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接上篇

基督教堂

教堂由德国胶澳总督府出资,于1908年4月19日奠基,1910年10月23日落成。

它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由钟楼和礼堂两部分组成,主要材料是花岗岩。钟楼高39.1米,在上面可以观看远处大海的景色,里面的礼堂宽敞明亮,能容纳1000多人,大厅高18米,两侧分为楼上楼下两层。 该基督教堂原来是为德国人聚会礼拜的场所。

教堂顶部有高39米的报时钟楼,俗称“钟表楼”。它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占地1000平方米,由钟楼和礼堂两部分组成。钟楼高39.10米,登楼可观赏岛城的海天秀色。钟楼上的巨型钟表,给原本肃穆的教堂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重。礼堂宽敞明亮,可容千人之众。18米高的大厅两侧分为楼上楼下两层,装饰十分精美典雅,置身其中给人以神圣之感,不愧是完美的基督教建筑艺术的佳作。在堂区院内建有二层楼房两幢。一幢是该堂的附堂,一幢是传教士的住宅。教堂前的广场平坦宽阔,四周绿树成荫,周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各种西式建筑,更加衬托出教堂建筑的宏伟。每当晨曦渐扩,熹抹东天之时,远山近树、绿顶黄墙在晓雾中时隐时现,此情此景,不由令人疑为身处异域。沿着岩丘的窄阶拾级而上,教堂坚固厚重的墙壁、半圆拱形花岗岩窗框、陡斜的红色屋顶以及绿色尖顶的钟楼便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用厚重的花岗岩垒砌的墙基凝重粗犷,使整个教堂的轮廓显得清晰简洁,给人一种宗教建筑特有的美感。

钟楼上钟表的机械结构仍是原来的,历经100余年仍能可靠工作,准确报时。钟楼已游客开放,可以登钟楼内部参观大钟的机械结构。(教堂的门票中包括参观钟楼)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这里又是一个婚纱照的好去处。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迎宾馆(德国总督官邸旧址)

青岛总督府,气势宏伟,建筑面积为4083平方米,高度为30米,厚达60多厘米的外墙以黄色为基调,局部以花岗岩石料作装饰,石面加工粗朴,正门墙饰以淡绿色、淡灰色花岗岩石,顶部石料雕以美丽的图案,于粗放之中见精巧。米红色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的楼顶,使大楼更加精美别致。1957年环绕迎宾馆修建了围墙形成了占地面积达86000多平方米的庭院,院内遍植果树和多种观赏植物。

迎宾馆是德国总督官邸旧址,坐落于信号山南麓,1905年10月-1907年10月建造,由德国建筑师马尔克设计,施特拉塞尔监督施工。因它是当年德国胶澳总督的官邸。故俗称“提督楼”。这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其造型之典雅,装饰之豪华,轮廓线条之优美,色彩之瑰丽,至今仍具居我国单体别墅建筑之前列,作为二十世纪初建造的这种风格的房屋在欧洲大陆甚至德国也不多见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AAA级旅游景区。

建筑位于信号山半山腰上,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幽雅。建筑设计师为德国人拉查鲁维茨,建筑总监为施特拉塞尔,工程耗资为四十五万金马克。建筑面积四千余平方米,主体高三十余米。部分外墙饰以花岗岩作装饰,石料加工粗朴。米红色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楼顶,使大楼更加精美别致。

建筑主体为四层,共有大小房间30个,其中主要展厅14个。各个展厅互相贯通,却又各成一体,更令人称奇的是,每个展厅又三个不同之处,其内部装饰之豪华、造型之典雅,至今仍雄居我国单体建筑之首列。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这里还养了几只广场鸽。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非常豪华的内部装饰。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里面展览了一些青岛现存的一些著名的欧式建筑模型。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花房。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据说墙砖都是从德国运来的。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国家领导人在这里开过会。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周围的建筑也都非常漂亮。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青岛回忆之八:基督教堂、迎宾馆

未完待续。下篇介绍 海军博物馆。

如果各位想更全面了解 青岛 的旅游景点,请继续看我之后的游记,我会陆续上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