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從小是“別人家孩子”的她入學後崩潰:你那麼累,沒人心疼你吧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Jenny Lu,六歲從中國移民美國,從小到大她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順利進入常春藤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然而,今年8月入學僅僅三週,她就選擇退學回家。這是為什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她現在怎麼樣了?

Jenny Lu:

本文由Jenny Lu首發於《赫芬頓郵報》。

從小是“別人家孩子”的她入學後崩潰:你那麼累,沒人心疼你吧

Jenny Lu, 圖源:赫芬頓郵報

01

8月底,我收拾行囊,對賓夕法尼亞大學道別,那時候,我才剛搬進一年級新生宿舍幾周。我回到馬薩諸塞州梅德福市的家,震驚了我的家人和朋友,每個人,包括我自己,都想知道我哪裡出了問題。

十幾年前,我6歲的時候,與媽媽和年長我不少的哥哥一同從中國移民美國,移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我獲得美國的教育和工作機會。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我全神貫注於書本和作業,孜孜不倦地努力成為最好的學生。我的中小學老師都說我“聰明絕頂”。我的高中老師告訴媽媽,我的前途一片光明。在全校同一年級300多名學生中,我排名第四;我是學校最大的社區服務計劃主席;我的SAT成績也非常好。

我曾是“模範少數族裔生”。在這裡和在中國,我一直都是媽媽的朋友們告訴自己孩子要學習的成功典範。他們說:“你應該像Jenny,學習成績很好,會上好大學,會找到好工作,會賺很多的錢。”這就是中國人對成功的定義。因此,當我去年12月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的時候,每個人都認為這對我是天大的好事。

02

但是,他們看到的是一種幻覺,離現實不能再遙遠的錯覺。許多夜晚,我無法入睡;當我有時間睡覺的時候,我卻需要藥物來治療失眠。我不是唯一一個。我看到很多人,特別是年級中的優等生,他們中很多人是我的好朋友,都被獲得好成績的巨大壓力陰雲所籠罩。我相信,正是這種壓力驅使像我這樣的學生在學業上表現優異,但這也是這種壓力不斷地壓抑著我們。它(壓力)來自父母、體系,以及我們自己。

我內心深處知道,我只是沿著期望所設定的道路在走。我在一步步實現父母所定義的財富和成功。

被大學錄取後,我戴上激動和興奮的偽裝,就像別人為我激動和興奮一樣。然而,在內心,即將到來的秋天使我充滿了恐懼感,因為我深深地知道我只是沿著期望所設定的道路在走。我在一步步實現父母所定義的財富和成功。儘管我不確定自己的道路在何方,夢想是什麼,但我知道如果繼續遵循別人,我將永遠找不到自己的道路和夢想。

我感覺我們整個社會對變得越來越漠然,學生所面臨的抑鬱和疲憊被視為完全正常的事情。隨著大學申請競爭的日益激烈,父母給孩子施加更大的壓力,迫使他們更努力地學習,實現進入精英名校的目標。

我相信這在中國和亞裔家庭中尤其普遍。當我的第一次SAT考試分數低於預期時,我的家人迫使我參加強化課程,提高自己的分數。請家教在我的朋友圈和中國家庭中是非常常見的,不僅是SAT考試,還包括作業、論文寫作、大學面試準備,以及所有可以幫助孩子進步的事情。圈子之外,看到非亞裔家庭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的寬容度,我感到非常嫉妒。圍繞著學校和大學的壓力存在於每個文化,但感覺在很多亞裔家庭中尤為嚴重。

我從未表達過自己感受到的壓力。我家從來沒有認識或討論心理健康問題。實際上,我甚至不知道怎麼用中文說“心理健康”。我已經習慣去內化這些情緒,獨自應對它們。但問題是,這些情緒糾結並沒有得到化解,而是被積壓封存了起來。我的許多亞裔朋友都承認感同身受。

我甚至不知道怎麼用中文說“心理健康”。我已經習慣去內化這些情緒,獨自應對它們。

03

當我身處賓夕法尼亞大學時,在宿舍,課堂和校園裡,我才真正知道那不適合我。最初的幾天裡,我穿梭在不同的教室、食堂、休閒娛樂區域,甚至是費城(注:賓夕法尼亞大學所在城市),我都無法想象自己在那裡再待一天,更不用說未來的四年。我的精神狀態一直很低落,最後我決定在學術顧問的幫助下離開學校。學術顧問支持我的決定,並給了我勇氣把真相告訴媽媽。我們三個人坐在一起,很多年來第一次,我和媽媽交流了各自的感受。

我告訴媽媽,我不會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感到幸福或充實,我需要暫時擺脫學業壓力。她告訴我,作為移民,她迫使我一直走的路是她唯一知道的一條道路,她只是希望我能得到最好的。在學術顧問的幫助下,媽媽接受了常春藤盟校之外還存在機會,這可能意味著另一所學校,或是間隔年(gap year),或是其他。那是一次非常困難、情緒波動的對話,但讓我放心的是,在媽媽的期望下,是愛和善意。知道媽媽即使在失望的時候也會支持我,幫我在遭遇挫折的時候繼續前行。

在我待在家裡的幾周裡,我一直在工作,做志願服務,與我愛的人一起共度時光,並對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和想要做的事情進行認真嚴肅的重新評估。儘管目前仍然沒有明晰的答案,但我知道我不想去哪裡和不想做什麼。更重要的是,我不再有極度的緊迫感,必須馬上把問題“全部解決”。

這並不是說我沒有野心。我將在明年春季或秋季再次申請大學,但這次會有所不同。它(大學)可能不是我家人的第一選擇,但我知道我會從自己喜歡的領域畢業,並讓我的家人為我感到自豪。我想告訴其他同齡人,無論你是在申請學校,還是對目前的學校感到不滿,你都不要拘泥於這一個選擇。如果你不知道哪個大學適合自己,或者不知道想要從事什麼職業,那麼停下來,休息一下。

我知道我為自己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我只有18歲,我有足夠的時間。

支持Jenny的看法

為了上名校,為了所謂的幸福人生,我們究竟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同時也感到輕鬆,慶幸Jenny能正視自己心靈的疾病,及時回家“療傷”。因為還有太多人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隱忍、壓抑著,最終親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贏得人生大獎的戰鬥從孩子很小時就已經打響了,近期公佈的一些報告聽上去都令人難以置信。比如說,讓嬰兒沉浸在古典音樂中以提高他們的智力,用電腦和“益智”玩具將路還走不穩的小孩團團包圍。家長們花大價錢聘請顧問幫自己家路還走不穩的小孩備戰,決定孩子是否能被“對”的學前班、幼兒園或小學錄取的“決定性”面試以及對小孩子玩耍時的觀察,而只有進對了學前班、幼兒園和小學才能確保孩子能進“對”的初高中、大學、研究生院,乃至繼續攻讀更高的學位。這些顧問會教小孩如何在面試過程中和麵試官保持眼神上的交流,之後在面試官觀察自己玩耍時,如何在展現出領導才能的同時不忘與其他小朋友分享。進入學前班、幼兒園和文法學校的競爭可謂超乎想象的激烈,數據表明錄取率甚至低於哈佛大學的錄取率。

從小是“別人家孩子”的她入學後崩潰:你那麼累,沒人心疼你吧

而一旦進入了“對”的學校,學生會被學校老師、校外家教老師推著往前走。如果學業上出現困難,家長還會請來學習專家教他們如何用最高效的方法學習。制定好的學習時間表和大量操練讓學生不光白天要在學校學習,回到家還要學到深夜。即使父母的初衷再好,對學生來說這也是一種嚴酷的壓力。其實,大多數父母都是為自己家孩子好,擔心他們會被其他表現更優異的同齡人比下去。

過去,體育、音樂、舞蹈和其他消遣活動都是大受孩子們歡迎的休閒方式,是用來放鬆和解壓的時間。但現在情況大不一樣了:訓練孩子從事前述活動都是為了爭取大學獎學金或專業合約。因此,孩子必須從小就開始訓練,甚至一上小學就得開始。請專業老師輔導、參加相關主題夏令營,參加每週訓練和比賽佔據了孩子太多時間,幾乎是他們全部的休息時間。甚至連“玩耍時段”也常常會被事先規劃好,就只能和“志趣相投”的有益玩伴一起參加指定好的某些“具教育意義”的活動。現在的孩子已經不知道暑假為何物了。每天的快節奏已經不允許現在的孩子們簡簡單單無憂無慮地“只做個孩子”了,甚至給這些孩子長成大人的時間也少得可憐。

面對當今快節奏的成長步伐,一些學生明顯被重壓壓得喘不過氣來,繼而開始酗酒或開始做其他一些自我毀滅行為。為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初高中和大學中的諮詢服務也越開越多。如今,就連那些最成功的學生,那些斬獲各類大獎的“好學生”也會退一步反思一路走來的種種,懷疑自己付出的這一切是否值得。那些三四十歲的專業人士,例如醫生、律師、學者、商人等有時會覺得自己好像稀裡糊塗地贏了這場令人困惑的人生訓練營。

有人說他們之所以從事現在所從事的職業完全是出於滿足其他人對他們的期望,還有人表示他們糊里糊塗地就從事了自己現在所從事的職業,從來沒停下腳步思考過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份工作。這些人通常會說他們錯過了自己整個青春年華,也從沒能活在當下,而是永遠在追求未來某個虛無縹緲的目標而已。

追求完美和成功,走一條“正確”而穩妥的道路,是許多中國父母對於兒女的規劃和展望。而父母對於成功的定義,似乎都有一個公式:成績名列前茅,課外活動拿獎,大學富有聲望,工作體面高薪。只要照著這個公式,就可以過上安穩又舒適且人人羨慕的生活。但人生不是一道待解的考題,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公式可循,將人生公式化的結果,就是孩子的個性、創造力和所有的情感需求被忽略和壓抑,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成為流水線上的合格產品。

如同本文作者所說,媽媽的期望是出於愛和善意,在競爭的社會中,我們的孩子需要具備競爭意識和生存能力。但當教育競爭是以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為代價的時候,我們需要不停追問的問題是:犧牲幸福的童年換取將來的成功是不是值得?一個人可不可以不成功?教育的目的是生產出一個個完美的商品,好獲得他人的豔羨和讚美嗎?

而當我們深入挖掘追求成功的表象的時候會發現,雖然每個家庭,每種文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都各有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希望孩子能有選擇的自由,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吐槽的Jenny聲音

對於Jenny開學短短三週就決定離校,也有人表示不可思議。他們對此吐槽如下:

8月底,我收拾行囊,對賓夕法尼亞大學道別,那時候,我才剛搬進一年級新生宿舍幾周。我回到馬薩諸塞州梅德福市的家,震驚了我的家人和朋友,每個人,包括我自己,都想知道我哪裡出了問題。

我告訴媽媽,我不會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感到幸福或充實,我需要暫時擺脫學業壓力。

Jenny:你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優秀學生,身經百戰!賓大開學才三個星期,還沒有一次考試,壓力真有這麼大?

“當我身處賓夕法尼亞大學時,在宿舍,課堂和校園裡,我才真正知道那裡不適合我。最初的幾天裡,我穿梭在不同的教室、食堂、休閒娛樂區域,甚至是費城,我都無法想象自己在那裡再待一天,更不用說未來的四年。”

Jenny:你的家鄉離費城並不遠,就算申請賓大前沒有訪問過校園、你在ED錄取後可以參加學校安排的新生活動。即使錯過這些活動,你肯定研究過學校官網、看過很多其他資料、也與校友深入交流過。為什麼短短几周就感覺如此“不適合”,這從何說起呢?

我將在明年春季或秋季再次申請大學,但這次會有所不同。它(大學)可能不是我家人的第一選擇,但我知道我會從自己喜歡的領域畢業,並讓我的家人為我感到自豪。我想告訴其他同齡人,無論你是在申請學校,還是對目前的學校感到不滿,你都不要拘泥於這一個選擇。如果你不知道哪個大學適合自己,或者不知道想要從事什麼職業,那麼停下來,休息一下。

Jenny:賓大有四個本科學院、除了文理學院、還有商學院、工程學院和護理學院,專業不計其數,難道其中沒有一個領域或專業是你喜歡的?你今後重新申請的任何其他學校,很難想象出還有什麼專業比賓大所能提供的更令你滿意!不知道從事什麼職業?難道不應該是在大學期間開始探索嗎?其他大學難道就沒有壓力?

在我待在家裡的幾周裡,我一直在工作,做志願服務,與我愛的人一起共度時光,並對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和想要做的事情進行認真嚴肅的重新評估。

儘管我不確定自己的道路在何方,夢想是什麼,但我知道如果繼續遵循別人,我將永遠找不到自己的道路和夢想。

Jenny:你不認為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幫助你找到自己的道路和夢想嗎?那你為什麼還要重新申請大學?

結語:

從小是“別人家孩子”的她入學後崩潰:你那麼累,沒人心疼你吧

人生在世,毫無例外將經受生活的磨難。無論是沉重的學習、還是繁忙的工作、抑或人際關係,都會對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擾。你能夠克服多大的困難,承受什麼樣的磨難,很大程度將決定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真誠地希望本文主人公Jenny成功走出陰影,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和生活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