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小龍蝦的鐵殼很多,這是怎麼回事?

64848958


| 我是小河農業創始人 | 作為蝦蟹產業技術體系淮安綜合試驗站 | 我們專注於蝦蟹養殖 |

小龍蝦養殖過程中,出現這種“鐵殼”蝦,對於養殖戶來說是很頭疼的一件事。


那麼“鐵殼”蝦有哪些危害呢;


1. 經濟效益低,一般很難出售,不僅賣相不好而且出肉量也少;

2. 造成餌料浪費,這類小龍蝦一般吃食很多,但不生長;

3. 具有極強的攻擊性,容易造成同類殘害;

4. 影響種類繁衍及品質,容易造成下一代苗種退化等。


那麼小龍蝦養殖過程中是什麼原因導致“鐵殼”蝦出現的呢?我們養殖戶應該如何應對

這種情況呢?


小龍蝦養殖過程中造成“鐵殼”蝦出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幾下幾方面;


1.溫度高因素;2.水位淺因素;3.水草少因素;4.苗種原因;5.餌料缺乏等;

小龍蝦養殖“鐵殼”蝦主要出現在6-9月高溫季節,尤其是蝦稻混養模式。由於受水稻栽種影響,會將養殖池水位降低,導致暫養溝水位過淺及水草死亡現象;此時外部環境溫度高,造成養殖水體溫度高,很容易造成小龍蝦殼體快速變紅;蝦稻共生期間由於水稻使用的化肥等會對養殖水體造成一定汙染,在受汙染的環境中極易導致小龍蝦出現“鐵殼”蝦。

尤其對於養殖多年的蝦稻田,由於暫養溝淤泥堆積,在蝦稻共生期間暫養溝水位僅僅能保持在50-60釐米,而且由於高溫因素,水草大部分死亡,在高溫作用下直接導致暫養溝中存在的小龍蝦大量出現“鐵殼”。

對於精養模式出現“鐵殼”蝦主要原因為水位過低,水草過少甚至出現食物缺乏等造成小龍蝦逐漸出現“鐵殼”。


針對以上可能造成養殖小龍蝦出現“鐵殼”的情況,需要我們做好以下工作;


1. 高溫季節做好養殖池塘水位調節工作,需要保持水位在1.2-1.5米左右;

2. 做好養殖池塘水草管理工作,對於純伊樂藻的養殖塘口及時清理過多及露出水面的水草;將水草密度控制在養殖面積30%左右,並加深水位,嚴防出現“倒藻”現象;

3. 對於養殖池塘沒有水草的情況及時補種水草,高溫季節以栽種輪葉黑藻等耐高溫的水草為主;

4. 定期調節養殖水體水質,尤其是發生突發氣候;

5. 對於蝦稻養殖,栽種水稻前儘量捕撈小龍蝦,及時清理淤泥堆積的暫養溝;

6. 對於養殖池出現“鐵殼”蝦,及時出售,不論價格;並可以定期潑灑生石灰強制小龍蝦脫殼,管理好養殖水環境。



灣塘谷


小龍蝦鐵殼多怎麼回事?這個是許多養殖戶養殖小龍蝦中比較常見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下。

小龍蝦鐵殼多,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池塘的水太淺。水溫高,水位淺,這個在夏天比較明顯。小龍蝦長期在高水溫下活動,慢慢變紅,進而蛻殼困難。解決方法,將蝦塘的整體水位加高至0.5米以上。

水草的原因也會造成小龍蝦鐵殼,比如栽下去的水草,出現大面積死亡,或者半死不活的。小龍蝦失去隱藏、犧息、蛻殼等環境。解決方法,對還沒有死的水草追肥促進期生長,對死了的水草,打撈出來重新栽種。

品種的問題也會出現,蝦苗都是用的同一個塘的近親繁殖苗,品質退化的比較厲害,這個主要是遺傳基因造成的。解決辦法,種蝦應選用野生苗和繁殖苗搭配的蝦種,或者和其他養殖戶購買或交換種公蝦,儘量避免近親繁殖的蝦苗。

疾病的原因也會造成小龍蝦鐵殼,主要是以纖毛蟲病為主,纖毛蟲附著小龍蝦身體,不停吸食小龍蝦身上的營養成份,致使小龍蝦生長緩慢,最後變成鐵殼。解決辦法,加強對纖毛蟲病的預防,發現蝦患病之後,積極治療。

元素的缺乏,由於小龍蝦缺乏蛻殼所需的微量元素,造成小龍蝦蛻殼困難。解決辦法,定期用餌料拌多維素投餵。


我就總結了上面幾點,供題主參考。小龍蝦一旦最終發展成鐵殼是無藥可救的,蝦販不收,自己吃沒肉,做種蝦也不行,只能老死塘中或加工成飼料,屬於典型的雞肋產品。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或建議,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