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是誰把新疆和首都緊緊連在一起?

是誰把新疆和首都緊緊連在一起?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由華北平原前往西域大地,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繞不開“河西走廊”,無論是否經過,路途之中必定涉及它。

不過就在兩年前,隨著一條穿越三大沙漠的高速公路開通,這已經成為了歷史。

茫茫無人區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它就是G7京新高速。

北京、河北、山西

華北沃野的暢想曲

G7京新高速公路(北京-烏魯木齊),亦稱京烏高速,全長約2800公里,我國高速公路網規劃的第七條首都放射線,途經京、冀、晉、蒙、甘、新六省市區。

去這一趟是挺遠的,大部分路段在內蒙古▼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它目前的起點為北京海淀北五環箭亭橋(未來規劃將南延至四環、三環等),宇宙中心的“五道口”、清北等高校、中關村、圓明園、西二旗、上地等全國人民都熟知的地標在此附近彙集。這是G7(原京包高速)接入一線城市繁華場景的唯

一一段,接下來它馬上要到達都市邊緣的昌平。

起點——宇宙中心。終點——烏魯木齊,發車

(地圖來自amap)▼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由十三陵腳下的昌平繼續北行,逐漸穿越燕山山脈,經德勝口隧道抵達第一個要隘,G7暫時結束。因德勝口-米家堡暫未通車,改為由G110國道繼續穿越燕山,將來的G7也要沿此走向修建,在此將穿越兩段與八達嶺相連的明內長城(西二道河-張伍堡與東紅山-西紅山),正式翻越燕山後到達延慶-懷來盆地,再由下營附近離開北京。

中間這一段就是G110國道了▼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G7河北段全部位於張家口市境內,它由北辛堡附近進入懷來境內,沿著官廳水庫、永定河、洋河依次經過土木堡、沙城、新保安等京西北周邊名鎮,過雞鳴山(雞鳴驛)至下花園,繼續沿著洋河進入張家口的核心地區宣化盆地與張家口盆地。

G7公路河北段,也是一條非常古老的京西北通道了

黑色為G7公路

(地圖來自map.tianditu.gov)▼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在懷來與下花園交界處的雞鳴山

俯瞰下花園城區與洋河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再由第六屯附近出發,沿南洋河和西洋河經懷安(柴溝堡)至渡口堡西洋河村離開河北。

兩年前冀晉交界處西洋河村附近G7施工現場,

遠處就是明代西洋河古堡,

今年4月23日,G7河北段(膠泥灣-西洋河)與山西段與內蒙古段(韓家營-興和南)同時建成通車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山西段全部位於新平堡鎮境內,隸屬大同天鎮,距離山西最北端冀晉蒙三省區交界點只有5公里。

長城腳下,桃溝-韭菜溝中的冀晉蒙三省區交界碑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該段繼續沿著西洋河行進,在西洋河村附近先穿過漢長城(平遠堡東段),再經北魏長城(大營盤),後又一次穿越明後期外長城主線(新平爾-西馬市)離開山西,正式奔向口外。

穿過多道長城的G7

(地圖來自amap)▼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僅僅約9公里的山西段,與全線約2800公里比起來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但對山西來說卻價值無量。

與G7並行的新平爾明外長城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由於陰山餘脈以及河流地形的影響,外加晉北地理大區位偏僻的原因,G6、G110國道、張呼客運專線都與山西徹底擦邊而過,均是緊貼三省區交界處桃溝-韭菜溝一線的河北一側修建,離晉最近僅200m不到,但就是不進去。

上面經過三道長城那段路

就是圖中紅圈內的山西東北角

(地圖來自amap)▼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不過,桃溝-韭菜溝地勢狹促,雙線並行於溝內就已非常擁擠,後來的張呼高鐵則是依靠隧道穿越桃溝-韭菜溝,再在這片地區增加一線,施工難度儼然較之前更為大增。

中國北方有非常多的韭菜溝(全國都有很多)

文中的韭菜溝就是圖中藍色那一棵

(地圖來自amap)▼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然而,桃溝-韭菜溝西南的新平堡區域地勢較為平坦且離另兩省區不太遠,論及小區位關係,由河北懷安至內蒙古興和,新平堡地區也恰好在其之間,G7途經山西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新平堡玉皇閣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另一個因素,若途經山西,則可以更為便捷的將山西省級東縱高速晉S45天黎高速延長並接入G7。通過這一段連接線,也就將山西的高速公路網無縫整體接入到G7中,對全國高速公路網也有梳理優化的作用。

晉S45接入G7,遠處就是陰山餘脈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強烈期盼國家級公路的山西也較高效地利用了這不足9公里路,在其上面還設了一個服務區(新平堡)。

內蒙古、甘肅

馬頭琴的悠揚

G7穿越長城來到內蒙古高原,與山西段相比,內蒙古段長達約1550公里,其長度全線佔比一半還要多,是所經省級單位最長的段落。它經韓家營通過蘇木山隧道來到興和以及集寧城區附近(烏蘭察布察右前旗),這裡就開始進入陰山山脈的前山平原地帶。

G7韓家營主線收費站,獨具蒙古族文化元素

它已成為歷史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過了黃旗海,離開集寧,來到陰山南緣的卓資山輝騰錫勒山區草原,再經察右中旗的地界來到土默川門戶旗下營,不遠處就是河套平原的東套地區。

輝騰錫勒山區草原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在呼和浩特東邊的羅家營(保合少),G6與G7合為一線。

大青山下的呼市金山開發區和G6、G7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G7(G6)過了呼市城區依次經過大青山與黃河之間的前套腹地的三大重鎮,畢克齊(臘鋪)、察素齊(土左)、薩拉齊(土右),就來到包頭市區,這一段呼包之間的線路基本為雙向八車道,為內蒙古兩大城市之間的快速通道。

“走西口”重鎮,臘鋪村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離開包頭,高速依然沿著黃河在烏拉山、色爾騰山、陽山(狼山)南緣行進,經烏梁素海南岸的烏拉特前旗(烏拉山鎮)再過五原即來到後套平原的中心城市,臨河(巴彥淖爾)。

烏梁素海周圍的蘇獨侖根子場古城

被部分學者認為是北魏六鎮之一的沃野鎮故城遺址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在臨河附近,G6G7結束重線狀態分為兩道,G6向左去銀川、G7向右去哈密。

G7離開臨河不久,距離哈密還有1228公里

也就是猛開一晚上的事,第二天一早直接幹到哈密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自此之後,孤單的G7繼續向西,出陝壩(杭錦後旗)與磴口附近的高闕、雞鹿二塞,即將來到G7最核心的阿拉善臺地段,這裡平日並沒有英雄會的喧囂。

陰山闕口,高闕塞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在阿拉善高原精華段,G7需要穿越左旗、右旗、額濟納旗境內烏蘭布和、亞瑪雷克、巴丹吉林三大沙漠以及相關邊境區域,經敖倫布拉格(哈騰套海)、紅古爾玉林(中村)、烏力吉、蘇宏圖、雅乾等地標點,到達東西居延海旁的達來呼布鎮,沙漠路段穿越結束。

蒙中段基本就是河套平原一線

蒙西段就要面對大量的沙漠戈壁了

(地圖來自map.tianditu.gov)▼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達來呼布(額旗)是G7無人區路段上最大規模的城鎮,無論是被額木訥高勒(額濟納東河)澆灌滋養的胡楊林還是著名的居延遺址及黑水城都在這一片綠洲腹地靜靜守望。

雖然路上也有一些可以歇腳的綠洲小城

但大部分區域是這樣的狀況

(圖片來自google map)▼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離開達鎮不久即來到木仁高勒(額濟納西河)附近的賽漢陶來,這裡是額濟納綠洲的邊緣地帶,過了這裡就來到黑戈壁地區。

額濟納旗風雷山附近的黑戈壁地帶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在一望無際的戈壁灘繼續行進250公里,經風雷山、黑鷹山(哈日布日格德音烏拉)兩大重要地標,再到達白疙瘩,即將離開內蒙古。

G7黑鷹山主線收費站

已被拆除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臨白段全長930公里,是亞洲最大的單體公路交通工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長穿越沙漠的高速公路,途經500公里無人區。

G7沙漠段的日常沙塵暴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這裡條件惡劣,無水、電、通信、人煙,乾旱少雨,有效施工期短,晚上寒冷,常年的風沙天氣以及高達十級的大風,還有常見的沙漠戈壁抗洪,都表明這是一條不平凡的偉大之路。

建設的過程中,設計者們更是考慮深層次問題

道路的防風固沙以及生態脆弱下的野生動植物保護都被高度重視

G7採用的塑料網格沙障固沙技術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進入甘肅,隨之來到黑戈壁的腹地,便是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這裡依然是蒙古族同胞聚居的地區。

黑戈壁的範圍還是相當大的

(圖片來自google map)▼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甘肅版圖雖形狀狹長,但G7經行路段只有135公里,僅高於山西(9公里)和北京(90公里),與山西類似的是也只經過了一個馬鬃山鎮。

畢竟,在內蒙古到新疆之間,只隔了很小的一段甘肅▼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在這裡,過了甘肅北山南緣的公婆泉,再行不遠即到達漢塞明水古城附近,馬上離開甘肅。

G7馬鬃山主線收費站

與山西不同的是,甘肅省在這一段小區間設立了一處省界收費站,隨著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工作的進行,它已成為歷史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前年7月15日,舉世矚目的京新高速內蒙古臨白段、甘肅白明段、新疆明梧(哈)段同時通車,這意味著G7主體路段貫通。

新疆

熱土

來到新疆的G7前階段仍在哈密伊州,離開黑戈壁經白山泉要隘不久即到達梧桐大泉。

G7白山泉主線收費站

今已被拆除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這裡是由內地通往中亞方向的分岔口,由西南經聯絡線梧駱高速由G7連接G30連霍高速至哈順戈壁邊緣的哈密盆地。

G7可由駱駝圈子接入G30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由西北則繼續沿G7,穿越北天山與巴里坤山和哈爾裡克山之間的巴伊盆地,過下馬崖、伊吾、鹽池、前山、巴里坤等東疆重鎮,再通過蒲類海(巴里坤湖)附近,又穿越北天山山脈與東天山山脈的結合地帶至北疆昌吉州境內。

兩條路其實就是從巴里坤山的南北兩側通向烏魯木齊▼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目前,該段G7仍在建設中,由G7已通段去往首府需要經梧駱高速繞行G30。然而就在前段時間,可喜的消息隨之到來,兩大山脈結合地帶控制性工程之一的大石頭隧道順利貫通,不久的將來,新疆段“最後一公里”也即將開通。

道路未開通使得進出新疆仍具有侷限性,去年7月31日,哈密市伊州區沁城鄉小堡區域因特大暴雨而引發洪水災害,導致出入疆的G30和蘭新鐵路等交通大動脈暫時中斷,對新疆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去年8月,被此次洪水淹沒過後的G30

路兩側依然可見洪水沖刷跡象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在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綠洲草原地區,G7經木壘、奇台、吉木薩爾(北庭)、大黃山、阜康等北疆重鎮直達G7終點烏市。

就在國慶前夕,歷時近3年完成的大烏段(大黃山-米東上沙河)“四改八”改擴建工程圓滿完成,為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上一份隆重大禮。

G7雖然在此完結,但它依然能夠利用烏市城區的河灘快速路連接G30,繼續向西行進,直達中亞地區。

著名的廣匯立交橋就位於河灘快速路之上

(圖片@杔格)▼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由北京去往新疆通過G7主體,雖然與未開通之前僅縮短不到400公里,但是隨著G7開通及其後續一些相關配套設施的跟進,其沿線的許多相距不遠的平行高速以及相互之間的各種縱向聯絡線也將隨之修建,對於大幅度改善沿線地區的公路交通網絡體系,進而促進相關地區經濟環境整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單單一條路其實不算什麼,路網體系才是最強大的

(黑色為G7,紅色為主要並行線路,紅色虛線為主要聯絡線)

(地圖來自map.tianditu.gov)▼

是谁把新疆和首都紧紧连在一起?

G7的修建,只是起點,不是終點。

G7主體貫通,不光意味著縮短了北京及華北地區去往西域的時空,它也縮短了華北地區去往河西走廊沿線的時空。反之,它也縮短了新疆去往衛寧平原以及河套地區的距離,同時還開闢出了一條新疆去往東北地區最為便捷的通道,號稱“三北大通道”。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