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

记得小的时候,每当端午节临近之时。家家户户都回家包粽子,吃粽子,每当妈妈包粽子时,我总是坐地一边津津有味地欣赏妈妈那优美、娴熟的手法和惊喜地看着那些毫无形状的原材料在她的手里魔术般地变成了一个精致而玲珑的粽子,不仅我的家人迷恋着妈妈这一手特色饮食,就是邻里也对妈妈这手“绝活儿”大加赞赏,妈妈自然也是很懂得大家的心思,每年都会多买些米、叶、枣,包上满满一大锅,给老街坊们送去尝一尝。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

又是一年端午,情浓粽飘香之时,我不由地想起我学习包粽子的经历。当年父亲母亲上班都很累,我就想着自己学着包粽子,学会了这一手艺,他们二老就可以吃上我亲手包的香喷喷的粽子了。记得最清楚的是在一个周末休息日,我就要和妈妈学习包粽子了,心情还真有点“小激动”。我和妈妈先去了大庙粮店买几斤江米,又在大庙副食店买芦苇叶、马莲和红枣,(当时妈妈担心马莲不够用,以防万一又买了两团好棉线),东西买完了带回了家中,妈妈先把江米泡上,还告诉我说江米一定要多泡会儿,包出的粽子更糯更香;再把芦苇叶洗干净泡了泡,放上水上锅煮一下,直到叶子变软变色就行了;然后再将红枣洗干净备用,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学包粽子的时候,妈妈做什么,我就认真地跟着妈妈做什么,首先先把苇叶卷成一个漏斗形状,拿起一小撮江米往里面塞,然后放上两棵红枣,再塞满江米之后,最后将苇叶把这个漏斗缠起来,用一根马莲或棉线梆住,第一个粽子包好了。这时的我看看手里包的粽子,再看看妈妈手里包好的粽子,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妈妈包的粽子形状有凌有角,又好看,“颜值也高”,整个动作既连贯又流畅。而我包的粽子却是凌角不分,没有形,妈妈说:“你包的粽子放入锅里一煮都得变成了稀饭了,拆了吧,重新学习,找技巧,你一定能学会”。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

在妈妈的鼓励之下,手把手地指导着我,我包到四、五个了才有了小样儿,可我的汗水顺着脑门、脖子,鼻子尖一个劲儿地往下淌。我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给自己一点自信,就这样反复练习下,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学,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我和妈妈一起包完了所有的江米,看着我的杰作,我包好的粽子还要和妈妈包的比一比,拼一拼哟,妈妈满意的笑了,我也高兴的不得了,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更是美美的。通过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耐心,还要有恒心,这样才能把本领学好,更体会到了包粽子的快乐!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

端午节这是个传统的节日,粽子也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而对于我的家人来说,也是个团聚的日子,看着妈妈满意的笑脸,暗自思忖着一定要多陪陪她老人家。自然一打小就吃着妈妈包的粽子,也不单单是品尝一种食品,更多的是在品味其中的一个情字,并细细咀嚼包裹在粽子里面那浓浓的母爱和淡淡的乡愁。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

我的父母虽然已过世几十年了,但是每年端午节我都要包上几锅粽子,不仅将妈妈的手艺传承了下来,而且还学着母亲的样子,将包好的粽子分别送给老街坊们,让他们也尝一尝鲜儿。我的老街坊们,我的老同学们,我的老同事们,都曾经亲口尝过我包的粽子,人人都叫好!一致称赞为“江米很糯、苇叶清香、红枣真甜”!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

如今粽子口味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和咸两种。但我还是最喜欢吃白粽子,永远记得妈妈那句“单纯的味道才是最好的”,一个简单的白粽子,永远记得小时候的味道,这就是端午的味道!这就是妈妈的味道!几十年过去了,儿时的端午节仍然历历在目,在充满了妈妈的爱中,心里仍然留有粽子的余香。

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又是一年端午时,又是情浓粽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