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以人类现在科技水平,能否在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那种陨石撞击下生存?

范山岐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吴苡婷


如果人类目前遭遇一颗类似6500万年的小行星的撞击,还是非常棘手的,这是一颗直径达到10公里的小行星,非常巨大,撞击到地球会发生造成剧烈的影响,大量的生物会惨遭灭绝。


令人最恐怖的撞地小行星大部分来自火星和土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那里有50多万颗小行星,它们大部分的成分有碳质的,硅酸盐的,还有金属的,其中还有一些彗星。


目前人类已经想出了很多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案。


第一种发射精准的火箭,撞向小行星,让它在太空中发生爆炸,但是这还是要计算好时间的,一旦失误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效果不见得好,人类目前发射火箭的水平只是限于近地空间,将小行星在近地空间击碎的话,大量的碎片还是要进入地球空间,发生无数次小碰撞,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外,就是发射一个吨级的航天器,飞向小行星,改变小行星运行的轨道,让它避免和地球相碰。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行星的速度是很快的,要接近它或者与它并行,需要比较高的难度,在并行后还要对其采取措施,需要极高的智慧。


当然还可以开脑洞说我们可以进行太空移民,目前火星移民的概念被不断炒作,但是直到今天因为技术壁垒的阻碍,这个计划还只存在在纸面上,人类要想登陆火星都是个很大的难题。


从今天人类的技术能力考虑,似乎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建立地下堡垒也可以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上人类的彻底灭绝。我们可以在全球建造大量的地下庇护所,深度要达到几百米以下,空气可以通过过滤系统运输到地下空间,地下还可以通过地热发电和采光,种植粮食,并且将大量植物种子放到地下培育植物。而且各种庇护所的人群活下来也要撞大运,因为存活与否要看是不是距离撞击点有几千公里的距离。如果正好位于撞击点上,再好的地下堡垒也是徒劳。此外,行星不能特别巨大,如果是能量超标,那么所有地下堡垒中的人们也只有死路一条。


科坛春秋精选


6500万年前的恐龙,任小行星宰割。但现在的人类,必然不是。

提前发现

通过观测和精密计算,如果能提前10年发现,某颗小行星将在某某年撞击地球。那么,可以采用:

亚尔科夫斯基效应

有一个事实显而易见,长距离射击,如果枪口偏了哪怕是1毫米,最后的弹着点也会相差很大的距离。

所以,可以在早期改变小行星的轨道。

“亚尔科夫斯基效应”是由俄罗斯的土木工程师伊凡·亚尔科夫斯基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当小行星在吸收阳光和释放热量时会对小行星产生的微小的推动力。这种微小的推力,在直径10厘米至10公里的天体上较为明显。

通过雷达测量,此效应在“小行星6489”上被精密地测了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做,派一艘飞船去,飞船上不是携带大当量核弹,而是一大桶白漆。然后给小行星喷一层白色反光的东西,从而大大加强亚尔科夫斯基效应。借助太阳辐射的微小推力,在未来数年逐渐偏移小行星轨道,从而让其接近地球时相差十万八千里。

喷上白色反光物质强化“亚尔科夫斯基效应”,从而慢慢改变其轨道


而另一个采用太阳能的方案是,在小行星周围安置数块大反射镜,从而把太阳光反射到小行星的一个点上,这个点被加热,产生喷射物,依靠喷射物产生的推力,逐渐让小行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很晚才发现

鉴于各国对天文监测站的经费投入不多,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即,直到要撞击前的2个月才发现。那么,所有可用的温柔方案统统不能用了。

只能采取暴力方案,大当量核弹。

对于很多人来说,核弹方案简单粗暴过瘾,然而,核弹也有其局限。

比如说,如果任小行星撞击在某处,那么其撞击能量相当于10亿吨TNT,但是你用核弹将其轰得四分五裂,变成100块相当于1千万吨TNT的小行星撞地球,那么显然,后者不一定比前者带来的损失小。

不过。以上说的情形只是一种设想。因为地球上不是只有一两颗核弹,而是几千颗。

到时,五大国一起商量,每家出100颗,发射费用,全球各国均摊。当然,这有点难,要在两个月之内将钱的事扯完皮,想想就难。

此方案,对于无核国的好处是,地球上又少了500颗核弹。

对于有核国来说,没什么可想的,这是你作为有核国必须要尽的义务。

炸碎也许不是最佳方案

对于数十公里直径的小行星,即使用核弹,要想炸碎也是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高估核弹的力量。

因此,最好是,选中某个方向,专门在小行星的特定侧边爆炸,以爆炸的能量推移小行星的轨道,直到能让其擦着地球大气层飞离地球。

若能这样,人类将只是虚惊一场而已,第二天该刷头条还是刷头条。


寒木钓萌


以人类现在的技术水平,经历6500万年前那种陨石的撞击是不可能的灭绝的。

即使是恐龙在6500万年前的撞击之后任然没有立即完全灭绝,有相当一部分小型恐龙挨过了一段时间,最后死于全球气候变化。

6500万年前的撞击带来的影响是全球性的,首先是撞击带来的冲击波环绕了地球数圈,周围数千公里内生物遭到毁灭,撞击所造成的尘埃进入平流层遮住了阳光,最终使得地球进入冰河世纪。

这件事情的关键是,能不能够在陨石撞击下生存,如果仅仅为了生存,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能留下一小部分的人类,那么人类就可以再次繁衍生息,就像当年诺亚方舟做的那样。

能不能对地球产生影响?完全有可能,只要有一块陨石落到地球上,就会产生一些直接的影响,不过人类有没有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有办法,但是能不能完美的解决,就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现在我们来说说人类为什么可以从这种级别的撞击下幸存下来。

首先这种撞击虽然是毁灭性的,但并不是直接毁灭,而是通过气候影响生态的间接毁灭。处于撞击中心的大洲肯定会被直接摧毁,但是其他的大陆却很难受到直接的波及。只要不是直接死亡就有机会生存下来。

其次即使是撞击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巨变,以人类现有的技术也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利用化石燃料可以产生电能,温室培养可以生产食物等等都可以解决。

当然这种级别的撞击是人类不可阻止的,是毁灭性的,处于撞击中心的大洲人口和生物几乎会被完全消减,接下来几年甚至几十年撞击所带来的气候变化也会让全球粮食减产,很多人被冻死饿死以及有毒空气致死。最终只有少部分有条件的人类可以生存下来。





hupingb


以人类现在科技水平,也扛不住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那种陨石撞击。纠正一下,这不是陨石撞击,而是小行星撞击,这是一个直径达到10公里的小行星,如此庞大的天体我们还无法改变其轨道,同时也没有能力击毁它。把目前的弹道导弹拿去改装,变成击毁小行星的火箭,但是这些碎片也依然会进入地球大气层,造成更大范围的小行星撞击事件。10公里直径的小行星分裂之后可形成数公里大小的碎片,还有数百米碎片,更多的是数十米直径的碎片,可对地面上的城市造成严重的破坏。

当然与其让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还不如击溃它,虽然这样做会导致一些城市被摧毁,但是也保护住了人类文明。还有一些碎片可能会落入海中,这样就消除了一些影响。如果是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不论是海洋还是陆地,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以人类现在科技水平扛不住6500万年前摧毁恐龙的小行星。

这也是我们文明目前面临的瓶颈技术,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22年捕获一颗小行星,拖回月球轨道上进行研究,直径也仅为3至5米。更大的小行星一旦控制不住,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会摧毁整个文明,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一旦我们掌握了小行星的结构,就有可能找到击溃小行星的方法,只不过这个时间要在等至少30至50年。

川陀太空


深空电报


换成人类,保证不灭绝基本上是没问题的。

我们要知道,即使是没什么智力的恐龙,也不是小行星撞了就直接灭绝的。在此之前,恐龙已经不再适应自然,一部分进化成了鸟类,一部分直接就灭绝了。陨石顶多算压死骆驼的最后稻草。事实上,撞击之后,恐龙依然存在了很长时间。

所以体型更小智力更高的人类即使没有建立文明也有很大概率不灭绝。

在现有技术帮助下,这种体型的小行星很容易发现。那么我们可以有很长的时间做准备。目前,人类已经能够登陆小行星。在它离我们比较远的时候,只要改变一点轨道,就可以让它不至于撞上地球。只要让探测器带个核弹过去就行。要是不放心,还可以多炸它几次。

就算这个方案失败了,等它马上要撞击的时候,拿各种弹道导弹轰呗。运气好,可以把它炸成小块,这样灾难就会相对小一些。

同时,人类应该至少有一年多的时间准备即将到来的灾害。比如修建地下掩体,保存植物种子。

所以人类基本不会灭绝于恐龙时代的小行星。


氷灀祗煋211


以人类现在科技水平,是可以在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那种陨石撞击下生存的!

因为人类现在已经掌握了向太空发射各种火箭、卫星、宇宙飞船、探测器的技术。因此,只要人类能够提前探测到类似6500万年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灭绝的直径达10公里的小行星,就可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目前看来人类绝对有能力探测。下一步就是怎么样去拦截,甚至毁掉这样的小行星。


我的观点是,直接用核武器炸毁,问题多多。因为如果在远处炸毁,必然会有很多碎片散落在太空,变成宇宙垃圾,对人类此后探测太空存在巨大威胁。而如果把小行星放到太近的时候,再去炸毁,就会存在风险,万一不能在预定的海洋等无人区炸毁,那么小行星的碎片会造成很多人类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比较好的做法是,在小行星离地球比较远的时候,就发射小当量导弹精准打击它的边缘,使它能够改变运动轨迹。一次不行,就两次,直到小行星完全不可能撞击地球为止!


地震博士


以人类现在科技水平,能否在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那种陨石撞击下生存?

我们先来看看6500万年前撞击地球的小行星规模有多大,然后再来分析下有没有这个可能;

直径约10KM,速度约40KM/S,撞击产生的爆炸能释放出4.2×10^23焦耳能量,相当于沙皇炸弹威力最大的200万倍,即100亿吨TNT当量.

这个规模的小行星撞击下,撞击深度将深入地壳,甚至一部分地幔物质都被抛洒入空中,首先撞击产生的冲击波与地震波、海啸为第一波杀手,将周围近千公里范围内的大量动植物直接杀死;海啸影响距离则更远!

第二,抛洒物 大量的撞击碎片会因为巨大的速度脱离地球的引力,但更多的会落回地球,这个影响范围撞击方向的前方,后方也有但相对比较少一些,几乎就是陨石雨,这是第二波。

第三,撞击产生的巨大深度将导致撞击点下方的岩浆涌出,史无前例的火山喷发为第三波。

第四,由于撞击造成的震动与地壳错动,将导致全球性的地震与火山复活,此为第四波。

最后,撞击、火山、地震、森林燃烧将大量尘埃飘入大气层,厚厚的如同给地球裹上了一条毯子,隔绝了阳光,地球将进入冰河期,此为最后一波

由此引发的接二连三的灾难将导致全球75%以上的动植物灭绝,当然恐龙时代也没有现代如此先进的建筑科技,如果能小规模坚固堡垒形式,保留一部分文明还是有很大机会的;当然这些堡垒型的建筑会在地震和火山喷发中毁掉一部分,但也许将有更多的聚居区域能够保留下来。

类似于北美防空司令部-夏延山这样的地下建筑应该就可以

这些笼罩地球的尘埃带将在未来几年内慢慢沉降,人类的活动也许半年至一年之后就可能部分恢复,当然食物与种子储备是必须的,否则灾难过后就没有再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如果是这种就没有任何机会了,地球都要分崩离析后重组了.....人类已经不在此考虑之内了!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以人类现在的技术水平,经历6500万年前那种陨石的撞击是不可能的灭绝的。

即使是恐龙在6500万年前的撞击之后任然没有立即完全灭绝,有相当一部分小型恐龙挨过了一段时间,最后死于全球气候变化。

6500万年前的撞击带来的影响是全球性的,首先是撞击带来的冲击波环绕了地球数圈,周围数千公里内生物遭到毁灭,撞击所造成的尘埃进入平流层遮住了阳光,最终使得地球进入冰河世纪。

少部分恐龙死于直接撞击,大部分恐龙死于冰河世纪带来的影响,比如气候变冷,没有阳光植物死亡恐龙失去食物,空气中充斥着有害气体等等。(央视播放过BBC专门关于这个的纪录片)但是还是有少部分恐龙活过了末日,进化成新的物种(有一定证据显示有些鸟类进化自恐龙)。

现在我们来说说人类为什么可以从这种级别的撞击下幸存下来。

首先这种撞击虽然是毁灭性的,但并不是直接毁灭,而是通过气候影响生态的间接毁灭。处于撞击中心的大洲肯定会被直接摧毁,但是其他的大陆却很难受到直接的波及。只要不是直接死亡就有机会生存下来。

其次即使是撞击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巨变,以人类现有的技术也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利用化石燃料可以产生电能,温室培养可以生产食物等等都可以解决。

当然这种级别的撞击是人类不可阻止的,是毁灭性的,处于撞击中心的大洲人口和生物几乎会被完全消减,接下来几年甚至几十年撞击所带来的气候变化也会让全球粮食减产,很多人被冻死饿死以及有毒空气致死。最终只有少部分有条件的人类可以生存下来。


科学三人行


如果可以提前几年预警,那么人类可以避免陨石的撞击,否则陨石真的撞上地球,应该只有很少量的一部分人类可以生存下来。

如果可以提前三年以上预警,人类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拼命制造核弹、火箭,向太空发射核弹。按照现在人类的太空运载能力,一年可以向地球周围发射1000吨左右的设备。但是这是在和平时期,大家没有什么压力,所以生产效率不高、也没有动力。

但是一旦到了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估计大家劲头就上来了。按照历史上美苏争霸的时期,巅峰状态下美国、苏联一年都可以发射100枚以上的火箭。更加不用说现在技术进步了那么多【比如说下图所示的SpaceX的可重复运载火箭】,而且还有欧盟、中国、日本这些国家加入,所以经过短暂的扯皮和装备设计之后,人类就可以马力全开向太空进发,一年发射个一万吨货物上太空没有问题。

如果这几万吨的货物中大部分都是核弹,那么爆炸产生的当量可以超过500亿吨当量,相当于1000枚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武器——沙皇氢弹。所以那颗直径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很有可能就在人类一波接一波的核弹轰炸下,碎裂或者偏离原来的轨道,这样就可以保证人类的安全。

事实上,按照现在10000美元/公斤【这已经是非常高的了】的火箭发射价格,一万吨的货物也就是要花费1000亿美元,看起来非常多,但是在人类生死存亡关头,这点儿血还是要放的。

但是如果时间不够,让这颗小行星砸到了地球,那人类的麻烦就大了。

首先是产生的巨大撞击可能会造成海量的人员伤亡【上面这幅图就是科学家根据计算推测出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大坑,这个坑深度可达3公里、直径可达200公里】,而包括地震、海啸之类的次生灾害也会陆陆续续干掉更多的人类。紧接着频繁的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灰会进入大气层,遮挡住照射进大气层的阳光,从而带来持续几百年的严寒时代,农业减产等一系列的问题将会将剩下的人类逼入绝境。

然而,人类也不是吃素的。人类可以利用化石能源支撑一段时间,然后发了疯一样建造核电站,也不会有人担心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了【上图是核电在各个国家能源中所占的比例,越靠上的,应该就越容易活下来】。而利用核电站产生的电能,再发了疯一样建大棚、室内畜牧场、地下人类基地等等。实际上,现在的人类技术,已经可以在电力充足的情况下,在寒冷的地方建立室内种植园、畜牧场,供给人类生活用的资源,比如说下图就是科学家在南极建立的种菜的温室。

不过,相比现在的世界,在一系列的灾难之后,人类人口应该会剧减,甚至于缩减到原来的几百分之一,并且会爆发广泛的资源战争,甚至于不排除有一些疯子要大家一起同归于尽。

所以说,还是祈祷不会有这么一颗顽皮的小行星想要侵袭地球吧。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人类可以会活下来,但是说完全不受到损失那也是不可能的事。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超过80%的地球生物的灭绝。那么即使是在今天,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对于人类的打击也是巨大的。

6500万年前那一颗陨石撞击造成的后果很是可怕,在陨石的撞击地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陨石撞击造成了一个直径200-300公里,深度2-3公里的巨坑。陨石撞击后,造成了世界各地的地震,海啸,漫天的陨石灰以及陨石撞击激起的灰尘遮天蔽日,造成了地球上三个月不见太阳,植物首先死亡,恐龙失去了食物随后也慢慢灭绝。

那么按照今天的科技手段,能否在这个陨石撞击下生存下来呢?那是一定的,至少人类不会像恐龙那样灭绝,当然也会受到一定的损失。以我们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一旦有陨石撞击地球,我们是可以提前就知道的,知道了之后,我们肯定会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拦截。



比如说当看到有陨石来击时,提前就准备好导弹拦截,尽可能的在远离地球的地方实施拦截。但是对于这么大一个陨石,恐怕需要的导弹会很多,而且就算是击中了,陨石还是会碎成一个个碎石,大的直径数百米,当然更多数的还是直径十几米到几十米的陨石块,这种也是对于地球破坏最大的,直径十几米的陨石块,几百个就可以摧毁一个城市。我们只能够寄希望于更多的陨石块可以落入海洋,因为毕竟地球表面绝大多数都是海洋,对于小的陨石块,由于数量太多,我们也无能为力了,城市毁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提前预测疏散人员尽量避免人员伤亡。

除了对地球上的环境破坏极大之外,陨石块还会对地球的通讯系统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四处飞散的陨石块势必会有一部分撞击到人造地球卫星上,高速的陨石,不论多大,一旦碰上卫星,就是毁灭性的打击,这样一来地球的通信系统就会受到一定的损伤。

当然除了和小行星硬碰硬之外,我们也还可以试图改变其运行轨迹,不过这就需要提前很多时间就发现小行星有撞击地球的倾向,然后一步步去修正,最后它就可以与地球擦肩而过了。这种也是对于地球最为温和的做法,能够避免地球上生物的伤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