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的发现,使珍藏了1000多年的唐皇室瑰宝重现于世。地宫共出土金银器121件(组),其中100余件为唐懿宗、唐僖宗父子所供奉。这批金银器有唐代宫廷作坊文思院打造的御用品,也有江南地区的贡品。其高超的制作技术、丰富的器物造型、精美的装饰图案反映了唐王朝发达的金银工艺和奢华的宫廷生活。这批金银器中包含了一批茶具,如银笼子、茶碾子、茶罗子、银盐台等,是研究唐后期饮茶方式和茶道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由两个半球组成,以合页铰链相连,由钩状司前控制开合。下半球内装有两个同心圆机环和一个盛放香料的香盂。大的机环与外层球壁连接,小机环分别与大机环和香盂相连。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使用时,由于香盂本身的重力作用和两个同心圆机环的机械平衡,无论香球如何滚动,里面的香盂都可以保持水平状态,香灰不会倾撒。香囊通体为镂空的阔叶纹样,上下球体均饰五朵双蜂纹团花,冠饰四蜂纹团花,球底饰折枝团花,香气就是通过这些镂孔袅袅散发出来的。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法门寺物帐》在记录金银器时两次提到有『香宝子二枚』,总共有4枚,分别为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2枚和鎏金伎乐纹银香宝子2枚。关于其用途,有人认为是唐懿宗、唐僖宗为迎送佛真身而供奉的配套茶具中的贮藏器。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发掘报告称可能是熏香与医疗有关的器物。实际上,《法门寺物帐》是将香炉与香宝子一起登录的,说明它们可能是一套。这件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是盛香之器具。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及炉台,炉底有同心圆旋痕并錾刻:『咸通十季,文思院造八寸银金花香炉一具,并盘及朵带环子全共重三百八十两。匠臣陈景夫、判官高品臣吴弘慤、使臣能顺』。外底錾文『三字号』,盖内沿錾文『一字号』。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这套香炉及炉台是唐懿宗专为供奉佛骨所造,熏炉可置于炉台之上组合使用。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出土时,炉内不仅置香匙,还残留有涂香等物。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法门寺物帐》记有『香炉一副并台盖朵带共重三百八十五两』,两相对照,分量基本相符,其名称可以确认无疑。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钣金成型,纹饰鎏金。盒体呈菱弧型,直壁,浅腹,平底,圈足。盒盖、盒身形制相同,上下对称,以子母口相扣合。盖面高隆,边缘饰一周莲瓣纹,盖面以连珠组成一个委角菱形布局,其内錾刻两只腾跃的狮子,四周衬以西番莲和缠枝蔓草,施鱼子纹地。圈足呈喇叭形,与盒底焊接。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盒盖内底墨书『内库』2字。盒底外壁竖錾4行33字:『进奉延庆节金花陆村方合壹具,重贰拾两,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臣李进。』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鎏金双凤衔绶纹御前赐银方盒,捶揲成型,纹饰鎏金。盒体成扁方形,直壁,浅腹,平底,圈足。盒盖与盒身形制相同,上下对称,以子母口扣合。高隆的盖面边缘饰一圈莲瓣,中心錾饰口衔绶带、相对翱翔的双凤团花,角隅饰十字绶带花结纹样。盒侧上下散点扁形团花。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盒底内、外有同心圆旋痕。盖面墨书『随真身御前赐』6字。盒底外壁坚錾『诸道盐铁转运等使臣李福进』12字,旁錾『内府』两字。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玻璃茶盏及茶托,淡黄色,透明,稍泛绿色,有小气泡,内外壁光洁。茶碗与宋代耀窑中的小平底侈口碗相似,系典型的北方瓷碗形状,因公元9世纪饮茶之风尚未西传,故茶具应为国产玻璃无疑,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玻璃茶具。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按地宫内出土《法门寺物帐》载:『调达子一对,稜函子三,玻璃钵子一枚,玻璃茶碗柘子一副,玻璃叠子十一枚』,可知这套茶具是唐僖宗于公元874年供奉给释迦牟尼佛指舍利的。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吃茶时,必须将茶饼碾碎,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碢轴为碾茶所用。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茶槽架底座錾刻:『咸通十年文思院造银金花茶碾子一枚并盖,共重廿九两。匠臣邵元、审作官臣李师存、判官高品臣吴弘慤、使臣能顺。』辖板等处有刻文『五哥』『十六字号』等字样。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同出的鎏金团花碢轴,轴面錾文『碢轴重一十三两』『十七号字』,并刻有『五哥』字样。轴杆为两端细中间粗,一端錾刻『十七字号』及『五哥』字样。『五哥』为唐懿宗小名。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鎏金银龟盒是一种可以开启盛放茶叶的容器。造型仿龟状,龟首昂起、尾向下弯曲、深腹、平底左足前掌履地,似在向前行走。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盒由上下两部分组成,龟甲为盖、龟腹为盒,龟盖内侧焊有椭圆形借接口,构成子口架,使龟盖和腹扣合紧密。龟腹、四足中空,系用一银片钣金压模成型。另用银片压模出管状龟颈,插入龟内,并且和龟体焊接。更为巧妙的是以镂空手法表现出龟的鼻孔与豆粒状眼睛,既逼真又有透气的实用性。也有学者考证其为香具,定名鎏金银龟香炉。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金银丝结条笼子也是一件茶具。中国饮茶法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粥茶法、末茶法和散茶法三个阶段。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唐以后,粥茶法渐为世人不取,这时贵用茶笋、茶芽,春间采下,蒸炙捣揉,和以香料,压成茶饼。茶饼平时要悬挂高处,凉爽通风,保持干燥。取用时还要焙烤,将放置茶饼的笼子置于炭火上方,焙去茶叶中的水汽,以保持其色、香、味,然后再将烘烤后的茶饼碾碎成末进行煎煮。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鎏金卷草纹长柄银勺为烹茶时击沸汤面之工具。捶揲成型,纹饰鎏金。勺面微凹,呈卵圆形,勺柄扁长,上宽下窄,柄上段套箍银片。柄面自上而下分别錾饰三段蔓草纹,其间以凸起的莲蕾作界。柄背光素,中部束錾『重二两』并有刻划『五哥』字样。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碾出的茶末要过罗。罗细则茶浮,因而对罗孔的粗细有严格的要求。鎏金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呈长方体,由盖、罗、屉、罗架、器座组成。盖面錾饰两只首尾相对的飞天,罗架两侧刻饰头束髻,着褒衣的执幡驾鹤仙人。罗、屉均作匣形。罗分内外两层,中夹罗网。屉面饰流云纹,有环状拉手。罗架下焊台形器座,座上有镂空的桃形壸门。座底錾刻:『咸通十年文思院造银金花茶罗子一副,全共重卅七两。匠臣邵元、审作官臣李师存、判官高品臣吴弘慤、使臣能顺。』另有『十九字号』錾文两处,墨书、划刻『五哥』各两处。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盘丝座葵口素面小银盐台,钣金成型,五曲葵口,平底,浅腹。腹壁竖錾五条凸棱,烟台座以银丝盘曲三周,与盘底焊接。根据《茶经》记载,唐代饮茶必须加盐等佐料,其台盘上应该是放盐的。

法门寺地宫佛宝展现出的大唐风华


注1: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注2:文字参考展览说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