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科研那些事|你為署名問題焦慮過嗎?

點擊上方“科學人文在線”可關注

按照一位“大牛”的說法,論文署名問題可能是科研合作中最簡單的一種問題了吧。如果連這個問題都焦慮,那麼最多隻允許填五個獲獎者的國家自然科學獎怎麼署名?涉及幾百萬元、幾千萬元科研經費的項目怎麼署名?

——林墨

科研那些事|你为署名问题焦虑过吗?

牛頓與胡克之間也有一段發現權之爭

合著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不如在自然科學領域那麼常見,但近年越來越頻繁。Taylor 和Francis Group 針對62 個國家的894 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做了一項調查,有56%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的合著頻次比他們研究生涯開始時更加頻繁[1]。

調查發現合著頻次之所以增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學術環境下,研究者(尤其是處於職業初期的研究者)不斷髮表新論文成為他們職業晉升的必要條件,而合著成為快速滿足這一條件的一個對策。第二,受益於信息技術的進步以及研究資助的增加,學術合作乃至國際合作變得越來越便利。第三,科研活動的性質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跨學科的科學研究日益頻繁,一些大型的跨學科項目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第四,學術界普遍認可,有時甚至鼓勵合著,合作能力被視為研究能力的一部分[1]。

合著越來越頻繁的同時,合著中署名問題也讓學者們越來越焦慮。畢竟,曾經有人因為署名問題而一拍兩散[2]。

怎麼署名?

一篇學術論文的作者身份聲明瞭研究人員對一項原創研究的貢獻,以及相應的道德與法律權利。在學術共同體中,作者信譽如同學術通貨,對研究人員的職業晉升、項目資助及業績評估至關重要。署名及署名的位置對於研究人員而言極為重要。因此,作者署名的問題在學術圈一直備受關注。

首先,確定作者。一位學者在什麼條件下可以被包含進一篇論文的作者列表中?Taylor 和Francis Group 的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在理想情況下,以下條件可以表明一位學者達到了足夠的貢獻:負責某個研究項目的構想和設計、負責研究數據的分析與揭示、起草論文或者在修改方面做出實質貢獻。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一道鴻溝。

其次,公平地列出作者的次序。作者應該如何排序,應該按照姓氏拼音、資歷、知識貢獻水平還是其他因素?當一個項目並沒有一個主要的貢獻者時,如何實現公平排序成為一個難題。有人認為,所有人都應被列為共同第一作者,有人認為應該按照作者姓氏拼音排序,也有人提出一些其他方案,例如,將論文手稿的作者排在第一位、將研究想法的提出者排在第一位、團隊成員輪流作為第一作者,等等。

掛名與代筆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是否意味著一些被署名為作者的人實際上沒有多大貢獻,而那些做出實際貢獻的人卻沒有被署名?這項報告顯示,前者比後者的情況更多。不過,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受訪者認為這兩種情況在他們的領域中都不是很常見。相比之下,受訪者更加認為一些老資歷的學者收穫常常比付出更多。儘管老資歷的學者為新人提供了種種支持,但是這些支持常常也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對於署名問題,我們能做什麼?

這項調查的最重要的發現是,在研究機構的層面上,我們其實可以為解決署名的問題做很多努力。

首先,機構可以在學術職業生涯的一開始就為科研人員提供關於署名的學術規範的培訓,這一點在中國的學術體系中仍然是欠缺的。其次,學術期刊也可以對署名問題進行干預,例如,一些期刊已經通過CRediT(CASRAI貢獻者角色分類體系)等方式要求作者明確寫出他們各自在論文中的貢獻。當然,也有人認為,這種嚴重依賴於通訊作者誠信的做法,並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Taylor, Francis Group.Co-authorship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 global view.http://authorservices.taylorandfrancis.com/co-authorship-in-the-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18-1-30].

[2] 舒泰峰. 李政道楊振寧恩怨始末:署名次序問題引決裂.http://www.edu.cn/zhuan_jia_ping_shu_1113/20091208/t20091208_428667_1.shtml[2009-12-8].

本文摘編自《科學家修煉指南》,標題有調整,插圖作者為郭警,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點擊下面閱讀原文可以立即購書。也歡迎廣大科研工作者投稿,聊聊你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

林墨,公益的學術新媒體,致力於向學術界分享最新的以科學家為對象的研究成果,旨在“讓科學家更懂自己”。

更多科學好書

長按二維碼關注

創造有價值的閱讀!

科學人文在線(kxrw_kx)

科學出版社科學人文分社訂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