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為什麼我兒子不沉迷遊戲?——正確引導孩子的技巧,get起來!

每個年代的孩子出生時便會自動帶上那個時代特有的特性。

80年的孩子成為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並見證了互聯網的興起,90年的孩子享受著更多元的教育環境也更快地適應快速更迭的信息量,隨著第一批00後結束高考,社會對於這代人的檢驗才剛剛開始。

10後作為我國最新出生的一代,可以說從二胎政策到智能時代再到教育改革,這一代的孩子從出生起就註定和80、90、00後不一樣。

為什麼我兒子不沉迷遊戲?——正確引導孩子的技巧,get起來!

這一時代出生的孩子對於電視、電腦等平面圖像的興趣遠遠低於80後和90後,而對於立體性和感官性的遊戲更加感興趣。

每到假期,孩子的狀態是這樣的

......

早上起床的時候

為什麼我兒子不沉迷遊戲?——正確引導孩子的技巧,get起來!

忍無可忍把他被子掀起來的時候

為什麼我兒子不沉迷遊戲?——正確引導孩子的技巧,get起來!

做作業的時候

為什麼我兒子不沉迷遊戲?——正確引導孩子的技巧,get起來!

吃飯的時候

為什麼我兒子不沉迷遊戲?——正確引導孩子的技巧,get起來!

除了吃飯睡覺的時候

為什麼我兒子不沉迷遊戲?——正確引導孩子的技巧,get起來!

沉迷遊戲不但影響孩子身體健康,也影響學習。

現實是:很多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已經初步地瞭解電腦、平板、手機等設備,有的已經可以進行簡單的操作了。小學裡,孩子們的娛樂話題都在各種小遊戲上。到了中學就更不必說,甚至孩子們的友誼都建立在玩王者、吃雞上。所以不接觸遊戲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我兒子不沉迷遊戲?——正確引導孩子的技巧,get起來!

受到80和90父母的影響,10後的寶貝常常會出現同一個問題——手機不離手,甚至有些寶貝出現了遊戲成癮的症狀。

“遊戲成癮”是2017年底,世界衛生組織宣佈設立的一種疾病,歸類為精神疾病。在2018年新更新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9項診斷標準,以幫助精神科醫生確定患者是否對遊戲產生依賴。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一般要滿足其中5項,才可考慮後續判斷。

診斷標準

1.完全專注遊戲;

2.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即使瞭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時間;

8.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

△你家的寶貝符合幾條?

如何才能讓孩子不沉迷遊戲呢?

一位做遊戲策劃的父親是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為什麼我兒子不沉迷遊戲?——正確引導孩子的技巧,get起來!

遊戲策劃:為什麼我的兒子不沉迷遊:

看到一位父親最近發的這篇文。

我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資深遊戲策劃,首先得說個現實,商業化的網絡遊戲,無不是為讓玩家沉迷所設計的。

為了讓玩家沉迷,我們做的功課比各位父母要深入的多,這根本不是一個維度的對抗,所以無奈是大多數父母的感受。

我們非常清楚你的兒子想要什麼,願意付出什麼,以及什麼是他喜歡的。百萬玩家的數據和調研在我們的數據平臺上隨時可查,我們的每一個改動都和數據有關,我相信我比你更瞭解你的兒子的喜好。

作為一個遊戲策劃,這是我的工作,但作為一個家長,我兒子也讀小學了,但他卻沒有對遊戲成癮。

說句不好聽的,引導玩家和教育兒子沒有本質的區別,而在引導玩家這件事上,我經驗豐富。

你兒子玩不玩遊戲

很多問我,作為遊戲策劃,

你的兒子玩不玩遊戲?

為什麼我兒子不沉迷遊戲?——正確引導孩子的技巧,get起來!

很多家長都問過我這事,有意思的是我一回還遇到一個親戚說:你這個做遊戲的,還讓自己兒子也玩遊戲,你怎麼想的,賺錢賺的腦子拎不清了嗎?

我只能苦笑,這個親戚的兒子沉迷LOL,住校時晚上翻牆去網吧,房間裡貼著亞索和劫的海報,上回暑假見過一回,我和他聊的話題是Faker明年到底會不會服兵役,不過沒聊幾句他的母親就如臨大敵。

我兒子當然玩遊戲,最開始玩植物大戰殭屍和我的世界,去年開始玩王者榮耀,不過給他買了switch後,開始玩塞爾達了。

為什麼他不繼續玩王者榮耀了?

當你見識過越多,就對越低級的刺激不敏感,就像沒有人一邊吃雞一邊玩貪玩藍月一樣,沒有人從海洛因走向抽菸。禁止孩子玩遊戲是不現實的,但是可以選擇合適的遊戲讓他體驗,高質量的遊戲教會的並不比書本要少。

王者榮耀對他更像是一個社交工具,而他並不覺得需要靠王者才能獲得社交和認同感,相反他因為不玩王者而獲得了優越感(這不是我的本意…)。

很多人對見識的增長都來源於年齡,但是這樣太花費時間了,當你見識過什麼是更好的東西,低級的刺激對你就沒有意義。

好比作為一個成年人,錢對我的樂趣比玩遊戲可帶勁多了,馬雲卻認為錢對他沒有意義。

首充和七日簽到

商業化的網絡遊戲,

新手引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為什麼我兒子不沉迷遊戲?——正確引導孩子的技巧,get起來!

簡單來說,就是設計非常多的細節目標,讓玩家按部就班的達成,並給予獎勵的過程,以達到上手遊戲的目的。

同樣是讓你的兒子學東西,遊戲策劃通常花費數月把每一個環節都以數據為指標來打磨,大到整個流程,小到一個按鈕,都是為了你兒子能繼續玩下去。

這個指標,及格線一般是第二天保證40%以上的玩家能再上線,我們稱為次日留存。相同還有七日留存,所以說為什麼遊戲往往都有7日簽到,或者30日簽到。

我給我兒子同樣定了一套上學的新手引導,在三年級剛上英語課的時候,我只需要他及格,便獎勵他一個月的零花錢翻倍。

他們班只有不到六個人不及格,他很輕鬆的完成了目標,我立刻給他兌現了獎勵。

在遊戲行業我們管這叫首充,只需充值幾塊錢,可以享受數倍於你充值的獎勵。因為我們發現,只要充過一次錢的玩家,充第二第三次的概率非常高。

玩家始終需要被引導,不然就很容易離開遊戲,孩子也一樣。

就像七日登錄,又比如每個賽季你上了黃金段位就送你的英雄皮膚。每一次目標無需太難,太難會適得其反,保持在一個個穩定的畫餅-完成-獎勵再畫餅的小循環中,讓人始終在追求。

兌現獎勵後,我要求他拿70分,除了零花錢以外,只要他願意每天記幾個單詞,我每天都會願意讓他玩一會遊戲。

一旦他進入了這個循環體系,成績變好只是一個結果。

遊戲、番劇和小說

為什麼我兒子不沉迷遊戲?——正確引導孩子的技巧,get起來!

親戚家的娃兒在被壓抑了一個月後就徹底爆發了,在LOL賽季結束前跑出去通宵了三天,被抓回來就一頓毒打。不過他卻並沒有後悔,他和我說上到鑽石了,有鑽石框可以領。

甚至我的舅舅,作為一個電工每個月有五六千的收入,但至今還迷戀著遊戲廳,每個月存一千塊在飯卡里吃飯以外,全部花在了裡面,沒有結婚討老婆,住在宿舍裡。

我曾和他說過現在電腦上游戲好玩多了,你自個拉個寬帶在家玩不是挺好的還省錢,但他卻並不相信。

玩遊戲不是原罪,哪怕沒有遊戲,還有番劇、網絡小說,只要它比讀書有意思,就足夠所謂“毀掉一個年代的孩子”。

我小時候也有“電視病”,我爸見我一天到晚看電視也嘆氣,這娃遲早要完,現在他老人家最愛的事,就是上本地的遊戲平臺打打麻將下下棋,絕口不提沉迷的事兒。

眼界的提升,讓人發覺過去非常執著於喜歡的東西,不過是滄海一粟,目標的拆分和建立,讓人可以持之以恆的堅持,遊戲如此,生活也如此。

為什麼我兒子不沉迷遊戲?——正確引導孩子的技巧,get起來!

當然遊戲的設計更復雜,教育孩子也不是三言兩語的事情。

當策劃已經在拆解馬斯洛需求,尊重和自我實現在遊戲中如何體現的時候,父母只是指望孩子突然自己開竅,就像是彈弓射大炮。

除了眼界與目標,有空再聊聊如何以遊戲設計的套路來引導孩子,希望有所幫助。

如何有效幫孩子戒掉遊戲癮,多讀書多學習呢?

下面介紹幾種方法:

戒“遊戲癮”方法彙總

第一,根據孩子的年齡制定玩遊戲的時間。週末可以適當放寬些,當然中間要有適當的休息。

第二,確定什麼時候可以玩遊戲。比如說規定結束今天的學習任務之後可以玩遊戲,不能因為玩遊戲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第三,約定好後,一定要按照約定執行,切不可隨意更改。例如,孩子說我今天玩兩個小時明天不玩了,這種要求是絕對不可以的,但是今天不玩了明天玩兩個小時,如果確實不影響明天的其他安排就可以考慮。就是說可以“辦理借記卡”,但是不能“辦理信譽卡”。

第四,如果試了上述三個方法,但孩子依舊不配合,那說明孩子已經對遊戲世界產生濃厚興趣,並沉迷其中。這時,你需要給孩子重新建立一個認知去改變之前不夠成熟的認知。

比如說:假期裡,抽出時間帶孩子出門走走,看看更廣闊的世界。

讓孩子明白,他所認知的遊戲世界其實是非常狹隘的,這個世界上有更多值得探索的世界,而想要探索那些世界,需要他從現在起,“升級、打怪、買裝備”即學好數學、語文、英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