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你的孩子叛逆、对学习抵触,你会采取什么极端措施?

思起源教育


推荐您读一本书——《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读了这本书后,相信您会找到孩子叛逆的原因,也能发现自身存在的教育问题。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家长的教育方法极为重要!所以先自我检查,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一些问题,再想办法做调整。无论如何,当孩子出现叛逆的情况,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和教育,那样只能让孩子离您越来越远。疏大于堵,叛逆引发的问题如同洪水猛兽,家长不要乱了阵脚,而要想办法疏通河道。

做一名好家长是我们这一生最难的一门课程,所以作为家长要多读书,改变自己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和孩子做朋友,相信孩子能够顺利地度过叛逆的青春期。

我是媛媛老师,80后小学语文教师,热爱生活的辣妈。愿与大家一起分享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请伸出可爱的小指头为我点个赞。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互相交流,一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媛媛老师1982


我想我是刚刚经历了女儿青春期最黑暗的时期,我有发言权,女儿上初二,六年级开始就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开始大声跟我顶嘴了,小学一直的好学生,在初一下学期洪水般爆发,出现了厌学情绪,放学回家喜欢锁门独处,跟家人几乎零沟通,漠视老师,父母!有那么一段时期看我的眼神就像仇人一样,回家就玩手机,跟她说什么都不听,什么家务也不干,简直变了一个人!我心里凉了半截,四处求助,爸爸急了就骂起来,她也毫不示弱地对骂,我焦虑万分,晚上想起来就睡不着,女儿到底怎么了??是因为玩手机上瘾了还是心里有问题?但女儿始终没有跟我说过心里话,只是请求我不要打扰她,她迫切需要独处!!!后来我在头条上关注了一位学校心理老师,我跟他诉苦,他说要我像男朋友宠女朋友一样对待女儿,因为女儿内心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千万要冷静,不要动粗,要对女儿有信心,无条件去爱她……适当的时机再引导几句,点到为止,不要啰嗦!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女儿长大了,不喜欢处处受管制,她心里压抑了,只能把寄托放在手机上了……我想说的是无论孩子做得如何过分我都选择理解包容相信她,她不跟我沟通,我就偷偷写信放在她的枕边,她的手机有问题了,我二话没说就给她买一部新的,毫无条件地做,当时这样做心里没底,有人说我疯了,但我相信我的女儿,她一直都很棒的,她只是在起革命罢了,她有时只是故意气我罢了,今年暑假八月买的手机,九月份开始我发现女儿在变了,学习态度好了,对我的态度也缓和了,我继续无条件关爱她,不谈学习,其实她的学习也不差的,厌学期有点点退步,正常现象,因为第一我要搞好亲子关系,学习成绩先放一边好了!现在快期末考了,我发现女儿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不做手机控的软件,用来监督自己学习,有次我进她房间送水果,她就开着软件做试卷,顿时我心里一股暖流,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幸好我跟孩子爸达成共识,不要过激对待女儿,慢慢来,耐心点,包容她!我相信女儿的自制能力,在此我也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我的女儿在成长,我也在成长,我也感谢我的女儿她真的很棒!


认识长大的你


这个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现在的孩子青春叛逆期就在初中阶段,如果引导的好学习成绩自不用说也会叫家长放心不少,反之就会令家长苦恼不堪。

我也是学生家长针对此种情况我觉得应该先和孩子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最新动向,看看孩子是否在学习学校过的舒心与否,或者是否在学校被人欺负了;要多和老师沟通也不要偏听偏信要深入调查在对症下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谁都会可学习这个问题不是强迫就可以的,起码孩子要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行否则就是徒劳无功。试问一下哪位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呢?可这必竟是少数人才可以做到的,因为人家努力了如果对学习丝毫没有兴趣就没有必要如此大费周章了。

青春叛逆期这个很正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也有了一点自我的判断,自己也很有主意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等闲视之,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切记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私有物品,那会使他或者她对家长产生芥蒂就不好管理了,要叫孩子把你当成朋友任何事情都可以倾诉,这样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孩子如果发现早恋现象也不要大发雷霆,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告知他们现在应该是学习的时候,谈朋友就约定一起考取同一个学校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为时过早了;只有和孩子心与心的交流你才能获取更多孩子的信息,也才能及时把控孩子前进的方向。

不要逼着孩子一味地学习,没事带他们出去散散心,问问孩子有何兴趣爱好投其所好,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必竟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耐心教导一定可以解决问题的,最后预祝你可以解决问题,谢谢支持!



烧烤玲子


针对题主所述的几个问题,我是否可以逐一再问一遍:


1.你孩子厌学逃课——是不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管束的太多太强制了

2.对老师有偏见——父母有没有在孩子面前议论过他的某任老师或是质疑过学校的做法

3.玩起手机忘记一切——父母在孩子面前是不是经常手机陪伴,有没有多带孩子出去玩,让他觉得生活无聊的只剩下手机了

4.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请问你们有没有因为孩子,在他面前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大喊大叫过

5.你是否带过孩子去大自然体验成长——如果决然的让孩子脱离现在的生活环境,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有没有考虑过现实的问题


我先从自身在孩子教育的经历中的案例来说下:

幼儿园时期,孩子因为自理能力非常优秀,所以几乎什么事情也不用太烦心,那个时候我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小大人,以自己的要求来要求孩子,忽略了他还是一个孩子。包括每天的起床,作息,练琴,还课等等。如果动作慢点了我就会催促,那个时候我还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好。

后来我发现一些问题,孩子做事的时候容易很毛躁,心情比较急促,总觉得时间过去一点了事情就不容易做好了。我发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我,虽然孩子一直能跟上我的节奏,但是让他的生活过于条例化了。从那时起,我就告诉自己,不要催促孩子。并且在未来半年内成功改掉了这个毛病。我庆幸自己及早发现了倪端,让我的孩子成为一个不被催促,做事有条理的人。


孩子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印象中是家里最乱的时候。我工作忙每天下班赶到家也已经7点半了。然后再吃饭,检查作业,默写生词,练琴经常手忙脚乱,孩子的作息也越来越晚,导致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回想起那段时间,因为每天的陪伴时间太紧张,加上白天工作的繁忙,所以一点小问题我都会对孩子大发雷霆。我们家一年级可以用鸡飞狗跳来形容。在孩子期中考试前一天晚上,因为时间不够用一直到10点多才让孩子睡觉并且我还发了火,事实证明第二天的考试孩子很多会做的题目都没做对,用老师的话说,感觉孩子没睡清醒来考试的。

这件事情过后,我及时的调整了对孩子作息时间的计划,并且和孩子做了约定,每天妈妈回来之前至少要完成全部校内作业,并且自己练琴,妈妈回来后检查和签字。有的需要家长配合的作业提前电话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感觉生活又恢复了有序和轻松,连孩子自己也说,好像也没有多少事情,我都完成的很好啊!


度过一年级的忙乱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就上了正轨,至少不会有作业上的问题,并且自觉性也大大提高。但是很快我又发现了新问题,孩子的学习依赖性很高。这来源于我前一年手把手的高质量陪伴。但是他已经三年级了,应该不那么需要我的作业陪伴了,完全有能力自己决定一些事情。于是我选择慢慢放手,孩子能够主动做的事情我绝不干扰他,如果孩子忽略的问题,我也会提醒但是看他自己表现,复习的方式我给建议但是不干涉。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孩子不能按大人的意愿去做到满分,但是他是在自己的计划中去学习和成长,去发现问题。有助于孩子自主学习的养成,对他的人生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懂得在恰当的时候放手,对于孩子也是很重要的。


我说这些事例,只是想说明一点:父母是需要多思考,多反省,多改变,多进步的。孩子的成长绝对离不开父母,但是如果父母只是去想办法打压孩子,吼骂孩子,想办法去制裁孩子,去强制他们按照你说的去做,那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是完全不可行的。


当我们发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一定有他的根源,也许在于父母的问题,也许在于同伴的影响等等。我们需要思考的不是暴力和极端措施,明明知道这样不好,为什么就不能考虑更好的引导方式和改进办法呢?类似下面的建议可以借鉴:

  • 在孩子面前保持良好的情绪,尽量少唠叨少指责;

  • 夫妻之间要保持和睦和谐相处,给孩子一个宁静温馨的家庭氛围;

  • 对于孩子阶段性的厌学和情绪,要及时梳理和调整,不是强加指责;


  • 适当的让孩子放松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允许孩子和同伴一起出去玩;

  • 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的诋毁或评判学校,或学校老师的不好,要出于对老师的尊重让孩子自己找问题原因;

  • 多带孩子出去体验各种生活,参与各种活动,至少能够让孩子不无聊到只想玩手机;

  • 多理解孩子,学会尊重孩子,不要用谩骂的语言去伤害孩子的心灵。


总之,不管再糟糕的孩子,其实也只是在父母心里。不代表孩子就没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透过问题一步步分析,是什么造成了今天的孩子这个模样。教育永远没有捷径可言,父母要跟随孩子的成长变化,首先成长自己,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对于孩子要尊重不要打压,要沟通引导不要强制诋毁。无论成绩好坏,至少要让我们的孩子心智健康愉快的生活,你说对吧!


泥鳅里的香草



1、你孩子厌学,逃课。

==》我认为当孩子厌学时,不要一味的去教育孩子,持续的给孩子施压,最终会导致孩子厌学情绪的爆发。紧接着孩子就会在学习上和父母产生冲突,最后导致孩子学习状态越来越不好,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厌学情绪就会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焦急不能解决问题;更需要的是家长的冷静。家长的处理方式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而且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做家长的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并且提高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2、对老师有偏见。

=》孩子如果与老师关系不好,则需要家长多与孩子和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到孩子内心的想法,通过建立一种良好的教育关系,来扭转孩子厌学的情绪。


3、玩起手机忘记一切。

=》孩子沉迷手机,首先家长要反省下有没有以身作则沉迷玩手机, 另外关于玩手机要和孩子强调使用规则,以及使用时间,超出规定范围后就必须没收手机,其实孩子沉迷手机的根本原因不是手机有多么的好玩,而是缺乏其他的生活乐趣,平时家长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或者给孩子安排些兴趣班转移注意力,这样分散注意力也会慢慢从沉迷手机中走出来

4、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试下这些方法:1.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2.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适当宣泄心中的郁闷情绪.3.接纳孩子的情绪。6.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想法。 7.父母自身检讨平日自己是否也总发脾气。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当她们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们需要进行的方式方法会不一样,但是最基础的就是——耐心。耐心地观察分析他们哭闹的原因,耐心地回应。


你是否带过孩子去大自然体验成长?

=>有,我每周都会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可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父母星球


对孩子极端?不存在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即便采取极端措施,也只可能是用在自己身上。

来逐条看一下题主所谓的“极端”:

① 孩子厌学,逃课。

哪个小时候不曾厌过学?哪个不曾想逃课?

难道自己天天上班就很高兴吗?老板还给发钱呢,人孩子老师可不发钱,还收钱呢。

唯一区别是,“极端”孩子想到就做到了,知行合一,多么勇敢?开个玩笑,应该是多么可怜呀?

孔子说了,不教而杀谓之暴。平常不用“非极端”手段,到终于出大问题了才“极端”,这简直就是暴虐,孩子本来需要的是理解、帮助,多可怜呀?

② 对老师有偏见。

别说什么等你长大就理解我了的话。既然等我长大就能理解,现在你就别说;既然你是老师,就要用孩子能接受的表达方式,表达不好就是无能,无能还强行表达就是无德。

我说上面这段,意思是说我自己对某些老师的某些言行也有“偏见”。

孩子一定是受了委屈,才会“偏见”。不帮助开解孩子委屈,反而指责其“偏见”,本末倒置了呀喂。

③ 玩起手机忘记一切。

这是专注,不是极端。

一会看看手机,一会看看周边的,那可能是小偷,不是小孩。

玩就玩得痛快,学才学得心安。

④ 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我家老人、大人、小孩都有这个“极端”行为,我咋办?一般人若没有情绪,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但要看到,大家在相处过程中,因为亲情、爱情等莫名的因素,竟然会尽量控制对对方不好的那些情绪,仔细观察,一定有的,这才是可爱之处。

控制不住很正常,控制之心才难能可贵。

家人之温暖,正在于我可以不必太过控制自己情绪。

⑤ 你是否带过孩子去大自然体验成长?

带过。但体验什么没想过。

※ ※ ※

不用自己的焦虑,去危及孩子,本身就成功了一半。

只要不伤害他人利益,不危及自己生命,在我看来都不算“极端”,那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浪花一朵朵,不忧不惧,尽观其美,足矣。


九月风满楼


首先要说的是,极端措施,无论如何都是不对的。

1、你孩子厌学,逃课。2、对老师有偏见。3、玩起手机忘记一切。4、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你是否带过孩子去大自然体验成长?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我还未婚,没有孩子。

之间做过多次家教,和孩子们相处都还算愉快。因为我会和他们交朋友。


本想着给你一条一条的说呢,但是对于教育孩子的所有信息都来源于这本《教育与美好生活》,与其看这些回答,不如把这本书买下来看一下,我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收获的。


很遗憾,之前这本书没有写对应的文章,书已经还图书馆了。封面如下:

以上。


阅读修身


如果我的孩子出现叛逆对学习有抵触,我是不会采取争端措施的,孩子已经开始叛逆了,家长这时再强硬再极端只会让孩子更叛逆,这是屡见不鲜的事实。

我老公亲戚家有个小表妹,从小活泼机灵,脑子好,爸爸妈妈特别宠爱,逢人就夸。大家都觉得她以后一定能考个好大学,但是在进入高中后,开始改变厌学逃课到高二就退学了,从此混迹社会,这期间她的爸爸妈妈打过哭过求过,没有用,前几天老家来消息说是她妈妈想把她送进精神病院。因为她现在做的事情太出格了,她爸妈觉得肯定是精神出了问题才会做这些事,但是我们觉得小表妹这样做可能就是报复她的爸妈,故意让他们难过。小时候一切都太顺利了,爸妈的夸奖和宠爱让她没有一点抗挫折能力,进入高中后跟不上学习,她的爸妈也没有帮助她找原因,而只问结果,她可能就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而她的爸妈就更加责骂她,就这样一直恶性循环,闹成这样的结果。

如果是我,我会先给孩子换个学校换个环境,然后再找出孩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家长的问题还是孩子的人际交往出现问题?青春期孩子典型的心理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会有些自恋,也会有些焦虑,这个时候家长需要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护,同时也给他们足够的个人空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可以这样检验,可以不喜欢父母,但一定会尊重父母。因为有尊重孩子不会太偏离,但是要做到尊重,父母的权威性必须要有,这个权威不是强制式权力,不是让孩子无限服从的权威,而是专家式权威,父母身上所具有某些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帮助他人而形成的权威。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这样的权威。


小猴贝的生活录


我家男孩,正在上初一,现在我正在经历孩子的叛逆期,作为家长我感觉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不去上学,抵触学校,担心自己和同学搞不好关系,担心自己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控制不住情绪,因为孩子上的是寄宿制的学校,现在厌学在家,我和孩子爸爸除了耐心就是耐心,希望孩子早点回学校


萌宠小K


孩子怕我,没什么极端现象,就是用的“拖”字诀,晚上小学作业做到十点还在那里趴着,不能粘着他,但又不能这样下去,我就问他,你在家里最喜欢做什么,他说玩电脑,那时候他玩的是赛尔号,一般周末在家玩的。我就说,好,那你以后晚上作业写完我检查好就去玩,结果不到七点半就催着检查作业,发现错误,我不说,有几处就说几处,让他自己找出来,慢慢他又快又不出错,成绩我基本不管,只要认真即可,我挂嘴上的是,你现在不学这些以后也会的,你现在是学习一种学习的姿势,姿势学对了,满分这词在你人生中始终会出现,不急一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