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小米新零售线下之路,或许只剩小米之家

2017年,小米从低谷崛起,很多人把原因归咎于线下渠道的架设,这点小编是无法苟同的。

2017年应该是小米扩展线下渠道元年,雷军深入"乡镇"进行市场调研,造访渠道鼻祖OPPO, vivo的专卖店以及渠道零售商,这是小米铺发展线下渠道的开端。

随后小米之家便开始承载着小米新零售的希望,可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的是,小米其实效仿OPPO,vivo发展传统渠道门店,注资成立了河北快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线下渠道的疯狂扩张。
小米新零售线下之路,或许只剩小米之家2017年各大招聘网站,都会以小米之名,招市场BD。很多年轻人,或者说资深米粉,满怀激动或者说是对小米的情怀,前去应聘。​​


小米新零售线下之路,或许只剩小米之家

那么市场BD具体负责什么呢?这就是今天小编要谈的主题-为什么不看好小米直供点?

小米直供点(提供小米全生态链产品货源),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由小米在全国各地的仓库根据客户下单的情况,来决定配送的。而一切订货是通过一款app完成的,那么市场BD说白了,就是推APP,让渠道商绕过中间商,直接通过直供点app下货。
小米新零售线下之路,或许只剩小米之家

那么为什么说直供点注定是失败的呢?原因如下:

第一、小米留给经销商利润问题。小米一直把美国的costo作为学习的典范,所以一直以性价比作为自己的突出卖点,在上市之前还信誓旦旦保证利润不超过5%。这也是小米传统渠道或者说直供点将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记得很多小米BD跟地方渠道商谈业务时,动不动就生态链,物联网,智能家居等大概念,把小米的未来描述的极其美好,似乎只要做了直供点就能乐享其成。但商人一定是逐利的,他们有时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生态链那只是前段的美好,过程却没有了硬性条件的支撑,而且传统手机渠道商利润点无非就是手机、配件、维修、运营商补贴,所以除手机之外的生态链产品对他们而言并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消费者也不会习惯到一个手机店里去买一个智能家居产品,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线上或者小米之家,所以侃侃而谈的入店率也只是个幌子罢了。
小米新零售线下之路,或许只剩小米之家

这是小米某款促销高端机型的收益,在发布之出它在直供点里的利润可能为0,BD会安慰你小米的手机很畅销,可以溢价销售。而同样的价位段,OPPO, vivo的利润空间可以保持在500左右,而这还只是从代理商那里拿的货,且每个节假日或者新品发布配有相应物料和活动支持。这些事小米的利润空间注定做不了的,也做不到的。所以如果你是经销商,你会卖谁的手机?

二,供应链问题。小米的饥饿营销一直备受争议,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小米并没有自己的工厂。虽然雷军亲自把控供应链后,有所改善,但是对于小米新品来说,产能任然不足。所以直供点的营销方式,就是新品配库存机,而你翻看直供点目录,你发现新品利润竟然为0,而库存机的利润才25,还不如非正规渠道拿货的利润高。部分经销商是冲着直供点可以优先拿到新品而选择合作的,可是你会发现新品都快发布半个月了,你得直供点依然显示无货。而想拿到货又要接受机型配比这样的进货方式,慢慢经销商的耐心自然会被抹掉。本身就不赚钱,只是想趁着市场热度,溢价赚点钱,竟然还没货。而OPPO, vivo不一样,他们自有工厂,新品在发布之前导购就鼓励客户预约,并且首销当天全城开售,当然代理商对于首销的渠道商也有所选择,这是市场战略,而并非供应链不足。

小米新零售线下之路,或许只剩小米之家

三、扩张市场方式存在弊端。快米前期在扩展市场处于没有章法,盲目扩张的阶段。市场重复开发,开发后没有人对接跟维护的状况经常发生。小编了解一下,直供点铺设过程有个经典战役叫"会战”,在快米成立之初,由于市场BD不足,从全国各地抽调人员,集中在一个省份或者城市疯狂扩展,结果你会发现一个门店几批人去过,信息登记后无人后期跟踪对接,因为很多业务本身就不负责这个地方或者说这个省业务板块,他们只是在帮忙开发市场而已。由于经常出差,加班等,业务流动性非常大。这种模式对直供点的推动作用明显但却没有显著的效果出来,这就是悲哀之处了,有成本却无收入。关键快米聘请的各大区域经理,大部分都不是在手机行业基层成长起来的,或是快消品,或是外贸业务员,或是天猫小店等行业沉淀的,并不了解手机圈子的市场行情,所以市场打法和决策很容易犯错。专业的人才,是企业资源的核心因素之一,毋庸置疑这点直供点还是得失败。

所以,小米新零售之路,小编唯一看好的只有小米之家,传统零售渠道,以现在的小米还无法做到像OPPO, vivo一样,很多人说可以吃下金立原有的线下渠道?对不起,以目前的小米还是做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