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廣西:“扶到根上”的脫貧之路

桂平是廣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2015年12月,經精準識別,全市有貧困村151個、貧困人口13.3萬人,分別居全區第一、第二位。經不懈努力,該市於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榮獲全區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一等獎。

這樣的成績是如何取得的?記者瞭解到,近兩年來,桂平市在資金人力等投入做了增量,在實施過程中保了質量,同時強化民生各項兜底保障,將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貧工作有數量也有質量,背後是“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實幹精神的努力和付出。

抓增量:27.5億元資金和2萬名幫扶幹部

兩年來桂平在脫貧攻堅上所增的“量”,表現在資金籌措足、人員投入多、推進力度大:

該市統籌整合資金27.5億元用於脫貧攻堅,投入12億多元開展扶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萬多個,涉及道路橋樑、農田水利、飲水、危房改造等。其中投入資金7.2億元修建水泥道路項目2749個共2288公里,兩年所修的村屯路超過以前15年總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到“屯屯通”的跨越,成為貧困群眾奔小康的必經之路。

金田鎮武靖村武靖屯何某一家因病殘致貧。2017年這個8口之家得到的各種補貼和扶持資金共9531元,其中貸款分紅4000元,養雞補貼2950元,低保每人每月168元共1344元,困殘補貼600元,農業補貼637元。2016年、2017年,該市平均投入到170萬農民身上的脫貧攻堅資金,人均分別為955.7元、635.3元。

人力投入方面也是空前的。除151個貧困村都派駐了第一書記外,還有近2萬名黨員幹部擔任幫扶聯繫人。近日,大灣鎮雙嶺村120多畝西瓜地迎來了一批水果收購商,這是桂平市法院派駐第一書記牽線的成果。240噸西瓜為村民帶來30多萬元收入。

幫扶一線湧現很多感人事蹟:馬皮鄉水秀村工作隊員羅偉,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堅守在脫貧攻堅崗位上;市扶貧辦副主任馮文林,因勞累將56歲的人生定格在對扶貧事業的追求裡。

辛勤付出終有回報。兩年來,該市已實現64個貧困村、5.9萬人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7.84%下降到4.44%。

“我們將脫貧作為全市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及最重要的‘一號工程’來抓,一切工作圍繞脫貧攻堅、一切力量服務脫貧攻堅、一切資源聚焦脫貧攻堅。無論是資金還是人力的投入,桂平的‘量’在廣西都是居前列的。”桂平市委書記鍾暢姿說。貴港市委書記李新元對桂平扶貧工作的點評是:扶貧隊伍堅強有力,扶貧工作紮實有效;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很大,鄉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大力發展產業扶貧,特色農業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成效明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度較快、扶貧攻堅合力較強。

保質量:精準識別、精準施策和嚴格銷號

桂平市脫貧工作的高質量,體現在三個詞上:精準識別、精準施策、嚴格銷號。

脫貧攻堅,精準是前提。桂平市委副書記楊大東介紹,兩年來,該市堅持“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症下藥。

精準到什麼程度?請看兩個重要指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識別準確率100%,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退出準確率100%。這是自治區組織的抽查核驗結果反饋認定的結論。

石咀鎮水口村2隊黃某患有精神病,家中4人,母親務農,兩個弟弟分別讀初中和小學。根據動態調整要求,工作隊於2017年7月到該戶再次核查打分重新識別,並經過“兩評議一公示”無異議後,將其納入貧困戶。在開展精準識別貧困戶、貧困村大行動中,該市派出工作組1172個,工作隊員3775名,到416個行政村(社區)開展識別。 歷時3個多月,對14.3728萬農戶、60多萬農民進行了全面細緻的家庭經濟狀況調查,逐戶打分計量貧困程度,嚴格遵循自治區設定識貧程序建檔立卡。

嚴格按自治區政策銷號,對脫貧戶再扶持2年並跟蹤1年,穩定脫貧後再逐戶銷號。發現不符合貧困標準的農戶及時剔除,嚴防“富人戴窮帽”情況存在。石咀鎮水口村楊某,本人和配偶、女兒長期在廣東務工,雖然兩個兒子分別在讀高職和中職,但經濟收入穩定。財產檢索發現,該戶在圩鎮買有地皮,2017年底建成四層樓房,一樓鋪面出租每月有1200元收入。經屯、村、鎮三級評議公示,2018年剔除其貧困戶資格。

精準施策還表現在產業發展上。兩年來,該市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在建檔立卡貧困家庭41272戶中,特色產業覆蓋率達89%。

強民生:搬新家、得救助和享醫保

“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7月27日,桂平市首批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抽籤活動分別在南木安置區、石龍鎮安置區舉行,來自石龍鎮新龍村的貧困戶韋業化抽到房號後說。

易地搬遷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2016年以來,該市有1010戶4353人搬了新家,超額完成搬遷安置任務,在全區易地扶貧搬遷綜合排名中,2016年、2017年兩個年度均為第一。

南木鎮新寧村貧困戶薛某年老多病,妻兒均患有肺結核,需長期治療,生活十分困難。現在全家4人均享受C類低保待遇,每人每月188元。群眾利益無小事。兩年來,該市全面落實國家各項幫扶政策,幫扶救助全面覆蓋。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無致富項目的“三無”貧困戶是精準脫貧的難點,該市想盡辦法,對“三無”貧困戶的民生保障沒有落下一個人。

“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焦點。”鍾暢姿說,該市為貧困人口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簽訂健康服務協議書,按時上門為貧困人口提供診療、康復指導、健康教育等個性化服務。目前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100%、電子健康檔案建立100%,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全部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100%,28個預脫貧摘帽村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雨露計劃”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可從源頭上阻斷貧困家庭的代際傳遞。該市對2018年春季學期“雨露計劃”第一批補助名單已經公示,6950名學生獲得補助共計1054.1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