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兩年前撿萬元上交警方,濟源男子:我拾金不昧,能不能聽到一句“謝謝”?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巖 崔峰

遇到別人遺失的物品,我們拾金不昧,這是很多現代人的品德體現。濟源就有這樣的一位市民,兩年前撿到近萬元現金上交警方,但2年過去了,儘管曾經追問,但關於物品是否交還失主問題,他一直也沒收到確定答覆,也沒有等到失主的一聲“謝謝”。

就此事件,以及該事件暴露出的針對正能量事件的反饋、交流機制能否暢通問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採訪,以儘可能避免好人心寒的結局。

暖心:

撿到近萬元現金,維修工拾金不昧

“做了好事,我真不求受表揚,只希望警方能給我一個回覆,聽到失主一句‘謝謝’,但是兩年多了,一直沒有結果。”11月24日上午,濟源市民石先生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說了自己的一件煩心事。

究竟是咋回事?

今年49歲的石先生說,他是一名傢俱店的維修工。2017年4月16日下午,他和3名同事一起,騎著一輛踏板電動車到濟源市東方國際公館小區安裝傢俱。到達小區後,他將電動車停放在9號樓的的電動車棚裡。

两年前捡万元上交警方,济源男子:我拾金不昧,能不能听到一句“谢谢”?

△事發車棚

當日下午5時許,石先生準備騎車返回家裡時,發現電動車的踏板上多了一個黃色女式挎包。

“究竟是誰粗心落下的呢?!”石先生很是驚訝。

經一番觀察後,他發現現場空無一人。為了不讓失主著急,他在現場等待了很久,依然無人來尋找。

因急著返回店裡,石先生打開挎包,試圖找到失主的聯繫方式。打開包後,他發現,包裡除了有手機、化妝品、藥品、消費卡以及數十張銀行卡等,還有近萬元現金。

两年前捡万元上交警方,济源男子:我拾金不昧,能不能听到一句“谢谢”?

△事發當時挎包就放在這輛電動車的踏板上

“包裡沒有身份證,手機當事也鎖著,沒有解鎖,沒法聯繫。”石先生說,苦等無果之後,他選擇報警。十幾分鐘左右,兩名民警到達東方國際小區南門口,登記了石先生的姓名、電話等資料後,並帶走了挎包及裡邊的物品。

寒心:

兩年多了,他連一句“謝謝”都沒等到

雖然事情過去了,石先生依然牽掛挎包的下落,牽掛到是否找到了主人。然而,這件事從此沒有了下文,生活一如往常般恢復平靜。

因為這事,不少同事經常有意無意地問他“挎包究竟有沒有交還到主人手裡呢”,讓石先生十分尷尬。

身邊朋友的說法,看似玩笑,但那種被質疑是否昧下了撿到物品的不被理解、乃至諷刺,都讓他感到十分難受,倍感失落,如鯁在喉,心裡很不是滋味,乃至成了一塊心病,揮之不去。

按照石先生的說法,做這樣的好事,雖然家裡並不很寬裕,但他並不求回報,而這些疑問,不僅是他的朋友,他也時時刻刻縈繞在他心頭,也想得到澄清。

两年前捡万元上交警方,济源男子:我拾金不昧,能不能听到一句“谢谢”?

△對兩年來的遭遇,石先生很無奈

“我給警察留有聯繫方式,包裡邊也有不少物品,警方應該是可以通過這些物品找到失主的。”石先生說,按照正常情況,失主可以找到,“如果確實找到了失主,失主能否給我一個說一聲‘謝謝’,或者警方給我轉達一下‘謝謝’也好,可是沒有。”

兩個月後,心有不甘的石先生先後兩次主動撥打110追問,但最終依然杳無音信。

“明明做了件好事,討一個清白就那麼難?”石先生感慨,一晃近兩年多過去,這件事似乎早已經被人忘記,始終沒有人和他聯繫這件事,“我不後悔做這件事,也不奢望失主一定說聲‘謝謝’,但總感覺事太彆扭,缺了點啥。”

求證1:

11月27日下午,為進一步還原事件原委,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和石先生一起,來到了位於濟源大道東段的的東方國際公館小區。

两年前捡万元上交警方,济源男子:我拾金不昧,能不能听到一句“谢谢”?

△一起好人好事,石先生盼了兩年多,盼不來“謝謝”

在兩年前撿到失物的9號樓前,採訪過程吸引了該小區物業公司的注意。得知記者的來意和石先生的事蹟後,物業公司一負責人鄭萍給予了肯定。

“其實也沒啥,只想知道失主將東西領走沒有。” 寒風中,面對物業人員的誇獎,石先生顯得侷促不安和害羞,一再表明自己的態度。

“你的品德很高尚,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鄭萍向記者回憶,石先生撿到挎包的時間,正是小區業主入住裝修期,外來裝修人緣比較多。她分析,那段時間沒有接到業主的求助,也沒有警方過來調查。

儘管如此,她對石先生的拾金不昧給予了嘖嘖稱讚:“以後在小區有啥事,儘管來物業找我。”

“你家是哪裡的?”記者話音剛落,石先生眼眶瞬間紅了,聲音哽咽,“這件事本來是高興的事,但遇到家裡的變故,實在高興不起來……”

說話間,石先生淚水湧出眼眶。

據瞭解,石先生家住軹城鎮東天江村,一家三口,夫妻兩個和一個在天津打工的兒子,原本生活幸福。兩個多月前,石先生的妻子上班途中遭遇車禍身故,一段時間來,他一直沒有上班,仍在為妻子的後事奔波。

直到幾天前,石先生無意中偶遇記者,才想起兩年來這件塵封在心頭的舊事。

求證2:

確有此事,詳細情況正在進一步落實

11月27日下午,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致電濟源市110指揮中心,瞭解此事具體情況。工作人員表示時隔時間較長,需要查詢落實,隨後表示涉及該局的相關媒體對接工作,由該局宣傳科負責。

在向當事人瞭解情況後,濟源市公安局宣傳科有關人士說,接到此事的反映後,他也認為警方應該給當事人石先生一個明確的回覆,如果沒有回覆,肯定不合適,“從換位思考的角度講,石先生的要求一點也不過分,十分正當,我們充分尊重並理解。”

隨後,上述人士表示,經向轄區沁園分局瞭解,石先生的遭遇,確有其事,但需要進一步調查瞭解。

不過,截至昨日下午5時大河報·大河客戶端發稿,濟源警方尚未向大河報通報有關此次事件的相關確切情況。

建言:

完善反饋、嘉獎機制,讓好人做好事不再心寒

多位濟源當地人士認為,社會需要正能量,公眾就要用心、用實際行動呵護每一個正能量,別讓好心人受傷,不讓做好事被冤枉,這是基本的社會價值觀和共識所在,也是社會正能量日益增多的內在要求。

“在好人難當、好事難做的現實背景下,做好事也需要技術含量。君不見,看到摔倒的老人,在幫扶前,先拍下視頻或者找見證人,就成了一些做好事者的必選動作。”一位濟源當地人士說,做好事雖不求回報,但對好人、好心還是得有精神上的回報,“要是好人總是心寒,那麼做好事的人,誰還願意去繼續做呢?”

就此事件,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隊長牛振西認為,石先生的要求他也很理解,也很支持,因為均在情理之中。

两年前捡万元上交警方,济源男子:我拾金不昧,能不能听到一句“谢谢”?

△事發當時挎包就放在這輛電動車的踏板上

牛振西說,石先生的心情,他也曾經多次遭遇過。在救援隊的歷年來的救助事件中,只有約10%的家屬會主動表示感謝,絕大多數的受助人、受助人家屬沒有一句口頭上的感謝就離開了救援現場。

“我們救援,完全義務,真不圖回報,有的家屬事後很感謝,還硬給我們塞紅包,我們都堅決拒絕了,這讓我們所有救援隊員都十分欣慰,幹公益也更有勁頭了。”他說,這種狀況,他們有時候也理解家屬的心情,但感恩之心作為人的基本素養,對不少人來說,還是需要注重和提升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瞭解到,相關部門目前出臺有《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等相關規定,但規範的內容相對具體、單一,並未覆蓋到現如今的所有正能量事件門類,存在一定的缺憾和空白。

就此事件,一些市民就此提到,對越來越多的正能量事件,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從官方層面,仿照“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理念和模式,建立或完善門類齊全、職責明確的正能量反饋機制甚至嘉獎機制,以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持續和諧發展。

對此建議,與牛振西一樣,河南省應急救援協會會長陳水全也表示認同。

“民間公益行為,需要更多的支持,當然像這種精神層面的支持必不可少,我也理解這種事情對民間公益的傷害,希望相關方面能重視起來,建立暢通、透明的反饋、嘉獎機制和通道,解決這種越來越突出的問題。”陳水全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