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信者为医,信任可以治疗疾病!

俞雨生点评

我国一亿多慢性肾脏病(CKD)中,绝大多数是可以完全治疗好的或被控制稳定的,对于病情持续进展或控制不稳定者除与原发病因、就诊时机、病情性质及遗传体质有关外,很大程度上与生活方式不当、过重的心理负担相关。为此,我们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撰文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广大肾友们在此方面有所收获。

信者为医,信任可以治疗疾病!

我在门诊常常发现一些老病友,同时期生病,同医生看病,有的治疗效果很棒,有的却迟迟没有进展,生活自律是一个原因,而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任,这些没有进展的病患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停的质疑着医生的处方,这让医生们非常无奈。

不管是吸引力法则还是各种情绪法则,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信任,信任能带给你安全感,安全感的建立有助于你与医生的配合,有助于你心情稳定,更有助于身体恢复。

什么是信任?

心理学家John Rempel等人(1985)对信任进行了总结:信任是我们对他人的主观信心感受。信任包含了三个要素:

a. 可预测(predictability), b. 可依赖(dependability)和 c.信念(faith)。

a.“可预测”意味着基于他人过去行为的规律,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对他人作出准确的预判。可预测信任的起点,判断的依据是他人过去行为的一致性。

b.“可依赖”意味着我们相信,别人有被我们依赖的能力和意愿:他不单有能力提供支持,也愿意支持我们。

而当我们冒着可能被对方拒绝的风险,向对方暴露出自己脆弱的部分(比如向对方求助、倾诉等等),并得到了他们正向的回应和支持,这时可依赖型信任就会发生。许多人在向朋友倾诉秘密后,感到比过去更能信任朋友。

c. “信念”意味着,即使在没有充分的事实作为根据的情况下,我们仍然相信对方会继续爱我们、关心我们。研究者提出,我们在关系中体会到的信念感,与人们在宗教中对神的信念感,是类似的。在“可预测”和“可依赖”这两种信任中,人们对于是否相信他人还会经过一个头脑中的判断过程,可能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出一些证据。但当信念发生时,我们对他人的信任不再需要任何理由。

信者为医,信任可以治疗疾病!

在理想情况中,当我们信任一个人时,我们的信任会同时具备可预测、可依赖与信念三种信任的要素。然而在现实里,不是对他人的信任都会拥有三要素,其实很多人缺乏了对他人的信念。

如何做到信任

首先,你需要破除阻碍自己信任他人的负面信念。当你试着去信任他人却又不能够时,仔细感受一下,当时是什么想法阻碍了你。不信任的根源是什么,来源于什么样具体的事情。

信者为医,信任可以治疗疾病!

此外,我们还可以仔细甄选给予信任的对象。我们先要想清楚自己看重哪些信任的特质。比如说,有的人会信任那些在朋友们痛苦时给予安慰的人,因为这意味着安慰者可能善意地对待自己。在给予一个人信任前,先想想这个人是不是符合你的标准。

信者为医,信任可以治疗疾病!

还有,有时人们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一旦信任一个人,就要把自己完全交出去,或是无话不谈等等。但事实上,你可以逐步地给予人们有限的信任。

信者为医,信任可以治疗疾病!

我们鼓励大家提起勇气,勇敢地尝试和锻炼对他人的信任。信任是美好的,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脆弱和痛苦的时刻,而“当我们能够讲述自己的感受时,它们就变得不那么沉重,不那么不安和可怕。跟信任的人倾诉能够帮助我们知道,我们并不孤单。”

陶护小贴士

减肥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让摄入的能量低于消耗掉的,简单总结就是迈开腿,管住嘴。不存在有效的减肥药物。比较被认可的医疗介入方式就是胃减容术,也就是通过手术的方式减少胃的容积,依旧是依靠减少摄入的量。

(吴娟,俞雨生撰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