,一般的来说随着步兵移动的M2需要一个5人的机枪组进行操作,一个人瞄准,一个人供弹,一个人射击,两个人负帮其他三个人扛枪和扛弹药。


有了机枪,为什么还大量用步枪?——主要是怕步兵扛枪累吐血。


军武数据库


有了机枪,为什么还大量用步枪,这个应该加一个历史标签,从机枪诞生之后,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形态,然而,无论机枪怎样进步,都未能最后完全取代步枪。

纵横,今天就从这个角度和大家来掰扯掰扯!

简述一下机枪的发展历程

1851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挺机枪,也就是加特林机枪,刚研发的时候每分钟可以达到200发子弹,经过不断改进到19世纪末期的时候,每分钟可达1200发。

相比于当时的步枪来说,这款机枪简直就是怪兽,然而到1883年的时候,又出现了完全不借助外力的机枪,靠子弹的发射药做动力完成自动动作的机枪,也就是马克沁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时,德国利用马克沁机枪一天之内射杀六万名英军,一举奠定了马克沁机枪的历史地位。

加特林也好,马克沁也好,都是重机枪,往往需要三四个人才能操作一台,并且不便于移动,随着火炮精准打击出现,重机枪往往因为不能移动而成为靶子,所以,机枪的发展趋势逐渐轻型化。

因此,轻机枪横空出世,只用两个人就能操控,并且能够快速移动,其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应用最广泛的应该就是捷克式轻机枪。

德国在1934年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款通用机枪,搭三脚架就是重机枪,搭两脚架就是轻机枪,架上高射枪架上,甚至还能打飞机,唯一的缺点就是工艺太复杂,造价太高,1942年德国又研发了MG42式机枪,火力更猛,性能更优良,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号称是二战中最好用的机枪。

二战时,各国部队中机枪占据的地位

一战距离现在的时间太久远,查找相关资料也挺麻烦的,就以二战来说吧!

以二战各国的步兵班的标准武器配置来说,美国一个步兵班是配备1挺勃朗宁轻机枪,1-2把冲锋枪,8把加德兰自动步枪;

德国一个步兵班,配备1挺通用机枪(MG34/MG42),1-2把冲锋枪,6-7把毛瑟步枪;

苏联一个步兵班,配备1挺转盘轻机枪,2把冲锋枪,6把步枪,1942年武器换装更改为1挺轻机枪,其余全是冲锋枪;

日本一个步兵班,配备1挺歪把子轻机枪,其余为三八式步枪;

中国以德械师为例,一个步兵班配备1挺捷克式轻机枪,余下为中正式步枪。

通过这些数据,大家应该会看到,各国最小的作战单位,都拥有一把机枪,有且只有一把,除了德国是轻重两用的通用机枪,余下的都是轻机枪。

这就是机枪在部队中的地位,在火力压制和远距离扫射上,没有他绝对不行,多了也不行,一把不多不少,刚刚好!

机枪没有完全取代步枪,纵横认为原因如下!

首先,机枪的胃口很大,子弹供应不起

机枪和步枪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机枪比步枪打得快,打得多,也就是子弹打的也多,也许在现在子弹供应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在二战的时候,并不是哪个国家都能供应起机枪的子弹,打个比喻,机枪就像车里面的霸道,费油。

当时中国很多部队人均只有几发子弹,连最小单位一把机枪可能都养不起,更别提养更多的机枪了。

其次,机枪的子弹负重也是问题

在当时一个班组的情况下,使用机枪的通常是两个人,一个人是主射手,主要拿机枪,另一个副射手,主要工作就是背子弹的,其实除了机枪的主副射手外,其他步枪士兵也要为机枪背负子弹。

要是都换成机枪了,那士兵不用说打仗,天天背机枪和子弹就累死了。

再次,机枪在精准打击上不如步枪

虽然,机枪打的子弹多,火力强,但主要还是火力压制的作用,在精准射击上却差了很多,《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迷龙拿捷克式轻机枪的时候说,用四梭子子弹能打死一个人,绝非是夸张,主要就是机枪的准确度不够,不如步枪打得准。

狙击步枪点射的能力不是盖的,赵刚用步枪五百米外都能打爆鬼子的头,就问你怕不怕!

最后,机枪的可移动性太差,很容易被敌人锁定

正常来说,机枪都需要架设,然后才能射击,轻机枪还能好一点,重机枪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移动,在火力压制时,很容易被对方的炮兵单位针对。

所以,后来的机枪逐渐轻型化,考虑的就是这个原因,步兵相对机枪来说,可以做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能够更好的隐蔽自己。

总之,机枪和步枪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是二者只能留其一,必须放弃一个,而是互补的关系,相互协调,发挥配置的效用最大化,一个火力点中,更多的是配合作战,没有步枪手掩护,机枪被敌方端了也是分分钟钟的事。


史论纵横


机枪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对付敌人大规模的冲锋以及压制敌方火力,很显然,现代战争机枪根本不可能研制地方的火力。随时武器装备高科技以及装甲部队普及,,机枪机不仅距离上做不到,火力上更打不穿任何装甲坦克和步兵战车。其次,现代化战争已经不再是看人员数量上的大规模冲锋了,而是由直升机,坦克装甲部队,火箭炮等多兵种联合推进,因此,单兵作战下,士兵携带步枪精度更高,灵活方便。


净贤宫清闲居士


有了机枪,为什么还大量使用步枪,其实原因很简单,每一种武器都有最适用它的特殊战场环境,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武器是万能的,可以包打天下,所以,一支军队,需要使用各种武器来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才能取得最好的战斗效果。

就步枪和机枪两种武器来看,相对于机枪,步枪更灵活和轻便,尤其是自动步枪,以美军常用的M16A4突击步枪来看,空枪重仅3.77公斤,有效射程超过600米,可单发可连发,携带方便,近战和巷战时能够迅速开火,火力也不错,射击精度高,操作简单,普通士兵稍加训练,就可以使用。

而机枪比步枪重得多,以美军的M249班用轻机枪为例,空枪重8公斤,比M16A4突击步枪重了一倍多,加上必不可少的弹链或者弹匣,重量至少增加两公斤,看起来十公斤的机枪不算很重,但是在长途行军,长时间端着枪的状态下,这个份量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并不是每一个普通士兵都能玩得很轻松。

机枪在开火前,需要架设机枪阵地,将机枪的脚架稳定住,才能发挥其火力凶猛的特点。

由于机枪重量大,后坐力强,稳定性差,因此如果双手端着机枪悬空开火,很难保证射击精度。

一旦在搜索前进、巷战、丛林作战、山地作战等环境下,需要端着枪搜索敌人,并在敌我近距离狭路相逢的时候,第一时间先敌开火,这时轻机枪和突击步枪相比,就毫无优势可言。

所以,机枪手不能离开步枪手的保护,步枪手不能离开机枪手的火力压制和掩护,各种武器火力合成才能发挥最大战场威力。

关注麻辣战争,关注麻辣战争精选商城,关注世界军事。


麻辣战争


曾经人类的武器是大刀和弓箭,后来有了枪,再后来,有了机枪这种大杀器。机枪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而这一百多年中,机枪的作用从未被质疑过。



我们看这个问题,为什么不用机枪替代步枪,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蠢,而是没脑子,有脑子,才能说是蠢。



机枪在历史上,杀死过无数的人,超强的火力让所有人闻风丧胆,有这样一句话“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没错,在那个年代,机枪远比其他武器恐怖,不过这点指个人而言,对于士兵来说,机枪打在身上,凶多吉少,躲都躲不开,打在身上就是好几发子弹,一发子弹都能致命。


机枪的作用

机枪的研制,目的是火力压制,火力支援,远程输出。机枪发明时,世界上并没有自动武器,而马克沁机枪就是第一款自动武器。当时的士兵使用的都是栓动步枪,拉一下打一枪。一分钟打不了几发子弹,而马克沁机枪一分钟能打出去600发。

那时的机枪多是笨重的,马克沁机枪加水加枪架,几十公斤的重量,一个士兵完全无法操作,更不要说抱着到处跑了。而后来出现的轻机枪,同样要两三个人组成一个机枪小组,一个人,还是无法完全发挥机枪的作用。

每一枪都是钱啊

还有一点很关键,马克沁机枪问世的时候,子弹是要比现在贵的,很多国家没买马克沁机枪,是因为你买得起,打不起。一分钟600发,打出去的都是钱啊。抗战时期,国军一个团都没几个马克沁机枪,轻机枪也不多,原因就是没钱,没那么多钱买更多这种武器。就更不要说人手一挺了。

如今,自动步枪盛行,而现在的自动步枪都可以全自动射击,那么还有什么必要人手一挺机枪了?机枪作为支援性武器,过多使用没有必要,毕竟机枪大,机动性灵活性远远不如现在的突击步枪。



如果现在都用机枪,不用步枪,那如何突进?总不能像日军那样,给机枪上刺刀吧。


一个忠告: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军武文斋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简答的回答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机枪和步枪的不同

步枪 -- 指的是有膛线的长枪。单兵肩射的长管枪械。主要用于发射枪弹,杀伤暴露的有生目标,有效射程一般为400米;也可以用刺刀或者枪托来格斗,甚至有的步枪还可以发射榴弹。具有点面杀伤和反装甲的能力。 步枪按照其自动化程度一般可以分为:自动化步枪、半自动步枪和非自动步枪三种。

机枪 -- 是带有枪架或枪座,能实施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机枪以杀伤有生目标为主,也可以射击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薄壁装甲目标,或压制敌火力点。通常分为:轻机枪。重机枪。大口径机枪和通用机枪,作为压制火力或支援火力使用的班用武器。一般由正副两名射手操作。

其次:我们从用途上来了解一下二者的不同

N0.1 机枪的精度是肯定不如步枪准确的。

N0.2 机枪的重量太重了,且大多数的机枪的造价都是要远高于步枪的。

N0.3 从作战意图上讲:机枪主要是用于对敌人的火力压制,而步枪的作用这是攻守兼备。且,机枪的体积比较大,耗弹量比较多,通常都不是一个人能够掌控的。

NO.4 从操作层次上讲:控制机枪难度大于步枪,后座力大,很少有机枪单发射击,几乎都是点射,连射。

NO.5 战争角度讲:现代战争基本都是城市战。灵活性比较强,且射程比较近。机枪明显不如步枪。


所以,机枪和步枪是各有优势,不存在相互代替的争议,只有在战场上各个火力点配合的比较好,敌人才会难以攻破。

请关注:科学家的独家眼界 专注于用不同视角观察实事、历史等,培养您独家的眼界。


甲子叙古


重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不是人人都是兰博,美军为了减去5.5寸枪管的重量把M16都抛弃了(M16 20寸枪管8.5磅,M4 14.5寸枪管7.4磅)别说17磅的M249一人发一把了。(全是空枪重量)

其次就是机枪弹药重死人啊!!!别和我说10磅没多重,你端22磅的哑铃(M249加200发弹链重量)着跑个5km我再问你重不重

听一位美军朋友吹过牛,基本上就算他们扛着249也没人愿意挂着200发的单链,基本都是挂着100发的小包,原因,5磅的子弹,太沉啦!端着要命啊。而且这还只是枪上的,普通步兵出门,一个两个基数(200发为一个基数)子弹绰绰有余。天杀的机枪兵呢,坑爹呢起码三四个基数往上,有个好哥们儿帮你背还好,一人一把机枪,人人得背三四个基数,那是何等盛世。

不过呢这也看需要啦,比如电影13hours 中那样的攻坚战,作为防守防的6壮士愣是用着两把249一把240扛了一个晚上。

13hours剧照带着M249加装了PEQ15 ACOG以及100发小弹链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提着249冲向大使馆的时候,还是带着一把M4.

为啥?相比起机枪轻便灵巧的步枪换子弹快,没几个人能在5秒内将空枪的m249重新装弹发射,可是4秒内能换个m4弹匣的人比比皆是。并且30发的弹容足以解决大部分搜索需求,端着额外的重量只会减慢移动速度,这在分秒必争的CQB中可以说是致命的。

轻兵器爱好者,专注于传播轻武器与战术文化,带你走进炫酷的轻武器世界!


轻兵器爱好者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一个士兵最多能够带多少弹药呢?而且一挺机枪,在一次战役里面得需要花费多少弹药呢?

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曾经就越南战争这件事情做过分析分析,得出一把M60通用机枪杀死一个敌人,需要100多发子弹。而一个狙击手想要干掉一个敌人,则需要二点几发子弹,如果真按照问题主所说需要所有人都带上通用机枪的话,那么这个子弹数目真的有点大的吓人。很有可能。一支军队没有。因为士兵阵亡太多而败退,而是因为机枪把所有子弹全给打光了,弹尽粮绝以后,然后选择投降了。

况且一挺机枪上面所需要的子弹数量,这需要好几个士兵共同携带才能够完成。通常一把通用机枪,他需要正负机枪手。主要负责机枪开火的速成为正机枪手,负责携带弹药的,通常称为副手或者说是副机枪手。一挺机枪,就需要好几个人来伺候。

但是,通常而言,士兵需要的是单兵武器,在战场上,一个士兵发现敌人之后,总不可能第一时间通知自己的队友朝他开火吧,人的第一反应仍然还是自己开火,毕竟如果你去叫队友的话,之间的时间里面就很有可能什么事情都发生。,这个时候步枪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

而且步枪的造价通常而言,都是比较廉价的,当然这个廉价是需要打引号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大规模的,批量的装备。现代以上的突击步枪,可以说是将火力,携带便利性,重量,操作性,这一系列步枪所需要的属性都做到了最好的平衡。也正因为如此,现代突击步枪,可以完成多种多样的作战任务。毕竟一个机枪你想控制它的后坐力的话还是有点儿难度的。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在战场上就很难找的到一块儿,真正能够成为安全的地方。曾经有一位德国的诗人在战场上打仗。遇见了这么一件事情他正在巡逻,发现一个英国的是关着的,那洗澡,然后。她拿出手里的步枪想对她射几,但是他觉得这样有违一个绅士的行为,因此他告诉自己的副手说你能不能帮我把他给打死。副手说,乐意效劳。结果一枪把那个正在洗澡的英国士官给打死了。

机枪,虽然火力十分猛烈,但是在战场上你火力越强的存在感也就越强,你的处境就越危险,就连被称为陆战之王的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率也越来越低,更何况你一个血肉之躯的士兵的。你虽然扛着机枪,但你不可能瞬间把你所有能够威胁你的敌人全部打死。

但是步枪就不同了,步枪的射速比较,慢火力比较低,就都导致了他在战场上存在感可以变得十分薄弱。

现代的战争也变为小部队的小规模,大范围的冲突,像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大军团之间的对决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小。


漩涡鸣人yy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就是给军人们配备武器是必要的,从心理的角度上讲这可以给他们信心,让他明确的认识到无论对方是什么自己都有最后的攻击手段,这一信念能给人很大的鼓励,即使最后的结局已经注定是死亡。而机枪没有代替步枪成为每个士兵手里握着的那根烧火棍的原因是这两个东西的使用者需要执行的任务大不相同,不可能一枪解千愁。

机枪的问世给人类的战斗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首先就是以往排队枪毙、骑兵冲锋之类的方式逐渐变得不太奏效了。早期的机枪可能效果还差点,比如手摇的那种格林机枪,摇快了就容易卡,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想要保证首要的速度均匀不至卡壳实在不是个容易事。然而即使是这样在后世的测评中也已证明一个格林机枪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输出超过十五支前膛枪的火力。

而相比于其优势,机枪的劣势也很明显。首先是机枪作为压制武器对弹药的消耗必然比普通的步枪要多直到二战时期也一样,栓动步枪一百发子弹可能支撑下来一天的战斗,而机枪、冲锋枪之类的自动火器用一百发子弹甚至撑不住一个钟头。所以直到二战后期工业比较薄弱的国家如日本也依然大量使用老式的栓动步枪。

而二战后各国便开始大面积使用突击步枪,这种火器多具备连射能力,可以分担机枪的部分职责。但是两者谁也无法代替谁因为两者在战术行动中有不同的目标,比如步枪兵在巷战中有突入房屋的任务,他不太需要枪上装了50发或100发子弹的大弹鼓添累赘,而机枪手为了火力持续性也不会像二战时候一样接受20发弹匣的捷克式轻机枪。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猜测在未来的军队对机枪和步枪的要求会比现在的更高,或许能上弹一次便可击发数百发子弹的武器出现,但机枪和步枪的区别也一定会存在,而且一定会在火力持续性上有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