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五代是一个特别注重军力建设的时期。哪怕在今天经常被人鄙夷的南汉王国,在武功的建设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其军事体系内的东南亚特色,在诸夏各势力中呈现别具一格的风味。加上符合南汉本身政治正确的太监当官制度,让南汉人的武装更多了一份妖娆色彩。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南汉国宫殿遗址



南汉自代祖刘谦以万人在封州起兵,一直到后主刘鋹亡国于北宋。不仅是五代历史存在时间最悠久的政权之一,也先后同马楚、闽国、南唐和北宋等势力鏖战。其疆域也从最初的一隅之地,扩张至坐拥岭南60州的较大规模。要说这样的军队不能打,恐怕是任何有点脑子的人都会觉得抬杠。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南汉的地盘扩张



封州是南汉刘氏的龙兴之地,其位置就是今天广东省内的封开县。由于地处岭南中部,有水旱两路连接广东和广西,封州就成了西南各地去往广州的必经之路。全州境内地形以山脉丘陵为主,各种森林、河湖密布,还有有丰富的渔业和野生动物资源。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今日的封开县 一样山峦重叠



中原政权对封州的经营始于秦汉。被秦国官吏裹挟来的六国遗民,把早期殖民地建立在非常狭小的平原地带。除了有限的道路和水系,不少定居点彼此甚至是完全隔离,颇有西周早年在中原遇到的事情。那些被蔑称为“蜑、俚、獠”的原住民群体,也依然占据着广大的山区沼泽,并有自己的首领和习惯法制度。开拓者就把这些和自己比邻而居的蛮族,称为“溪洞豪族”。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当年建立南越国的主力 就是秦国治下的六国人



公元883年,刘谦以军功晋身为封州刺史,经营当地长达12年之久。对于那些桀骜不驯的蛮族首领,刘谦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态度,以便积极争取他们配合。通过和土酋渠帅的合作,刘谦迈开了走向霸业的第一步。他很快就在当地的各类人口中,募集了万余名士兵和强大的舰队。在刘谦的万余名士兵中,除了极少数北方遗民外,绝大部分都是当地提供的部落武士。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古代岭南的政治人物 都会和周围的蛮族搞好关系



其实,北方统治者使用南方部落兵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汉武帝征服南越国的战争中,来自福建的越人部落就是汉军的主力之一。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部落兵可以就地取材,二是部落兵强悍善战值得利用。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海南俚人后裔弓箭手



例如俚人就是优秀的弓箭手兵源。他们身穿皮质头盔和甲胄,使用短刀和竹制单体弓等武器。竹制单体弓的射程虽然不如很多复合弓,但俚人运用了重箭加强,所以在近距离密集射击时的杀伤力异常惊人。而且在岭南地区,竹制单体弓显然要比复合弓更能适应潮湿的环境。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獠人重步兵深受南诏风格影响



至于靠近云贵高原居住的獠人,由于受西南强国南诏影响,也有一种类似南诏“罗苴子”的重步兵。这种步兵使用了犀牛皮制作的甲胄兜鍪,一手持长标枪一手持巨盾。在进攻时会先在集中投掷手中的标枪,等到敌人被削弱后,再发起一波猛烈的冲锋。在防守时,他们也会结成坚固的盾墙,使用各种长武器去抵御敌方的攻击。多年之后,著名的侬智高在归仁铺和宋军对决。他手下的獠人重步兵,就让自诩为披挂沉重的北宋步兵吃了苦头。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旧时岭南有女人骑马习惯 著名的冼夫人在花甲之年还能骑射



除了弓箭手和重步兵外,俚人和獠人部落均可提供一些骑射手和弩手。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属于斯基泰文化影响的云南先民迁徙到岭南。他们带来了可以骑乘的马匹和当地本来没有的骑兵文化。通过贸易和战争,岭南的土著居民就学会了养马和骑马本领。只是和长于突击的老师有所不同,岭南本地骑兵的风格偏重于骑射。


在南越国降汉以后,岭南骑兵就参加了汉朝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这些骑兵被称为“越骑”的南方骑兵,被认为是作战非常勇猛的武士。以至于他们的后裔在之后一段时间里,仍然顶着越骑的称呼守边。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持弩和短矛的獠人武士



至于被认为是来自中原的弩弓,最早也起源于西南地区。俚獠部落经常用相对原始的弩来狩猎,会把弩应用战争也就不奇怪了。


随着刘氏家族问鼎广州,南汉军队的蛮族特色有所稀释,但本地化的风格仍非常明显。尽管南汉对恢复交州的统治不太感兴趣,他们却借鉴了安南人无象成军的做法,组建了自己的战象部队--巨象军。在古代的岭南有多大象,象鼻更是岭南地区的一道传统佳肴。加之交州和南汉保持了封贡关系,南汉可以轻松招募到训象和驭象的技术人才。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南汉还有自己精锐的战象部队



巨象军位居南汉禁卫12军之首,是主力中的王牌,重要性非同小可。这支部队曾屡次参加南汉对马楚的战争,帮助南汉夺取了桂州、昭州和全州等地,可见并非是统治者彰显权势的摆设。也和一般历史爱好者臆想的战象无用论是非常不同。

参考世界其他地方的战象战术,南汉的象军应该也是一头战象驮载2-3个人。其中1个是控制坐骑的驭手,其余2人要手持弓箭或其他武器,攻击一切可以打到的敌人。更多以战象为单位的辅助力量,应该是围绕在战象身边的骑马或徒步单位。但在南汉后来同北宋军队的决战中,因为将领指挥失误,导致缺乏掩护的巨象军被宋军的投射部队击溃。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南汉的战象使用方式 与安南等地雷同



南汉还有一支在东南亚恶名昭著的海军。们不仅会奉命出洋作战,还定期出海抢劫,为统治者增加了丰厚的灰色收入。媚川都是南汉海军中的特种兵部队,士兵全是沿海蜑人子弟,往往在当兵前都从事海盗活动。在和平时期,媚川都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为王室采集海底的海珠。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唐代战船海鹘的模型



在地方上,南汉有四个编制的部队。以地位高低排序:镇军>团练军>左右街军>土军。

镇军相对精锐,是分别由各自的节度使指挥的地区力量,主要负责镇守边疆重镇或交通枢纽处。余下的各军就类似于市民自卫队和民兵,安保功能大于作战功能。在必须的情况下,南汉统治者也会他们来增加军力。


太监掌兵:东南亚特色明显的南汉国军队

南汉军队的风格 更接近东南亚而非中原



在军队的指挥系统上,南汉有任用宦官担任将领的习惯。考虑到他们的大臣在任职前,都会进行阉割手术,类似的规定在军队里也就不奇怪了。在下克上频繁的五代,怎样防止军队将领谋朝篡位,就是悬在所有统治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宦官因为性功能能力的丧失,致使野心也比较有限,沉稳君主可以信任的极少数人。不过,尽管是阉人出生,这些将领也大都熟读战策、弓马娴熟。

随着宋军不可阻挡的攻入岭南,末代南汉军队终究还是没有能够抵挡得住。很多人以纯粹的“胜败论英雄”标准,将南汉军队视为无能之辈。然而,要在五代的乱世中生存立足,没有武力基础就是痴人说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