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你知道臺灣有個“中國時報”嗎?

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就像紐約有個紐約時報,臺灣也有個“中國時報”,這個報紙的名稱就代表了臺灣人當年有多認“中國”這兩個字。“中國時報”在大陸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講到“中天電視”可能知道的人就多了點,如果講到中天電視出品的《康熙來了》那就無人不知了。“中天電視”正是“中國時報媒體集團”——簡稱“中時媒體集團”的其中一員。

1950年,“臺灣報業之父”餘紀忠創辦《徵信新聞》,主要內容為“報道物價指數”。1960年,《徵信新聞》改名為《徵信新聞報》,成為綜合性報紙,並更新機器,增加新式電訊設備,擴大海外新聞通訊網。並與西德等八家報紙締結姊妹報。1968年啟用遠東首部彩色輪轉印報機,開創中文報紙由黑白時代進入彩色時代的里程碑,是亞洲第一份彩色報刊。1968年9月1日,《徵信新聞報》更名為《中國時報》。

很快的,它就成立了其他種類的報紙,如《工商時報》、《中時晚報》、《時報週刊》、《中時電子報》等媒體。1986年8月18日,《中國時報》發行量突破120萬份。從此,中國時報就朝報紙、雜誌、書籍、網絡、電視、旅遊、整合營銷等多元化發展,正式變成“媒體集團”。

2002年,中時集團也把“中天電視”納入旗下。中時集團旗下的“時報文化”也是臺灣非常有名的出版社,出版過無數好書,它也是臺灣第一個股票公開發行的出版社。

除了搞媒體本業外,中時集團一直以“日本讀賣新聞集團”為學習的對象,也跨足許多相關領域產業。它所舉辦的“時報廣告獎”為華文廣告圈中歷史最悠久的廣告獎,它甚至還經營體育,例如職業棒球隊“時報鷹”,可惜的是,因為涉入中華職棒簽賭放水案,成軍七年後解散。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還做旅遊!它和日本讀賣旅行社合作,主要經營高價位旅遊產品,也在1990年代起開始舉辦大型藝文展覽,如1997年的“黃金印象”特展,我還去看過呢。

但是2003年香港的八卦報“蘋果日報”登陸臺灣後,中國時報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2008年裁員一半,並把地方新聞停刊,更將報紙張數縮減為10張。也在這一年,賣“米果”的“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花了204億臺幣買下了中時集團,挽救了這個臺灣老字號媒體集團的頹勢。

在臺灣,現在的“中時媒體集團”是最支持統一的媒體勢力,它和“綠色”的媒體集團對抗,如民視和自由日報。它還有一個報紙,叫《旺報》,專門報道大陸的消息給臺灣人,我也有很多朋友在這邊服務,也非常支持統一。

目前,臺灣的中國時報還沒有辦到大陸來,希望有一天,北京也可以看到《中國時報》,而且是報道全中國的新聞!

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