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 “我與司法行政”好故事——愛挑的擔子不嫌沉

“我與司法行政”好故事——愛挑的擔子不嫌沉

愛挑的擔子不嫌沉

我是繁城鎮司法所長陳青民,從事司法行政事業已有八個年頭。八年來,走遍了鄉村的角角落落,嚐遍了工作的酸甜苦辣,所在的司法所修建了兩次,原先的“一人所”已壯大為五人的隊伍。細數鬢角白髮,回憶八年過往,我在調解村民的矛盾中,在與社區服刑人員的接觸中,收穫了滿滿的感動。

人民調解是基層司法所的一項重要工作,人們常戲稱“調解工作是沒權沒錢跑斷腿,不吃不喝磨破嘴的苦差事”,但我認為我們辛苦沒什麼,只要鄰里和睦、治安穩定,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我至今仍記得一位老人流淚的面容,那是2017年底,年過六旬的周某從襄縣趕來,向我諮詢返還彩禮的事。

周某的兒子與家住繁城回族鎮的李某訂婚,前後共送彩禮14萬元,不料女方反悔,婚事未成。交談中,周某說自己家經濟條件不好,14萬元對老農民來說是個大數,想讓女方返還一半。說到心酸處,周某幾次掉下眼淚。我向他講解相關法律法規,並表示會幫他積極想辦法。

送走老人,我發現給他倒的一杯水,他一口沒喝,水已經涼了。我明白老人心裡有事,一個人跑這麼遠,為了解決難題,根本顧不上喝口熱水。之後,我和當地村幹部多次走訪女方家,在不懈努力下女方同意返還5萬元。因近年彩禮糾紛增多,我有很深的調解體會,理解農村娶親不易。面對5萬元與周某預期之間的差距,我只能逼著自己再試試。一天下班後,我和同事又來到女方家,與女方家屬談了近兩個小時,最終女方對返還彩禮加1萬元。返回時,已經夜裡8點半,開闊的農田一片漆黑,寒氣陣陣,但我心裡暖和、踏實。

我想,越是基層,乾的事越瑣碎,但與群眾也走得最近,我的工作就是將小矛盾化解在最初。群眾大大小小的事,在旁人看來或許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只要能第一時間解決,就不會讓事態擴大,就會和諧鄰里關係。反之,往往是一些小矛盾沒及時解決、日積月累,使雙方怨氣積多,最終釀成大禍。事後,我組織周某和女方家屬在司法所會面,女方家屬現場兌現6萬元。

還有一份特別的感動來自社區矯正對象。臨潁縣共有16個司法所,繁城鎮司法所監管的矯正對象較多,最多時達到55人,但我們工作人員有限,並且繁城回族鎮經濟活躍、當地社會關係複雜,監管難度更大。

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年過四十的我,硬著頭皮考取了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將治本安全觀理念和所學的心理學知識融入到矯正教育中。我和矯正對象及其家屬深入交流,打開其心結,並領著矯正對象誦讀經典,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感化教育的過程緩慢,但是治本、抓根,值得我去努力和等待,去年10月份發生的一件事印證了我們的付出。

全縣脫貧攻堅中,我分包馬井村4戶貧困戶,我時常將扶貧工作發送到矯正對象微信群裡,讓他們直觀地感受貧困和脫貧中的種種努力。2017年10月17日,“國家扶貧日”之際,一名學員在微信群中提出向貧困戶捐款的建議,其他人員隨即積極響應。當學員把2007元捐款交給我時,我很意外和驚喜,這是40名社區服刑人員的點滴之愛,儘管不多,但他們的轉變和成長讓我倍感欣慰。

農村有句俗話,“愛挑的擔子不嫌沉”,八年時間,我將滿腔熱忱和執著,融入到了一次次調解、一場場普法和一對一矯正輔導中,努力把法治信仰植入群眾心裡,我願用這句話獻給已經從事八年的司法行政工作。

報送單位

繁城鎮司法所

作者姓名

陳青民

“我与司法行政”好故事——爱挑的担子不嫌沉

河南司法行政在線 出品

歡迎投稿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傳真:0371-659003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