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史》記載張獻忠屠四川殺了六億人,是真的嗎?

佛經緣


清廷在修《明史》的時候,刻意將大明的滅亡歸結於天理上面,也就是突出自己統治的正統性,並把農民起義軍的形象刻畫為殘暴、愚昧。所以看明朝歷史,如果不懂得這一點,很容易極端化。不少人說明朝是最黑暗、最殘暴、最荒唐的朝代,很明顯這是野史和明史的共同作用。

首先四川現在人口據統計是約一個億,也就說經歷了建國以後的超生期之後,四川人口也沒有超過一個億。如此可以大膽的假設是四川耕地的承受能力就只有如此,這還是在生產力發展不少的今天。而清朝人口最多的時候不過四億,既然清朝一直說是盛世,那麼人口勢必只能比明朝末年要多。如此來看,張獻忠這罪名加的有點大。

雖然大量記載都表示張獻忠發動過屠殺,但是造成四川人口銳減,最主要的還是天災和人禍,參與屠殺的不僅僅是張獻忠,還有清軍。張獻忠其實變相的為清軍的屠殺行為背了鍋,因為當你聽說“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時候,你會想到張獻忠可以屠殺了“六億”,如此對比之下是不是顯得清軍“仁慈”。

總而言之張獻忠是屠夫不錯,但是同清軍相比,都是彼此彼此。明朝的歷史由滿清來寫,這是明朝的悲哀。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能夠延續將近三百年,自然有其值得稱讚的地方。當不少文壇名人都評價明朝是“三無王朝”時,其實貶低的更是我們自己。


小司馬遷論史


說“張獻忠屠四川殺了六億人”,這是一個彌天大謊,是赤裸裸對我們智商的懷疑,這一切無非就是滿清政府的一個陰謀罷了。

四川早就不是四川了,當時的川人基本被屠盡了。在明末清初這一段時間,對中國大地來說都是一場災難,特別四川更是尤為嚴重,最後基本上沒有了真正的四川人,現在的大部分四川人都是後來各地移民四川的。但要說“張獻忠屠四川殺了六億人”,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即使現在人口大爆炸,四川人加上重慶才1個多億的人口,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四川也就頂多幾百萬人口,因此說“張獻忠屠四川殺了六億人”,絕對是假的,而且還假的不能再假了。

戰亂是四川銳減的主要原因,並非是張獻忠一個人屠盡了四川人。在明末清初,四川人的銳減主要因為連年的戰亂所導致,張獻忠農民軍與明軍、清軍打,可謂戰亂不斷,四川的百姓死傷無數,還有一部分四川人逃離了四川,最後四川基本是十室九空,慘不忍睹。

滿清的抹黑,塑造了張獻忠一個“殺人惡魔”形象。不可否認張獻忠並非嗜殺成性,除了抵抗者以及官紳惡霸之外,並不濫殺無辜,反而是清軍“揚州十日”、“留髮不留頭”,才是真正的殺人惡魔。

總之,這一切無非是清廷為營造張獻忠嗜殺的形象,而胡編亂造的,以此來轉移仇恨,營造自己正義的身份以及鞏固自己的政權罷了。而後世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更是對張獻忠各種仇恨,顯然清廷的陰謀很成功了。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在後世的印象中,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的形象就是一個殺人魔王,關於他暴戾、以殺人為樂的記載在正史和野史中數不勝數,而在他的這些“惡行”中又以屠殺四川而最為著名。

《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七流賊》中記載道:“獻忠黃面長身虎頷,人號黃虎。性狡譎,嗜殺,一日不殺人,輒悒悒不樂……將卒以殺人多少敘功次,共殺男女六萬萬有奇。”

張獻忠

除了正史的記載,民間野史對於張獻忠的“殘暴”也多有記載,王家楨《研堂見聞雜錄》中記載:“張獻忠之破蜀也,赤地千里,殺戮無遺……積屍至與峨眉齊。流血川江,數百里不絕。”還有記載說:“賊(張獻忠)嗜殺成天性……一日不流血滿前,其心不樂。”

總之,在明末清初官方和民間的共同“努力”之下,張獻忠成了殺人惡魔的代名詞,“張獻忠屠四川”的說法也流傳至今,那麼張獻忠是不是真的屠過四川呢?他在四川又殺了多少人?殺的都是些什麼人呢?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

張獻忠沒有機會屠殺這麼多人

首先,先要對《明史》中記載的 “六萬萬人”這個數據進行澄清。其實相對於張獻忠的其他“屠殺行徑”,這個數字更加容易闢謠,根據《明史》的記載,明朝人口的最高峰在明神宗萬曆六年,當時總人口為6069萬,這與《明史》中記載的張獻忠屠殺人口自相矛盾。

另外,從常識的角度來說,“六萬萬人”之說不值一駁,整個明朝都沒有六萬萬人,遑論四川一地?

張獻忠沒有屠川的動機

那麼張獻忠在四川是否真的濫殺無辜,或者無區別地屠殺四川百姓呢?或者究竟殺了多少人呢?我認為,我們可以先拋開數字,來看看張獻忠是否有“屠殺”的內在動機。

張獻忠兩次入川,第一次是在崇禎十三年(1640年)春,到第二年(1641年)初出川。當時,四川地區的階級矛盾突出,民間自發開展“除五蠹”運動,所謂“五蠹”指的是衙蠹、府蠹、豪蠹、官蠹和學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張獻忠這一次沒有對四川進行大規模的屠殺,否則就不會有張獻忠在1644年初的二次入川,因為一個赤地千里的四川對張獻忠沒有任何意義。

張獻忠第二次入川的目的就是以四川為根據地,並在此建國與李自成、明朝分庭抗禮。1644年初張獻忠率軍入川,六月二十一日攻破重慶,八月九日攻破四川首府成都,十月十六日張獻忠正式稱帝,建立了大西政權,改年號為大順。

形勢圖

可見,張獻忠二次入川是想認真經營四川,以圖天下。在古代,一個國家的國力與人口的多少成正比,人口是兵源、農業生產的基礎,試想一下,如果殺盡百姓,無人耕地、無人當兵,這對張獻忠有何益處?所以,從邏輯上講,張獻忠不具備屠殺四川百姓的動機。

那麼,有哪些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張獻忠沒有屠殺百姓呢?這就得從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之後的政令和行政來找證據。張獻忠建立政權後,施行了幾項政策。

張獻忠要求轄區內的居民順從大西政權,大西軍來到簡州後,發給當地居民帶有印信的四個字“西朝順民”,只要他們將字貼在背上,則“兵不敢亂”,此舉說明大西軍入川並非濫殺無辜,至少對於順從他們的當地居民採取了保護措施。

張獻忠入川后注意約束軍紀,現存的“大西駮騎營都督府劉禁約碑”碑拓片中記載了六條約束軍紀的條例,對六種情形做了明確的規定,其中明確載有不許“擾害地方”、“妄害良民”。如果沒有張獻忠對於軍紀的重視,是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碑文的。

明末傳教士

另外,史料《聖教入川記》中也記載:“(張獻忠)僭位之初,假施仁義,以博民心。” 《聖教入川記》是在張獻忠入川時期在四川傳教的西方傳教士利類思和安文思的作品,因為二人是外國人,沒有明顯的傾向性,所以《聖教入川記》的記載較為客觀。

而從史料記載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張獻忠是實施了一些惠民政策的,儘管是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但是至少說明“屠殺”並不是張獻忠穩固統治的唯一手段,也並非張獻忠的初衷。


天涯看點歷史號


《明史·張獻忠傳》中記載“共殺男女六萬萬有奇。”這個記載肯定是不可信的。

按照當時的史料記載,明朝末年全國的人口也沒有六億。整個中國的人口發展一直十分緩慢。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全國人數大約是3000萬,經過兩漢四百年發展,到東漢末年人口大約有六千萬。經過漢末紛亂,三國爭霸,西晉一統時人口僅剩3500萬。

隋朝一統,恢復到六千萬,經過隋末大戰,唐高祖初年全國人口只有2500萬。

整個唐朝的巔峰是天寶年間,人口達到九千萬。

宋初建國人口不足三千萬,在宋真宗、宋仁宗年間發展到了一億。

明初人口不足6000萬,到崇禎帝繼位,全國人口大約2億。經過明末農民起義,官軍絞殺,清軍屠戮,還有各種天災人禍,在順治12年統計時,全國人口1.2億。

之所以會有這個記載,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清朝統治者的汙衊。

歷代以來都是後代修史。因此,對於前代前期、中期史書可能還算公正,但對於前朝後期歷史,為了證明自身的正確性,必然要有一定程度的篡改乃至汙衊。

清軍入關之後,因其剃髮易服制度,激起民眾普遍反抗,因此才會有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大屠殺。清軍入主四川必然也會受到種種阻力。屠殺那是難免的。

因此,清朝統治者必須找人背鍋。

其二,張獻忠本人確實是惡名遠揚的殺人魔頭。

張獻忠是流民出身,他和一般的農民不同,為人更加奸猾,更加殘忍。不單單是清朝編修的《明史》把張獻忠說成魔頭,即便是在各地的縣誌,文人的筆記以及外國傳教士的記載中,張獻忠都是一個殺人狂魔。

張獻忠入川之後,先是殺了許多貪官汙吏,地主豪紳,一開始民眾都很歡迎他。可是,等他掌控了四川之後,便性情大變,開始是稱王,搶了許多民女,後來更自稱老萬歲——皇帝是萬歲,他把萬歲還要大。

他曾經以舉辦科考的名義,將四川各縣的文人士子聚集到成都,然後大開殺戒,將數千儒生全部殺死。史書稱之為大慈悲寺屠戮士子事件。

秦始皇焚書坑儒不過是殺了三四百儒生,張獻忠殺了十多倍,故此天下文人都痛恨張屠夫。文人雖然卑弱,卻掌握話語權,張獻忠這麼對待讀書人,自然被描繪成了有史以來的超級殺人魔。


宛如清揚


不僅清代官修《明史》記載,張獻忠“性狡譎,嗜殺,一日不殺人,輒悒悒不樂……將卒以殺人多少敘功次,共殺男女六萬萬有奇” ( 《明史》卷三百九,中華書局,1974 年,第7976 頁) 。清代的私家野史如彭遵泗《蜀碧》也有此論。都認為是張獻忠屠蜀造成了四川人口的銳減。但關於張獻忠是否屠蜀一直存在爭議。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張獻忠殘暴是四川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另一部分則對屠蜀之說存在質疑,認為只不過是清廷強加在張獻忠身上,成王敗寇的公例。

有趣的是,當今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張獻忠研究員(確定同名)恰是研究此問題的學者之一。依據他的研究(參見張獻忠《“張獻忠屠蜀”與清朝政治合法性之建構》),對這一問題的爭議存在著明顯的時代特點:

民國時期,大部分史家都認同清初史籍所載“張獻忠屠蜀”之說;建國後至1980 年代前,學界的主流基本上都傾向於重塑張獻忠“農民起義英雄”形象,從而自覺或不自覺地忽視了張獻忠殘暴的一面;而在改革開放以後,對張獻忠的評價也更加客觀,但對於張獻忠屠蜀問題爭議卻更大。

在此基礎上,依據現存關於張獻忠屠蜀的史料(包括正史《明史·張獻忠傳》,以及私修史書和野史諸如查繼佐《罪惟錄·張獻忠傳》,梅村野史《鹿樵紀聞》,吳偉業《綏寇紀略》,毛奇齡《後鑑錄》,李馥榮《灩澦囊》,劉景伯《蜀龜鑑》,馮甦《見聞隨筆》,遵泗《蜀碧》,費密《荒書》,歐陽直《蜀警錄》,沈荀蔚《蜀難敘略》,傅迪吉《五馬先生紀年》,〔法〕古洛東《聖教入川記》。)由此提出,張獻忠確實在四川進行過屠殺,但是現存的史料都存在誇張之處。一方面,四川人口的銳減不僅有張獻忠的屠殺,還有清政府以及地方武裝的殺戮,另一方面,天災也是造成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而且,在入清以後,清政府為了強調正統性,對這一問題刻意引導,加以誇大,以此來證明自身統治的合法性。這一分析確實具有合理性,清政府為了加強輿論導向,做過很多類似的事情,如輿論引導崇禎的死是因為大臣造成的,以此來要求為臣應該盡忠。


楚邾


在明史書上公然寫張獻忠屠四川殺了六萬萬人,六萬萬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六億。明史可沒有說張獻忠屠殺了六億四川人。

如果想當然認為,六萬萬就是六億,那不是清朝當局懷疑我們的智商,而是他們自己出了大問題。顯然,編寫明史的張廷玉等一幫才子,絕不至於會愚蠢到這個地步,乾隆皇帝那一關也過不去。說謊也講個差不多,那時全國不過一億左右人口,四川只有六百萬左右。這個底數大體當時是清楚的。

那問題出在哪裡?後世學者包括本人對此也有過深入研究,主要可能有二:

第一個原因,就是當時萬的概念,第一個萬是實指一萬,兩個萬疊加後,萬萬,這第一個萬就變成十,第二個萬還是萬,六萬萬就是六十萬。這個數字大體是可信的,這個解釋也被許多人接受。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個筆誤,把六十萬寫成六萬萬,這個也可以理解,因為明史有360萬字,錯漏之處不知一處,這個解釋也有一部分人相信。

但是,絕不可能清朝當局會在明史裡刻意寫成張獻忠殺了四川6億人,再不靠譜也不至於如此不靠譜,況且清朝編的明史的整體,質量超越以前任何朝代。

就筆者而言,傾向於第一種解釋。





坐看東南了


張獻忠是洗不白的。

1、明末西安人張獻忠,屠川作《七殺詩》: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清末入川的,只有張獻忠一批人馬,和吳三桂所部清軍。

吳三桂雖然降清,但卻是“復君父之仇”(崇禎死於李自成),誓對南明政權“不忍一矢相加遺”。

張獻忠試圖“堅壁清野”倒是極有可能。

2、西安關中、漢中、巴蜀的關係。

關中西南方向群山中有一關隘,地名“故道”,“<”形路線先向西南,再突然折轉東南方向,直通漢中。此關隘正是“(大)散關”,用以防禦來自巴蜀的兵力。


諸位可能沒想到吧? 散關防禦的不是別人,正是漢中。

西安關中人可從來沒把漢中當成自己人。

漢中講四川話,不講陝西話。

漢中是漢水發源地,屬於長江流域;西安關中屬於渭河黃河流域。

劉邦封漢王,轄地就在巴蜀(包括漢中)。

漢中古屬益州;西安關中自古屬於中原河南司州。

3、眾所周知,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陝西多叛亂。

明末天下大亂,首先是從陝西(時屬延安府)開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陝西的受災之早,受災之重。民不聊生無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謂“天降奇荒,所以資(李)自成也。”

萬曆在位48年間(1573-1620年)有災荒記載的就佔25年,崇禎年間幾乎連年災荒。

天啟七年(1627年),陝西發生大旱,次年即崇禎元年繼續大旱,其中陝北受災程度最重。

崇禎三年,災區擴大到全陝。到崇禎六年,旱蝗霜三災並至,全省大飢。



4、張獻忠大西四將軍: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作為張獻忠的四個養子,四人分別改名為:長子張可望,次子張定國,三子張文秀,四子張能奇。

張獻忠謀士,丞相汪兆麟的唆使下,開始屠川。

期間,南明平蜀侯曾英,明將楊展,忠國公王祥,四川巡撫馬乾,駐紮重慶、貴州,舉兵對張獻忠作戰,收復川南。

明將楊展取得“江口沉銀”,即是此時戰果。





5、從圖中不難看出,張獻忠在此期間,只佔據過川北,未佔據過川南。

而且川北漢中,張獻忠同樣始終未能攻克(漢中講四川話,不講陝西話)。

而清軍豪格、吳三桂部,在消滅李自成後,始終盤踞在漢中,觀望張獻忠與南明決戰,始終沒有出兵!

明將楊展隨即入成都後,已發現屠川慘象,所做《萬人墳記》,是第一次介紹屠川事件的漢人。

同時不難看出,張獻忠屠川區域,主要集中在“成都—廣元—達州”三角區。

根據各方記錄,張獻忠屠川時間,在1645年弘光死後的下半年,到1646年12月以前的一年半時間內。


張獻忠死後,四將軍張可望,張定國,張文秀,張能奇,遵照張獻忠遺命投降南明。恢復原名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擊殺汪兆麟,率部進入雲南,平定沙定洲叛亂,聯合沐天波沐王府,恢復雲南生產,使得雲南具有抗清較強戰鬥力。

南明將領楊展後,第二次入川的是清軍吳三桂、李國翰部。(一說1647年楊展曾被清軍追至成都,但未找到依據。)

1658年,孫可望挑起內戰,眾叛親離,投降清朝,獻出雲貴佈防圖。 得到佈防圖後,吳三桂、洪承疇、卓布太三路大軍,自四川、湖南、廣西進攻雲貴。

吳三桂此時所部清軍入川,攻克此時南明將領把守的成都、重慶,並未遇到明顯抵抗,對張獻忠“屠川”也無記錄。吳三桂遺留作品《喝火令》、《醉高歌》、《渠魁不翦三患二難》,亦看不出屠川跡象。

1662,永曆死,南明滅亡。

1681,康熙平定三藩。

1659年四川巡撫高明瞻,看到成都一片荒蕪,夜間老虎出沒,於是臨時設省會於閬中。 (據說1647有清將張德勝戰死成都,清李化龍攻四川,均查無此人。原來是明朝萬曆三大徵,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屬於誤傳。)

接下來是四川巡撫張德地康熙二年(1662),上任發現四川數十里“絕無炊煙”、“寂無人聲”,上疏請求調各地川籍仕紳回川。

四川方言成渝片跨越成都、重慶、貴州、雲南北部,這是大家都能聽懂的最普遍意義上的“川普”。

四川方言灌赤片則大家很難聽懂,這才是湖廣填川以前的地區本土方言。

可見,歷經張獻忠屠川,貴州重慶方言是沒有變化的;川西灌赤片方言也是沒有變化的;只有川北(成都—廣元—達州三角區)是外地遷徙回來的川籍仕紳移民。


用戶67724358697


張獻忠酗殺成性似乎是一定論,屠重慶,屠成都,屠廣元,屠錦州,屠邛州,凡是攻城拔寨對方負隅頑抗,一經城破都血洗到底。平時也把殺人當成職業,四處出城搜殺,窮鄉僻壤,集鎮鬧市隨時隨地都可能成為大西政權的殺戮場。

西方傳教士利類思和安文思也親眼目睹過張獻忠在成都殺戮無辜百姓的行徑,1645年冬張獻忠指揮士兵在成都城東西的空地上,對二十萬市民以通敵的罪名進行屠殺,老百姓哀嚎求饒,張無動於衷,致使血流成渠,慘絕人寰。

張獻忠除了濫殺百姓,對讀書人也盡戮乾淨,趁科考之際對士子們一網打盡。對自己的大臣從千把人被殺到最後只剩二十幾個,百多萬軍隊他認為人太多也殺,準備出川時斬殺過半,自己的妃子兒子也沒有放過,幾百個妃子和軍中婦女全部殺光,美其名曰是為了“減負”。



張獻忠殺人還花樣百出,剁手,捥眼,剝皮,剖腹,割鼻,砍腳,火燒,活埋等等活脫脫一人間地獄。大文豪魯迅先生說過他腦後拖辮子的時候就看過張獻忠如何屠殺四川人的《蜀碧》,痛恨其兇殘。魯迅認為張獻忠首先是因為李自成進京當了皇帝,他不服氣要搞破壞,只有殺光百姓,誰都作不了皇帝,後來窮途末路,反正以後可能都是別人的了,毀滅一切也心安理得。

這些林林總總,罄竹難書的記錄到底是真是假或者有多少水份,一直以來就有爭論。眾多野史和明史在這一段都變成了血淚史,有稱張獻忠屠川五百萬的,甚至堂堂明史號稱張屠殺川民男女六萬萬,六億人之多,這明顯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了。

朝代交替之際,人口銳減在中國歷史上是很正常的事,按記載萬曆時能在案的四川約三百多萬人口,康熙初年只有九萬多,清廷只能湖廣填四川,向四川移民以充實人口。

張獻忠在1647年初中箭身亡,但距四川被清政府真正歸於統制還有十幾年時間,如果四川真像有些史料上說的,已被張獻忠屠殺殆盡,“流血漂杵,骨山血海,千里無煙,荒如大漠”,“男盡矣,及婦女,民盡矣,及僧道,人盡矣,及犬馬,物盡矣,及兵卒……”,那麼清朝完全可以坐收漁利,輕鬆進入四川,何需花十幾年辛苦去平定。

都知道清朝文字獄厲害,關於四川人口銳減的真實原因,張獻忠屠殺的具體情況,很多資料文獻能夠留存於世的無外乎一邊倒,完全是張獻忠所為,他確實是殺人成性,但是否能屠川到那種程度不能僅僅看一些書本就能下結論。

最具代表性記載張獻忠慘絕人寰的是《綏寇紀略》和《蜀碧》,前者的作者是明末名儒吳偉業,在他的傳統價值觀裡張當然是亂臣賊子,是“寇”。而後者彭遵泗是乾隆二年進士,距離清初近百年,又在乾隆這位文字獄的堅定倡導者領導之下。



清代康熙皇帝閱過的《燼餘錄》也是點到為止,寫到川民人口銳減的原因,張獻忠承擔三分,另外一個農民武裝姚天動,黃龍佔二分,四川地方土豪劣紳之間的攻伐佔二分,饑荒導致餓死的佔二分,其餘一分是兵災饑荒後流行大疾生病死的。這已經是最靠譜的觀點了,但是還沒有提及滿清入川殺戮川民的功勞,當然它是要呈御覽的,也有作者的苦衷。

而另一本洋人寫的《聖教入川記》就少了些避諱,從張獻忠死後一直到1681年康熙20年之間,川民飽受其它農民武裝,殘明部隊,清軍,甚至吳三桂叛軍的荼毒,川地才荒郊曠野,無有人煙,一望無際。

還有一個關於張獻忠“七殺碑”的傳聞,“天生萬物養人,人無一善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殺氣撲滅而來,上世紀30年代發現的實物最後一句卻是“鬼神明明,自思自量”,是何方神聖改動的不言自明。

張獻忠和他的大西政權有濫殺行為,特別在敗勢初定出川之時,這和他低微出身性格有關,但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有一個橫跨三十幾年的過程,張獻忠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吧。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誠邀,如題。大西軍是明末清初活躍在四川一帶的農名起義軍,《明史》記載:“(張獻忠)將卒以殺人多少敘功次,共殺男女六萬萬有奇”,也就是說張獻忠在這裡殺了有六個億的百姓。你信嗎?反正小編不信。

實際上《明史》雖是二十四史,按理來說應該頗為公允,但是要知道,《明史》實際上是清人編寫的,大西軍與清軍在四川曾經血戰數十次,所以清人編寫的史記,能夠對這種農民起義又死不投降的政權有些微好感嗎?所以所謂的6億人被殺,估計也是滿清抹黑張獻忠的手段之一吧。

再者,大西軍的控制範圍有6億人嗎?????

奇怪了,中國古代人口最高的時候是在嘉慶年間,這時候滿清經過百餘年的恢復發展,人口總數也不過2億人,這還是全國的人口。大西軍全盛時期不過擁有四川陝西一部,哪裡來的六億人口?再者,如果大西軍真的有六億百姓作為兵源,就滿清八旗那幾十萬人,哪裡是人家的對手?所以獻忠殺六億,小編認為這是絕對不可信的。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毫無疑問,假的。因為明朝崇禎年間全國總人口還不到3億人,如果張獻忠就殺害了6億人的話,那怕是每個人都要死兩遍了,而《明史》中為何有這樣的記載呢?且聽我(珞珈山的貓)給你講述其中緣由:


其一,《明史》什麼時候編撰的?在中國,一般都是後朝建國後,修編前朝歷史。因此《明史》是由清朝時期康熙皇帝組織當朝大學士編撰而成。因此我們看到的明朝史書,其中不乏貶斥前朝皇帝和臣子的文字記載。而作為明朝末年起義軍中重要的一支武裝力量,張顯忠誠依託四川地區與清朝進行過一定的軍事對抗,因此,從這一層面上來講,張獻忠的大西政權與滿清的後金政權,曾經是水火不容的敵人。因而作為勝利者的滿清政府,在撰寫明朝歷史的過程中自然會對大西政權的建立者張獻忠進行一定程度的抹黑和醜化其形象。


其二,張獻忠本人雖說沒有殺害6億人,這麼誇張的數字。但是張獻忠在長期與明朝將領以及其他勢力鬥爭的過程中,確實發生過很多次屠殺當地百姓和官員藩王的事例。掠奪其財富金銀珠寶,進而用於擴充軍隊和軍事開支,前不久在江口發現的沉銀考古發掘更進一步佐證了張獻忠殺害百姓奪取其財富的事實。

所以,張獻忠雖沒有殺害六億人之眾,但也是犯下了很大的罪行。殺害了許多無辜的百姓。也算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殺人魔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