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鄧州市“千村萬塘”綜合整治綜述

鄧州市“千村萬塘”綜合整治綜述

鄧州市林扒鎮閆東村整治後美麗的坑塘 王 鑫

坑塘碧波如鏡,溝渠碧水清流,白鷺悠然盤旋,魚蝦嬉戲淺底……這是鄧州市劉集鎮餘家村稻蝦混養基地呈現的美景。“以前這裡雜草叢生,垃圾遍地。後來清走垃圾和淤泥,打造稻蝦混養產業基地,成為貧困戶和村集體經濟增收的‘源頭活水’。”周圍的居民忍不住為坑塘整治點贊。

以“千村萬塘”綜合整治為重要抓手推進鄉村振興,鄧州市在去年的全省人居環境檢查中,位居全省第四名、南陽市第一名,今年全市“四水同治”、“千村萬塘”綜合整治暨廁所革命現場會在鄧州召開……美麗的新家園不僅讓許多外出返鄉的鄧州人讚歎不已,也吸引了不少來自外縣的參觀取經者。

細化責任 因塘施策

鄧州是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經過這裡,水資源豐富。面對點多、線長的實際,鄧州市把坑塘整治工作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內容和抓手,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工程和突破口,主要領導堅持高站位、高標準,統籌謀劃,科學決策,穩步推進坑塘治理。

該市成立了“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綜合整治工作指導意見文件,明確領導分工,細化部門職責,制定全市兩年整治規模,細列了年度工作計劃和部門職責。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由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辦公室牽頭,農業農村、住建、水利等部門和各鄉鎮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科學合理的指導方案,落實責任,明確了治理標準和時間節點,細化了部門責任和鄉鎮任務,全面推進“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作。

“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鄧州市立足實際,堅持問題導向,樹立有解思維,對照坑塘名單進行全面摸排,因“坑”制宜、分類治理、綜合施策,最大限度地改舊為新,變廢為寶。該市邀請水利專家按照生活型、生產型、生產生活型標準進行分類規劃指導,明確了目標任務、整治標準、主要措施。

為了進一步推進“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作,鄧州市又結合脫貧攻堅印發了《關於貧困村“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程獎補措施的實施意見》,對全市107個貧困村的192座坑塘進行整治。同時,將全市閒置土地清理、街頭巷道硬化、房前屋後綠化、鄉村文化挖掘等工程同步推進,讓鄉村既有顏值,又有“氣質”,同時帶動村民增收。

對標對錶 分步實施

鄧州市通過與脫貧攻堅、農村環境整治等工作相結合,全力打贏“碧水保衛戰”。分管領導和具體工作人員及時跟進,決心通過“三步走”,按照時間節點組織推進,為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生態旅遊打下基礎:

第一步,清理治汙。全市組織清理垃圾,清淤治水,綠化岸坡,加強水系管護,逐步從源頭解決垃圾和汙水治理問題。

第二步,景觀提升。以水為主題,把村落附近的坑塘打造成公益性景觀坑塘,把往昔的汙水溝打造成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的特色景觀遊園和微型遊園,讓群眾共享生態文明成果。

第三步,綜合利用。對治理後的坑塘,各村鎮根據實際,靈活採取對外承包方式,進行垂釣、養鴨、養魚、種藕,周邊規模種植經濟林等,發展新型農村觀光旅遊業,打造鄉村旅遊特色品牌,確保坑塘能夠充分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對長期有水的坑塘,鄧州市組織清除周邊雜草,種植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水中養魚,既產生經濟效益,又淨化水質。同時硬化美化塘岸,安裝圍擋,豎立防溺水警示牌,在附近安裝體育健身器材,供村民鍛鍊身體。對有黑臭水體的坑塘,則在清除汙水、垃圾、淤泥的基礎上,注入清水,促使生態根本好轉。

鄧州市各村鎮對坑塘整治後,又對外承包發展養殖業,發展稻蟹混養、稻蝦混養,提高了村民收入。全市計劃在7個鄉鎮推行7100多畝的稻蝦混養、稻蟹混養和魚類養殖等,不少坑塘又恢復了生機。

“南水北調渠首保護區內,嚴禁使用農藥、化肥,這非常適合發展稻蝦混養,因為養殖小龍蝦不能投放農藥、化肥。”在高集鎮千畝稻蝦混養基地內,河南楚豫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顧問範恆品說,除了有機稻米的收入外,小龍蝦每畝能收入6000多元。記者瞭解到,餘家村稻蝦混養項目產業直接幫扶帶動附近8個自然村163戶,每戶每月可以分紅500元,已發放扶貧款8.15萬元。同時帶動附近30名村民在此務工,其中包含10餘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

截至目前,鄧州市以整合市鄉財政資金、社會融資和群眾自籌等形式籌資6000餘萬元。其中,專項資金3400萬元,其他資金2600餘萬元。已完成1678座坑塘整治,超出年度目標3%。其中穰東、九龍、裴營等鄉鎮通過多策並舉實施“千村萬塘”工程,成效尤為顯著。

建立機制 長效管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鄧州市鼓勵村民承包坑塘,使閒置的資源活起來,最大限度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該市著眼長遠,對坑塘整治工作不斷強化督導檢查,著力鞏固成效。今年以來,先後多次組織觀摩活動,學先進,促後進;明確管護主體和管護責任,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跟蹤複查,防止死灰復燃。

“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實施關鍵靠各村,全市堅持“誰整治、誰受益”的原則,宣傳動員村幹部實現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轉變,鼓勵發揮民間投資作用,優先選擇群眾基礎好、條件成熟、投資少、見效快的坑塘作為突破口,率先啟動,積極樹立典型示範。高集鎮呂堂等村把丹江水引入村內坑塘,發展稻蝦混養、稻蟹混養,發展生態農業,取得突出成效。

坑塘整治竣工驗收後,鄧州市計劃明確管理主體、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員,將坑塘管理納入“河長制”體系,實行“塘長制”,確保坑塘產權明晰、管護到位、發揮效益。對公益性坑塘,明確管護主體、管護責任,要求村組幹部帶頭落實專人管護;對經濟性坑塘,採用租賃、承包等方式,確定管護主體,以承包收入彌補公益性坑塘管理經費不足。通過二者結合,建立良性的運行管理機制,確保坑塘持久發揮效益。

推行“塘長制”,將坑塘管理納入“河長制”體系。各鄉鎮將每個坑塘定位編號,統一製作標牌並公示,標牌內容包括坑塘編號、位置、面積、功能、塘長姓名及管護責任等。

鄧州還明確了考核獎懲機制,按照“定職責、定人員、定目標、定考核”的原則,將考核成績量化,納入年終評先評優工作體系,對管護好的鄉鎮予以表彰,對管護不到位的鄉鎮通報批評。

通過不懈努力,目前鄧州市各鄉鎮逐步實現坑塘水清、坡平、岸綠、景美,讓群眾在夏秋時節能聽得見蟬唱蛙鳴,看得見荷塘月色,感受到美麗鄉村的魅力。下一步,鄧州市還將繼續嚴格落實坑塘整治工作部署,進一步細化工作舉措,完善工作方案,壓實工作責任,全市動員、全民動手、全員參與,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讓“中原天府、丹水明珠”大放異彩。(來源:南陽日報 李仰嶠 通訊員 張國棟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