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邓州市“千村万塘”综合整治综述

邓州市“千村万塘”综合整治综述

邓州市林扒镇闫东村整治后美丽的坑塘 王 鑫

坑塘碧波如镜,沟渠碧水清流,白鹭悠然盘旋,鱼虾嬉戏浅底……这是邓州市刘集镇余家村稻虾混养基地呈现的美景。“以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后来清走垃圾和淤泥,打造稻虾混养产业基地,成为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源头活水’。”周围的居民忍不住为坑塘整治点赞。

以“千村万塘”综合整治为重要抓手推进乡村振兴,邓州市在去年的全省人居环境检查中,位居全省第四名、南阳市第一名,今年全市“四水同治”、“千村万塘”综合整治暨厕所革命现场会在邓州召开……美丽的新家园不仅让许多外出返乡的邓州人赞叹不已,也吸引了不少来自外县的参观取经者。

细化责任 因塘施策

邓州是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这里,水资源丰富。面对点多、线长的实际,邓州市把坑塘整治工作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和突破口,主要领导坚持高站位、高标准,统筹谋划,科学决策,稳步推进坑塘治理。

该市成立了“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综合整治工作指导意见文件,明确领导分工,细化部门职责,制定全市两年整治规模,细列了年度工作计划和部门职责。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牵头,农业农村、住建、水利等部门和各乡镇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落实责任,明确了治理标准和时间节点,细化了部门责任和乡镇任务,全面推进“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作。

“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邓州市立足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有解思维,对照坑塘名单进行全面摸排,因“坑”制宜、分类治理、综合施策,最大限度地改旧为新,变废为宝。该市邀请水利专家按照生活型、生产型、生产生活型标准进行分类规划指导,明确了目标任务、整治标准、主要措施。

为了进一步推进“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作,邓州市又结合脱贫攻坚印发了《关于贫困村“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程奖补措施的实施意见》,对全市107个贫困村的192座坑塘进行整治。同时,将全市闲置土地清理、街头巷道硬化、房前屋后绿化、乡村文化挖掘等工程同步推进,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同时带动村民增收。

对标对表 分步实施

邓州市通过与脱贫攻坚、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结合,全力打赢“碧水保卫战”。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及时跟进,决心通过“三步走”,按照时间节点组织推进,为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打下基础:

第一步,清理治污。全市组织清理垃圾,清淤治水,绿化岸坡,加强水系管护,逐步从源头解决垃圾和污水治理问题。

第二步,景观提升。以水为主题,把村落附近的坑塘打造成公益性景观坑塘,把往昔的污水沟打造成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特色景观游园和微型游园,让群众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第三步,综合利用。对治理后的坑塘,各村镇根据实际,灵活采取对外承包方式,进行垂钓、养鸭、养鱼、种藕,周边规模种植经济林等,发展新型农村观光旅游业,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确保坑塘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长期有水的坑塘,邓州市组织清除周边杂草,种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水中养鱼,既产生经济效益,又净化水质。同时硬化美化塘岸,安装围挡,竖立防溺水警示牌,在附近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供村民锻炼身体。对有黑臭水体的坑塘,则在清除污水、垃圾、淤泥的基础上,注入清水,促使生态根本好转。

邓州市各村镇对坑塘整治后,又对外承包发展养殖业,发展稻蟹混养、稻虾混养,提高了村民收入。全市计划在7个乡镇推行7100多亩的稻虾混养、稻蟹混养和鱼类养殖等,不少坑塘又恢复了生机。

“南水北调渠首保护区内,严禁使用农药、化肥,这非常适合发展稻虾混养,因为养殖小龙虾不能投放农药、化肥。”在高集镇千亩稻虾混养基地内,河南楚豫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顾问范恒品说,除了有机稻米的收入外,小龙虾每亩能收入6000多元。记者了解到,余家村稻虾混养项目产业直接帮扶带动附近8个自然村163户,每户每月可以分红500元,已发放扶贫款8.15万元。同时带动附近30名村民在此务工,其中包含1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

截至目前,邓州市以整合市乡财政资金、社会融资和群众自筹等形式筹资6000余万元。其中,专项资金3400万元,其他资金2600余万元。已完成1678座坑塘整治,超出年度目标3%。其中穰东、九龙、裴营等乡镇通过多策并举实施“千村万塘”工程,成效尤为显著。

建立机制 长效管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邓州市鼓励村民承包坑塘,使闲置的资源活起来,最大限度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该市着眼长远,对坑塘整治工作不断强化督导检查,着力巩固成效。今年以来,先后多次组织观摩活动,学先进,促后进;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跟踪复查,防止死灰复燃。

“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实施关键靠各村,全市坚持“谁整治、谁受益”的原则,宣传动员村干部实现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鼓励发挥民间投资作用,优先选择群众基础好、条件成熟、投资少、见效快的坑塘作为突破口,率先启动,积极树立典型示范。高集镇吕堂等村把丹江水引入村内坑塘,发展稻虾混养、稻蟹混养,发展生态农业,取得突出成效。

坑塘整治竣工验收后,邓州市计划明确管理主体、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将坑塘管理纳入“河长制”体系,实行“塘长制”,确保坑塘产权明晰、管护到位、发挥效益。对公益性坑塘,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要求村组干部带头落实专人管护;对经济性坑塘,采用租赁、承包等方式,确定管护主体,以承包收入弥补公益性坑塘管理经费不足。通过二者结合,建立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坑塘持久发挥效益。

推行“塘长制”,将坑塘管理纳入“河长制”体系。各乡镇将每个坑塘定位编号,统一制作标牌并公示,标牌内容包括坑塘编号、位置、面积、功能、塘长姓名及管护责任等。

邓州还明确了考核奖惩机制,按照“定职责、定人员、定目标、定考核”的原则,将考核成绩量化,纳入年终评先评优工作体系,对管护好的乡镇予以表彰,对管护不到位的乡镇通报批评。

通过不懈努力,目前邓州市各乡镇逐步实现坑塘水清、坡平、岸绿、景美,让群众在夏秋时节能听得见蝉唱蛙鸣,看得见荷塘月色,感受到美丽乡村的魅力。下一步,邓州市还将继续严格落实坑塘整治工作部署,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完善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全员参与,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让“中原天府、丹水明珠”大放异彩。(来源:南阳日报 李仰峤 通讯员 张国栋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