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中国鱼饲料大王:20岁发明网箱养鱼后转卖鱼饲料,如今身家270亿

众所周知,受益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对鸡鸭鱼肉等肉禽产品的需求非常之大,每年国人吃掉的肉禽无以数计。而对于肉禽产品庞大的需求,除了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之外,也带起了一大批饲料生产企业。根据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饲料生产企业中的上市公司不低于20家,其中,康达尔、新希望、正邦科技、天邦股份、新五丰、唐人神、通威科技、罗牛山等企业都是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在这些饲料生产企业上市公司中,大部分都是以生产鸡、鸭、猪、牛等饲料为主,而通威科技却是以生产鱼饲料等水产饲料为主,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而作为通威科技的创始人兼老板,根据《2018胡润百富榜》数据,刘汉元先生如今身家高达270亿元,是全国非常有名的鱼饲料大王。

中国鱼饲料大王:20岁发明网箱养鱼后转卖鱼饲料,如今身家270亿

通威科技创始人刘汉元先生

刘汉元1964年出生于四川眉山,现担任通威集团总裁、上市公司通威股份董事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等职位。然而,纵观刘汉元先生的创业经历,可以说是非常的传奇。在1978年到1981年年间,刘汉元就读与四川省水产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眉山县水电局工作。当时,整个四川省不怎么产鱼,而由于庞大的市场需求,鱼类养殖在当时的四川蓬勃发展,于是,工作期间的刘汉元拿着父母卖猪的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由于学的是水产专业,于是,刘汉元就开始在自己家乡的一条运河里开始了渔业养殖。由于对养鱼技术的痴迷,在1985年,20岁的刘汉元发明了“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这也成为了刘汉元创业成功的一个起点。网箱养鱼最早起源于我国南方的沿海地区,刘汉元参考了其中的思想与观念,将技术进行创新与改进,更加的适合内陆运河与渠道的水产养殖。

中国鱼饲料大王:20岁发明网箱养鱼后转卖鱼饲料,如今身家270亿

网箱养鱼

“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取得成功后,正常来说,刘汉元很快就能成为当地的养鱼大户与养鱼专家,发家致富并不困难。然而,刘汉元想的却更加的长远,他想的是把这种养鱼的技术推广开来,让四川出现千千万万个养鱼大户,然后自己再专门的生产鱼饲料,来实现共赢。

随后,刘汉元就利用家里的一台小型绞肉机来做鱼饲料配方,经过多次试验,终于配出了能让鱼苗在五个月里长到一尺半鱼饲料,并受到了当地养鱼大户的欢迎。198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刘汉元自筹资金,在自己的家乡眉山县永寿镇建起了我国西南地区第一家集约化鱼饲料工厂,取名“科力”,寓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刘汉元的第一家鱼饲料工厂,完全是刘汉元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建起来的,当时的年产量5000吨。

中国鱼饲料大王:20岁发明网箱养鱼后转卖鱼饲料,如今身家270亿

通威集团的饲料生产试验基地

刘汉元的鱼饲料工厂一经投产,市场上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景象,附近的养鱼户纷纷而来,为了购买刘汉元生产的饲料,养鱼户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随着饲料厂的蓬勃发展,1992年,刘汉元再次自筹1000万元,在县城里建起了一座现代化饲料工厂,取名通威饲料有限公司。这座现代化的饲料工厂,每年的生产能力达到了10万吨,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就是每天生产的饲料能装100多辆汽车与拖拉机。

1995年,通威集团将总部迁到了四川省的省会成都,并先后兼并和发展了8家分公司,控股饲料厂20多家,子公司遍布全国18个省市。随后,通威集团又在美国与德国相继建立分公司,鱼饲料远销海外。截止到如今,尽管通威集团已经发展成一家多元化的集团,旗下除了农牧业务,还发展了光伏业务。但是,农牧业务仍然是通威集团的核心业务。根据上市公司通威股份公布的财报数据:通威股份每年农牧业务的营收高达160多亿,光伏业务营收约90多亿元。其中,通威集团每年的饲料生产能力超过了600万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水产饲料在全国占据了25%以上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16年位居第一位。

纵观刘汉元先生的创业之路,除了敢吃苦、敢创新之外,其卓越的市场远见也是重中之重。其发明了“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后,把技术教给广大的养鱼用户后,自己转做鱼饲料,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