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殲-20再次亮相,學殲-16一絕招戰力暴增,竟變身“預警機殺手”!

長期以來,關於殲-20是否適合進行空中格鬥一直存在著諸多疑問,反對者最大的論點莫過於“殲-20機身修長,發動機性能不佳,不具備空戰能力”。不過讓我們看看,根據之前網上流傳的“戰例”,簡單分析下殲-20是否適合格鬥。

殲-20再次亮相,學殲-16一絕招戰力暴增,竟變身“預警機殺手”!

殲-20的空戰可能不太好看 因為很快就打完了

“一架殲20對付4架殲10,打狗鬥,4架殲10咬住殲20,殲20故意讓殲10咬尾,殲20兩個‘大滾坡’,一個加力爬升,殲10找不著了,連干擾彈都沒扔”。4架飛機同時咬尾同一架飛機的情況基本只可能是,在網絡遊戲中幾個菜鳥同時搶一個“人頭”。在實戰中由於這樣極易導致“追尾機”相撞,故要盡力避免。而在傳統空戰的“能量”角度上來看。這條傳言同樣不靠譜。所謂的“咬尾”,雙方應該處於相似的能量狀態之下。不然雙方的態勢應該被形容為“追趕”或者“拖帶”。而“兩個‘大滾坡’,一個加力爬升,殲10找不著了”意味著殲-20在短短一瞬之間做出了數個會快速消耗能量的動作之後,居然還有充足的能量逃脫殲-10的攻擊範圍。

殲-20再次亮相,學殲-16一絕招戰力暴增,竟變身“預警機殺手”!

1V4? 這不科學吧?

事實上,殲-10在優勢下會有更聰明的戰術,殲-20在這種不利條件下也確實會有應對的辦法。比如,在1架殲-10咬尾殲-20時,其他3機不應該盲目跟風“狗鬥”。而是應該選擇通過爬升、水平加速等方法快速積累能量建立相對於殲-20的能量優勢:畢竟殲-20在擺脫殲-10的咬尾時是不能“安逸”的積累能量的。保持對殲-20的能量優勢不僅可以在第一架殲-10進攻失敗後對其進行保護,也可以在殲-20逃脫後重新對其發起進攻。可謂可攻可守的優秀選擇。

殲-20再次亮相,學殲-16一絕招戰力暴增,竟變身“預警機殺手”!

實戰不是遊戲 不靠人多獲勝

殲-20再次亮相,學殲-16一絕招戰力暴增,竟變身“預警機殺手”!

花哨機動只會掛的更快

而殲-20在面對殲-10的時候,盲目的做花哨的機動消耗能量也頗不可取。相反,如果一時半會殲-10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發射窗口,殲-20應該嘗試通過開加力、淺俯衝等方式快速提升速度,將空戰拉到更加有利於自己的超音速段。其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殲-20獨特的邊條升力體鴨式佈局賦予了其無與倫比的高速升阻比和高速機動性。尾隨的殲-10會出現,跟不上、瞄不準、打不到,最後追著追著獵人就變成獵物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空戰速度的提升會極大的壓縮從後方射來武器的攻擊包線,在躲避攻擊時這比加力爬升要實際的多。

這裡得說一下,普遍認定現在的殲-20戰鬥機本身是沒有裝備世界上三代機都裝備的機炮,但是在空間上仍然預留了機炮的位置。這並不是殲-20不重視空戰,而是殲-20合理利用機體空間所考量的。既然參照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輕鬆擺脫對手,此時最佳的回擊就是一顆PL-10空空導彈,而是不是再費勁去咬住對手的六點。無疑將會失去更多的能量,造成本來優勢再度變成劣勢。

殲-20再次亮相,學殲-16一絕招戰力暴增,竟變身“預警機殺手”!

殲-20獨特的邊條升力體鴨式佈局

殲-20再次亮相,學殲-16一絕招戰力暴增,竟變身“預警機殺手”!

打預警機 遠程空空導彈更有效

“兩架殲20對付一箇中隊的殲10,殲10有空警500與地面雷達配合,殲20飛到15000米高空,捕捉到預警機的信號,直撲過去,打掉了預警機,扭頭打殲10編隊,32分鐘結束戰鬥.”這個戰例類似之前殲-10格鬥,不同的是作戰目標換成了預警機。不過殲-20要打預警機,首先還是要考慮自身生存的問題。如果僅以段子的方式抵近到中距空空導彈的射程(約100-150公里)發射導彈,那麼預警機很有可能會早早發現殲-20並引導戰鬥機群前來攔截。而只要殲-20陷入與其他戰鬥機的空戰,就很難找到合適的機會攻擊預警機了。所以我們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殲-20以外掛的方式攜帶此前殲-16曾經攜帶過的截擊導彈。雖然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殲-20對波長較短的雷達的隱身性能,但可以大幅提升對預警機的攻擊距離,並以此達到降低暴露概率、保存自身的目的。大可以不用和殲-10進行狗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