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你會用什麼,致敬這個時代

時代前奏,永遠的80年代

永遠記得1982年那個夏夜,暑氣中夾雜著一絲梔子花的幽香。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院裡的老人們忽然停下手中搖動的蒲扇,蹲在地上的娃娃們也忘了彈玻璃珠子,都齊刷刷朝院子中央望去。目光所及處,放著一臺12寸進口黑白電視機,那是父親剛從爺爺奶奶的臥房鄭重“請”出來的。今晚循環播放了港產電視劇《霍元甲》,但重頭戲卻是西班牙世界盃的決賽:意大利對聯邦德國隊。

這場比賽是中央電視臺面向大陸首次進行的直播。大家都很興奮,鄰里街坊越圍越多,帥氣的堂哥推著二八自行車帶著女友也趕來了。隔壁的眼鏡卻故意作對似的,擰開了錄放機,大聲念起“英語900句”,像念消災經一樣。

伴隨著宋世雄激昂的解說聲,意大利隊以3:1力克聯邦德國,歷史上第三次捧起了大力神金盃。

半年後,堂哥和女友分手,南下深圳“淘金”。眼鏡則考了託福遠赴美國。不過,這屆世界盃最佳射手羅西、嶄露頭角的迭戈馬拉多納、提前黯然出局的巴西隊,都永遠定格在小院觀眾的心裡。

光陰一瞬,時代變遷

小院如今早不復存在,大家也天各一方。記憶中的那些悠悠日子,或許因為太慢,倒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那時上街買東西,都得掏現金。偶爾去趟百貨大樓,營業員將鈔票和賬單夾在鐵夾子上,通過頭頂的鋼絲 “飛”來飛去,就算當時最快捷的“移動”支付了。如今,指尖輕點即可完成手機在線支付,各個群裡此起彼伏的紅包、轉賬消息提示更讓人頭暈目眩。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1988年,購買由大同往瀋陽火車票的人們(閻雷 攝)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現在,絕大多數人更青睞快捷的電子支付方式

那時,一家人想要合影,得穿戴齊整後跑趟影樓,上相不上相?沖印的相片需等上十天半月才能拿到。家裡若來了客人,賓主促膝而坐,合捧家庭影集指指點點,一個上午就能打發掉。現在拍照簡單方便,朋友圈即發即見,屏蔽千篇一律的秀恩愛瀑布簡直是易如反掌。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1975年,在廣州公園裡,正在拍攝全家照的人們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手機拍照的便捷體驗,讓生活中的每一個珍貴瞬間都得以被記錄

那時的愛情也很慢,可以小心搭白,沒法任性拉黑。正如木心的小詩所寫: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木心,《從前慢》

時代的節奏在加快,信息在爆炸,我們生活的發條一匝匝愈發緊了。不少人在感嘆,真懷念過去的慢啊。

我們為何集體懷念這個“慢”? 進化神經生物學的一種觀點認為,在人腦的最優設計與現實環境的需要之間,存在著一種“滯後性”。正如我們對高脂肪食物的偏愛,源自人類在史前時代嚴酷自然條件下產生的生物適應性一樣,我們對“慢”生活的感念緬懷,很大程度上源自我們大腦對過去生活節奏的適應與記錄。它通過大腦中的一段段記憶,反過來影響我們當下的選擇和情緒。

事實上,集體懷念的“慢”,本就是個美好的錯覺。與其說我們緬懷過去的“慢”,毋寧說是當代人在買一份過去時的回憶,在重塑一份給未來的記憶。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1986年,北京前門穿西裝的男士在用公共電話,這在當時是開放的體現(閻雷 攝)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現在電話亭已經慢慢從我們的生活中淡出,而“無所不能”的手機已成為現代人戒不掉“癮”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1984年3月,上海某新華書店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現代書店為讀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再僅作為提供書籍購買、閱讀為存在

致敬,乘風破浪的時代弄潮兒們

多年後才知,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決賽當天,直播解說員宋世雄其實並不在西班牙決賽現場,而是窩在香港的一家賓館裡,對著一臺小電視“看圖說話”。當“直播”畫面出現在大陸球迷面前時,信號仍然慢了好幾拍。

此前世界盃各場實況,更是滯後足足半天的“隔夜飯”:中央電視臺派專人用錄像帶錄好,從香港乘飛機至北京、再向全國轉播,但小院裡的我們看得非常知足。那時候我們誰都沒想到,科技進步、產業演進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如此翻天覆地的改變,而促成改變發生的,正是嗅覺靈敏,敢於乘時代大風迎難而上的弄潮兒們。

就在西班牙世界盃落幕、堂哥南下深圳後的第二年(1983),一本由美國人托夫勒所寫的《第三次浪潮》悄然風靡全國。書中預言,未來將爆發信息革命,跨國企業將盛行,電腦和電子郵件普及,SOHO(在家工作)成為可能……一時洛陽紙貴,憧憬無限。

在同一年,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孫丕恕被分配到一家叫山東電子設備廠的國企,因為正值全球信息產業迅猛發展,廠裡決定將上級撥的10萬元項目費悉數投入到微型計算機研發。於是孫丕恕拿著每月54塊錢工資,天天加班打地鋪,與同事一起從仿製主板開始逐個攻堅。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一臺電腦的價格可是5萬元。此時距離孫丕恕主持開發出中國首臺國產服務器“浪潮SMP2000”,還有十年。

也在1983年末,劉永好從成都拉回一車舊磚,與幾個農民兄弟一起手抱肩扛,愣是把磚搬了兩公里,送到新津縣的禽類良種基地建廠房。他與三位兄長此前變賣手錶、自行車等家產,籌集1000元人民幣,脫掉“公服”回農村養雞,在縣裡引起極大轟動。此時,劉永好與他農牧王國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1984年,毛大慶初中升高中因為中跑項目不達標,而未能如願進入清華附中。從此以後,跑步甚至成為他的一個心理陰影。十年後他新加坡留學歸來,在上海跨入房地產行業,覺得自己“經歷了大時代”。他哪裡知道,後面還有更多“大時代”等著他,自己也不再懼怕跑步,將完成全程馬拉松50個。

時光飛逝,一眨眼的功夫幾個十年就過去了。說快也快,說慢也慢,奮鬥的滋味只有親歷者最能體會,但改變的發生,我們每個人都能感知。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1998年8月22日,出租車經過一面廣告牆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曾經的出租車還是普通家庭的“高檔”消費,現在人們已經習慣搭乘網約車出行

時代快慢,存乎一心

當清晨的陽光又一次灑進臥室,你在微信群裡打卡開始健身,早餐使用的各類料理機便宜實用。朋友發視頻通話給你說今天來北京出差,搭高鐵來的,很方便。出門去工作不開車,掃了輛共享單車,還要帶上藍天自拍秀一下。晚上約了老客戶,線上下單,請廚子來家裡辦個低調但有品質的家宴,還不忘叮囑孩子準時打開平板,和Elizabeth老師一對一學習口語……這是一個吐故納新、日新月異的時代,的確很快。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1986年,青島的一位市民在茫茫車海中尋找自己的自行車(閻雷 攝)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曾經的自行車海洋與如今共享單車的海洋,自行車從未離開,但生活方式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1987年,永定門火車站的進京人流。當時綠皮火車是人們長途旅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現如今,高鐵已成為中國速度的象徵

從前的日子很慢,彷彿颶風來臨之前奏響的一曲芳華,反覆迴盪,始終唱不完。梳著兩條麻花辮的女孩,帶著舊軍帽的男孩,他們在這絕無僅有的悠然時光中積蓄能量,歡歌笑語。時代的大風一旦颳起,從前積累的能量,包括這段悠然歲月,一併都成為鑄就時代的力量。沒有這段颶風前的悠歌歲月,也許那時候的少年少女也將無法抵達時代應允的遠方。

時代的快慢,存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慢的力量,快的張揚。我們致敬時代,致敬時代背後的每一位鑄造者,缺少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無法創造出我們引以為傲的當下。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1982年,上海城隍廟,擠在電視機前看節目的年輕人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VR技術的出現讓人們可以真正享受到沉浸式的視覺體驗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上世紀80年代,汽車還是馬路上稀有的交通工具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北京CBD夜景

上述圖片為華為MateRS保時捷設計 X 《三聯生活週刊》共同策劃的“致敬時代”主題新媒體圖片展,重溫歷史的瞬間,對比時代發展,致敬時代背後的每一個人。

對湧動的時代保持敬意,對不遠的未來不失初心。與中國一同發展,華為手機在短短數年即躍升全球前三,2017年和2018年,華為連續兩年入圍“國家品牌計劃”,並在2017年Interbrand“最佳全球品牌”排行榜中排名上升至70。

致敬時代,你會用什麼方式?

打造一部引領時代的產品,便是華為手機給出的答案。2018年,華為特別推出華為MateRS保時捷設計,融合華為手機、保時捷設計、徠卡三大品牌所長,以保時捷基因將來自跑車動力美學的靈感注入方寸之間,同時以創新萊卡三鏡頭設計,將時代揚帆處風景盡收眼底。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華為MateRS保時捷設計用科技創新致敬奮鬥精神,用匠人情懷致敬責任擔當,為你細心詮釋“慢“的從容與“快”意人生自信張揚。

三聯生活週刊已獲得上述照片版權,因無法與其中人物取得聯繫,若您為照片中的肖像權人,請及時與三聯生活週刊取得聯繫。

策劃:三聯.CREATIVE

你会用什么,致敬这个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