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日媒:與中國批判的形象不同 安倍對部下非常虛心

雖然中國的媒體在介紹或描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傾向於將其形容為獨斷專行、作風強硬的人物,但實際上,安倍被指很能聽取不同意見,也絕無讓部下將其奉為核心的想法。

《日本經濟新聞》8月13日報道,對於喜歡怎樣的下屬,據稱,被身邊人士問到這個問題的安倍舉出了日本明治時期(1868年至1911年)的日本陸軍軍人兒玉源太郎。

兒玉在日俄戰爭中,作為滿州軍的總參謀長輔佐總司令官大山岩,成為戰爭勝利的功臣。兒玉以向時任首相桂太郎等人提出早日講和等冷靜判斷局勢的行動而聞名,精通軍事和政治兩個方面。他也是安倍老家山口縣的人。兒玉源太郎沒有坐上首相之位,作為侍奉上司的部下而盡忠職守。

日媒:與中國批判的形象不同 安倍對部下非常虛心

安倍(前排中)被指能虛心接受下屬提出的意見(圖源:新華社)

而在當今時代,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被指或許像兒玉一樣,也屬於知名參謀。菅義偉掌控霞關(日本政府機關集中地),始終支撐著首相安倍。安倍要在9月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贏得2019年夏季的參議院選舉並實現修憲的夙願,足智多謀的大將的作用非常重要。

作為日本保險公司LifeNet生命的創始人,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校長出口治明針對想要的部下舉出了中國唐代的魏徵。“他是一個不斷挑上司毛病的人。由於每天都有人挑毛病,上司就不會犯錯誤。有了魏徵,工作應該會輕鬆一些吧。”魏徵作為向中國唐朝時的唐太宗李世民直言進諫的“諫官”而聞名。唐太宗開創了被稱為“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2018年3月,曾擔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Barack Obama)在訪日期間的演講中表示,領導人身邊全都是一味服從的人是“危險的”。奧巴馬透露稱,他在擔任總統期間儘量主動傾聽反對意見,暗中批評了接連更換政權高官的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

安倍也努力傾聽各種各樣的人的意見,自稱明白“沒有一味服從的人”。據稱,菅義偉等身邊人士會提出坦率的意見。

但是,將在總裁選舉中挑戰安倍的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指出,自民黨內氣氛壓抑。石破在7月30日的廣播節目中批評稱,“自民黨過去允許自由表達意見,但如今即使提出來,有時也不會被採納。只要說點什麼就會被厭惡。就像是揣度上意的集合體”。或許是“安倍獨大”的副作用,自民黨內越來越難以出現“魏徵”。

安倍與官僚的關係如何呢?自民黨政治協調會會長岸田文雄在7月21日的演講中,對於首相官邸權力強大的現狀表示,“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靈活區分使用非常重要。近來自上而下過度發揮作用,普通官員的作用或許正在減弱。”

2014年啟動的內閣人事局是首相官邸的自上而下機制之一。該局統一管理各省廳的高官人事。雖然其目的是防止陽奉陰違,但如果官僚變得一味觀察首相官邸的臉色或者失去幹勁,這一機制就將有害無益。更何況是揣度上意、進而營私舞弊。

邁向“後安倍時代”的爭論焦點不僅涉及政策,還涵蓋了官邸獨大的系統和政治手段。

在安倍也讀過的唐太宗言行錄《貞觀政要》中提到,魏徵曾闡述稱,君王在天下太平的時候會有所懈怠、疏遠敢於直言進諫的人,這樣會導致國家滅亡。即使領導人注意避免身邊都是一味服從的人,但隨著時間流逝,這類人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增加,這是自古及今的常有之事。安倍要想進一步構建長期政權,既需要足智多謀的屬下,也需要進諫之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