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中国电磁炮已经量产了?射程200公里,却面临无弹可用局面

电磁炮是最近几年来炒的比较热的一个话题,毕竟威力这么强大的武器没有一个国家不想拥有。传言说美国辛辛苦苦研究了十几年的舰载电磁炮项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而中国仍然选择继续研究,并且有消息传出中国现在已经在批量生产电磁炮了(对于这样的消息我也只能呵呵呵了,连美国人都主动放弃的项目,我不相信我们可以在很短时间能够进行批量生产)。在中国电磁炮曝光之前,美国战略能力办公室发言人指出美国现有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不符合电磁炮的制造要求(这算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吗),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已经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传统火炮上,这标志着美国花费了十几近二十年,投入将近五亿美金的电磁炮项目终于停止。

中国电磁炮已经量产了?射程200公里,却面临无弹可用局面

与美国相比,中国最近几年的电磁炮项目却进行的如火如荼,并且已经取得了两个关键性的成果。一个是马伟明院士团队成功研制的"强迫储能装置",一个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发的"双面高温超导薄膜"。前者是电磁炮充足电力的保障,它的作用在于电磁炮在一次发射结束之后可以迅速聚集起能量进行下一波发射(标准的时间是45秒,这意味着每分钟的发射速度不到两发),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超导薄膜则是电磁炮上加速装置的最为核心的部件。对于每分钟不足两发的发射速度能满足实际的作战需求吗。美国从本世纪初就开始研制电磁炮,刚开始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但是最后当不切合实际的速度要求被加进去之后电磁炮就无法满足了,储能时间过长和轨道容易被烧蚀是最大的问题,美国专家尝试了多种解决办法但是依然不能把电磁炮的发射速度提上来,没有办法只好放弃了。现有资料显示,中国的电磁炮研究开始于2006年,现在曝光的电磁炮应该就是我们这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中国电磁炮已经量产了?射程200公里,却面临无弹可用局面

现在看来,中国没有陷入和美国一样的研究投入陷阱,在可控的技术风险与研发成本中,再次成功的进行了尖端装备的研究。在未来各种新型武器装备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这种优势对于中国的意义不言而喻。之前,台湾媒体认为大陆在解决了舰艇对电磁炮的供电问题后,很有可能会在055型驱逐舰的改进型号上加装,八百多公里的射程,可以让055驱逐舰获得不可比拟的优势。台湾媒体也真是厉害,仅仅凭借现在有限的消息就可以推断出中国大陆电磁炮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这恐怕有点假吧。电磁炮,这么难的一个项目,美国人搞了将近二十年都没有搞出来都放弃了,中国就再厉害也不至于现在就开始批量生产吧。况且电磁炮面临着储能装置小型化问题、发射导轨寿命低以及实用化等一系列问题,哪有说的这么轻巧,说上舰就上舰。据中时电子报报道,中国很有可能会在055驱逐舰的改进型号上边加装电磁炮,作为055型驱逐舰的第二批产品,配备最新的电磁炮应该说在合适不过了。055型驱逐舰现在正在大连造船厂和上海江南造船厂两个工厂同时进行建造,据说现在两个工厂都再加快速度,尤其是大连造船厂,为了加快055的建造速度已经稍微放缓了解放军052D的建造速度(饺子还在继续下)。

中国电磁炮已经量产了?射程200公里,却面临无弹可用局面

从目前055的建造速度上来看,第一批055驱逐舰估计在2020年左右就全部建造完成了,到时候055驱逐舰的改进型或许就可以上马建造了。那个时候把电磁炮作为主炮,应该不成问题。台湾媒体给出评判,055改进型配备射程超过两百公里的电磁炮可以精确打击任何水面舰艇和陆地目标,在加上鹰击-18巡航导弹,说055是一艘超级水面舰艇也不为过啊。如果真的有台湾媒体描述的这么好路好了,但是实际上是真正把电磁炮应用于现实真的很难。中国如果要把电磁炮放在驱逐舰上,目前至少需要解决以下这几个问题,连续发射的储能问题怎么解决,马伟明院士团队虽然已经研制出来了但是否经过了实际测验,电磁炮的寿命以及正常工作的弹丸引信。所以说,搞不好连发射的东西都没有,哪有大家想象的这么简单。(利刃/W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