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水滸傳》裡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萌系小甜妻


水滸傳小說本身沒有那麼恐怖,恐怖的是看小說的人,比如《水滸傳》這本小說為什麼發行二三百年都沒被禁?這背後的原因細思極恐!

一、

《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之人,該書是宣揚農民起義的書籍。在裡面有大量關於底層老百姓生活困苦的描述,許多英雄好漢被迫逼上了梁山,加入了農民起義軍!而作為對立面的朝廷命官,卻大都成了貪贓枉法,迫害忠良的壞人,這麼明顯的貶低朝廷的做法,自然引起了每一任統治者的不滿。

但是,在該書剛出來的時代,比如靠農民起義獲得天下的朱元璋,卻沒有對該書進行禁止發行,相反的是在整個明朝,據不完全統計,《水滸傳》一共刊印了三十一次以上,甚至很多士大夫都在推崇這本書。

而該書直到崇禎皇帝時期才被禁,也非常好理解,崇禎皇帝時期的大明江山已經搖搖欲墜,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四處起義,官軍應接不暇,作為宣傳起義的《水滸傳》自然也就被禁了,這也是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第一次明文發令禁止!

這就不由得讓我們產生了懷疑,水滸傳成書的這兩三百年間,即使明朝中葉東廠西廠最強盛的時期,也沒有對該書進行禁止,這到底是何原因?

有人說,之所以一開始沒有被禁止,是因為《水滸傳》最後的四十回講的是起義軍歸附朝廷了,也就是農民起義軍失敗了!

難道真的僅僅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楊角風決定從《水滸傳》原著中找到其他的蛛絲馬跡,果然,剛剛翻到書籍的第一回,就發現了端倪……

二、

其實真部《水滸傳》的開端跟《三國演義》特別相似,都是提到了瘟疫流行,民不聊生,或許是因為羅貫中是施耐庵的徒弟,他在模仿師父的寫作方式。

不過《三國演義》中的皇帝比較悲催,把一切的異常歸結於“婦寺干政”,也沒有做出什麼誠心的表率,最終命運可想而知。

相較於三國中的漢靈帝,宋仁宗就幸運多了,因為他是上界赤腳大仙下凡,降生的時候就大哭不止,還是天庭派下太白金星過來救治,只說了八個大字,這天子立馬停止了哭泣,說了哪八個大字呢?

耳邊道八個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

所謂的文就是指包拯,這個大家都熟悉,外號包青天嘛。武指的是大將軍狄青,包圍大宋疆域。也正是在這個前提下,宋仁宗統治時期的大宋還是非常強盛的:

“這朝皇帝……自天聖元年葵亥登基,至天聖九年,那時天下太平,五穀豐登,萬民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九年謂之一登”

後來還有二登、三登,一共是三九二十七年,號為三登之世,誰知道樂極生悲了,瘟疫來了:

“嘉祐三年上春間,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兩京,無一處人民不染此症,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將來。”

這個赤腳大仙下凡的仁宗皇帝該怎麼應對呢?

三、

關於古代的瘟疫,其實是經常發生的,估計也是人民不注意衛生,隨地大小便,又交叉感染,也不懂傳染病的防治,導致瘟疫橫行!

不過那時候的瘟疫大都小範圍傳播,畢竟人員流動性不比現在,而且隨著人們的抵抗力增強,產生了抗體,瘟疫自然就小了,這是隨著時間的發展而變化的。

當然作為朝廷肯定不能以這個解釋給人們,一般都會大力鎮災,比如朝廷出免費的藥,大赦天下啊,修廟祈福啊,減免租稅啊,甚至再狠一點,皇帝出個“罪己詔”,比如仁宗皇帝:

“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有民間稅賦悉數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建好事鑲災。”

可見,作為神仙下凡的仁宗皇帝,也懂得這一套程序。而問題在於,這一套方法全部使完以後,瘟疫還是沒有停止,這可愁懷了皇帝!

除了皇帝發愁以外,朝廷還有一員大臣也在發愁,這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此時的他是參知政事:

“目今天災盛行……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聞奏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

就此,《水滸傳》對農民起義負責的一號背鍋俠范仲淹出場了,他的進言總體思想就一個,既然我們人力已經無法解決瘟疫了,那麼我們就求助上天吧,靠來自超自然的神力來幫助我們戰勝瘟疫!

仁宗皇帝畢竟是赤腳大仙下凡,當然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於是准奏,緊接著二號背鍋俠也出場了……

四、

二號背鍋俠就是奉命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天師的洪信洪太尉。

這個洪太尉也比較悲催,幾乎是日夜兼程:

“夜宿郵亭,朝行驛站,遠程近接,渴飲飢餐,不止一日,來到江西信州。”

這洪太尉真的有毅力,先是聽到張天師不在家的噩耗,緊接著再次尋找途中又遇老虎,又遇毒蛇,兩次都驚險萬分,嚇個半死,終於找到一個小牧童。小牧童告訴他,張天師已經知道了:

“我早間在草菴中伏侍天師,聽得天師說道:“朝中今上仁宗天子,差個洪太尉……”我如今乘鶴駕雲去也。”

原來小牧童就是張天師,他故意這樣考驗洪太尉的,洪太尉好歹是一個京官啊,不敢對太師發脾氣,對小道士們還是可以發脾氣的!於是他轉悠轉悠就發現了一間貼著封條的房間,讓小道士們打開,小道士們說:

“此乃是前代老祖天師鎖鎮魔王之殿“……“此殿開不得,恐惹利害,有傷於人”

洪太尉哪管那一套,搬出違抗聖旨來要挾,打開一層以後,又發現了一塊寫著“遇洪而開”的石碑,大喜,我不就是洪太尉嘛,看來就得我來開:

“那道黑氣直衝上半天裡,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

就這樣,這個悲催的洪太尉放出了放出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個魔王。

也正是因為《水滸傳》把仁宗皇帝和包拯、狄青寫成了神仙下凡,把樑上好漢寫成了一百零八個魔王,才避免了此書被禁!同樣的,洪太尉放出的魔王,成了水滸第一背鍋俠,范仲淹提出的方案,成了第二背鍋俠,至於樑上好漢為什麼造反的真正原因,反而不重要了!

我叫楊角風,換一種視角看水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只針對小說中的人物,原創文章,不喜勿噴)

所以,這部小說真正恐怖的地方在於,我們都以為宋江為首的梁山人是好漢,其實他們都是大魔王啊!


楊角風發作


第一個,孫二孃的人肉作坊。書中描寫:“張青便引武松到人肉作坊裡,看時,見壁上繃著幾張人皮,樑上吊著五七條人腿;見那兩個公人,一顛一倒挺著在剝人凳上。”此情此景,不由得人頭皮發麻,堪比九十年代港臺鬼片,細思極恐!

第二個,李逵吃李鬼、黃文炳。書中描寫:李逵“拔出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下兩塊肉來,把些水洗淨了,灶裡抓些炭火來便燒。一面燒,一面吃,吃得飽了,把李鬼的屍首拖放屋下,放了把火,提了朴刀,自投山路里去了。”“便把尖刀先從腿上割起,揀好的就當面炭火上炙來下酒。割一塊,炙一塊,無片時,割了黃文炳。”吃人肉烤串,黑旋風是大快朵頤,我們可真是細思極恐了!

第三個,李逵斧劈小衙內。書中描寫:“朱仝乘著月色明朗,徑搶入林子裡尋時,只見小衙內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時,只見頭劈做兩半個,已死在那裡。”面對一個幼小的生命,李逵竟然能舉起板斧,真真慘無人道、滅絕人性,細思極恐!

第四個,黑旋風喬捉鬼。書中描寫:“李逵道:‘吃得飽,正沒消食處。’就解下上半截衣裳,拿起雙斧,看著兩個死屍,一上一下,恰似發雷的亂剁了一陣。”吃撐了,就砍人消食,細思極恐。

第五個,黑旋風喬坐衙。李逵在壽張縣過了一把當官的癮,讓公吏人找人來告狀。吏人說:“頭領坐在此地,誰敢來告狀?”李逵道:“可知人不來告狀,你這裡自著兩個裝做告狀的來告。我又不傷他,只是取一回笑耍。”把坐衙當做是“取一回笑耍”,可知梁山若是奪取了政權,眾好漢做了官,都把坐衙當做是取一回笑耍,天下將會出現一種怎樣混亂的局面?細思極恐!


閒砍名著


要說《水滸傳》中極恐的情節比比皆是,因為施耐庵先生也並不認同他筆下這群惡漢,李逵之濫殺,吳用之惡毒,這些不用細思就極其恐怖。下面專說一下真正需要細思極恐的細節

先說宋江。

1、假仁假義

李逵拜了宋江,給還了兩把板斧,訴說取娘至沂嶺,被虎吃了,因此殺了四虎。又說假李逵剪徑被殺一事,眾人大笑。

人家李逵老孃死了,你們大笑,說好的義氣呢?假仁假義。

2、灰色收入

宋江號稱“及時雨”,江湖上揮金如土,接濟窮困,而他家卻不是晁蓋一般的財主,可他錢哪來的啊?作為一個刀筆吏,是沒有工資的,只有一個可能,就是灰色收入,誰提供的灰色收入,當然是晁蓋這樣的,所以聽聞晁蓋出事,才會去立即報信,靠灰色收入居然能揚名江湖,還能養小三兒,這豈不是細思極恐,但是宋江的灰色收入很有原則,已經上山的灰色收入卻是不收的,所以劉唐送來的金子就不要了,結果被小三兒發現了。

3、晁蓋之死

攻打曾頭市前,風吹旗折,吳用力諫不能發兵,宋江一言不發,之前每每晁蓋要出征,可是宋江都要攔在前頭,都是自己親自去,可這次不勸,一則知道史文恭功夫高明,二則有不祥之兆,看來此時已經有犧牲晁蓋之意,細思極恐。

晁蓋中箭,只有三阮、劉唐、白勝捨命相救,這些都是晁蓋的親信,都是“智取生辰綱”小隊的,為什麼其餘人不見,莫非是宋江提前叮囑了,細思極恐。

4、對付盧俊義

盧俊義生擒史文恭後,按理說應該接任寨主,盧員外自是要客氣一下,轉而推舉宋江,宋江自然也要客氣一下,可是他客氣的理由有點細思極恐,

非宋某多謙,有三件不如員外處: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員外堂堂一表,凜一軀,眾人無能得及。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眾兄弟不棄,暫居尊位;員外生於富貴之家,長有豪傑之譽,又非眾人所能得及。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眾,手無縛之力,身無寸箭之功;員外力敵萬人,通今博古,一發眾人無能得及。員外有如此才德,正當為山寨之主。

說人話就是盧員外您是高富帥,文武雙全,而我宋江長的不行,屌絲一個,還有罪,還沒有文化,這是謙讓嗎?這分明就是挑撥,梁山眾人有帥哥嗎?哪一個不是屌絲,大多有 罪,至於文化水平,識字的 都沒有幾個,這一番謙讓就在梁山眾兄弟和盧員外之間滑了一道鴻溝,梁山眾人不推舉宋江才怪,這還不是細思極恐嗎?

說了宋江這麼沉重的,再說兩個輕鬆一點的。

武松在十字坡鬥孫二孃時,讀來細思極恐。

武松就勢抱住那婦人,把兩隻手一拘拘將攏來,當胸前摟住;卻把兩隻腿望那婦人下半截只一挾,壓在婦人身上,只見他殺豬也似叫將起來。

武都頭,您這姿勢好汙啊,您知道勾引大嫂,要三刀六洞嗎?看來您並不是不近女色啊,就憑著姿勢,您也是流連花叢的高手啊,委屈金蓮了。

再說魯大師

魯大師打死鎮關西鄭屠之後,流落江湖,居然又碰到了金翠蓮,魯大師您確認你只是偶然碰上嗎?不是您本來就對金翠蓮心懷曖昧,一路跟蹤下來,專門來找人家的嗎?不過這也正常,魯大師本是婦女之友,有一個暗戀對象也不算出格,但是沒想到金翠蓮重操舊業,又當了小三,連續當小三兒,可見金翠蓮容貌不俗,而且是還不走了,乾脆住了下來,你說不是暗戀金翠蓮誰信啊。

最細思極恐的還不在這裡,而在金翠蓮的金主趙員外身上。

趙員外道:“若如此,最好。離此間三十餘裡,有座山,喚做五臺山。山上有一個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薩道場。寺裡有五七百僧人,為頭智真長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錢在寺裡,是本寺的施主檀越。我曾許下剃度一僧在寺裡,已買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只不曾有個心腹之人了條願心。如是提轄肯時,一應費用都是趙某備辦。委實肯落髮做和尚麼?”

此番話讀來細思極恐,趙員外知道惹不起魯大師,扛不住他三拳,又沒法轟他走,就送魯大師出家,從心思上斷了魯大師這個念想,這水準堪比宋江,要是趙員外上山,宋江就多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再說一個最汙的。

李逵問沒面目焦挺:“你這漢子姓甚名誰?”焦挺道:“老子沒姓”,焦挺這姓還真沒辦法自己報上來,總不能說老子姓焦吧,那還不被李逵個直男癌給劈了啊,施耐庵先生,你懂得真多啊。讀來細思極恐。

其實最細思極恐的是梁山眾人,雖然很多人是被誣陷被迫上山的,例如秦明被誣陷殺了一村百姓,朱仝被摔死了小衙內,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為百姓報仇,為小衙內報仇呢?為什麼不為了百姓,為了小衙內和這群流氓拼到底呢,只是感嘆自己沒有退路,就上了梁山,說到底也是貪生怕死之輩啊,那麼這些人的節操比起潘金蓮閻婆惜潘巧雲來你能高到哪去呢?

可為什麼這些人就稱為好漢,而潘金蓮閻婆惜潘巧雲就遭人唾棄呢?這才是真正 的細思極恐。


周易學堂


《水滸傳》能夠進入“四大名著”,說明這本書絕對不只是普通的武俠小說,看完哈哈一樂就完了。《水滸傳》背後的深刻寓意和對當時你社會問題的反思足以使其屹立於中華民族藝術之林。

初看《水滸傳》,很多人會被書中的江湖豪情、兄弟義氣所感動,但是多看幾遍之後,你就會發現,書中的很多情節沒有那麼簡單,可以說是細思極恐。

灰色收入

宋江作為《水滸傳》的絕對主角,可以說是全書的靈魂人物。很多觀眾容易受電視劇影響,認為宋江是一個義薄雲天好大哥,實際上真實的宋江與你所想像的大相徑庭。

而關於宋江一個細思極恐的情節是:宋江好像總有用不完的錢。要知道,他只是區區一名縣城小吏啊!

在《水滸傳》原著中對宋江做過很細緻的描寫:

“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為他面黑身矮,人都喚他做黑宋江;又且馳名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

上有父親在堂,母親早喪;下有一個兄弟,喚做鐵扇子宋清,自和他父親宋太公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這宋江自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

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士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

端的是揮金似士!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

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

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卻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

對宋江的這段描寫中有幾個很關鍵的信息:

  • 宋江為人仗義疏財;

  • 喜歡結識江湖中人,只要來投奔他的,沒有不收留的,好吃好喝管夠,走的時候還能資助一筆錢,簡直是揮金似土;

  • 在山東、河北兩省都很有名。

那麼,問題來了,宋江只是區區的一名縣城小吏,哪裡來的那麼多錢讓他揮金似土呢?

而且,在古代人們的通信往來並不方便,宋江就憑著揮金似土的本事在山東、河北兩省有那麼大的名聲,他的錢都是哪裡來的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灰色收入。至於這灰色收入大概就是從晁蓋這樣的人手中得來的,所以宋江給晁蓋報信也就不足為奇了。

假仁假義

“義”字是貫穿《水滸傳》全書的主題,但是看完之後,你會發現很多人根本就是假仁假義。

比如晁蓋去打曾頭市的時候,宋江一言不發。之前每次出去打仗的時候,宋江可都是攔在晁蓋前面的。

這次為什麼不攔著呢?恐怕是宋江有意而為之的。晁蓋是在攻打曾頭市的時候中了暗箭被射死的。而當時拼死救晁蓋的只有阮氏兄弟、白勝、劉唐,這幾位都是智取生辰綱的人員,可以說是晁蓋的親信部隊。而至於其他人為什麼無動於衷,恐怕是宋江提前有過交代了。

細思極恐~

孫二孃的黑店

在電視劇中是無法感受到孫二孃黑店中的詭異氣氛的。


在書中對孫二孃的黑店描述的很詳細:

“張青便引武松到人肉作坊裡,看時,見壁上繃著幾張人皮,樑上吊著五七條人腿;見那兩個公人,一顛一倒挺著在剝人凳上。”

這樣大尺度的場景,腦補一下頭皮發麻,簡直堪比八九十年代的香港cult片了。

到處炫耀自己的殺人犯身份

梁山上的108將各個揹負數條人命,而最早殺人的應該是三拳打死鎮關西的魯智深。


對“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段情節還有印象的朋友應該知道,魯提轄打死鎮關西之後立馬就溜了。

溜走之後,魯智深先是在五臺山做了和尚,又因為在五臺山鬧事被智真長老推薦到了相國寺,在相國寺又開始看菜園子。

有意思的是,自從剃髮出家,當了和尚之後,魯智深從來不忌諱自己的殺人犯身份,每次不管是遇到新的朋友還是敵人,都把自己三拳打死鎮關西、被官府通緝的事情拿出來炫耀一番。

比如在“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一節中,魯智深給劉老太公出頭,劉老太公沒有想到魯智深會把小霸王暴打一頓。

“太公道:‘我當初只指望你說因緣,勸他回心轉意,誰想你便下拳打他這一頓。定是去報山寨裡大隊強人來殺我家!’

智深道:‘太公休慌,俺說與你。酒家不是別人,俺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提轄官。為因打死了人,出家做和尚。休道這兩個鳥人,便是一二千軍馬來,酒家也不怕他。你們眾人不信時,提俺禪杖看。’”

老太公責備魯智深時,魯智深立馬把自己殺人犯的身份報了出來,還用自己的武器來震懾桃花莊上的人。

而當桃花山上的李忠認出來魯智深時,魯智深又把自己打死鎮關西的事情說了一遍。

那麼魯智深就這麼相信他眼前的這些人嗎?顯然不是,因為魯智深屢次炫耀自己的殺人犯身份不為別的,震懾住他面前的朋友或者敵人才是最終的目的。因為他知道自己做了和尚,外貌也沒有太大變化,還是會有人認出來的,那還不如干脆自己先說出來,將其震懾一番,如果有人來抓我那肯定就是你洩密的,你敢洩密,我就用我那重達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打死你。

真是心機boy~


赤兔電影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小時候看水滸,看的好漢快意恩仇,路見不平一聲吼,縱橫江湖,但年紀大了,閱歷稍微多了一點再看,從書縫裡不斷看出施耐庵的曲筆和埋線,有時拍案叫絕,有時候則後背脊發涼,深感世事人情險惡。

今天就來講講自己讀水滸裡最細思恐極的一個事件,就是晁蓋之死。

晁蓋之死,表面上看,是晁天王帶兵攻打曾頭市的時候,出來的一個偶然事件,但大家都知道,偶然事件的背後,往往是各種必然,各種風起雲湧,可以說,它是宋江架空晁蓋,最後奪取山寨之主,這個長期陰謀到了最後時刻的高潮。

首先,讓我們翻開水滸傳第六十回”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為什麼梁山要攻打曾頭市呢?書裡面說,宋江出兵,收服了混世魔王樊瑞,得勝歸山,在水泊之前,碰到了前來投奔的“金毛犬”段景住,段景住說,自己得了一匹絕世良駒“照夜玉獅子馬“,”乃是大金王子騎坐的,放在槍 竿嶺下,被小人盜得來。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無路可見,欲將此馬前來進獻與 頭領,權表我進身之意”但是呢!這匹寶馬,"不期來到凌州西南上曾頭市過,被那曾家五虎奪了去"

蹊蹺來了,都到梁山邊上了,一個不屬於梁山的江湖好漢,想投奔梁山,居然送禮的對象不是大頭領晁蓋,是“寄居水泊”的宋江!這說明在江湖上,大家都知道,水泊梁山的實際控制者,第一把手是宋江,而不是掛名領導晁蓋,這說明晁蓋已經被架空到了何種地步。接下來,施耐庵的筆法更絕妙,他說“宋江心中暗喜”,表面上是因為所謂的“段景住一表人才”,但大家都知道段景住這個雞鳴狗盜之徒,最後108英雄排座次只排到最後一名,可見沒什麼大本事,前來送禮,還半路上把禮物丟了,那這喜從何來?按照我的理解,這暗喜,是終於有了一個除掉晁蓋的絕好機會!

果然,到得聚義廳上,晁蓋聽說了這件事,心中大怒,一怒自己在江湖上的名聲已經如此凋落,二怒曾頭市無禮,決定出兵剿滅曾頭市,大家注意,一般這個環節,宋江都會跳出來說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出”,戴個高帽子,把晁蓋勸回去,自己領著自己的心腹頭領出徵,但這一次不同了,晁蓋決心已定,要用一場勝利,挽回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和聲明。

當然,宋江勸不住,可他也沒閒著,接下來梁山上出了許多怪事,比如突然一陣怪風,吹折了晁蓋的中軍大旗,已經早就和宋江走在一起的吳用跳出來了“此乃不祥之兆,兄長改日出軍”,宋江也在旁邊附和,說“鳳吹折認軍旗,于軍不利”.....從正面說,這是一種反向激將法,晁蓋這個豪爽的急脾氣,你越勸他別去,他就越要去。當另一方面,這更可能是宋江和吳用為梁山即將改朝換代而進行的輿論心理戰,假借天意,開始給梁山諸頭領打預防針:這一次出兵,晁天王可能就有個三長兩短了啊,大家做好心理準備了啊!

這次晁蓋出兵攻打曾頭市,帶了二十位頭領,是誰呢?——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張橫,楊雄,石秀,孫立,黃信,燕順,鄧飛,楊林,歐鵬,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時遷,白勝,宋萬

其中,只有林沖,劉唐,阮家三兄弟,宋萬,白勝,時遷勉強算是晁天王的嫡系,其他的都是宋江系,真是人丁寥落,令人嗟嘆!

晁蓋大軍到了曾頭市,前三天,曾家堅決不出戰,到了第四天,忽然來了兩個和尚,自稱曾頭市上東邊法華寺裡監寺僧人,說受了曾家的欺負,願意為梁山軍馬做嚮導,從小路直插曾頭市的寨子裡,來個斬首行動.....come on!!這種低幼級的反間計,也太侮辱人智商了,林沖都勸阻晁蓋不可去,但晁蓋的心裡此時肯定無法接受,因為如果不迅速贏得一場漂亮的勝仗以挽回自己在山寨的聲譽,有何面目回軍?於是悲劇發生,晁蓋帶了一半軍馬2500人,和十個頭領,由和尚帶路,先在法華寺小休,再向前進,果然中了曾頭市的埋伏!_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 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 馬來;卻得呼延灼、燕順兩騎馬,死並將去,背後劉唐、白勝,救得晁蓋上馬.......關鍵時刻,還是老兄弟出了手

射中晁蓋頭部的,是一支毒箭,施耐庵很高明,沒說這支箭的主人是誰,只說,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但大家都清楚,那麼明顯的歸屬標記,未必是真相,想想《鹿鼎記》裡,在韋小寶支使下,天地會群雄自稱“伏牛山好漢”,戲弄鄭克爽的把戲吧。我自己海闊天空地瞎想,能做出這支毒箭的,八成是金錢豹子湯隆,射箭的,可能是宋江的死黨,箭法上佳的小李廣花榮,晁蓋一出兵,宋江就“密叫戴宗下山打聽”,估計也是為了方面向軍中的宋江派系頭領傳達這一佈置..........

晁蓋回到山上,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彌留之際,他肯定對此事的前因後果有了清晰的認識,所以才掙扎著對病榻前嚶嚶哭泣的宋江說““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意思很明白嗎!!明知道宋江的武功,殺個美女閻婆惜都費勁,還讓他去殺武功高強,弓馬嫻熟的史文恭?簡直是開玩笑,所以宋江的嘴臉馬上就露了出來,晁蓋去世後,不是著急點起兵馬殺下山去報仇,而是開始佈置,如何篡改已故頭領的遺囑........從而引出了好好的良家財主,玉麒麟盧俊義上山事件.....


用戶69792950182


領導嫖娼,道統遭殃。 青樓天子宋徽宗和絕代名妓李師師的姦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不光水滸裡有寫,許多史料裡也有記載。南宋的朱熹教導我們說:“書讀千遍,其義自見。”通過這則讓人耳朵生老繭的故事,我們也能發現其中蘊藏的反面教訓。 無論在哪個朝代,非婚性行為都是違背道德的,何況是嫖娼呢?作為國家領導人,宋徽宗的行為,無疑對當時的社會主流道德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以文官階層為例,這一階層鮮有不以領導為榜樣的,他們陶醉在錦繡繁華的時代,整日依紅偎翠,流連秦樓楚館,把自己的為官本職,把國家的建設,忘得一乾二淨。社會上層人物家蓄歌妓、沉湎酒色,中下層士人也開始走進青樓,體味揮金買笑的歡娛,就連老百姓也一樣染此惡習。 大家想的可能都一樣,皇帝都這樣了,咱們還有什麼可顧忌的?於是,民風浮華,社會道德整體滑坡,出現了繁榮娼盛的局面。


嫂子與人鬼混,警察小叔遠遁。 潘金蓮與西門慶的那些爛事兒,在水滸裡屬於比較經典的故事,影響也極為深遠。因為二人鬼混,武大郎丟了命,其兄弟武二郎該出手時就出手了,身為縣公安局的小頭目,他居然忘記了走法律程序,而是濫用私刑,殺了一干人等。 武二郎是打虎的英雄,當地偶像級的人物,連縣長大人也是他的粉絲,只要在都頭的位置上好好幹,前途肯定是光明的;有著武二郎的關照,武大郎的燒餅生意也一定會越來越好,潘金蓮就會有更多的錢買好看的衣服和首飾,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著,閒來沒事,去王婆的茶館裡喝喝茶,碰到西門慶還可以湊一桌打打麻將,你說要是這樣該有多好? 隨著姦情的出現,死了那麼多人,數個家庭不再完整,原本和諧美好的社會生活被完全撕裂開了。最後,武二郎被充軍孟州,又遭遇陷害殺人,亡命天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包 養情婦引發姦情,及時雨夢碎鄆城縣。 山東鄆城縣政府有位從事文書工作的公務人員,名叫宋江,平時喜歡學雷鋒做好事,在當地口碑極好。盲流閻婆母女遇到困難,求到宋江頭上,果然得到了幫助,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於是,閻婆親自出面說合,把女兒給了宋江做情婦。 在當時,公務員包 養情婦不犯法,不違規,宋江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起碼解決了閻婆母女的吃飯問題,各有所得,大家都很高興。不巧的是,宋江的同事張文遠來串門,一來二去的,和閻婆惜勾搭成奸,好事變成了壞事。情婦心中有了別人,怎麼看宋江都不順眼了,這個黑矮子咋就上了自己的床?待抓住了宋江通匪的把柄,閻婆惜決心攤牌,宋江不攤牌,他只拿刀子開殺。 死了幾個人且不說,這個姦情的破壞性有三。第一是鄆城縣政府亂套了,上到縣長大人,下到各機構辦事人員,都為宋江的案子抓瞎,多好的人呀,咋就犯了罪?政府的施政能力出了問題,老百姓的事情沒人管,自然會去上訪,比如,閻婆就真的來了,一路上哭天搶地,影響極壞。第二是老百姓對公務員的整體形象產生懷疑,連宋押司這個活雷鋒也會殺人,別說其他人了。第三是在公務員之間出現了不穩定、不團結的苗頭,以後不敢再讓同事到家來了,免得家中女眷被勾搭。姦情對社會的破壞由此可見一斑。 老婆勾引和尚,哥們拔刀相助。 楊雄和石秀是鐵哥們,拜把子的兄弟。楊雄平時工作忙,不怎麼在家,老婆潘巧雲耐不住寂寞,與一位名叫裴如海的和尚相好,被石秀髮現了,姦情隨即曝光。兄弟二人殺了裴如海,還凌遲了潘巧雲,然後去了梁山入夥。 由於在這個姦情裡牽涉到了出家人,所以,其破壞性更大。中國老百姓在遇到災難無助的時候,一般會祈求菩薩保佑,所以,菩薩在老百姓的心中,是救世主,是神。如今,此案曝光,和尚上了別人老婆的床,簡直是天大的醜聞,菩薩的臉面丟光了,誰還信佛?不再信佛,沒有了心靈的歸依,只好去相信暴力,上梁山造反。 另外,對有家室有工作的人,也會產生負面的心理衝擊:不能再拼命工作了,回家陪老婆很重要。於是,一到下班時間,辦公室空巢了,沒有人再去加班加點,沒有人再存有上進之心,而消極怠工者卻不在少數,衙門政績上不去,單位效益隨之銳減。

首富也有傷心事,老婆偷人吃官司。 盧俊義是河北大名府最富有的商人,他相貌豐偉,武藝高超,江湖人送雅號“玉麒麟”,端的是個了不起的社會精英分子。按說,像他這樣的人,是不會做反社會的事情的,果然,梁山吳用想破了腦袋也沒的法子拉他入夥,又是假裝算命先生,又是設計題反詩,全部落了空,盧俊義寧願逃亡也不肯造反。然而,盧首富也有傷心事,他老婆與管家李固好上了,還誣陷他勾結叛匪,告到大名府梁中書那裡,盧俊義屈打成招,被打入死牢。這下子不必吳用來請,盧俊義後悔死了。 試想一下,如果不是因為姦情,盧俊義會坐死牢嗎?不會。如果不是因為坐死牢,梁山好漢哪有機會向盧俊義施恩?盧俊義自然不會走上反叛之路。 是姦情,讓社會精英背離了社會軌道;是姦情,引發了大名府的騷亂;是姦情,增強了邊緣社會的實力,削弱了主流社會的力量。 蘇軾說:“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誠哉斯言。讀《水滸傳》,無疑不能只看重其中的打架鬥 ,其反應的很多問題也值得我們深思。


昭烈名臣


《水滸傳》中最細思極恐的還是人世的冷漠。

書中提到的大多數路人初見之下看似平常,甚至會被視作“善良淳樸百姓”,但細想之下卻發現個個都心機深沉。

印象比較深的是武大郎被殺後,眾人的反應。

首先是何九叔。書中提到,他見了武大郎屍首,假裝中惡,被抬回家來,對他老婆說:“到那裡揭起千秋幡看時,見武大面皮紫黑,七竅內津津出血,唇口上微露齒痕,定是中毒身死。我本待聲張起來,卻怕他沒人作主,惡了西門慶,卻不是去撩蜂剔蠍?待要胡盧提入了棺殮了,武大有個兄弟,便是前日景陽岡上打虎的武都頭,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男子,倘或早晚歸來,此事必然要發。”殺人命案,因怕西門慶權勢,而不敢主持正義;由於害怕武松兇狠,才留下骨殖和贓物。

再看街坊四鄰,武松回來,兩邊眾鄰舍看見武松回了,反應是“都吃一驚。大家捏兩把汗,暗暗的說道:‘這番蕭牆禍起了!這個太歲歸來,怎肯幹休!必然弄出事來!‘”怕人弄出事來,倒不怕武大郎蒙冤受屈,白白身死。

武松找到何九叔、鄆哥作證人,取了證物去找知縣告狀,知縣與西門慶私通,自然不理。自古貪官皆如此,倒也沒什麼可驚怪的。但武松接下來擺下鴻門宴,請距離最近的四位鄰居前來作見證,沒一個不是推推阻阻的,在武松威脅下才肯到場。

最後固然是真相大白、武松大仇得報,又知縣良心未泯,有意開脫,結局算好,只是發配孟州。

但是,細思一下,倘若武大郎沒有這個夜叉凶煞般的兄弟,這樁殺人案,將以何種方式收場?再深思一下,假如我們自己的親人,遭遇了武大郎一樣的遭遇,我們不是武松,沒有武松般的嫉惡如仇、俠肝義膽、機智果決,也沒他那一身殺人的本事,更沒有一個武松般的路人挺身而出,為我們主持正義,我們該怎麼辦?

《水滸傳》可說是一部相當寫實的作品了,最真實的地方在於:它寫的雖然是幾百年前的事情,其中人物看來卻像現實中我們時代的人;而且,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曾有人說,柏楊先生提的“醬缸文化”只是明清專制制度深化的結果,在那以前,中國人不是這樣的;但有可能,幾千年來中國人從沒變過,一直都是醬缸文化。


斯拉法葉


《水滸傳》這本書,初看時會被裡面一些人物俊逸灑脫快意恩仇的表面迷惑。再品,的確有一些細思極恐的細節,例如對於吃人肉的描寫,特別是李逵從活人身上割肉烤串吃,細想一下又恐怖又噁心。

李逵是個莽漢,但也是個惡棍,很多人覺得因為他天生魯莽蠢笨,就認為他做什麼都可原諒了。殊不知,李逵是梁山好漢中最嗜殺的一個,動不動就殺人殺完還吃掉,應該也是吃人肉最多的一個。

看看活刮黃文炳吃烤串的描寫:

眾人攻打大牢救出宋江,活捉黃文炳,不僅殺了黃文炳全家,“宋江把黃文炳剝了溼衣服,綁在柳樹上,請眾頭領團團坐定”說“哪位兄弟替我下手?”李逵跳出來說:“我與哥哥動手割這廝。我看他肥胖了,倒好燒吃。”“便把尖刀先從腿上割起,揀好的就當面炭火上炙來下酒。割一塊,炙一塊,無片時,割了黃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開胸膛,取出心肝,把來與眾頭領做醒酒湯。眾多好漢看割了黃文炳,都來草堂上與宋江賀喜。”

再來個割李鬼的肉烤串吃的描寫:

李逵跑到李鬼家裡借宿戳破了李鬼的謊言,殺了李鬼夫婦後。“盛飯來吃了一回,看看自笑道:“好痴漢,放著好肉在面前,卻不會吃。”拔出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下兩塊肉來,把些水洗淨了,灶裡抓些炭火來便燒。一面燒,一面吃,吃得飽了,把李鬼的屍首拖放屋下,放了把火,提了朴刀,自投山路里去了。”

李逵在吃人肉時,似乎最喜歡吃腿上的肉,這樣難怪,腿部是經常運動之處,此處的肉瘦肉多不肥膩。

除了吃人肉,《水滸傳》裡還有一件細思極恐的東西叫醒酒湯。這玩意今天我們是拿一些解酒的食物和藥物做成,但在梁山好漢那裡,醒酒湯是拿人的心臟做成的。

例如,上面說到的剖開黃文炳的肚子挖出心肝做了一鍋醒酒湯,開起了人肉party,眾兄弟每人一碗。

岳飛的《滿江紅》說,“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是一種豪情和決心,但在梁山好漢這裡,吃人肉喝人血似乎只是平常事。


南京老張


我覺得《水滸傳》裡最恐怖的地方,不在於那些男人們之間的政治鬥爭,因為政治鬥爭從古到今都是非常恐怖,非常血性的。身居朝堂之上,就要知道有一天會命喪屠刀之下;無論朝廷也好,地方州府也好,江湖賊寇也好,說白了都是權力的爭鬥,俗語小女人不可一日無錢,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為權爭鬥,死傷流血是很正常的事。

許多讀者認為《水滸傳》最恐怖的事,還在於小女人身上,潘金蓮喂毒藥於武大郎,然後悶死她。原文是這樣寫的:

武大哎了一聲,說道:“大嫂,吃下這藥去,肚裡倒疼起來!苦呀!苦呀!倒當不得了!”  這婦人便去腳後扯過兩床被來沒頭沒臉只顧蓋。武大叫道:“我也氣悶!”那婦人道:“太醫分付,教我與你發些汗,便好得快。”武大再要說時,這婦人怕他掙扎,便跳上床來騎在武大身上,把手緊緊地按住被角,那裡肯放些鬆寬。那武大哎了兩聲,喘息了一回,腸胃迸斷,嗚呼哀哉,身體動不得了!

謀害親夫,這個讓人想想都覺的後怕,這哪裡是同床異夢,簡直是和一個女魔頭同床共枕。但是我個人覺得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潘金蓮只是殺人的實施者,而真正的密謀者是王婆,當王婆向西門慶計劃殺武大郎時,西門慶是如何表態的:

西門慶道:“乾娘,只怕罪過?

王婆真的是個厲害的角色,如何讓西門慶和潘金蓮做長久夫妻,用什麼方法殺武大郎,殺武大郎過程的細節,以及人死後的處理,這一套過程,相當嫻熟,相當完美,可見王婆害人都不知道多少個了;故而王婆才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老妖貨,這種人在生活裡是存在的,想想令人毛骨悚然。


青埂峰下的鬼話


我覺得,我看到的細思極恐的事情都與李逵有關。一直覺得李逵是個反社會人格,沒有任何的同情心、同理心。他母親活著的時候,眼裡只有一個老母,後來母親沒了,眼中只有一個公明哥哥。



他可以連小孩子都殺,每次想到他殺小衙內的細節,都使人直冒冷汗,可以說細思極恐了。為了讓朱仝上梁山,他們想了最壞的一個辦法,斷了朱仝的後路。明明有別的辦法,為什麼要殺一個四歲的孩子呢?稚子何辜?

這個孩子,是一個機靈可愛的孩子,生的“端顏美貌”,他看到朱仝,徑直過來說“只要這鬍子抱”。朱仝抱小衙內在街上“看耍”,還給他買細糖果子,這是難得的溫情時刻了。然而僅僅過了半個月,七月十五日盂蘭盆節這天,一領綠紗衫兒,頭上角兒拴兩條珠子頭須的小衙內,就被李逵奉吳用之命殺了,還殘忍地劈成兩半。



之前有多麼可愛,之後就多麼傷心。孩子是朱仝帶出來的,朱仝勢不能再回去了,只能落草為寇。不是“替天行道”嗎?不是“官逼民反”嗎?那麼“民逼”呢?我們看到走投無路的林沖,也看到更殘忍更走投無路的朱仝。可憐可愛的綠紗衫小衙內,就這樣死在鬼節。他還在河邊等著朱仝帶他看河燈,就被李逵擄走。直到最後時刻,李逵還在騙朱仝,他說他只是把孩子麻暈了,還在安睡,等到朱仝看時卻是劈成兩半的孩子,心裡有多痛多悔。

朝廷的江湖黑暗,奸臣當道,梁山的江湖呢?一樣是靠不住的啊,一樣是隻為自己,視生命如草芥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