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当我去咖啡厅时我在喝些什么

来源:沏茶店(ID:kiss_a_ten)

当我去咖啡厅时我在喝些什么
当我去咖啡厅时我在喝些什么
当我去咖啡厅时我在喝些什么

如果评选生命中最举足轻重的饮品,我一边觉得没有比这更无聊的思考,一边觉得赢家非牛奶莫属。十五年风雨无阻,让我有了现在的身高。不过如只算高中到现在这几年,拿铁绝对一举拿下冠军。如果让拿铁发表获奖感言,它肯定会说:“感谢你古怪的生活习惯,给了我足够的出场机会。”

写作业只去咖啡厅,看书只去咖啡厅,码字只去咖啡厅,发呆只去咖啡厅。

这个奇异的生活习惯约在初中崭露头角,在大学逐渐成形。初中时记得同学问到聚会哪里集合,我做主的话这答案一定是“光谷步行街或者销品茂门口的星巴克“。大学更是将此精神发挥到极致。若是微信不回电话不接,直接去离家最近的咖啡厅,十拿九稳。

为自己这个行为,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成因。只知道若是在图书馆连续待上一周,再闻到那股味都是一阵恶心。可讨论楼层倒还勉勉强强,去到了安静楼层可能三天就要抓狂然后逃走了。

直到大二的一天,很意外的一个下午。我在网上百无聊赖的闲逛,一个意外点进了井上雄彦先生(1)的访谈。井上聊到自己也有与我相同的怪习惯,大致是只能在咖啡厅完成漫画的Name(2)部分。井上把“咖啡厅”归为一个半私人半公开的场所。大家共享一个咖啡厅,但是在自己桌子范围内又是能自由活动的独立空间,大家互不打扰。虽说有独立空间,自己又不能自在得开起小差,因为咖啡厅里的陌生人群起到了监督的作用。这种介于独立和公开的环境很能加快人的效率。

所言甚是。没法在图书馆待下去的大致原因是因为我是个注意力涣散的人。我认为注意力不集中大致是一种对于身边事物的高度关心,对大量信息的强烈需求。所以安静得只剩下自己耳鸣的图书馆反而令人感到焦虑。适度嘈杂的咖啡厅倒成了最佳场所。

每次到咖啡厅便会来一杯拿铁。很幸运,初期虽然错误的尝试了几次卡布奇诺,但很快的找到了自己习惯的拿铁。我对原味拿铁的依赖,大致就是每次店员理所当然的问到我要不要香草拿铁,我都笑笑说没事了原味的就好。然后就会坐下来想想,出于自己对牛奶的热爱,第一次买咖啡就该直接说到“请给我含牛奶最多的那种”。

近一年事情出了意外。有一次我误拿别人的抹茶拿铁后,事情从此变成了二选一 。这对我来说多么不易,对于一个在必胜客吃了一辈子“田园风光”,“意式肉酱面”和“鸡茸蘑菇汤”组合的人,为点菜单上添上一笔就是发现新大陆一样伟大的事。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永远热衷于尝试店内推出的新品”,一种“一样吃惯的吃一辈子”。我属于后者。虽说品尝食物的习惯不能和生活态度划等号,因为我也见过有些人勇于赏试新食物但生活止步不前,但是我绝对是将两者合二为一并贯彻至终的人。说得好听、狡辩一点,我是专情。说的客观,批判一点,这就是懒于尝试。没有多喜欢拿铁,只是找到了自己舒适的方式,就想一直懒在这里。

懒惰能七宗罪榜上有名,不是没有道理。以前想不通,觉着这懒惰比起那些愤怒,贪欲,傲慢来说,显得太轻。因为它不影响别人,不掠夺也不侵犯。现在想想,懒惰对自己的惩罚是极重的。它让你和想象的生活永远一步之遥,让你的理想永远停留在梦想。

写到这,我的拿铁也好了。我起身,走向咖啡制作台的尽头。心想着如果咖啡店有卖可乐,榜首肯定易主,我估计也发胖得一塌糊涂。

作者简介:Lydia,现留学美国,文娱爱好者。 百老汇、影院、展览、人文之旅,我立志从文化的角度分享我的留洋经历和个人思考。

当我去咖啡厅时我在喝些什么

长按二维码关注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