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宇文泰为什么把权力交给宇文护,而不给自己儿子?

雨润青莲子


外有强敌在侧,内有一众门阀势力,宇文泰的儿子此时尚且年幼,难以承担大任。

1、外有强敌

虽然在看资料的时候感觉宇文泰比高欢强,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东魏要比西魏强大。高欢的后人虽然貌似都有精神病,但是也并非没有才干,而且还有一帮名臣帮助。

即便是统一国家君主年幼尚且需要设置辅助大臣更何况强敌环立的时期。

2、宇文家与武川镇豪帅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提防的关系。

贺拔岳死后,贺拔军群龙无首,赵贵等人推举担任刺史的宇文泰为首领。但是宇文泰并没有贺拔岳那般威望收服武川镇豪帅。

所以宇文泰与其他武川镇豪帅搬出了府兵制,设立八柱国而宇文泰与其他七人并称八柱国将军,可见其他几个家族地位非同寻常。

宇文泰死后,宇文护辅政,是在八柱国之一的于瑾等人劝说下才都服从宇文护。可见宇文家也没有完全巩固自身地位,宇文护虽然跋扈但也巩固了宇文家的地位。

宇文泰儿子年幼,镇不住一众功勋

宇文泰死时,长子宇文觉才15岁。如此年幼,未经历练,在推翻皇帝如家常便饭的南北朝,根本无法保住宇文家的地位,所以只有让宇文家有能力的人辅政才能保住宇文家。

而宇文泰原本选择的辅政人选宇文导去世,只好选择宇文护辅政。即便宇文护在宇文泰时期多有战功,依然被其他功勋不满,可见如果直接让宇文泰儿子执政,更加不会牢固。


妖鬼杂谈录


宇文泰是西魏的权臣,他在去世前,把自己的侄儿宇文护招来,让他继承自己的太师、大冢宰的职位。也就是由他来掌控西魏。但是宇文护掌权以后,先是让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夺取了西魏的皇位,接着没过两年,又杀掉了宇文觉,后来,又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为皇帝,然而仅过了一年,他又把宇文毓给杀掉。

也就是说,宇文泰没有把权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自己的侄儿宇文护,结果反而造成了自己两个儿子被杀。如果宇文泰不是这样做,一开始就把权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么,这样的悲剧,就不可能出现了。

(宇文泰剧照)

那么,宇文泰为什么不把权位传给自己儿子呢?

一般的解释是,当时宇文泰的儿子们都比较年幼,宇文泰害怕他的儿子们无法主政,所以才传位给宇文护。这个话,实际上也是宇文泰在传位给宇文护的时候,对宇文护说的。

不过明显不对。要知道,宇文泰去世的时候,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已经22岁,完全是一个成年人了。就算宇文泰立嫡不立庶,他的第三个儿子宇文觉和第四子宇文邕也分别是14岁、13岁。古代12岁就差不多成年了,因此他们也不算小了。那么,宇文泰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呢?

宇文泰之所以崛起,全都是因为北魏的皇室自乱阵脚。北魏的皇室一直奉行着一条传位原则,就是“子贵母死”。也就是说,只要立了某个皇子为皇位继承人,就会杀掉这个皇子的母亲。到宣武帝的时候,宣武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儿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宣武帝的那些嫔妃们都怕死,只要生了儿子,这儿子总是长不大,就“莫名其妙”地夭折了。宣武帝也无可奈何,查不出原因。

这时候,有个妃子胡氏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把儿子生下来,而且还说,为了北魏皇室后继有人,就算自己被杀也在所不惜。这个话感动了宣武帝,所以宣武帝干脆就把这条原则给废除了。

(宣武帝剧照)

后来宣武帝去世,胡氏的儿子继位,是为孝明帝。而胡氏也被尊为太后,她就是历史上的胡灵太后。胡灵太后不简单,她把持朝政,而且行为极为不检点。这些,都引得他的儿子孝明帝极为不满。孝明帝暗中给地方上的大将尔朱荣,希望他能够进京逼自己的母亲胡灵太后退位。但这个消息,却被胡灵太后知道了,因此胡灵太后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而尔朱荣借机杀进京城来,企图夺取皇位。

这样一来,又有人不服,于是,便引得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崛起,拥立皇室成员为傀儡,建立自己的政权。

宇文泰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建立西魏政权的。

宇文泰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家,最先他只是个小头目,后来,在诸侯争夺中,他渐渐变成了领袖。并率领军队南征北战,打了不少胜仗。最后拥立元宝炬为皇帝,建立西魏。

宇文泰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最出色的成就,就是发动了一场改革。宇文泰的这场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政治上他设立“八柱国”制度,经济上搞“均田制”,军事上搞“府兵制”。在历史上的所有那些改革中,宇文泰的改革还算是比较成功的,他让西魏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后来北周的强大,更为杨坚建立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他的改革制度还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宇文邕剧照)

不过,也正是宇文泰的改革,给他自己造成了悲剧。尤其是政治上的“八柱国”制度。这个制度虽然消弭了西魏的很多矛盾,极好地汇聚了人才,但也因此使得国家的权力有些分散。宇文泰去世的时候,西魏皇室倒是不足为虑,但是他对朝廷中的“八柱国”有些担心。虽然自己的儿子们也不小了,但是政治经验还相当的欠缺。如果把权位传给他的这些儿子们,能不能够守住权位,确实是很让人忧虑的。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宇文泰才会紧急地把宇文护招来,让他掌权。

可惜,在南北朝那样的生态下,宇文护也是一个白眼狼,他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杀掉宇文泰的两个儿子,给宇文泰造成了灾难。

当然了,最终宇文护还是被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给杀掉,权力还是回到了宇文泰的后代手中。


张生全精彩历史


回答问题前,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宇文泰,宇文护都是何许人。


先说宇文泰,乃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权臣。西魏的江山可以说,基本都是他打下的,因此他也是西魏实际的掌权者。


而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他早年一直跟随宇文泰到处征战,战功赫赫,颇得宇文泰器重,宇文泰临死之前还把权利交给了他。


有人就说了,哪个当权的不希望自己死后儿子接班啊,这宇文泰为什么会把手中的权力交给侄子宇文护,而不是交给儿子呢?


在进行相关了解后,有书君觉得,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宇文泰为了稳定民心,避免内讧。


宇文泰死的时候是五十二岁。当时他的长子宇文毓22岁。据说,宇文泰临死前说,之所以让侄子宇文护继承他的权力,是因为天下不太平,儿子们年幼不堪大任。


但事实上,当时他的长子宇文毓年纪并不小了。22岁,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成年人了。


在此前,像宇文毓这样年轻的国君,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人比比皆是。按理说,托付大事是合乎情理的,可是宇文泰为什么不选择宇文毓呢?


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与宇文毓的出生有关。宇文毓是宇文泰亲生儿子确实不假,但是宇文毓的母亲姚夫人只是宇文泰的妾。宇文毓的身份是庶子。


我们都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里,嫡庶出身的区别是很大的。如果宇文泰没有嫡子,作为庶子,宇文毓当然有可能成为父亲接班人。


可是,宇文泰已经有嫡子了,这个人就是宇文觉。而此时的宇文觉,确实是年幼,不堪重任。


宇文毓庶子身份,母亲家族背景又不强大,当然也就不能合理合法地成为宇文泰接班人了。


按当时实际情况来说,宇文毓既没有战功,也不是合法继承人,如果宇文泰临死前把大权交给宇文毓,必定是无法服众。



不服的人多了,谁都觉得自己有资格掌控政权,一场剧烈的内讧也就在所难免。


为了稳定人心,宇文泰把权力交给宇文护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宇文护年纪大政治经验老道,再加上战功显赫,朝中上下,拥护者众,宇文泰手下即便有不服的,轻易也不敢胡来。


可见,宇文泰临终前授权与侄子宇文护,绝非贸然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体现了一个老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


二、宇文泰明白,只有侄子宇文护有能力实现自己的遗愿。


宇文泰之所以授权给侄子宇文护的另一个原因是,他非常了解自己的侄子。他心里明白,如果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侄子宇文护当政,是最好的选择。


据说宇文护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有志气,言行总是与常人不同。因此,他的祖父非常喜欢他,认定他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11岁的时候,宇文护的父亲在打仗的时候不幸去世,他就跟随着叔父宇文泰在军中过着军旅生活。


因为他很小就在军旅中磨练熏陶。他是骑马,打仗,射箭,无一不通。同时养成了勇敢刚强的性格。


宇文护刚满17岁时,宇文泰就让他回去管理家中职务,他自带威严,家里上下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府里面的人也都非常的敬佩他。


宇文泰曾经称赞说,侄子的志气和肚量就像他一样。


宇文泰在西魏当政,宇文护就好比他的左右手,一直跟着他四处征讨,立下了赫赫军功。大统初年,宇文护征讨侯莫陈悦立下战功,被宇文泰加封为征虏将军。


不久后宇文护又跟着宇文泰捉拿窦泰,收复了弘农,攻破沙苑,并带领士兵在河桥与敌对抗,胜利后被封为了振东将军,兼大都督。


后来宇文护累积战功,被晋封为车骑大将军。长年累月的沙场争战,使宇文护成为了一位能文善武的将相之才。


宇文护还曾经依靠智慧,不伤一兵一卒使敌军落败而逃。


并因为这件事,他的儿子被宇文泰封为江陵公。他靠着自己卓越的本领,开疆拓土,成为宇文泰手底下的第一要将。


宇文泰临终前以国事托付他后,面对内忧外患,宇文护处变不惊,一边整顿纲纪,一边又安抚群臣,稳定了朝局。


办完了宇文泰的后事之后,宇文护又让人劝说西魏帝禅位,西魏帝害怕宇文护的权利,只好交出龙椅,禅位孝闵帝即宇文觉。


至此,宇文护不光完成了他叔父的遗愿,还集大权于一身。


宇文护虽然从小在军营长大,是个武将,但他却并非有勇无谋之士。


孝闵帝登基之后,宇文护为国公,期间,他内管朝廷上下,外抵强悍敌人,很好的控制住了整个大局,不仅显示了优秀的政治军事才能,也没有辜负叔叔宇文泰的期望。


虽然为了权力他杀害自己的侄子篡权,根据当时他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这是宇文泰的一项政治谋略。


说到这个话题,不能不提到苏绰对宇文泰的影响。


话说,宇文泰曾为一统天下曾遍访天下贤才。有一天他遇到了号称有诸葛亮之才名的苏绰,向其讨教治国之道。两人一见如故,密谈三日三夜。


这期间,苏绰就向他阐述了用官之道。


苏绰说:“无论打江山还是坐江山,都需要手下人为你卖命,可让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有好处,你并没有那么多钱,只好给权,让他用手中的权去获得好处。


他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他就拼命维护你的权,有人维护你的政权,江山不就巩固了吗。”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宇文泰把权力交给自己的亲侄子,还是很放心的。


再说,尽管宇文护被托付了主政大权,但朝堂上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宇文泰的亲信,对宇文泰很是忠诚。


虽然他是宇文泰的侄子,但是宇文泰下面还有好几个儿子呢,怎么说也轮不到侄子来登皇位。


所以说到底他也就是替叔叔看家守院的。而宇文泰正是因为深谙此政道,所以才毫无犹豫的把权力授予了侄子。


纵观宇文护的一生,在当时那样内忧外患的复杂情况下,他能把握朝政15年之久,还扶持宇文觉登上皇位,建立北周大业,确实同时期也找不到跟他相比的人了。


虽然他也贪恋权利,但他倾尽毕生精力,经营乱世中的祖国。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他对北周都是做出了极大贡献的。


有书知道


历史上的宇文护虽然屠龙三条(魏恭帝、周孝闵帝、周明帝),被网友戏称史上第一屠龙手,但其实真实的他也是个不容易的人,他对北周宇文家族的功劳类似弱化版多尔衮之于清朝。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由鲜卑族拓跋氏(元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北魏末年,由于内部各种矛盾的爆发,北方又被分裂为两个相互对峙的国家,即西魏和东魏,双方的权臣宇文泰和高欢各自拥立了一个元氏皇族傀儡为皇帝。

西魏权臣宇文泰经营关中二十多年后,他和宇文家族的权势威望通过战争、内政和赏罚等逐步建立,已经累积到足够顺利完成改朝换代了,但宇文泰这时病危了,局面就变得比较复杂。当初,宇文泰的创业团队并非完全由自己组建,而是建立在消化吸收原贺拔岳集团基础之上的,众人利益倾向并非完全一致。为了团结大多数减少内耗,宇文泰一直和赵贵、独孤信等集团重要成员在形式上保持平等兄弟关系。虽然自己经过多年奋斗,已经树立了绝对领袖的地位,但这些兄弟们的威望也不可小觑。

而最危险的是,宇文家族这时缺乏来自家族宗亲力量的强势支持。宇文泰的父亲兄弟们都死于战乱,特意器重栽培的侄子宇文导英年早逝,自己的儿子们都年幼无功,庶长子宇文毓虽然将近二十岁了,但毕竟无尺寸之功。一群幼子在这些白骨血火中拼出来的虎狼“叔伯”面前,无异于砧板上的鱼肉。在宇文导死后,宇文泰只能无奈地将目光投到另一个侄子宇文护身上,并在临终前将家族和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了他。

宇文护也不负叔叔嘱托,他首先联合忠诚于宇文泰的于谨等老将,果断地逼傀儡皇帝魏恭帝退位,并将魏文帝子孙全部诛杀,拥立宇文泰嫡子宇文觉为主,迅速完成改周代魏的历史性任务。此举不仅完成了宇文泰的夙愿,更重要的是宇文家族和关陇诸将之间确定了君臣尊卑名分,宇文家族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统治者和集团领袖。所以即使赵贵、独孤信等对其举动有不满之心,最后还是迅速被宇文护消灭。赵贵这支被族诛还有一个特别意义,当初贺拔岳被人害死,首先迎立宇文泰为新带头大哥的就是赵贵。宇文护杀鸡骇猴,无疑对稳定特殊敏感时期的局势有相当大的震慑作用。

宇文家族虽然还算顺利地完成了朝代更替,但名义上的权力拥有者宇文觉毕竟年少,他当时才虚岁十六岁,朝政实际上把持在宇文护手中。然而宇文觉年少气盛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屁股还没坐热就打算抢班夺权。所以北周这时的主要矛盾由宇文家族与诸将矛盾变成了宇文家族内部矛盾了。宇文护曾含泪掏心掏肺向这个幼稚的堂弟表白赤诚之心,然而宇文觉仍然不为所动,继续刺杀堂哥。宇文觉这种幼稚的内耗让老将们看不下去,最后他被逼退位后被杀,他庶出的哥哥宇文毓被迎立为新的统治者。

如果说宇文护第一次向堂弟表白时还有七分真心,但他权柄在手威势无匹逐渐尝到了独享至高权力的甜美滋味后,那他当初的赤子之心也确实迅速被权力异化了。面对宇文毓这个优秀的堂弟,宇文护惶恐不安,两年后在其饮食中下毒毒害了他。中古时期毒药应该还无法提纯,宇文毓中毒后还坚持到了口授遗嘱的时刻,他此时诸子尚在襁褓之中,于是临终前把皇位传给了三弟宇文邕,即周武帝。周武帝吸取了两个哥哥用生命换来的血的经验,他完全把国政交付给宇文护,自己安心担任名誉统治者,而且平时给这个屠龙堂哥非常高的尊崇。面对这个安静恭敬的堂弟,宇文护放下心来,放开手脚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摄政生涯,北周统治阶级的内耗也暂时告一段落。

北周国祚总共二十三年,有长达十五年在宇文护的统治中。宇文护虽然不如多尔衮之于清朝那样军功强盛,在军事上进取不大,但还是保住了北周基本盘。周齐两国各自备兵黄河,当初北齐强盛,周兵凿冰,防守北齐骑兵偷袭,后来逐渐演变成齐军凿冰防备北周偷袭。在北周和北齐的长期对峙中,北周国势总体是持续向上发展的。周武帝在诛杀宇文护后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平定北齐,显然离不开宇文护多年主持国政的功劳。

宇文护还注意壮大宗室力量,他精心栽培和提拔了宇文泰逐渐长大的诸子,他们逐渐掌控了各种实权和许多重要地盘,其中尤为佼佼者有齐王宇文宪。对比敌对国北齐皇族内部的各种勾心斗角惨烈厮杀,北周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和安定显然也是国家向上的重要原因。

宇文护如此贪恋权力,他有没有自己上位之心呢?从史书记载来看,虽然可能他午夜梦回也yy过,但表现在行动上确实没有。周武帝在清算宇文护列数其罪状的诏书中认为他的死罪是弑杀君主,并没有给他定性谋反。由于身上背负三条皇帝命,再加上除掉宇文护的周武帝是位强势有为的君主,所以宇文护一般在舆论里被树立为穷凶极恶之权臣,这样对他来说还是不完全公平的。宇文护虽然有很大的私心,但对宇文家族和北周来说还是功劳远远大于过失的。但他最后不但自己身死,诸子也全部被诛,不得不说是阳光底下无新事,集权专制独裁体制下,又一出芒刺在背权臣和君主解不开的矛盾。

所以在周宣帝暴崩,外戚杨坚被宣帝幸臣引入当傀儡,结果被其反制成功把持了朝政后,他一度在摄政还是改朝换代中犹豫不决,这时他的夫人独孤伽罗显然吸取了宇文护的前车之鉴,果断派心腹入宫劝丈夫: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杨坚也因此下定了最终决心:改周立隋。


春之九如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情,老一辈去世之前不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幼子,而是交给年富力强的其他家族亲人。

远的不说,就说和北周同一时代的北齐,北齐孝昭帝高演临死之时,也没有把自己的权力交给你自己的幼子高百年,而是交给了自己的弟弟长广王,也就是后来的北齐武成帝高湛。

那么,宇文泰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来说是为家族,一方面来说是为自己的子孙。


为家族

宇文泰是西魏的权臣,由于他在西魏的建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后来被封为西魏的丞相,掌握了西魏的军政大权,权倾朝野。可以上天没有给宇文泰足够的时间,公元556年,49岁的宇文泰就已经死了。临死之前,宇文泰纠结万分。

自己为宇文家创造了基业,如果现在把基业交给自己14岁的儿子宇文觉,由于宇文觉还比较年幼,势必不能够很好的继承下来,宇文家的基业有可能毁于一旦。而自己的侄子宇文护,也就比自己小6岁,现在也到了43岁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如果由他继承自己的权力,想必一定能够给宇文家带来振兴的。


为子孙

为什么说为子孙呢?汉朝的时候,汉武帝在临死之前,让人杀掉了自己幼子汉昭帝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子弱母壮,必乱天下”,同样的道理,子弱侄壮,同样乱天下。但是此时的宇文护势力已成,羽翼已丰,想杀他是不可能的。

而宇文护如果强行把权力移交给自己的儿子宇文觉,想必自己死后,宇文护肯定会心有不甘,那么不管是宇文觉,还是自己的其他孩子,估计都难逃宇文护的毒手。如果自己将权力交给宇文护,兴许他还能顾念一些叔侄亲情,放过子孙一马。


我的结语

宇文泰千算万算,他都没有料到,侄子宇文护比自己想象的更为歹毒,为了权力完全不会顾及亲情,自己的两个儿子宇文觉和宇文毓都死于宇文护之手,岂不哀哉?


史话漫漫


宇文泰选定的接班人是嫡长子宇文觉,宇文觉的母亲是北魏冯翊公主,冯翊公主死后宇文泰再未立正妃。所以,宇文泰的接班人是宇文觉。

宇文护的父亲是宇文泰的大哥宇文颢,宇文颢在北镇动荡的时候应为救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而死。北镇大乱后,宇文一家在宇文肱的带领下南下中山避祸,后来加入了鲜于修礼的叛军,后来再同官军作战中,宇文肱和宇文泰的二哥战死。

葛荣平定后,尔朱荣杀了宇文泰的三哥宇文洛生,但宇文泰侥幸活了下来。尔朱天光西征万俟丑奴,宇文泰随贺拔岳西征,宇文家的老弱留在了晋阳。

贺拔岳主政关西后,宇文泰将已经长大成人的宇文护、贺兰祥等接到关中,但宇文护的母亲等妇孺仍然在晋阳。宇文护成为贺拔岳账内都督。

贺拔岳被害,宇文泰成为关西老大,宇文护一直跟在宇文泰身边,随着宇文泰参加了东西历次大战,官居大将军,宇文护一度帮宇文泰管家,把宇文家管理的井井有条,宇文泰很满意,常说我得胡力,时人研究认为他说的我得护力。

宇文泰病重之际,宇文觉不过十三岁,当时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等西魏功臣跟宇文泰地位低不了多少,如果让宇文觉直接接管权力,恐怕不服的人多,同时,宇文觉太过年轻,从政从军经验很少,很难驾驭这些能臣干将。

相比而言,宇文护的爵位是自己打出来的,虽然比不上各位柱国们,但他很有政治手腕,用他,就可以保住宇文家的地位。

果然,宇文护接手后,先取得了于谨的支持,将反对自己的赵贵处死,逼迫独孤信、侯莫陈崇自杀,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将一干帝国大佬踩在脚下。然后,在他的策划下,宇文觉顺利取而代之当了天王。

只不过,宇文泰想不到的是,宇文护会害了他两个儿子,最后被他第四子宇文邕杀死了。


快乐读史


宇文泰是西魏的权臣,他是众人眼中优秀的军事家。但令人错愕的是,宇文泰竟然没有把权力交给了他的侄子宇文护,而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宇文泰无论是谋略还是智商都是顶尖的,要不然他也不会成为顶尖的军事家。而且他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意识处于清醒的状态,不存在被人诱导的情况,这说明宇文泰选择宇文护,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


我们先来看看宇文护,宇文护之所以受到青睐,和他自身的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宇文泰从小就从众人当中脱颖而出,他的性格沉稳,能力优秀。

宇文泰需要的是能治理国家的人,能力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标准,宇文护被选中并不奇怪。

事实也的确如宇文泰料想的那样,宇文护的政治手腕非常厉害,他上位之后没多久,就成功稳定了当时的政局。

当然,宇文护的竞争力虽然很大,但在宇文泰心中,肯定是儿子更加重要。那他为何要给宇文护呢?史书有记载称:“太祖诸子并幼,遂委护以家务 。”

所以根据史书当中的记载,宇文泰之所以把皇位传给侄子,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儿子年龄实在是太小了。

要知道,幼主执政向来没有什么好的结局。要么是被篡位,要么是被人推到台前成为傀儡,而这两种情况都是宇文泰不希望遇到的。


宇文泰为了保证权力的稳定,只能把权力交给宇文护。在其他人看来他是在做选择题,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做的这道选择题只有宇文护这一个备选答案。

宇文泰的算盘打得非常好,他在传位的时候对宇文护给予了很大的认可,而且把权力全部都交给了他。

不是宇文泰不够谨慎,他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刷宇文护的好感度,他希望未来的时候宇文护能记住他的恩情,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可惜的是,古往今来像诸葛亮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宇文护在继位之后,他不但没有传位给宇文泰儿子的打算,为了杜绝隐患他甚至还把宇文泰的两个儿子给杀死了,而因为当时宇文泰对宇文护非常的信任,所以他根本没有留下任何制衡的手段。相信宇文泰如果在天有灵,肯定会为自己曾经做过的这个决定而后悔。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残杀宇文泰儿子的宇文护,最终结局也没好到哪去,最终被还是被宇文泰的四儿子给杀死,令很多人唏嘘不已。


夏目历史君


在我国,宇文泰是后周政权的奠基者,北魏末年六镇起义中,宇文泰随父宇文肱加入鲜于修礼的起义队伍。起义被尔朱荣镇压后,宇文泰成为其部将贺拔岳麾下。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因为与高欢关系失和而西奔长安,投靠宇文泰。宇文泰被授为大丞相。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都长安。


宇文泰临终将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宇文护执掌国政后,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禅位于宇文觉,建立北周,封大司马,进爵晋国公。那么宇文泰为何临终之际把权利交给侄子而不是儿子呢?

‖宇文护方正志度,能力强而且非常可靠

早年出仕西魏,跟随宇文泰与东魏多次交战,屡建战功,历任都督、征虏将军、骠骑大将军。公元554年,宇文泰临终将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宇文护执掌国政后,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禅位于宇文觉,建立北周,封大司马,进爵晋国公。


《周书》:晋荡公护,字萨保,太祖之兄邵惠公颢之少子也。幼方正有志度,特为德皇帝所爱,异于诸兄。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为人至孝,作为自己人,宇文护在某些特质上更适合做辅佐自己儿子的人,宇文泰非常的信任他,临终之时召见了他,说明对他的器重。

‖宇文泰诸子年幼,需要有人辅佐

《周书》:普泰初,自晋阳至平凉,时年十九。太祖诸子并幼,遂委护以家务,内外不严而肃。太祖尝叹曰:“此儿志度类我。”宇文泰去世之时,宇文觉14岁,宇文毓22岁,宇文邕13岁,年龄尚小,根本没法控制局面,这种情况下,要想保住自己建立的基业,就需要有人来辅佐他们。

西魏建立府兵制,其实就是把军权统辖,而这些柱国将军其实属于各个“小山头”,宇文泰把权利过让给宇文护,其实就是把“相权”过让给他,让他来辅佐自己的儿子,宇文护上台后也确实做到了宇文泰的期望,废了西魏皇帝,让宇文觉为帝。

‖当时的形势,需要有人来震慑朝局

西魏建立时,内部势力极为复杂,与宇文泰平日等夷的贺拔岳旧部、新接纳的侯莫陈悦旧部、随孝武帝入关的元魏势力、关陇本地大族,外部既有实力雄强的高欢、又有北方柔然和南方萧梁,其内外环境极为艰难。宇文泰的处理方法就是进行军事改革,完善军事体制,并最终形成了八柱国体制。

西魏北周换代时,宇文泰选定的继承人宇文导死于了宇文泰之前,只能以宇文护执政,但其名位素低于其余柱国。此前的六官是宇文泰为太师大冢宰,柱国李弼为太傅,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大宗伯独孤信为大司马,于谨为大司寇,侯莫陈崇为大司空。虽然柱国将军后来被调去中央,但是柱国的军事实力虽然被碾压,但毕竟他们长期领兵出镇,势力盘根错节。

宇文泰在世时还好,宇文泰去时后,需要有人来震慑朝局,稳定统治。宇文护进行了一些列权力调整,赵贵获得了大冢宰的位置,独孤信离开了大司马,宇文护自己领大司马,这让其余诸人非常不满,独孤信失去了兵权,而赵贵得到了宇文泰大冢宰的位置,却无法执政,宇文护通过手段除掉了赵贵,独孤信,拜大冢宰,总领左右十二军,一时间权倾朝野,成为北周王朝实际主宰者。


源稚生


宇文泰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权臣,西魏的江山基本上都是他率军打下的,是西魏政权实际掌控者。可惜他命不长,只活了49岁,临死前他把大权交给了自己的侄子宇文护。宇文泰自己有十几个儿子,为什么非要把权力交给侄子呢?

《资治通鉴》记载了宇文泰临终时对宇文护的交代:“诸子幼小,寇贼未宁。天下之事,属之于汝。宜勉力以成吾志。”

由此可见,宇文泰最直接的理由就是“诸子幼小”,可是宇文泰最大的儿子宇文毓当时都22岁了,难到还算幼小吗?这里面牵扯很多因素,不只是年龄可以说的通的。

第一,宇文泰自己的儿子非小即弱,大儿子宇文毓虽然已经成年,但是他是妾室姚氏所生,出身庶子的卑微,也没有战功让他难以服众,嫡长子宇文觉也只有14岁,而此时的宇文护已经43岁了,战功赫赫,朝中上下拥护的人也很多,如果勉强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那么不用多久权力的促使下肯定躲不过被宇文护铲除篡权的事。所以为了子孙考虑,宇文泰把权力交给宇文护也是一种自护!

第二,当时的西魏形势内忧外患,强敌在侧。宇文泰虽然名义上是西魏执政官,但是于谨、赵贵、独孤信、李弼四人也是对西魏政权虎视眈眈,宇文护对他们也是要低头的,如果要保证宇文家族当权,只有宇文护可以周旋好。宇文泰北巡期间突然染病,急招宇文护前去托付大事,宇文护为了稳住局面,对宇文泰的死讯密而不宣,到了长安才公布丧事,治理内外大事,联合支持宇文护的于谨,安抚文武百官,逼迫傀儡皇帝禅让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政权,平衡好各方势力和矛盾,才使得帝国没有呈现分裂之势。

第三,尽管宇文泰有为子孙担忧的一面,但是对于宇文护的信任还是更大的,宇文护的父亲也就是宇文泰的长兄宇文颢因为救父亲宇文肱而死,留下年幼的宇文护,作为叔叔的宇文泰承担起抚养大任是理所应当的,更何况宇文护不负所望,家中事务处理井井有条,骑射征战样样精通,宇文泰经常称赞侄子有和自己一样的志气和肚量,经常说“我得胡人之力”,“胡人”指的就是宇文护。

所以,宇文泰的传位问题和孙策传位给孙权、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都有一定的类似之处,他们都是从大局出发,想着既能保住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又能保住子孙的性命,免除被篡位的危险。但是只可惜宇文泰千算万算还是看走了眼,宇文护稳定好政权以后,三年内连杀宇文觉、拓拔廓、宇文毓三帝,除去赵贵、独孤信等人权倾朝野,但是风水轮流转,公元572年,不甘做傀儡皇帝的宇文泰四子宇文邕在含仁殿将宇文护杀死,他的子嗣党羽也被连根除掉。

不可否认,宇文护对北周政权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至于他和宇文泰家的恩怨,那也是帝王家弱肉强食,见怪不怪啦!


国史通论


汉末三国时,孙策临终前把江东托付给二弟孙权,而不传给幼子,后来江东做得风生水起鼎足而三,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并有刻薄其后人之嫌,后世对孙权的寡恩刻薄多有微词,却大都认为当时兄终弟及传与孙权是正确的。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把持朝政多年的权臣八柱国之首宇文泰,在巡视北方时突然病倒,病情迅速恶化,由于诸子年幼,世子宇文觉才15岁,便召来长兄宇文颢第三子、侄儿中山公宇文护交代后事,让他接替自己掌握军政大权。


宇文护当时42岁,他早年跟随宇文泰与东魏南梁多次交战,屡立战功,历任都督、征虏将军、骠骑大将军等职,宇文泰夸赞宇文护才能气度都像他。对于为什么托孤给宇文护,史书也有记载,主要是“诸子年幼,内忧外患尚存”,从保家保权位考虑军国大权交与侄儿掌控,比授与外人保险一万倍,稍有差池,就是亡家灭族风险。(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事实上宇文护前期也做得不错,借重于谨等老臣收服人心,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禅位于宇文觉,建立北周,没有宇文护便没有北周。等到连杀宇文觉、元廓、宇文毓三帝时,已开始萌发异心,违背宇文泰托孤初心。


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对外屡次征战失败,朝廷所用非人,至于众叛亲离,偏又碰上雄才大略的堂弟,终于在572年,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在含仁殿被隐忍多年的周武帝宇文邕伏击杀死。至此,国家大事又回到宇文泰托孤的期望,可惜天不假年,宇文邕壮年而死,北周失控,乃至于被杨坚取代,天意难测,世事难料,却不能说当初宇文泰托付宇文护做错了。

探索历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审视逝去故事,镜古烛今,我是南方鹏,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