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实战中,真的可以像电影里一样打完子弹就把弹夹扔掉吗?

Zeng-Liping



题主图中所示弹夹:一种叫漏夹,一种叫桥夹!

漏夹是金属制装子弹的框架,装填时连漏夹带子弹一起装入弹仓内,成为枪支一部分,大部分这种漏夹只有在子弹打完的时候才会自动跳出或掉下,中间一般无法退出。


桥夹:是金属和塑料制框版,数发子弹装入其中,可以用拇指依次将子弹装入弹仓和弹匣内使用。

这两种一般是在二战时间使用,方便快速装弹,英美一般常用这种,由于其财大气粗,一般不刻意要求回收,可以由战场情况自主决定!!!


现在一般都用的是弹匣,由于其结构复杂,成本限制等种种原因,一般情况下都是要求回收重复使用的,包括英美(配发有身后的弹夹回收袋),当然紧急情况下可视情况决定。

正常情况下,士兵需要换弹匣时,一般会躲入掩体或隐蔽处,或者由战友顶替防御战斗位置,以便有充足安全的时间更换弹匣,回收弹匣也很快的,一般几秒钟就行了。当然,在战况非常紧急的情况下,耍求最短时间输出最大火力,肯定是随手扔了,不会再纠结于回收不回收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战争中由于存放和运输的限制,空闲补给时一般都是成包或者成箱的弹药,是零散的,是需要士兵自己安装到弹匣中的,你如果连弹匣都丢完了,拿什么装?


秋天的电风扇


按照题主发的图片,显然是弹夹无误。不过,弹夹有两种,一种是漏夹、一种是桥夹。虽然有说法认为弹夹是一种装弹具,但个人认为漏夹并不是。

典型的漏夹包括德国M1888“委员会步枪”的5发7.92毫米子弹漏夹(我国仿制的“汉阳造”也是如此),以及美国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的8发7.62毫米子弹漏夹。漏夹的特点是装弹时必须连子弹带漏夹一起装入弹仓,漏夹内子弹打完以后,空的漏夹会从弹仓中弹出或落下,然后再装入新的漏夹,而零散子弹是不能直接装入弹仓的。所以,个人认为事实上漏夹是供弹具的一部分,而不只是装弹具。

而桥夹则不同,它仅仅用于装弹,子弹装入弹仓后,空的桥夹就要被拿走,否则无法正常射击,所以是一种典型的装弹具。绝大部分经典的老式步枪,如德国毛瑟M1898系列、俄罗斯/苏联莫辛纳甘M1891系列、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1902系列、英国李·恩菲尔德系列步枪以及日本的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枪都使用桥夹,甚至我军大量装备的56式半自动步枪也使用桥夹。

不过,不管漏夹还是桥夹,基本都是出厂的时候就装好了子弹,不需要士兵自己再重新往上面填子弹,所以一般在战时,弹夹都不需要回收,扔了就扔了。当然,和平时期出于节约的考虑,可能还是会收集一下。但两种弹夹的区别在于,漏夹是子弹打完之后才会从弹仓内脱落丢弃,桥夹装填完就可以扔了。

至于弹匣是否丢弃,其他的回答说得已经很清楚了,就不再赘述。简单地说,弹匣和弹夹不同,它是供弹具,是要重复使用的,在可能的情况下不会随便丢掉。T


联合防务


图示:弹匣与弹夹的区别(左为弹匣,右为弹夹)

  弹夹不同于弹匣。弹夹只应用于毛瑟枪、拴动式步枪或老式半自动步枪,是一种装弹辅助工具,有了它,可以提高装弹速度;没有它,也可以单发逐一装填。而弹匣则普遍应用于现代自动步枪、突击步枪及冲锋枪等连发射击武器之中,是现代步枪、冲锋枪必不可少的供弹装置,一旦缺少弹匣,步枪将无法连续射击(只能拉一下打一下)。

图示:采用弹夹装弹的毛瑟枪

  所以,由于弹夹不属于枪支关键部件,战场情况紧急时,为了确保完成任务,战士是可以将其扔掉的。我入伍时使用的第一把枪,是一支56式半自动。连队组织射击预习时,老班长是一位刚从前线下来的战斗英雄,记得他是这样教我们动作要领的:左手持握枪身,右手向后拉枪栓,使步枪呈空仓挂机状态。尔后,右手将实弹夹对准枪机缺口,用拇指将子弹压入弹仓。尔后,取出空弹夹,右手后拉枪栓使枪机复位上膛。尔后打开保险,准备射击。

图示:用弹夹将子弹装入步枪弹仓

  时值今日,我仍然清楚地记得,老班长在当年传授动作要领时,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取出空弹夹后,应将其放在何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战场上对于空弹夹的处置,究竟将其直接扔掉,还是把它放回子弹袋,应当根据战场情况随机应变,切不可死板教条。


慕什塔戈


首先,问题中问的应该是弹匣,弹夹这种供弹具现在已经很少使用,基本已经被弹匣所取代。

弹夹不同于弹匣,是一种金属条,通过子弹弹壳尾部的凹槽卡住数发子弹,实现快速装填。很多老式步枪,比如著名的98K步枪使用的就是这种弹夹。而弹匣则是扁平状的容器,容量更大,通过弹簧将子弹输送到枪机部分。现代突击步枪使用的都是弹匣,弹夹已经基本不再使用了。

不过现代战争中,虽然使用的都是弹匣,但是后勤补给上来的都是散装的子弹,而不是已经装好的成品弹匣。所以在没有空弹匣时,即使得到了子弹的补给,也会面临无法给枪械供弹的窘境。

而在实战中,士兵手中的弹匣扔还是不扔,这个要根据具体情况讨论。不过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弹匣还是要尽量会收起来循环使用的。虽然弹匣是损耗品,但是毕竟是基础用品,消耗太大也会产生不小的损失。

在实战中,除非在紧急状态下或者战斗极为激烈时,士兵才会按下释放钮让空弹匣自由落地落到地上,然后直接抽出新弹匣换上并开始继续射击。而有的士兵甚至能空枪保持瞄准状态,并迅速凭借触觉取出弹匣换上继续射击,作战效率更高。

而在一般情况下,士兵的弹匣打空之后,是会回收的,一般为了避免和新弹匣混淆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会放置到杂物袋等包中,而美军各军兵种的战术背心系统中,都有很多附包,放空弹匣是不成问题的。


用户5770541302


题主问的应该是弹匣吧,弹匣一般是不会丢掉的,下面来简单说一下。

老式手动步枪使用弹夹条装填弹药

先来说说弹夹和弹匣的区别:

弹夹,又称弹夹条,这是一种金属制成的简易夹条。在这个夹条上,一般会预装几发子弹(以前的大多数是5发,现在的数量较多)。在以前,弹夹条是老式手动步枪最常见的装弹工具(例如毛瑟98K、春田步枪、李恩菲尔德、三八式等步枪)。到现在,突击步枪也经常通过转接工具,用弹夹条来快速装填弹匣(例如5.56×45毫米北约标准弹就经常预装在弹夹条上,让部队可以快速的装填弹匣)。在战场上,用弹夹条将子弹推入弹匣或者弹舱内以后,弹夹条就没用了,所以可以丢掉。

用弹夹条快速为弹匣装填弹药

而弹匣,是一种供可全自动/半自动射击枪械(例如突击步枪)使用的供弹具。这种供弹具,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将预先安装在内部的弹药,在射击过程中,按照顺序送入枪机内。

对于半自动/全自动枪械来说,弹匣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它的话,枪械是很难正常工作的。所以说,在战场上,士兵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将弹匣打完就扔。

北约STANAG弹匣

一般来说,后勤送上来的补给,其中的弹药大多数情况是散装的(不会给你现成的弹匣),就像上面说的那样,预装在弹夹条上。所以多数情况下,士兵在打完一个弹匣后,会将其取下来,然后塞到一个专门用于放空弹匣的收容袋中(这个袋子一般是装在士兵的腰部)。等战斗结束之后,士兵就用送上来的补给,重新装填这些空弹匣。


鼎盛成宁


分事儿。

在战斗中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在战斗激烈的情况下,空的弹夹会被丢弃在地面上,甚至在弹匣内的子弹没有打光的情况下就被替换掉。如果战斗并不激烈的情况下,士兵一般会自己收集控弹匣的。

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士兵会在后边腰带上附带一个袋子,这个袋子用来随手放置打空的弹匣。

一般这个敞口袋可以临时存放3-4个弹匣,足够一次中等强度的冲突所用。


不过大部分国家军队的要求并不硬性要求士兵在战斗的时候“谨慎处置”弹匣。毕竟弹匣也是一种补给品。士兵偶尔遗失了几个并不是问题。


但出于对补给的不信任,很多士兵还是有自己保留弹匣的习惯,在战斗开始的一两个月内,基本上弹药的补给是不成问题的。可是随着战斗的进行补给会越来越困难,在这个时候弹匣往往是会出现亏缺的。如果手头有旧弹匣那么就是救命的行为。因此在战斗中还有的士兵会开小差,去捡别人丢弃的弹匣。


至于补给也一起说说吧,美国士兵通常会在一次出战的时候领到7个弹匣,但于此同时,在随行的补给车内还会为每名士兵配备3-6份弹匣(每份7个)。这样基本上可以保证每名士兵3-6天的补给量。如果这些补给不够的话,士兵还可以呼叫空投补给。

为了使用方便,补给包里面的弹匣已经是装好弹药的。

而单独的空弹匣,则是另外的包装进行补给。

对于英军来说,英军硬性规定必须要回收弹匣。弹匣在最近十几年英军所经历的战争中有制作成简易炸弹的可能性。因此在英军自己的规定是——自己的弹匣自己回收,地上的弹匣不要去碰。


军武数据库


弹夹和弹匣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

弹夹仅仅是一种装弹辅助工具,而弹匣则是一种供弹装置,下图为弹匣和弹夹对比图。

题主发问的一定是弹匣,那么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就是在实战中为什么不能丢弃弹匣。

图 双排、单排与旋转式弹匣

图 四排弹匣

图 正在使用弹夹装填的STANAG弹匣

原因

上面说到弹匣是一种供弹装置,世界上的主流步枪供弹都是通过弹匣来完成的。如果弹匣丢弃了之后,供弹装置丢失,那么我们怎么将步枪里的子弹打出去呢?难道拿在手里一颗颗向敌人扔去?因此可见,如果将弹匣丢弃了之后,那么枪就不是完整的枪了。因为你缺少一个供弹装置。毕竟弹药补给可不是以弹匣的形式装填好发放到士兵手里的。而是以标准的弹药集装箱或者托盘化散装的形式输送到战场的。所以士兵得到的弹药基本上是散装的。士兵需要自己手动将子弹填充到弹匣里。

当然,科技是进步的。现在的弹匣装填一般以弹夹的形式,也就是一排卡扣上面装填相应数量的弹药,弹夹上的弹药可以直接装填在弹匣里面,弹匣是不能丢弃的,弹药打完之后把弹匣换下来放在专门收集弹匣的战术口袋里,然后再换上新的弹匣。奉行火力压制政策的美军士兵在战场上一般每人配置6-9个弹匣,并且随身携带一盘散装弹药,弹匣里的子弹打完之后用新弹匣换上,旧弹匣则放在战术口袋里,等到部队在战斗短暂休整间隙将散装弹药再装填进新弹匣内

。如果在之前的作战中就丢弃了所有用过的弹匣,那么在后续战斗中只能被动挨打了。当然,丢弃一两个弹匣也是毫无影响的,回到驻地报战损之后补充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长期一直丢掉弹匣,难以保证军需官会不会直接把你突突了。毕竟如果是以弹匣的形式补给弹药的话后勤压力实在是难以估计,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军事经济压力开支。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军也没有以弹匣的形式补给弹药。

结论

总而言之,弹匣是枪的供弹装置,是价格昂贵而有制造复杂的机械装置,所以战场上的士兵是不会学电影那样,将打完子弹的弹匣随意丢弃的。


欢迎关注工学脑洞,分享科学背后的故事。

工学脑洞


这个就是电影中的情节了。

这边说应该是弹匣,现在突击步枪的弹匣容量是30发,在电影中,在打完弹匣中的子弹以后,总是潇洒的把弹匣丢掉,换上新的弹匣,这种情况在现实中肯定是不会出现的,弹匣作为枪械本身的一部分,是需要继续使用的,不是一次性使用的耗材,的确是有这样的探索就是把弹匣作为一次性使用的物资,把子弹预先装填在弹匣里边,弹药箱里边直接就是放弹匣,士兵在打开弹药箱以后直接拿出弹匣就用,不过这种设想还是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如何保证弹匣的弹簧如何保证在储存的过程中不会失效。

在现实中,每只步枪都是配一定数量的弹匣作为枪械的一部分,一般是5只,如果想电影中那样随便扔,你的步枪很快就没有弹匣可以用了。一般士兵除了弹匣里边的子弹外,还会携带一些散装的子弹,在几个弹匣中的子弹打完了之后,士兵是要自己把散装的子弹装填进空弹匣的,你把空弹匣豆扔了,你的子弹放哪去?

现在的后勤工作远远没有达到你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的地步,准确的说一般是什么东西都是不够的,这种情况更常见。对于那种雇佣兵来说,由于他们的后勤补给更加困难,对于手头的物资更要珍惜,更加不可能把打空的弹匣扔掉的。


红色手电筒


看情况而定,如果是近距离CQB作战的话,弹匣未必会留,但是山地作战弹匣一定不能丢。

弹夹和弹匣的概念完全不同,弹夹是一个铁片夹住子弹尾部缘槽使之有序排列方便携带和快速装填的小物件。而且现代军事中,很多时候弹夹可以不借助工具就能将子弹快速填进弹匣或者弹仓里。

举个例子分析,二战期间美军的制式M1步枪所使用的就是弹匣,而德国的毛瑟枪使用的还是弹夹填弹。

弹匣不可能像游戏中那样随时取用,老兵的经验会让他们记住自己打了多少发子弹,留着最后两到三发换弹匣,这样会省去拉枪上弹的动作。卸下来的弹匣看程度是否回收,比如说,手中的武器非本军制式装备,就是抢来的枪,收集来的弹匣,这样一般不会再回收利用了。但是士兵制式武器的弹匣,轻易不能丢掉。因为一个士兵最多只能携带十个弹匣,背包中的子弹可以带一千多发。尤其像美军在阿富汗的山地中,子弹会通过空中支援补充,但是获取的只是封装好未拆封的子弹。弹匣也会补充,但是不可能一个排每次补充几百个。

通常做法就是打空一个弹匣后,拆掉然后将旧弹匣丢在地上,在转移之前一定会把它装进腰包里一起带走。

别被电影电视那些潇洒的镜头情节迷住,战争是异常残酷的,根本不会有那种姿势让人去耍帅卖萌装酷,更不可能一个弹匣打了好久而还会有子弹存在。


代号镰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