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用数据分析这家新三板企业是否值得入职

一位朋友最近要换工作,目标企业是一家新三板企业,说这家企业在为上市做准备,如果能跟随企业上市,辛苦点也是值得的。职业习惯使然,我很好奇地找来这家企业披露的年报分析一下:

该公司1993年成立,截止2017年已经成立了24年,2016年销售额3600万(相当于普通制造业的七八千万的规模),经营上相对比较保守。

这是一家夫妻店,从1993年创业开始就是夫妻两人,2015年挂牌时的董秘在2016年年中辞掉董秘工作仅任董事,董事长夫人受让董事会秘书,具体原因不详。但夫妻店模式的企业,要想真正规范化制度化是非常难的,更何况是已经二十几年的夫妻店经营模式。

公司毛利60%左右,基本符合该行业(有一定的垄断资源)毛利水平,需要与其他同行业企业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分析。

2016年销售收入比2015年增长了1600万左右,应收账款增加了800万,想必2016年调整了销售策略,包括收款方式。其中*****有限公司2016年销售额95万,应收账款也是95万,这种客户能收回全款的可能性不大。该行业的应收款比较难收回,这种增加应收款的销售模式可能会是该公司比较大的风险点。当然,也不排除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同时虚增的可能。

2015年新三板挂牌时没有看到给管理层股权激励的股权,只有两名股东(其中一名是法人),可以看出该公司在给员工的利益分配方面比较保守。2016年公司社保金额占工资额的比例在6%以下,一方面与国家规定相差甚远,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该公司对员工也是比较苛刻的。

公司2016年人均销售额50万左右,作为服务业、在**这样的非一线城市,人均销售额能到50万应该是不错的。人工费用占销售额的13%左右,而毛利率大概在30%左右的制造业的人工费用(含销售、技术、管理人员的费用)也大概会占到销售额的15%左右,通过该指标可以看出该公司是低人工成本策略(服务业的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这样对人才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

该公司人均毛利30万左右,人均工资社保公积金占人均毛利的23%左右,北上广纯服务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人均销售额(同这里人均毛利)也不过40—50万,人均工资社保公积金差不多占到人均销售额的40%—50%。

其中,年人均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不足500元。

通过这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该公司的股东收益非常好,但员工未必能受益,这是老板理念的问题,公司如果没有遇到重大经营危机,这种理念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

该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要想真正规范非常难,上市估计也不是那么容易。区域性行业,市场就那么大,要想把规模做大不容易,再加上不给员工分利也吸引不来人才,说不定连团队稳定都成问题。

以上也仅是从员工看企业的角度做的简单分析,相信每个人都会根据自身情况和企业情况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至于这家企业是否值得入职,判断和决策在每个人自己心里。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观点,欢迎指导欢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