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行走樂遊:感悟"仙境"

要感悟仙境,莫過於遊蓬萊閣了。
行走樂遊:感悟​在蓬萊,你沿著海灘向北走,遠遠記憶望見丹崖山頂,綠樹叢中有殿宇錯落,高閣聳立,那就是有名的“丹崖仙境”――蓬萊閣景區。


行走樂遊:感悟​蓬萊,古稱登州,自戰國以來就流傳著蓬萊仙山的神話。據說海上有許多仙人,還有長生不老的藥。於是,人們開始了入海求仙的浪漫之行。齊國、燕國的君主都曾派人入海求仙;秦始皇曾派方士徐福率眾多童男童女遠渡扶桑;漢武帝曾東到登州,眺望蓬萊仙山,期待與仙人相遇。古老的登州,因此有了蓬萊之稱。北宋嘉祐年間,太守朱處約便在丹崖山頂,原來海神祠的舊基上,修建蓬萊閣,作為州人觀海遊覽的地方。

行走樂遊:感悟​有蓬萊閣的妙處,就在於海上神山與人間仙境虛實相生,令人“恍不如神仙之蓬萊也,乃人世之蓬萊也?”蓬萊閣下臨茫茫大海,遙對長山列島。登上蓬萊閣,扶欄眺望,只見雲海相接,晴碧萬里,遠處島影若隱若現,點點漁船如在天際。最為奇妙的是,每年春夏時節,蓬萊海域時常出現海市蜃樓突然展現在無邊無際的海天屏幕上,與人間的蓬萊閣相映生輝,怎能不令人有凌空出世置身仙境的幻覺呢?遊蓬萊閣,還應乘船入海,置身於萬頃碧波之中,悠然舉目,忽見遠岸山崖聳立高閣凌空,有如海上仙山與宮闕常現眼前。

行走樂遊:感悟​“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蓬萊閣景區還坐落著三清殿、天后宮、龍王宮等建築。三清殿中供奉的三清尊神,便是從神仙之說發展而來的道教的最高主宰。在籠罩著濃郁的道教文化氛圍的蓬萊閣,人們既可以拜會道教仙界中的最高主宰,還可以尋訪到神仙故事中最有傳奇色彩的“八仙”的雕像。真不知道這幾位仙人,各自經過了多少年的漫遊,最終被人們串聯組合在一起,從蓬萊入海而“各顯神通”的?當你透過縷縷不絕的香火煙氣,穿行在道教諸仙之中時,真有一種恍隔世步入仙界的感覺!
行走樂遊:感悟​古人有登高賦詩的傳統。蓬萊高閣與海市幻境交織一體,正是觸發詩人靈感的絕妙境地。第一位來到蓬萊閣題詩的大詩人,便是有“坡仙”之稱的蘇軾。這位大詩人,已經有過泛舟赤壁的浪漫之遊。當他來到登州時,還是被蓬萊海市的傳說吸引了。不料,他在登州到任僅五天,又被朝廷升調。蘇軾到蓬萊閣向東海龍王禱告:希望第二天得見海市,並寫下了一首《海市詩》。蘇軾在詩中想象著“群仙出沒空明中”的幻影,也沉思著“斜陽萬里孤鳥沒”的實景,轉而以平靜如水的心境寫道:“新詩綺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然而,“坡仙”的詩篇並沒有隨風逝去,而被刻於巨石之上,存於蓬萊閣中,吸引著後代文人雅士“遊蹤逐公後,捫石憶風流”,寫下一首首有感於海市的詩歌。詩人的風流更啟發著後代登閣者,暫時忘卻了個人的起落與得失,沉醉於神遊天外與物相親的審美境界。如此境界,就像遊蓬萊閣下澄靜天然涵納萬千的大海,不是仙境,勝似仙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