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汽車關稅下調|對自主品牌影響甚微?

汽車關稅下調|對自主品牌影響甚微?

國內中低端乘用車市場受關稅下降影響微乎其微;高端豪華車型(奔馳C級、寶馬5系等)進口到國內的稅後價格較國產版本便宜,因此國產豪華車市場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衝擊。

丨王欣

5月22日,財務部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其中:稅率分別為25%、20%的汽車整車關稅降至15%;將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汽車零部件關稅降至6%。

汽车关税下调|对自主品牌影响甚微?

受汽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降低消息刺激, 5月23日汽車板塊逆勢走強,多隻汽車整車和汽車零部件股漲停,其中豪華車經銷商廣匯寶信、正通汽車漲幅近6%,永達汽車漲超4%,中升控股、和諧汽車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

根據財政部進一步的解讀,國家有意通過降低進口關稅,促進汽車產業加強競爭,引導汽車產業提質增效。

對此,中汽研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松泉表示:“降低關稅和放開股比將促進國內市場競爭,加速行業優勝劣汰和整合,最終會湧現出幾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自主企業。外資企業也會優勝劣汰,整個行業集中度會不斷提高。”

進口車價格下探幅度小

自1986年至今,我國進口車關稅已經完成10輪下調,從最初的180%-220%降至15%。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 2017年進口汽車總量為124萬輛,結束此前的兩年降,同比增長15.9%。有業內人士告訴智庫君,關稅下降將利好進口汽車市場,預計2018年汽車進口規模有望達到150萬輛以上。

而汽車進口關稅下調,汽車價格是否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對整個汽車行業產生震動?

“邏輯上,進口車的價格都得全面下浮,但真正的零售價上的變化是取決於市場的供求。我認為中美汽車進口貿易是個小買賣,關鍵是德國車企將成為最大的漁翁得利者。”一位汽車業內專家告訴智庫君。

汽车关税下调|对自主品牌影响甚微?

不過,根據太平洋證券報告分析,整車關稅降低到15%後,在不考慮運費和經銷商利潤情況下,美國市場同款經濟型車、中端車直接進口到國內,稅後價格較國產同款車分別貴5萬-7萬元、1萬-4萬元。

因此,“汽車價格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進口關稅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

從汽車售價看,廠商確定的市場指導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汽車的最終售價,關稅與廠商市場指導價之間有一定聯繫,降低關稅是降價的一個因素,但汽車是否降價以及降幅多少都是市場行為。

只是,降低關稅不排除一些外資企業將少數全球化車型及中國生產不具優勢的零部件的生產轉移至東南亞等周邊地區。

對此,吳松泉認為,外資企業想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必須深度本地化,技術、管理、配套、人才等全方位本地化,並適應汽車四化發展趨勢,加強在全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佈局。

“當前,我國已經明確將取消外商投資汽車整車企業的股比和合資數量限制,我判斷,具備規模、成本、產品等優勢的國內主要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基於商業利益考慮,將逐步實現大批量出口,主要自主企業的出口規模也會不斷增加。中國必將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汽車出口國家之一。”吳松泉表示。

對國內車企影響有限

自2006年以來,我國汽車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形成了種類齊全、配套完整的產業體系,具備一定競爭力。目前我國汽車工業成為全球汽車工業生產的主力軍,佔比達到全球30%,在全球汽車市場格局中的地位也得以提升,擴大開放將是大勢所趨。

“我國汽車產業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升級,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在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看來,在汽車新四化技術變革的當下,我國汽車國際競爭力亟待提升。“關稅是合規的保護手段,但關稅保護要適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有助於產業加強競爭,調整結構,加快轉型。”上述負責人表示。

而此次關稅調整,放開合資股比限制,將在未來3年加速汽車產業的整合,優勝劣汰提速。

“整車關稅未來幾年還會下調,隨之進口車輛定價也會往下走。而進口價格下壓會進一步壓縮自主品牌車輛價格往上走的空間。”上海捷信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朱玉龍告訴智庫君。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看來,降低關稅會加劇國內汽車市場競爭,但總體影響不大。由於中國汽車進口數量只佔到中國汽車年銷量的5%,對於中國國內汽車價格體系的衝擊在可控範圍之內。

汽车关税下调|对自主品牌影响甚微?

中金報告稱,關稅下調10個百分點將使得進口車的價格下調8%左右,整體進口車價格體系的下移將拉動國產車價格下行,從而影響整體車企利潤8%-20%。

不過,據國內車型分佈的統計,在2017年進口車中,進口豪車的銷量佔比是33.5%,而且85%的進口車型價格集中在25萬以上,國內合資、自主品牌的車型售價集中在18萬以下,當關稅下調到15%、綜合稅率降幅在14%-25%左右時,衝擊壓力不大。

“對於國內車企來講,更多的還是警示作用。政策會越來越放開,競爭會越來越加劇,國內車企需要注意的是自身差異化的定位。至於自主產業上的規劃和影響,暫時不會延伸到那麼深。”5月23日,羅蘭貝格合夥人鄭贇告訴智庫君。

歡迎您向下滑動“寫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