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老城不能再拆了:棚户区改造,加大人口疏解力度

续上

老城不能再拆了:棚户区改造,加大人口疏解力度

4.人脸识别技术,更能保证政策公允

5.共有产权房,是北京的主流

白皮书里明确规定了,“新北京人”的配售比例不少于30%。

这点做的确实比较公平,对于没有北京户口的人来说,确实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星空。

共有产权房对于“新北京人”的配售,小编是个见证者。估计好多人都不了解这个情况。

我个人建议,这些配售成功的人,其实在网络中站出来,给政府说几句公道话,比政府反复讲千边,更有用。

因为当事者最有权利和资格说服那些对共有产权房指三道四的人。

四、住房制度仅限于此吗

1.多主体供给

有哪些主体呢?主要是两大块,

①是推进集体土地租赁试点,箭在弦上。

这个政策的获得感是双向的,拥有农村土地的农民,他们集体出租土地,可以获得补贴收入,改善生活。

大家都知道,农业户口人员增加收入的唯一渠道就是赴城市打工,其它的渠道成功率很低。

另一方是城镇居民,他们可以获得低价位的土地使用权。

农业户口人员与城镇居民在住房问题上可以达到互赢和共赢。

②是鼓励企业发展规模化租赁业务,已有企业小试牛刀

目前,万科在北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现在等待的是更多的企业迈出第二步,第三步……

形成规模经济。

大家也许不太了解,只要政府部门推进过引导的行业,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大的发展。

我们回头看看,如果不信的话,如1980年的深圳小渔村,如90年代上海的浦东,当时有这种说法“宁可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还有近在眼前的西安经济特区,重庆都市生活圈等等,都是因势利导的成功案例。

2.多渠道保障

租房制度的落实,一定会有技术平台跟进服务的。

如京东上线的住房租赁平台,这些都可以看出租赁市场的冰山一角。

3.租购并举,未来的目标

这个在上文已经说了,如果大家想看,可以翻看上一篇。

4.房产税落地生根

北京将平房纳入不动产登记,这个政策北京正在实施。大家也许不知道,全国已经有一些省份早就实施了,如陕西,普通农民家庭都有自己宅基地上房子的不动产登记证书。

最近两天,不动产登记的落地为未来的房地产税扫清了一切障碍,房地产税的实施也是屈指可数。

5.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这个需要下真功夫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企业受到这样的关怀。原来总认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是霸主,原来没想到,它们也有它们的软肋和“7寸”。

希望政府,也但愿政府对他们多关注一下,也房地产企业给人民多带来一些绿色建筑,智慧小区和装配式建筑。

据我了解,北京的装配式建筑还是蛮多的,如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和共有产权房里的装修都采用的是装配式建筑。

最大优点在于,集体采购,价位低,质量好。

好了,先说到这里吧,欢迎与大家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