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抗疫春耕兩不誤 推進復工促增收

疫情需防控,春光不等人。2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要求全區各地發動組織廣大群眾不誤農時抓春耕生產,有序推進農業企業復工和農產品產銷,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基礎支撐。

早春的八桂大地,處處豔陽高照,沉寂許久的鄉村忙碌起來了,不少農戶戴著口罩上山下田,積極開展春耕備耕工作。

百色市田林縣百樂鄉地處黔桂兩省區交界,是距離縣城近百公里的偏遠鄉鎮。放眼該鄉板幹村田野,剛翻整好的一壟壟地透著泥土的芳香。“種蔗有補貼,大夥熱情高”,正在擴種春植蔗的貧困戶李昌東告訴記者,“我護理好往年的10畝,今年再擴種3畝,這一項收入有望超過3萬元,脫貧摘帽沒問題。”

百樂鄉居住著壯、漢、瑤3個世居民族,脫貧任務艱鉅。“去年,我們在百樂、板乾等5個村發展糖料蔗種植,276戶種蔗5000畝,產量達2萬多噸。”百樂鄉黨委書記潘基毅介紹,今年繼續加大糖料蔗種植扶持力度,邀請專家、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將擴種春植蔗900畝以上,糖料蔗已成為全鄉農民增收脫貧的主要產業之一。

人勤春來早,脫貧在前方。百香果種植是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巴馬鎮龍洪村的扶貧支柱產業之一。連日來,當地20多個貧困戶抓住當春時節,對基地400多畝百香果進行剪枝、除草管護,他們戴著口罩,相互間隔兩三米,低頭不語卻配合默契。

“每天開工前都會給大家發放口罩,務工人員都是本村的貧困戶。”管理員覃列告訴記者,農戶除了在基地務工每天有150元左右的收入,還通過流轉土地給基地獲得數千元租金,平均下來每戶年收入約2萬多元。

像這樣的基地,巴馬共有12個,已成為貧困山區脫貧的一個支點。針對因疫情防控不能出遠門務工的貧困戶,縣裡出臺相關政策,拿出520個公益性崗位,安置群眾就近務工實現增收。

東蘭縣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引導群眾有序下田,分時下地,分散幹活,避免人員集聚,及時開展田間管理。該縣確保春耕生產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運輸暢通,鼓勵農資企業和經銷商開展“點對點”生產、配送,確保農民有農資可用,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產品,讓農民用上放心農資,及時組織專家制定分區域、分作物技術指導意見,利用好廣播電視、網絡微信等,開展在線培訓、在線指導、在線答疑。

“為便利農機購置補貼辦理,各市縣農機部門通過微信、短信、公告等方式,引導農民採取網上遠程辦理,鼓勵農民使用‘廣西農機補貼手機App’開展掌上補貼申請,有效保障農民申請購機補貼渠道暢通。”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農機中心主任韋周凡告訴記者,疫情減輕後,各地將第一時間啟用農機購置補貼“一站式”服務模式,保證農機購置補貼與疫情防控工作兩不誤。

在做好農業春耕生產的同時,廣西各地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南寧市印發支持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若干措施,出臺了多項有溫度的服務舉措,有序推動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目前,南寧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工的有460家,復工率45.8%,返崗職工人數達6.5萬人。

欽州市因地制宜科學設置“五道關”:一是把好源頭篩選關。來自疫情嚴重、高風險地區的人員原則上暫不返崗,降低病毒輸入風險。二是把好入口甄別關。企業建立返崗職工“花名冊”,實行健康狀況“一人一檔”管理,排查風險。三是把好壓實責任關。對返崗員工逐一建檔立卡、精準管控,企業員工要簽訂疫情防控個人承諾書。四是把好過程監管關。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做到食、住、行、工全程監管。五是把好應急處置關。制定應急預案,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能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控制傳染源、斬斷傳播鏈。

為引導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城返崗,廣西人社部門加強線上招聘,主動與用工企業對接,動態收集各地用工信息,組織企業和農民工提前開展線上對接,引導農民工達成就業意向、明確返崗時間後再安全有序出行。目前共舉辦網絡招聘會111場,3362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33萬個。通過點對點專列、包車等方式組織農民工有序返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