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些农村水田里的泥鳅和黄鳝都灭绝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PAN20140218YEYEAN


有些农村水田里的泥鳅和黄鳝都灭绝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说到农村水田里的泥鳅和黄鳝现在都减少了,七星老农或许会相信你的话,如果你说有些农村水田里的泥鳅鳝鱼现在都灭绝了,我认为你说的确实有点儿似乎"言过其实"了,为什么?


大家请想想看,虽然说泥鳅鳝鱼营养价值很高,许多人喜欢吃,捕捉它们的人不多,什么电动工具打,到了春天晚上点灯照泥鳅鳝鱼,早晚放壕捕捉,手工找洞穴提,还有放药药泥鳅鳝鱼,反正七星老农司空见惯了,大家用尽各种办法抓泥鳅,捉黄鳝,但是我也发现泥鳅鳝鱼繁殖能力超强,从来就没有发现它们在田里,河塘,水库,渠道里灭绝了,只能说现在的泥鳅鳝鱼相比之下,比50,60,70年代时少多了,那为什么泥鳅鳝鱼捕捉量那么大,而它们这样子灭绝不了呢?


我从中发现,现在野生泥鳅鳝鱼它少,但养殖户养殖的泥鳅鳝鱼非常之多,现在在农田里,河道里不但泥鳅鳝鱼多,就连多年不见的野生甲鱼都出现了,经常被人们捕捉到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七星老农认为,泥鳅鳝鱼,甲鱼,螃蟹这些东西虽然说可以养殖,它毕竟一逢大雨涨水就容逃跑,跑了就容易繁殖,而且它们野外繁殖生存能力超强,再加上地方政府年年在春季,采取禁止电动捕捉,投毒,积极出资投放野生鱼苗,禁用有毒农药,禁止滥用化肥等措施,给泥鳅鳝鱼生存也创造了机会。



所以呀,根据七星老农个人分析,除非你的水田现在抛弃了,成为了干旱田,你田中的泥鳅鳝鱼灭绝了,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的田是活水田,能有水源灌溉的粮田是不能,成为了泥鳅鳝鱼灭绝的地方,只是你田里泥鳅鳝鱼有一个多少而已,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发表评论!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七星老农


我不种地,不了解农药和化肥对黄鳝、泥鳅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但我老家那里,是滥捕黄鳝的重灾区,记录一下,以作补充~

坐标苏北灌河口南岸,河渠沟塘夜夜下笼诱捕黄鳝!

黄鳝在全球的分布,主要就是东亚、东南亚。相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小伙伴,都跟野生黄鳝有过“缘分”。

黄鳝在全球的分布~

在我很小的时候,跟着爷爷捞鱼摸虾,捉黄鳝还主要靠钓。用新鲜蚯蚓,穿在鳝钩上。在沟堤水旁找到黄鳝洞,一进一出的试探,诱使黄鳝吞食,然后借力甩出,把它甩到无水的田埂里,再捉住。由于都是较大的黄鳝才打洞,所以钓上来的黄鳝一般都肥壮,但数量很少,毕竟黄鳝是夜行,且特别的谨慎,很不好钓。夜里的话,还可以照黄鳝,靠光,能捉到的数量,也算有限。

夜里黄鳝出动,还可以照黄鳝~

但到我少年时期,形势变了。开始出现牛角形或者直筒形的膳笼,竹篾编成。膳笼开口有竹签做的倒刺,一但黄鳝或泥鳅被里面的蚯蚓吸引,钻了进去,就再也出不来。晚上放、早上收,不但捕捉难度降低,能捕到的量也大幅增加。

牛角形捕鳝笼~

我记得那个时候,几十个笼子,一夜足足十几斤。而且这种捕法,大大小小的黄鳝都捉,对种群数量的破坏也更大。

看到笼口内的道须没,进去了就休想出来!

下图是我8月中旬回老家,四叔用膳笼捕的野生黄鳝,与我印象当中相比,少了很多。四叔也说,现在捉不了多少了,都快被捉尽了。但就这么几条,包括几个小的在内,还是能卖70多块。所以,一夜光景,也不要多少劳动,就有百八十块补贴家用,在农村也足够吸引很多人去捉了。

综上,在我老家那里,黄鳝是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给捉没了的~


不入流的大刘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这个问题勾起了我的不少回忆,相信不少农村长大的朋友应该也有过夏天去稻田里捉黄鳝的经历。不过现在稻田里的黄鳝、泥鳅确实是比过去少了很多,不过也没有到灭绝的地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稻田中的黄鳝减少了呢?这里科学兴农就和大家看一下这个问题。

黄鳝、泥鳅为何减少了?

小时候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和村里面的男孩子一起去捉黄鳝,那时候稻子田里面非常的多,尤其是到了晚上的时候的时候,黄鳝都会出来活动,这时候男孩子们都是拿着手电筒去捉黄鳝,泥鳅也有,但是泥鳅的味道没有黄鳝好,我们那时候都不要泥鳅,只认黄鳝。而且还总结出来一套的钓黄鳝的技巧,一看到稻田里有冒白色泡沫的地方就知道肯定有黄鳝。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能够在稻田里见到黄鳝了,就算钓到黄鳝了个头也比过去小很多。其实这里面原因相信大家也都能够想到个七七八八的。

首先就是农药化肥的使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过去稻田很少用农药,化肥,最常用的就是天然的农家肥。黄鳝、泥鳅的生存环境自然是很好的。后来农药和化肥的普及自然是给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生存环境的变化自然会导致黄鳝和泥鳅的数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近几十年相信你应该没有见到过不用化肥和农药的农田。尤其是农药的使用,虽然能够减少稻田的柄虫害,但是也会导致黄鳝的食物减少,食物减少黄鳝的数量自然也会跟着下降的。

除了化肥和农药的影响之外,就是人们的过度捕捉。记得小时候捉黄鳝都是用自己自制的钩子,后来人们为了能够大量而且省力的捉到黄鳝就出现了不少的黄鳝笼、电机黄鳝等方式,这些方式捉黄鳝我们这边称之为“断子绝孙”的方式,尤其是采用电鱼的方式捕捉黄鳝,大大小小的黄鳝都会被电死,电晕。用这样的方式捕捉黄鳝自然会导致黄鳝数量的急剧下降。另外还有环境污染的问题等原因都是导致稻田黄鳝和泥鳅数量下滑的因素。(三)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这里是农村大松哥,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截至目前,我刚好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段,去田间抓泥鳅抓黄鳝使我们这一代人童年美好的回忆,但是现在,农村水田里基本看不到黄鳝泥鳅的踪迹了,回想起来,泥鳅黄鳝会有这样的遭遇,我总结了三点。

第一,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导致泥鳅鳝鱼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以致于无法生存。依稀记得小时候,爷爷在田间耕作,我们一群小屁孩光着屁股,拿个小撮箕在后面抓泥鳅,拿个时候田间没有使用化肥,使用最多的肥料就是牛粪,而且使用的量也不是很大,所以那个阶段,黄鳝泥鳅在田间还是比较多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学肥料走进寻常百姓家,大家都开始大量使用肥料,使得田中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进而泥鳅黄鳝也变得少了起来。

第二,大量捕杀,而且采用的都是灭绝性的扑杀方式,导致水田中的泥鳅黄鳝越来越少,几乎灭绝。记得小时候,我们只会在开春时,爷爷耕田时去捡一些,到十几岁的时候,我们会自己制作一些小笼子,晚上放在田间,等到第二天去收网,可以捕捞到一些黄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泥鳅鳝鱼变成了饭店酒桌上的美味佳肴,市场价格也高了起来,这时候就出现了一批人,来到各地乡下田间,采用电击,放药等各种毁灭性的手段,而且是在夏天黄鳝产卵的时候,所以这一举动,也是导致黄鳝泥鳅面临灭绝的一大举动。

第三,由于农业发展缓慢,且收益不行,农村的青壮年都选择了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以前优渥的良田现在已经变成了荒芜的旱地,这直接导致黄鳝泥鳅的生存环境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以上均为作为农村人的我的看法。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现在鳝鱼市场这么好,生在农村的我是不是可以借助当地优势,大力发展鳝鱼养殖呢?你们怎么看?


农村大松哥


有些农村水田里的泥鳅和黄鳝都灭绝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我只能从自己家水田来分析了,别人的我不了解,不乱说多一句。

上一次说过八几年我的四亩水田,岳父帮我用牛耕地,我在后面都能检个几十斤黄鳝,那时候,谁家的水田都有泥鳅,黄鳝。后来是慢慢的少了。


八十年代未期,我至我们村种植水稻,己经开始应用碳酸氢铵了,耕田以后,那时会检到一部分黄鳝,泥鳅。放水耙整后,田中或田塝中会残余一部分黄鳝。但是,种杂交水稻,需要打底肥(基肥),那时流行是一亩水田打底肥一包(100斤)碳酸氢铵,在耙后有水均匀撒入。没受过铵气的田中黄鳝,强壮的就钻洞于田埂中躲藏起来,其余的被碳铵灭掉了。这样仅于少量藏于田埂黄鳝活下来了,当然那给水沟(泥)内藏有黄鳝,泥鳅会在栽完秧苗后补充入水田中。这样还算稳定了水田中的泥鳅,黄鳝数量。稍比以前少些。

过了几年,还是这样生产着,黄鳝,泥鳅终于适应了碳铵,较少被氨气毒死了,又来了一波农药被我们利用上了,甲胺磷,乐果,敌敌畏,这些表面上是不会对水田中泥鳅,黄鳝影响多大,影响肯定有。不幸的是稻田中害虫抗性增强了。后来来了呋喃丹,敌杀死等大批对鱼,鳅,鳝杀灭绝能力的农药。这些农药的施放过,真是见虫虫死,蛇过蛇亡,还有许多过往鸟类走过都死亡,施放农药的农民也许多中毒,那时还记得我们这畈只有34亩水田,一天被施农药中毒放倒几个之多,想想看水田中还有泥鳅,黄鳝能活下来吗?只有水源泥沟中能存活一点点,和河流来补充了。



后来这些农药是被禁止使用了,除草剂又上来了,这到了九十年代,农田水利的建设,沟渠全换水泥的了,鱼能游游,泥鳅,黄鳅没法藏身了。除草剂并没有对泥鳅,黄鳝造成表面上影响,实质应该是有的。

坏事了,除草剂的使用,农民空闲多了,市面上出现了电瓶打鱼机,那时一副机子二百多元,背个机子到处提个塑料桶打鱼,黄鳝的,一天提到市场上去卖几百上千的。我这里开始几个打鱼机的,那时鱼鳅鳝多,曾有人一天三千多斤的打鱼经历,那疯狂的钱和疯狂的跟风,至原河里洗衣妇女,被单一捞都弄几条鱼,几年下来差不多鱼绝了。幸下面二里有个大水库,年年鱼上水,才不致灭绝。

经过一代代鱼鳅鳝惊吓记忆,虽然水库里仍有,但都不上水了。也还有少量未上缴的打鱼机,时时的晚上作业,河里没了泥鳅,黄鳝,水田里真的很少很少了它们的身影。


老艾叶


现在正是农忙收割稻谷的时候,记得以前打稻谷都会在农田里面挖泥鳅,里面都是会有不少泥鳅的。那个时候打完稻谷,还有泥鳅汤可以喝,是小时候最好的童年记忆了。不过现在还想在农田里面挖泥鳅,是不可能的,为何会变成这样呢?

有些农村水田里的泥鳅和黄鳝都灭绝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说实话以前在农田随便挖都可以找到泥鳅,如今就算把整个农田翻过来一遍,也找不到一条泥鳅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是下面这三种。

1,以前农民用农家肥,如今用化肥。以前农民种田的话都是用农家肥的,杀伤力没有那么大,还是非常适合小动物生长的。只不过现在都是频繁使用化肥。农家肥已经非常少了,这也造成了化肥改变了土质,同时也污染了土壤,很多泥鳅都无法再生存下去了。

2、农药残留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有毒。现在不管是种植水稻还是其他农作物,病虫害都比较多,所以大家都只能频繁打农药,这也造成农药残留进入水体,水体也变得有毒了,泥鳅无法生存下来,自然就会越来越少了。

3、野生泥鳅价格高,人们疯狂捕捞。现在有很多人工养殖的泥鳅,不过味道没有野生泥鳅好,所以野生泥鳅价格很高,人们也是疯狂捕捞。野生泥鳅都没有种苗了,进入农田的泥鳅也是越来越少,最后能够生存下来的,也基本上没有了。

所以现在大家基本是无法在农田里面找到泥鳅了,已经不再适合它们生长了。还想在农田里面挖泥鳅,可能只是儿时的记忆了。当然在一些偏远山村的话,还是处于原生态农业,这些农村还是有大量野生泥鳅,大家想吃的话,不妨去这些地方。


深山老农民


那时候还在上初中,家里比较穷,又是山区农村,来钱的地方少的可怜,想要个零花钱实在是太难了。终于在一个暑假,问舅舅借了200块钱买了一个捕泥鳅的电瓶,只要不下雨,每天晚上背着10公斤的电瓶跟着堂叔到10多公里外的水田里捕泥鳅。



那时的水田比较原始,多数是梯田,底层的淤泥很深。但田里有很多“宝贝”,晚上,我们头戴照明灯,深一脚浅一脚,在田里寻宝,青蛙,泥鳅,黄鳝,泥蛇,蚂蟥,还有叫不出名字的鱼,泥鳅黄鳝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偶尔也会把蛇装在袋子里,运气好的话,一晚上能搞几十块钱。



泥鳅的价格在当时不怎么稳定,主要看天气,天气暖和时一般在3到4块钱一斤,如果遇上天气比较冷,能卖到5块多,如果把泥鳅和黄鳝分开来卖,黄鳝能卖到8块钱一斤。这个价格在当时很有吸引力,现在看来,像那样的纯野生的泥鳅黄鳝,几十块钱一斤很正常,已经吃不起了。



原因很简单,纯野生的泥鳅黄鳝越来越稀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跟农民种田的方式有很大关系,那个时候耕作方式传统,农药化肥用的很少(主要是买不起),水质也比较好,而现在的耕作方式有所改变,为了有个好的收成,农药化肥大量的使用,除草剂也是用的很频繁,导致水被污染,泥鳅黄鳝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很多田里,别说黄鳝泥鳅,连虫子都很少了。我曾无数次想过,假如田里还像那个年代一样“物产丰富”,我将毫不犹豫的回去抓野味,以现在的价格,月入过万还是非常轻松的。


东厂奇闻


泥鳅是一种神奇的物种,都说在农村有水有田就会有泥鳅,小时候这些家伙就像韭菜一样,抓光一茬长一茬。但现在农村田里的泥鳅,却几乎都消失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捉泥鳅了,

泥鳅黑溜溜的光滑有粘液,拿手一抓就是滋溜一滑,捉泥鳅需要的不仅是快准狠,还要技巧呢!小半天边玩边捉十几斤都轻轻松松,田间地头简直是孩子的动物园。小龙虾,野鸭蛋。小溪流里还有石巴子鱼,尤其是泥鳅,用家里熬的猪油一煎,那个香味,真让人口水直流啊!

后来大了去田里,捡到最多的就不是鱼了,

各种农药瓶瓶打底肥的袋,田里五颜六色的。当时流行撒碳酸氢铵,一弄下去水田里就能浮起不少小鱼。这项捉泥鳅的活动也渐渐被大人禁止了,不过那个时候泥鳅也不算少。很多悄咪咪的藏在泥里深处,后来不少农药被禁止使用了,

但除草剂来了,家里有钱的,还安了水泥渠沟,

泥鳅算是无处安家了。不过最狠的还在后面,以前天天除草田间地头的忙,大家都闲下来了,打鱼,捉泥鳅,成了大人的兼职,一天几百斤。连着泥里都被掏的干干净净,别说是田里的泥鳅几乎消失。河被抽干都不见得有条鱼,

但现在环境也在变好,也许未来记忆中河里鱼田里的泥鳅,夜里的蛙鸣声还会回来的。我们的后代也定会看到这些碧水蓝天!


找靓机科普君


有些农村水田里的泥鳅和黄鳝都灭绝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说真的,农村部分地区水田里的泥鳅和黄鳝灭绝,我一点也不惊讶,这和每个地方的降雨量,水田干燥情况,农药的滥用情况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说部分地区?很显然,很多偏远地区的农田还保持着原生态,我们就部分地区的极端情况来说下为什么现在泥鳅和黄鳝面临着如此严峻的生存环境吧。

一、农药化肥滥用

我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家还养四头猪,养猪那时也不赚什么钱,有点类似将自家的粮食变现的感觉,满打满算保本,但猪栏粪是实打实赚的,那时候种田,猪栏粪可是主要的肥料来源,家家户户都是如此,也就是那个时候,水田里的泥鳅非常的多,多到什么程度?我记得暑假抢收,有的水田水还没有干透,泡着水下田收割,脚底下都是泥鳅乱串。

到如今,一去不复返,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就是农药化肥的普及应用,病虫害的抗性越来越大,农药一直在升级换代,化肥也一直在改进,最大程度的适应着当下板结严重、PH值混乱的水田环境,害虫消灭了,水田施肥简单方便了,但随之消失的还有泥鳅生存的环境。

二、过度捕捞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最大限度的压缩着泥鳅、黄鳝的生存空间,好不容易存活下来,却难以满足人们对泥鳅、黄鳝的需求,捕猎的工具从开始一把夹子演变成了各种先进的电鱼机,轻便快捷,泥鳅和黄鳝越来越少了。

三、自然法则

当泥鳅和黄鳝的数量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两者交配的几率就会越来小,我们有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泥鳅何尝不是,也许他们隔开的只是一条水沟,数量的急剧降低,繁衍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此恶性循环,终于,部分地区的泥鳅和黄鳝彻底的灭绝了。

泥鳅在水田钻来钻去,改善了水田泥土含氧量,其实一直是人们的好朋友,泥鳅、黄鳝的消失,值得我们深思,保护身边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


农人解说


有些农村水田里的泥鳅和黄鳝都灭绝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刚一看,农夫以为自己眼花了,灭绝了?这个应该还不至于,只是要比以前少很多了,这个才是事实。想想十多年前,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去水塘里摸鱼,水田里挖泥鳅了。那个时候在秋收以后,一个人就用一把靶子,运气好的话,一下午搞一斤不是事。至少农夫当年干过不少这样的事情。可是,如今很少能在水田里挖到泥鳅和黄鳝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农夫第一个想到的是各种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在以前,农民种田种地农家肥使用得多。那个时候在插秧之前,都要把水田翻耕一下,然后在平整,最后才撒化肥。在抛洒完化肥不久,泥鳅黄鳝就都出来了,因为“水里有毒”。这些生物忍受不了化肥的侵袭,都出来了不一会就死翘翘了。而现在,不仅化肥打得多了,而且各种农药使用也多。

其次,一些河流、水渠干涸了。

泥鳅、黄鳝这些生物是一般很难灭绝的,以前水田里干涸了十多年,放水进去了,依然还有泥鳅、黄鳝,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有来源。其来源就是水渠中的一些鱼籽,或者是幼苗。但是现在水田中的已经被毒死了,而来源像水渠、河流干涸了,自然就少了。

最后,过度的捕捉。

泥鳅、黄鳝这些在市场上的售价可不低哦,尤其是野生的更是非常的抢手。在十年以前,农夫就看到有人在水田中用药来捕捉泥鳅、黄鳝。他们把药倒进喷雾器中,就像是给水稻田喷洒农药一样,来回走几趟,过几个小时那泥巴里面的泥鳅、黄鳝都会钻出来。然后就像是捡石头一样,把它们捡起来就可以了。除了用药以外,还有的就是电鱼,也是很厉害的。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泥鳅、黄鳝还能生存下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