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五代是一個特別注重軍力建設的時期。哪怕在今天經常被人鄙夷的南漢王國,在武功的建設上都有可圈可點之處。其軍事體系內的東南亞特色,在諸夏各勢力中呈現別具一格的風味。加上符合南漢本身政治正確的太監當官制度,讓南漢人的武裝更多了一份妖嬈色彩。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南漢國宮殿遺址



南漢自代祖劉謙以萬人在封州起兵,一直到後主劉鋹亡國於北宋。不僅是五代歷史存在時間最悠久的政權之一,也先後同馬楚、閩國、南唐和北宋等勢力鏖戰。其疆域也從最初的一隅之地,擴張至坐擁嶺南60州的較大規模。要說這樣的軍隊不能打,恐怕是任何有點腦子的人都會覺得抬槓。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南漢的地盤擴張



封州是南漢劉氏的龍興之地,其位置就是今天廣東省內的封開縣。由於地處嶺南中部,有水旱兩路連接廣東和廣西,封州就成了西南各地去往廣州的必經之路。全州境內地形以山脈丘陵為主,各種森林、河湖密佈,還有有豐富的漁業和野生動物資源。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今日的封開縣 一樣山巒重疊



中原政權對封州的經營始於秦漢。被秦國官吏裹挾來的六國遺民,把早期殖民地建立在非常狹小的平原地帶。除了有限的道路和水系,不少定居點彼此甚至是完全隔離,頗有西周早年在中原遇到的事情。那些被蔑稱為“蜑、俚、獠”的原住民群體,也依然佔據著廣大的山區沼澤,並有自己的首領和習慣法制度。開拓者就把這些和自己比鄰而居的蠻族,稱為“溪洞豪族”。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當年建立南越國的主力 就是秦國治下的六國人



公元883年,劉謙以軍功晉身為封州刺史,經營當地長達12年之久。對於那些桀驁不馴的蠻族首領,劉謙採取了比較開明的態度,以便積極爭取他們配合。通過和土酋渠帥的合作,劉謙邁開了走向霸業的第一步。他很快就在當地的各類人口中,募集了萬餘名士兵和強大的艦隊。在劉謙的萬餘名士兵中,除了極少數北方遺民外,絕大部分都是當地提供的部落武士。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古代嶺南的政治人物 都會和周圍的蠻族搞好關係



其實,北方統治者使用南方部落兵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漢武帝征服南越國的戰爭中,來自福建的越人部落就是漢軍的主力之一。原因無外乎兩個,一是部落兵可以就地取材,二是部落兵強悍善戰值得利用。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海南俚人後裔弓箭手



例如俚人就是優秀的弓箭手兵源。他們身穿皮質頭盔和甲冑,使用短刀和竹製單體弓等武器。竹製單體弓的射程雖然不如很多複合弓,但俚人運用了重箭加強,所以在近距離密集射擊時的殺傷力異常驚人。而且在嶺南地區,竹製單體弓顯然要比複合弓更能適應潮溼的環境。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獠人重步兵深受南詔風格影響



至於靠近雲貴高原居住的獠人,由於受西南強國南詔影響,也有一種類似南詔“羅苴子”的重步兵。這種步兵使用了犀牛皮製作的甲冑兜鍪,一手持長標槍一手持巨盾。在進攻時會先在集中投擲手中的標槍,等到敵人被削弱後,再發起一波猛烈的衝鋒。在防守時,他們也會結成堅固的盾牆,使用各種長武器去抵禦敵方的攻擊。多年之後,著名的儂智高在歸仁鋪和宋軍對決。他手下的獠人重步兵,就讓自詡為披掛沉重的北宋步兵吃了苦頭。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舊時嶺南有女人騎馬習慣 著名的冼夫人在花甲之年還能騎射



除了弓箭手和重步兵外,俚人和獠人部落均可提供一些騎射手和弩手。早在先秦時代,就有屬於斯基泰文化影響的雲南先民遷徙到嶺南。他們帶來了可以騎乘的馬匹和當地本來沒有的騎兵文化。通過貿易和戰爭,嶺南的土著居民就學會了養馬和騎馬本領。只是和長於突擊的老師有所不同,嶺南本地騎兵的風格偏重於騎射。


在南越國降漢以後,嶺南騎兵就參加了漢朝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這些騎兵被稱為“越騎”的南方騎兵,被認為是作戰非常勇猛的武士。以至於他們的後裔在之後一段時間裡,仍然頂著越騎的稱呼守邊。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持弩和短矛的獠人武士



至於被認為是來自中原的弩弓,最早也起源於西南地區。俚獠部落經常用相對原始的弩來狩獵,會把弩應用戰爭也就不奇怪了。


隨著劉氏家族問鼎廣州,南漢軍隊的蠻族特色有所稀釋,但本地化的風格仍非常明顯。儘管南漢對恢復交州的統治不太感興趣,他們卻借鑑了安南人無象成軍的做法,組建了自己的戰象部隊--巨象軍。在古代的嶺南有多大象,象鼻更是嶺南地區的一道傳統佳餚。加之交州和南漢保持了封貢關係,南漢可以輕鬆招募到訓象和馭象的技術人才。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南漢還有自己精銳的戰象部隊



巨象軍位居南漢禁衛12軍之首,是主力中的王牌,重要性非同小可。這支部隊曾屢次參加南漢對馬楚的戰爭,幫助南漢奪取了桂州、昭州和全州等地,可見並非是統治者彰顯權勢的擺設。也和一般歷史愛好者臆想的戰象無用論是非常不同。

參考世界其他地方的戰象戰術,南漢的象軍應該也是一頭戰象馱載2-3個人。其中1個是控制坐騎的馭手,其餘2人要手持弓箭或其他武器,攻擊一切可以打到的敵人。更多以戰象為單位的輔助力量,應該是圍繞在戰象身邊的騎馬或徒步單位。但在南漢後來同北宋軍隊的決戰中,因為將領指揮失誤,導致缺乏掩護的巨象軍被宋軍的投射部隊擊潰。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南漢的戰象使用方式 與安南等地雷同



南漢還有一支在東南亞惡名昭著的海軍。們不僅會奉命出洋作戰,還定期出海搶劫,為統治者增加了豐厚的灰色收入。媚川都是南漢海軍中的特種兵部隊,士兵全是沿海蜑人子弟,往往在當兵前都從事海盜活動。在和平時期,媚川都的另一項主要任務,就是為王室採集海底的海珠。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唐代戰船海鶻的模型



在地方上,南漢有四個編制的部隊。以地位高低排序:鎮軍>團練軍>左右街軍>土軍。

鎮軍相對精銳,是分別由各自的節度使指揮的地區力量,主要負責鎮守邊疆重鎮或交通樞紐處。餘下的各軍就類似於市民自衛隊和民兵,安保功能大於作戰功能。在必須的情況下,南漢統治者也會他們來增加軍力。


太監掌兵:東南亞特色明顯的南漢國軍隊

南漢軍隊的風格 更接近東南亞而非中原



在軍隊的指揮系統上,南漢有任用宦官擔任將領的習慣。考慮到他們的大臣在任職前,都會進行閹割手術,類似的規定在軍隊裡也就不奇怪了。在下克上頻繁的五代,怎樣防止軍隊將領謀朝篡位,就是懸在所有統治者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宦官因為性功能能力的喪失,致使野心也比較有限,沉穩君主可以信任的極少數人。不過,儘管是閹人出生,這些將領也大都熟讀戰策、弓馬嫻熟。

隨著宋軍不可阻擋的攻入嶺南,末代南漢軍隊終究還是沒有能夠抵擋得住。很多人以純粹的“勝敗論英雄”標準,將南漢軍隊視為無能之輩。然而,要在五代的亂世中生存立足,沒有武力基礎就是痴人說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