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足協新政非華裔球員2上1的背景下,已歸化的球員能否選擇放棄其歸化身份?當前國足你怎麼看?

片片木葉


根據國內的一些媒體報道,曝光了足協即將在下個賽季事實歸化球員的新政策內容草案,那就是每支中超球隊最多可以註冊兩名非華裔入籍球員,每場比賽僅可以上一名非華裔入籍球員,華裔入籍球員被視為本土球員,在註冊和上場方面沒有任何限制。足協新政非華裔球員2上1的背景下,已歸化的球員當然可以選擇放棄其歸化身份,這對於目前的國足來說,應該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對於歸化球員新政的草案內容,筆者的解讀認為,這是為了追求中超聯賽俱樂部的公平原則,對某些財大氣粗的俱樂部進行一定的限制,不能夠再讓金元政策在中超聯賽大行其道,包括此前的限薪令也是如此。除了對本土球員進行限薪,相信下個賽季開始之前,足協也會出臺對在中超踢球的外籍球員進行限薪。



眾所周知,如果足協放任歸化球員政策不管不問,那麼下個賽季,廣州恆大就是歸化球員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憑藉著廣州恆大雄厚的財力支撐,一口氣歸化了多名非華裔入籍球員,根據國內媒體報道包括艾克森、高拉特、阿蘭、費爾南多、阿洛伊西奧。如果廣州恆大在囤積了大量新老國腳的同時,還擁有這麼多的非華裔歸化球員,對於其他小成本經營的中超球隊肯定是不公平的。



就是放眼歐洲五大聯賽,相關的聯賽聯盟和足協,也都制定了一些俱樂部運行的公平原則。自打廣州恆大2011年進入中超聯賽以後,金元政策就開始大行其道,儘管在該政策的催化之下,很多大牌教練和球員登陸中超聯賽,卻也加重了一些中小俱樂部的運營成本,如此燒錢下去早晚有一天中超聯賽會崩盤。因此,足協新政非華裔球員2上1的背景下,已經被歸化的球員當然可以放棄自己的歸化球員身份,重新成為外援而存在。國足在使用歸化球員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餘地,實力肯定也會有所提升。


中國足球論道


“歸化球員”大軍壓境,恆大在新賽季會做怎麼調整?



中國足球走到了現階段,實力基本上在職業聯賽開始依賴是最弱的時期。以至於,拿出“開天闢地”的方式給中國足球助力,而“歸化政策”就是那一招“獨孤九劍”。歸化球員可以讓國足短時間獲得好成績,歸化球員可以彌補球隊架構性的缺陷,歸化球員可以吸引更多的球迷的關注。然而,在2019年拿下最多歸化球員的恆大,就會在新賽季陷入“幸福的煩惱”。



在隊中就有三位歸化球員,布朗寧、高拉特和艾克森,他們都有各自的牽絆。布朗寧因為改籍和隊內外援名額的關係,在上半賽季已經未能經常出場,也在下半賽季被剔除出了一線名單;高拉特在賽季中迴歸,卻帶上了一腿傷病直到賽季結束之前才與球隊合練。也因為恆大沒有給予他報名,即使入籍成功也未能在2019賽季登場。



艾克森,中國人在中超不算內援,這樣奇葩的情況在他披上國足戰袍的時候更加諷刺。以至於,他對於在自我認識來了迷茫,場上表現也在“內援和外援”之間來回切換。也就是說,按照之前網絡流傳的,關於歸化球員限制的內容,恆大擁有了不被限制的華裔球員布朗寧,和只允許非華裔球員的兩位高拉特和艾克森。三名在隊內的歸化球員,以及恆大原有的三名外援,球隊一下子就擁有六名非“純本土”的球員。當然,還沒有算費爾南多、阿洛伊西奧、阿蘭等歸化球員。如果“歸化大軍”都進入恆大陣中,必然會加速老球員退下火線,而年輕球員也會更多進入一線隊甚至被鼓勵留洋。




您的“訂閱”是我的動力,請大家“關注”本人的頭條號與其他回答,醫學與體育相結合是特色!一起支持中國足球


啟航帥


許家印老闆費盡心思要為國家隊爭得榮譽,運籌歸化幾位巴西外援來增加中國男足的實力,為能在世界盃亞洲區拿到世界盃的入場券,把歸化球員(巴西)集中到一起磨合成為強力的全華班,就是要增加國家男隊的實力打12強賽。中國足協拍腦門的新政,是不是要把恆大俱樂部整死不可,是不是要給打造世界第六大聯賽潑冷水啊,是不是給準備在中國舉辦的世俱杯大賽拆臺呢?不可想像,俱樂部為了中國足球的騰飛嘔心瀝血,可是他們(足協)卻百般阻撓,不知道用意何在?我猜,如果恆大把歸化都引到俱樂部,這樣其他俱樂部就沒有實力抗衡恆大隊,特別是上港隊受衝擊更明顯,"朝裡"的人眼看他們要吃虧了,所以馬上祭出"十二道金牌"來打壓恆大俱樂部,不讓恆大的歸化計劃"得逞"!


fuhe88847256


有一點,我覺得是值得大家討論的。非華裔球員2上1這個政策,會不會涉嫌與有關法律衝突,或者至少涉嫌歧視。歸化球員,有華裔血統也有非華裔血統,但都是取得了中國國籍的球員,也就是合法的中國公民。中國公民應該擁有的一切法定權利,歸化球員也有。一個行業的協會,是否有權出臺相關政策規定,剝奪某些公民的就業權利?法律界的人士應該出來討論討論,給個專業意見,以釋大眾疑惑。

人們對足協的印象,為什麼總是朝令夕改,一意孤行,一屆又一屆地繼承“傳統”?

歸化的政策才實施多久?如果要有限制的話,應該在當初出臺歸化政策時一併考慮。就因為是上一任的事,新上任的班子就該否定前事?每次換屆,總是推翻重來,政策的延續性從何談起?是為改而改嗎?

都說專業人幹專業事,按足球規律辦事。但做的卻沒說的好。聯賽U23政策也如是,人為的干預足球規律。如果年輕球員足夠有能力,別說踢聯賽,國家隊也能踢,當年的孫繼海,李鐵等,第一次踢國家隊20歲都不到。如果能力不到,強拉狠拔也沒用,反而拉低聯賽水平,還產生不公平競爭。

培養新人本是俱樂部自身的事,沒有新鮮血液,球隊時間一長就會斷層,青黃不接,成績難以為繼。這都是俱樂部自然而然承擔的責任,它為了球隊重建,自然就會補充新人,新人也就有了機會,這都是規律。新人通過正常競爭走向主力,得到鍛鍊,國家隊就有了選人的基礎。何須硬性規定,多此一舉?世界上哪個聯賽這樣干預過俱樂部用人?所謂專業性在哪裡?

至於已經歸化的球員,是否可以選擇放棄,這應該是球員自己的選擇,只要法律允許,放不放棄是他們的權利和自由。人往高處走,再正常不過了。

而現在的國家隊,正如金志揚指導所說,已經沒什麼希望了,大家平常心就好了。裡皮把這個看透徹了,哪怕讓你進了亞洲12強又如何?萬一,再萬一,奇蹟般進了卡塔爾世界盃,那又怎樣?

不信,回頭看看,02年進過日韓世界盃後,中國足球這十幾年水平長進了嗎?把當年打過世界盃的範大將軍,氣得直說,越南都敢輸,臉都不要了。

進了一次世界盃,就是為了越來越不要臉?還是當年為了進入世界盃,把未來的臉都用光了?




體壇愚夫錄


裹足不前,內鬥不止,依然如故,一地雞毛。

是在為利益所得者背書,還是要打破壟斷,中國的足協和各大聯盟之間又一場暗戰,在這場博弈中恆大上港,北京國安。到底誰得利誰失意呢?

中超真的有意義嗎?當國家隊在世界盃預選賽賽場屢屢出盡洋相,臉面丟盡之際,中超還在為一已利益拼命的死懟,我不知道這樣的聯盟,如此新足協與過去有什麼分別。

以前是每任領導一個幾年計劃,光說不練假把式,空話套話成堆的官僚機構,如今就要為一已私利爭破頭,改了嗎,是的,廟拆了,換了一座新的,結果依然如故。

這個政策出臺,從聯盟的角度來看,似乎有積極的意義,因為把恆大掐死了,其他俱樂部得到公平的機會,中超聯賽依然如火如荼,激烈如故,可是,間接的把歸化球員的路堵死了,

從當下國足的情況看,十年內青訓絕對不可能有成果,5年以內中國足球若想登上國際舞臺,只能依靠歸化球員,這是中國足球的現實決定的。想能讓國足衝進2022年的世界盃,讓中國球迷高興一時,就只能是歸化倒底。這是大局也是共識。

所以現在就為了中超聯賽一個破冠軍,為了所謂的幾家國字號企業贊助的球隊,拿到比賽公平,去限制恆大已經成型的歸化,個人覺得毫無必要,可以設定一個3-5年的期限,再來執行這個政策,畢竟,已經花了這麼多錢歸化了,現在要讓他泡湯,這種損人不利已的事,有意義嗎。

中超提高水平的目的,是為國足提高水平服務的,否則如此燒錢的破聯賽,有什麼必要辦下去,更沒必要讓國資企業參予其中,讓私營企業家按市場規律去辦就行了。

恆大依靠歸化政策,搶簽了一大批的歸化球員,在中超的競爭中佔據絕對優勢,又怎樣,一箇中超冠軍而已,沒什麼了不起的,對俱樂部不公平嗎?顯然是不合理的,可是又怎樣呢?

中國足球最高的訴求是國足,那麼球迷的心聲你們聽沒聽到,中國球迷只是想看到中國國足去贏球,至於你恆大也好上港也好,北京國安也好,誰拿冠軍無所謂吧。

從目前出臺的政策,我看不到一點可以促進中國足球進步的地方,限薪不過是重申之前和政策,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笑談而已,球員依然是俱樂部拼命,國足養生,在如此下去,中超停辦我都覺得行。

不放開外援引進,國內球員沒有緊迫感,不審計俱樂部,不限制薪資上限,不嚴查種種獎金,限薪不過是一句假話,哄孩子的遊戲,不查陰陽合同,簽字費,加大引進就行,看看日本,平均年薪300萬元,K聯賽更低,中超俱樂部球員薪資不用限,審計收支平衡就行,超出部分4倍奢侈稅,我看他們還玩什麼。

所有政策不過是一紙空文,永遠都是一地雞毛……


吳法複製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上任三把火。隨著新一屆的足協領導班子閃亮登場,新一輪足協改革的號角又吹響了。

在前幾天有關足球改革的投資人會議上,足協的大boss們提出了“每個俱樂部只能註冊非華裔球員2名,在足協主辦的比賽中只能上場一個”的提案。

這個決定讓廣州恆大就非常被動,俱樂部投資人許家印將有可能參加下一輪的會議。廣州恆大目前負責歸化了多名巴西外援,如果這些球員在中超比賽中沒有辦法登場,對俱樂部來說就意味著極大的損失。


應該說裡皮的眼光還是非常精準的,畢竟是世界知名的足球教練。他對中國足球的理解非常深刻,以當下中國足球的實力,根本沒有可能衝擊世界盃。

就算從現在開始認認真真的抓青訓,那麼中國足球衝擊世界盃的希望也在10年以後。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總有一些人是希望快速出成果,那麼就只能靠歸化球員來湊數了。

以廣州恆大為首的中超豪門俱樂部就開始積極的響應這個政策,願意幫助國足歸化優秀外援,以早日實現衝擊世界盃目標。北京國安和山東魯能,隊中也有一些歸化球員。


如果中國足協能夠強制推行限制規劃外援的政策,這將給國足衝擊世界盃蒙上一層陰影。未來幾年中國男足能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將會呈現出非常大的不確定性,關鍵因素還在於俱樂部如何使用歸化球員上。

比如廣州恆大手上的歸化名單上有:埃爾克森,野牛和小摩托,再加上高拉特和阿蘭。如果這些球員不能為廣州恆大效力,那麼就只有可能外租。但因為這些球員的身價不菲,恐怕也很難找到下家。

當然如果廣州恆大願意為中國男足無私奉獻,也可以低價把這些球員都借給中超的其他俱樂部,讓他們保持自身的狀態。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廣州恆大將會付出更多資金上的代價,這對於俱樂部的長久發展來說,是不具備可持續性的。


因此如果這個政策得到推行的話,廣州恆大下一步的走向將會變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他俱樂部也會作出相應的調整,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削弱中國男足的實力。

實際上這很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最終讓中國男足又回到過去的模式上,以國內球員為主來組建球隊。前邊說過了,現階段以國內球員的實力來衝擊世界盃根本就不可能。

中國足球改革一年一變化,三年一大變,整天都在一些邊緣問題上糾纏,從來就沒有對根本性的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部署。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國足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憤青談足球


假如足協新政得到通過的話,國足殺進十二強只存在理論可能,而殺進卡塔爾世界盃甚至連理論可能都不存在了。其實最要命的並非是是非血緣歸化2上1,而是“歸化球員薪資與本土球員相同,”這一點幾乎確定了國足基本上與卡塔爾世界盃無緣了。

非血緣歸化2上1,嚴重削弱了國足戰鬥力

足協主席陳戊源主持召開了中超投資人會議,提出了下賽季幾項新政草案,其中,“每傢俱樂部只能註冊2名非血緣歸化球員,每場比賽只能上場1名”,這條內容就是為恆大量身定做的,只為了限制恆大,全然沒有考慮到國足。

足協的考慮不能說沒道理,假如不限制恆大,那麼下賽季恆大基本上就是無敵的存在,擁有埃爾克森、高拉特、費爾南多、阿洛伊西奧、阿蘭等多名歸化球員,再加上保利尼奧和塔利斯卡,可以橫掃中超了,所以足協的動機是好的。

但是,如果只能2上1,恆大最多隻能留下2名非血緣歸化球員,並且只能上場1名,對於恆大來說,其他幾名非血緣歸化球員就只能租借給其他中超俱樂部了。

恆大絕對不會把辛苦歸化的球員租借或者賣給給國安、上港、魯能,讓這些球員成為恆大的敵人,所以恆大最有可能把這些球員租借給中小俱樂部,比如華夏,建業。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球員都在保級球隊,難以參加高水平的亞冠比賽,並且也不能在一起配合,即便入選了國足,又能有多大戰鬥力?

最關鍵的是限制非血緣歸化球員薪資

這一條是最可怕的,我相信任何一名非血緣歸化球員都不會在這種情況下選擇繼續歸化!

中超最高年薪不得超過稅前1000萬人民幣,就算加上國腳浮動上限20%,也就是1200萬人民幣,要遠遠低於他們現在的收入,在這種情況下,誰還願意選擇被歸化?難道僅僅憑藉信仰麼?

可以預見的是,假如這一條得到通過,國足是不可能殺進十二強,更不可能殺進卡塔爾世界盃的,高拉特們也會拒絕選擇歸化,以後也不會再歸化到高水平的外援了,中國足球仍然是自彈自唱,自己玩自己的吧。


逸飛嶺伯爵


現在足協的處境就如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堅持與反對爭論不休,中國足球到底要不要改革開放,要不要堅持引進人才並歸化外籍球員,以此增強中國足球實力,是當前足協面臨改革開放的主要課題,也考驗足協領導班子的智慧和國際視野,考驗足協領導人能不能跟上國家改革開放的大局和決心。一味在一些枝節問題上爭論不放,反覆折騰,不願意通過實踐檢驗,那能得到真理。足協應拿出跳出圈子文化的氣魄堅持改革開放,真正為當今中國足球發展做出實事。


手機用戶6751119135


中國足協的這項新政對於廣州恆大來說,不啻於砸了一記悶棍;而擁有李可和侯永永兩名華裔歸化球員的北京國安,則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在工資待遇上,已接受歸化的非華裔球員都要與國內球員持平,跟之前的外援身份差了不少。
近日,中
國足協在上海召開的中超投資人會議上,公佈了外界普遍關心的中超聯賽歸化入籍球員註冊和使用辦法,以及對限制職業聯賽球員薪資的改革方案。目前已經初步擬訂的方案是:未來俱樂部的非華裔歸化球員只能注2上1。


也就是說,目前已經接受中國足協歸化的非華裔球員將和國內球員一樣限薪。原本以為歸化後可以拿高薪的艾克森和高拉特們,這下可真是騎虎難下啊!一千萬人民幣加上最多百分之20的浮動獎勵,跟千萬歐元的年薪差距巨大啊!現如今,除了已經代表國足出場的艾克森之外,廣州恆大還要收回高拉特、阿洛伊西奧和阿蘭等幾名非華裔歸化球員,可是在足協新政的要求下,艾克森和高拉特兩人極有可能留在恆大。至於其他幾名球員,仍然會以租借的形式在中超漂泊,這對咱們國足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啊!


偷回憶的豬


這種前後的矛盾,看上去非常的可笑,在裡皮離開之後,歸化政策也遭遇了寒冬。

現在,非華裔歸化球員注2上1,最尷尬的要數恆大了,為了配合中國足球的規劃策略,恆大可是高價引進了一批能夠歸化的非華裔外援,現在徹底玩完了。

足協的新政策讓許家印的2020年實現全華班的口號徹底落空了,艾克森、高拉特、野牛、小摩托這些外援,都是非華裔歸化的,下賽季只能上一個,恆大如何安頓這些球員,也是休賽期的一大看點。

錢都花了,東西卻不能用,恆大現在哭都沒地方了。好在許老闆財大氣粗,能夠承受這樣的損失。

至於這些不斷變相的政策對中國足球產生多少影響,個人是持懷疑態度的。我們不缺政策,缺的是能夠踏踏實實的執行力。這麼多年,政策一直都變,就我們那弱不禁風的執行力,中國足球能發展好嗎?

可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