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曹操素有知人之明,生平却看错两人,高估一人忠心,低估一人能力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人才辈出,自然相继涌现出很多有志向有能力的英雄豪杰,曹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历年来人们对于曹操的评价不一,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阴险奸诈意图篡汉的野心家,但是客观上他确实是促进了中国北方的统一与稳定,无论是从其本身的能力还是生平功绩来看,都足可称得上是雄才大略。曹操颇具文韬武略而且素有知人之明,其生平却看错两人,分别高估一人忠心,低估一人能力和野心,你知道都有谁吗?

曹操素有知人之明,生平却看错两人,高估一人忠心,低估一人能力

首先来说说被曹操高估的这一位,他就是曹魏名将于禁。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很会用人的君主,由于他一向招贤纳士唯才是举,因此其麾下可谓是人才济济猛将如云,于禁正是其中一位。与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曹魏名将相比,于禁本身并不是曹氏宗亲,但是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却非同一般。于禁的能力和人品深受曹操的赏识,是曹魏阵营为数不多能够独立领兵的外姓将领,甚至还有假节的权力,无论是功绩还是名望一度都位列五子良将自首。

曹操素有知人之明,生平却看错两人,高估一人忠心,低估一人能力

于禁最开始是鲍信的部将,由于鲍信和曹操关系非常亲密,在鲍信去世后于禁就前去投靠曹操,因其能力出众得到曹操的器重。虽然于禁本身的武力并不算顶尖,但是其带兵打仗以及治军严明的能力却很优秀,因此多次手动曹操夸奖。尤其是在宛城之战时曹军遭遇突袭,各部军队四散而逃,唯独于禁带领的部队严肃齐整,后来被曹操称赞为有古代名将的风范。于禁跟随曹操三十年间南征北战劳苦功高,算是曹魏最有名望的将领之一。

曹操素有知人之明,生平却看错两人,高估一人忠心,低估一人能力

正是因为于禁功勋卓著能力很高,曹操才会屡次对其予以重任。襄樊之战发生后,曹仁被关羽困死在樊城,只能向曹操求援,曹操闻讯后火速派遣于禁率领大军前去为曹仁解围。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关羽利用天气和地形优势超神发挥,水淹七军击败于禁天下大震。于禁战败后向关羽投降,与他一起前来的庞德却宁死不降被关羽所杀,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面五味杂陈,自顾说道于禁跟了我三十多年,在生死危机的紧要关头,为何反倒不如庞德呢?

曹操素有知人之明,生平却看错两人,高估一人忠心,低估一人能力

从曹操生平表现来看,他对于于禁的能力确实非常认可,而且也非常信任于禁的忠心。可惜于禁最终的表现确实没有达到他的期望,曹操确实有些高估于禁的忠心了。无论于禁投降的理由如何,他这种表现确实和一起被俘的庞德,以及死守樊城的曹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惜于禁一生小心谨慎有勇有谋,最终却晚节不保受尽屈辱。

曹操素有知人之明,生平却看错两人,高估一人忠心,低估一人能力

除了高估于禁的忠心之外,曹操还看错一人,就是低估了司马懿的能力以及野心。曹操起兵之初曾经就征辟司马懿做官,但是却数次遭到拒绝。直到曹操崛起成为北方霸主势力强大之时,司马懿却主动投靠到曹操麾下做事,这也就引起了曹操的警觉。

曹操素有知人之明,生平却看错两人,高估一人忠心,低估一人能力

曹操本就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因此他经常去观察司马懿的所作所为,没过多久曹操就看出来司马懿是鹰视狼顾之人,必定不敢居于人下。在知道司马懿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之后,曹操对其非常忌惮和防备,但是由于司马懿所在的家族在士人阶层影响力很大,而且司马懿又极其善于隐藏没有被曹操抓到任何把柄,曹操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曹操素有知人之明,生平却看错两人,高估一人忠心,低估一人能力

不久后曹操病重去世,临终前仍然放心不下司马懿,于是就嘱托自己的儿子要防备司马懿。曹操向来做事谨慎,为了给曹丕铺路帮助他除掉了很多不稳定因素,但是却没有杀掉司马懿。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司马懿太过狡猾,他不仅和曹丕走得很近获得一张保命符,而且还非常善于伪装,做事小心谨慎不露马脚,即便是曹操这样雄才大略之人也没有看出他的深浅。

曹操素有知人之明,生平却看错两人,高估一人忠心,低估一人能力

虽然曹操专门叮嘱子孙后代不要重用司马懿,但是却仍然难逃一劫。随着曹魏名将的相继去世,魏国真正能够有统帅之才的人寥寥无几,为了抵御各方强敌司马懿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且靠着自己出色的权谋逐渐成为权倾朝野的大臣。想必曹操若是早知司马懿会篡夺自己江山,无论如何也不会留下这个隐患吧。

曹操素有知人之明,生平却看错两人,高估一人忠心,低估一人能力

你对于上述两位曹操看错之人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