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第一次发射卫星,第一次人类进入太空和第一次登月,对于人类来说哪个意义更重大?

红叶舞秋山26331965



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个脚印

既然是个科学问题,那就从科学角度上来谈,从科学意义和价值上来谈。三句话三个历史性事件,咱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具体情况。1,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于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用“卫星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实现了人类迈向太空的第一步。也是万有引力定律第一次在亿万民众面前的完美展示。2,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用“东方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世界首个载人飞船,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首个进入太空的人。实现了人类迈向太空的第二步。3,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载人登月,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登陆月球的第一人。实现了人类迈向太空的第三步,也是人类首次登陆地外天体。三件事说的都是航天,那咱就从航天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术――火箭技术说起。

第一次发射卫星的科学意义和价值


实际上在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前,不论是理论还是技术人类早就掌握了。根据三四百年前的大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推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如果达到7.9千米/秒的速度,它就可以挣脱地球的吸引力环绕地球飞行,而不再落到地面上,这个速度人们称为第一宇宙速度,照这个速度绕地球一圈只需90分钟。我们知道无论是风筝、气球、飞艇,还是飞机,它们只能飞离地面,飞上蓝天,却不能逃脱地球的引力,不能冲出大气层,不能飞向太空。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飞行器的飞行都离不开空气,它们要么是靠比空气轻的气体飞上天,

飞艇

要么是靠空气流过飞机翅膀时所产生的向上浮力在空气中飞行。那怎样才能冲出大气层挣脱地球的引力,飞到宇宙太空中去遨游?是被誉为宇宙航行之父的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于1903年发表论文《利用喷气装置探索宇宙空间》,最先提出只有用火箭才能冲出大气层到达宇宙空间,随后美国人戈达德于1926年3月16日成功实验了由他亲手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随后德国科学家奥伯特和冯.布老恩(就是后来美国载人登月的关键核心人物)正式开始了火箭的研制,1942年冯.布劳恩研制出A-4火箭,飞行距离达到了189.8千米,飞行速度2千米/秒。可惜他的火箭研制被战争绑架,希特勒下令把A-4火箭改进后装上炸药用于战争,并更名为V-2火箭,


能把1吨的弹头送到322千米以外,这就是现代的弹道导弹。导弹和现代运载火箭都是火箭,本质上没有明显区别。现代运载火箭就是在V-2导弹的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已经有发射卫星的工具和能力了。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冯.布劳恩等一批火箭专家投诚到美国,另有一些到了苏联。至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诞生是有人在1954年召开的国际地球物理学会议上建议美国和苏联在即将到来的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1958年)期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作为献礼,美苏两国都接受了这个建议。两国都有把握在3到4年内实现这个任务。果不其然苏联先研制洲际导弹P7,1957年8月23日刚进行了第一次P7导弹全程发射试验,随后把P7导弹进行改装后,不到三个月,于1957年10月4日就成功发射世界首颗人造卫星。由此看出运载火箭技术来源于成熟的导弹技术,早在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前就有能力和技术发射卫星,所以从科学角度看,第一次发射卫星科学意义和价值并不大。从人类历史和社会意义上来看,这和第一次人类发射热气球、第一次飞艇飞行、第一次飞机飞行的意义相仿,只是代表了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只具象征意义。

第一次人类进入太空的科学意义和价值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座“东方”1号宇宙飞船飞上太空。这个时间距第一次发射卫星仅仅过去三年半,用的运载火箭仍然是以P7洲际导弹为芯级的东方系列运载火箭,


东方号运载火箭

只不过比用于发射第一颗卫星的火箭多了一级,是二级半构型,技术上没有什么大的提高,只是多了一个大气层再入返回技术,但宇宙飞船制造技术和再生生保技术获得突破,揭示了科学手段完全可以保证人在微重力下的生存问题,科学意义和价值都要高于发射普通卫星。是人类征服太空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是人类真正迈入太空的第一步,从人类历史和社会意义上说是人类跨出摇篮的第一步,具有人亲身参入的实际意义。

第一次载人登月的科学意义和价值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一脚踏上月球表面,说了一句:“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于人类来讲这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句话已经说出了载人登月的历史和社会意义。1969年7月16日清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那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人山人海,心情激动的记者和围观群众不下数十万,他们焦急地等待着观看“阿波罗”11号从这儿出发去拜访月球的壮观景象。这是人类首次载人登月,卫星进行实况直播,许多人都守候在电视机前注视着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射盛况。

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面上的所有行为,由电视摄像机无一遗漏地摄入镜头,传到地面控制中心,全世界都在电视机旁看到了他们精彩的表演,


这个场面这个效应太轰动了,载人登月堪称是震撼世界的壮举,是人类首次登陆地外天体成为多星球物种的开端,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有段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躺在摇篮里,为了追求新的世界和空间,他们起先是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就去征服整个太阳系。”这此话现在读来更感到他的伟大和英明,且越显示载人登月的伟大意义。这只是历史意义,在科学上,无论是任务本身还是由此对科学进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和深远的。用于发射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的是由冯.布劳恩设计研制的土星五号重型运载火箭。


火箭直径10.1米,长110.6米,能把139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或把47吨有效载荷送到月球轨道。这枚火箭运力和我们中国2028年才能研制完成、也是用于载人登月的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相当,可见美国当年的航天技术有多牛,与2028年相比这可是60年前的技术。这除了火箭技术,载人登月还突破了环月轨道交会对接技术、软着陆地面天体技术、月面起飞技术、月面宇航服技术和适应月球恶劣环境的技术,还带动了轨道设计技术、微重力技术、深空测控通信和延迟技术、自主导航技术、机器人技术等的发展研究,还带回地球大量的月球岩石,对了解月球和太阳系的演化有着极大的帮助。这一切的科学和科研价值极高,科学意义重大。

自美国载人登月以来,登月阴谋论就随之而来,认为载人登月太难了,美国不可能成功载人登月,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载人登月这个工程意义有多重大,影响有多大。

综上,第一次载人登月对人类的意义最大,无论是科学上的,还是历史和社会上的。


物原爱牛毛1


应该第一次登月意义更大。

这三件事都是航天领域开创性的大事,似乎难分伯仲。

第一次发射卫星为以后卫星的发射打开了道路;第一次进入太空标志了人类进入宇航时代新的开始;而第一次登月却是人类踏上地外星球的壮举,它实现了人类最初的“踏月”梦想。


第一次登月

很多人可能都记得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2秒,登月第一人阿姆斯塔朗踏上月球说的一句话: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1969年7月16日(美国时间)NASA发射“阿波罗11号”,它是第一次人类登月任务,搭载的是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三名宇航员。在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三名宇航员第一次登月成功。

可以说,阿波罗首次登月成功推动人类进入了信息的时代;它是人类探索宇宙必经之路,它标志了新航天时代的来临。

因此对人类来说,第一次登月的意义略胜一筹。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第一颗卫星发射是前苏联。1957年10约4日,由前苏联发射的“斯普特尼克一号”人造卫星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升空,3个多月后坠入大气层焚毁。它升空的意义就是:通过轨道的变化,为研究高空地球大气层密度、以及为电离层作无线电波传递提供了最初数据。由于陨石穿透了这颗卫星表面,因此它也为陨石极端高温提供了资料。

从航天领域来看,人造卫星发射数量最多、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占航天领域发射总数的90%。

第一次人类飞向太空

第一次人类进入太空是前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他在1961年4月12日上午9时,乘上“东方号”载人飞船到达330km上的地球卫星轨道,用了108分钟环绕地球飞了一圈,安全返回地面。这标志了人类的宇航时代的开始,打开了人类走向宇宙的道路。


弄潮科学


我的答案是:第一次发射卫星的意义更重大!

首先,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规律所决定的。航天技术的发展,追根朔源应该感谢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牛顿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出发,推理物体抛出去的初速度越大,物体被抛出去的距离越大;在初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被抛出去的物体的高度越高,被抛出去的距离也越远。因为这二个因素决定物体被抛出去的距离大小。于是,牛顿在纸上画出了自己的推理图,把物体放在高山上(发射炮弹),使物体抛出去的速度越来越大,物体离山脚的距离就越来越远,假设使物体运动的速度足够大,物体就有可能不会落到地面上了,因为地球是球形的,物体就有可能绕着地球转动了!



这个推理在当时很难得到承认,因为使物体达到这个速度的技术还没有发明出来。当人类能够制造出火箭、多级火箭时,科学家就可以验证牛顿的推理了,多级火箭可以使物体获得很大的加速度,速度达到牛顿设想的速度是很容易的。这个偿试的实验居然成功了,这就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有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实验数据作为参考,人类又开始偿试发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并获得了重要的太空参数,这个参数又为载人飞船提供科学依据,于是又开始了载人航天,在载人飞船上,人类可以做各种科学实验,包括太空行走,获得的科学数据是人类登(探)月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各个国家都是严格保密的。



所以,人类登月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伟大壮举,累积了几代人的科学数据,流淌了无数科学家的辛勤的汉水!向科学家们致敬!

没有人造地球卫星的先河,就没有人类探索宇宙的后来和未来,更没有今天的探月了。谁的意义重大由读者定了。

期盼中国早些实现人类的登月,把美国的国旗换成五星红旗!


理性科普者


三个第一次都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里程碑,如果真要说那个意义大一些,侣意觉得第一次发射卫星的意义大一些。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前苏联在1957年发射的斯普特尼克一号,当然正值美苏冷战期间,可是引起美国国内一系列事件,还出现一个名词“斯普特尼克效应”。

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直接将万有引力定律用于实践,并且推动了对各学科的发展。随着人造卫星的发展,已经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较常使用的如通讯卫星和导航卫星,只要一中断使用,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至于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和登月,其意义还是要看未来的发展。对于现在的人类而言,能够有机会登上太空都是个大问题,需要特定的条件才有可能实现,并不是很普及。如果给予人类足够多的时间,人类未来就不会止步于太阳系,星辰大海才是我们的征程。


侣意


宏观讲,如果是从全人类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首次登月的过程实现了人类从数万年前仰望星空,遐想向往到实现梦想的过程,对于整个人类史甚至太阳系内智慧文明生物探索宇宙有重大意义,是集大成者,是各项学科交叉的重大成果。

微观讲,如果是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发展角度而言,首次发射卫星为人类探索太空收集提供了大量宝贵科学的数据。为人类升空、登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先行者,是航空时代铺路的重要基石。

首次升空更多的意义是在于过度,衔接的作用。

综上所述,各有意义,不在大小。


LINGoodFellow


第一次发射卫星,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与人类第一次登月,意义同样重要,没有可比性,但是技术难度系数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要在工程技术上实现,需要花费的时间大致分别是1年、10年,与100年。

发射卫星只要达到足够速度就可以,难度不是技术上的,而是要有这个想法,是科学思路的一个大突破。

人类进入太空,涉及到材料,生理,自动化等等很多领域,复杂性大大提高了,必须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才能实现。

而人类登月,必须科学、技术、工程、经济等方面都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基础,以目前地球上的工程技术水平,还有很多难点没有克服,甚至技术总体方案以及科学理论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美国也想登月,可能科学技术上20年内有希望解决,但是在工程及经济上已经无力实现。中国再继续发展50年应该有这个希望。


远望号朱晓峰江阴登陆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人类的宇航时代,人类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此后的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空间站,航天飞机等重大航天活动都是从发射人造卫星发端的。从宇航史来说发射卫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人类历史的意义很大。


天授大业-告成


用了三个第一,实际上每次意义都很重大,每一次都是突破,都是从这些层次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先发射卫星,再进入太空,然后再登月,缺一步都不可能实现


顺其自然141533625


第一次人类登月意义重大,第一次发射卫星和进入太空,也有重大意义,但比较而言还是逊色不少。

月亮一直来人类对它有美好的憧憬,古今中外文人骚客有不少的华丽篇章美丽的诗句神话传说用来赞美月亮,人们认为月亮上住着神仙,夜深人静时拜月许愿,寄予美好暇想,如果地球人能光顾‘'神仙``住的地方,无疑吸引地球无数人的好奇心,如果在月亮上走一圈,真是三生有幸。

另外月亮是地球人每晚都能看到的,不是出现在东半球就是出现在西半球,几乎每晚月亮都要和我们见面,陪伴着我们。月光如水,地球人无时不感到一种亲切感和一种柔和而朦胧的美,月光有母性的情感和慈祥,是母親的象征。这些情况无疑的说明,第一次登月它比第一次卫星发射,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更引起了人类关注。


蚁议


第一次人类进入太空,这标致着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自然而然人类有能力和机会登上月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