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夫妻或情侶高度警惕對方4類行為,防止成為“被矇在鼓裡的人”

男女之事是個人私事,或者說是隱私,一般很難被外人知曉。但現實中卻有這樣的現象,對於一方的“出軌”行為,成了公開的秘密,可能全公司或周圍的人都知道了,就是當事人本人不知道。因為這樣的事情,就算是知道內情的人,也不好直接告訴最直接的“利益攸關方”,也就是夫妻或情侶的另一方當事人。

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一方當事人成為“被矇在鼓裡的人”,對於一切全然無知,還在全心全意愛著對方、體貼著對方。殊不知,這樣的真情打動不了已經“變質的心”,只會溫暖凍僵的毒蛇,等其甦醒狠咬一口,這個時候才幡然醒悟,悔之晚矣!

那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成為“矇在鼓裡的人”,不要陷於“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的悲慘境地?對於“出軌”這樣的不忠行為,還是有蛛絲馬跡可尋的,這需要擦亮雙眼,警惕以下這些行為

在家裡,電話從來都是靜音,從不在家接電話

不管男方還是女方,到家後,手機一直是處於靜音狀態,從來沒聽到來電的聲音,也不接電話。偶爾打個電話,還是主動打給別人的,這樣的電話,聲音比較大,談的比較自由,甚至可以開免提。為什麼這樣?因為這是可以讓配偶盡情聽的電話,“心底無私天地寬”,沒有什麼可以掩飾的,自然可以放心大膽地說。

夫妻或情侶高度警惕對方4類行為,防止成為“被矇在鼓裡的人”

靜音最安全,來電也不怕

那為什麼非要靜音呢?

一是微信短信蜂擁而至,提示音此起彼伏、接踵而來怎麼辦?配偶或者情侶另一方會問你是誰的微信,沒法回答。只能改成靜音,忙裡偷閒、見縫插針回覆信息,這樣本人會覺得人不知、鬼不覺,達到了暗度陳倉的效果。

二是萬一電話響了,又是“特殊人士”(親密的朋友)的電話,守著那位的面,接還是不接?接!馬上露餡,現在的手機聽筒聲音真是大,不管你怎麼緊貼耳朵,還是有聲音鑽出來,讓周圍的人聽得一清二楚。

不接!馬上就會遭到連珠炮似的盤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總歸是讓你主動交待問題,並且明確政策“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如果你擺出一副打死也不說、寧死不屈的樣子,太文雅了,換個通俗的說法,如果你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那等著你的將是“非暴力”“不合作”,比較繞口,說白了就是不打,不合作、不交待。被奪手機或者一場廝打在所難免。

所以安全起見,為了防患於未然,手機就靜音吧,徹底給我做啞巴,這樣就不會成為惹禍精了。

在家裡,手機隨時翻過來放,屏幕向下

儘管現在手機有了鎖屏功能,手機一會不用就會息屏、鎖屏,但是畢竟機器還是靠不住,有時不知道手機哪根神經搭錯了,會突然屏幕亮起來。要命的是相關內容一覽無遺,特別是來了微信或者信息時,有時鎖屏失效,不僅提示來了消息,還會把來信人和內容,全部展示出來,你說氣人不?你說嚇人不?

夫妻或情侶高度警惕對方4類行為,防止成為“被矇在鼓裡的人”

手機翻過來,不怕手機突然亮屏

更為要命的時,你去洗澡或者幹別的事情,暫時離開手機,這個時候電話來了、微信來了,屏幕向上,那還得了,儘管手機是靜音,那也很危險。

為了徹底杜絕這一現象,把危險扼殺在搖籃裡,靠技術靠不住,還是靠最原始的辦法,屏幕翻過來,來了信息、來了電話,一般也很難被發現,這樣安全係數大大增加!

在家裡,捧著手機,拇指跳躍如雀,沉迷文字聊天

文字聊天,無聲無息,不影響他人,但是他人要想知道聊的什麼、為什麼聊得如此熱火朝天,也是難於上青天。畢竟眼睛沒有透視的特異功能,你乾著急也沒用,就是不知道自己親愛的她或他在和誰聊、聊什麼、聊到什麼程度。有時候,聊著聊著還會面帶微笑、有時候雙頰緋紅、有時候抬起眼睛看一眼對面的你,是否在看著沉迷於聊天的我。

夫妻或情侶高度警惕對方4類行為,防止成為“被矇在鼓裡的人”

和誰聊得如此熱火朝天,當然不告訴你

如果你忍不住問“和誰呀,聊得這麼投入”?得到的答覆一般是:“能和誰呀,同學唄”“同事唄”“閨蜜唄”“狐朋唄”“狗友唄”,甚至說是公司領導在佈置任務,或者是罵主管又要求加班。

如果你又忍不住問“那和我怎麼沒那麼話”?得到的答覆一般是:“和你這麼多年了,什麼話都說了,沒什麼可說”“我們不用說話,一個眼神就可以了”“老夫老妻,哪有那麼多話”,甚至是一句粗話“滾!”

半夜三更還不睡,催促幾次,都說馬上睡

除了加班等正常事情之外,一般都需要注意了。是不是趁你睡著了幹“不可告人的勾當”,比如繼續聊天,聊得依然熱火朝天,還要是不是問一句“親愛的,睡著了吧”,然後扭頭繼續著自己的活動。等你睡了一覺醒來發現,對方還沒睡,甚至更精神、更投入,這個時候要高度重視了,要弄清楚對方到底在幹什麼。

夫妻或情侶高度警惕對方4類行為,防止成為“被矇在鼓裡的人”

自有比睡覺更誘人的事

但是想知道比較難,一個原因是對方的警惕性會比較高,你的一舉一動,對方都會明察秋毫;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的人一般都是高度近視,眼鏡如瓶底子一樣厚,就算是一般的近視,想偷窺到對方手機上的內容,是不可能的。

怎麼辦?需要採取點小伎倆,比如某位大學同學出的妙招,偷偷買一副隱形眼鏡。睡覺時戴上,假裝睡著,然後伺機偷窺,一切都會一覽無遺,或者是看到一部分,足矣窺一斑知全豹了,比如聊天文字過於火爆、圖片過於刺眼、聊天對象過於陌生。

高度警惕,加上小伎倆一用,可能比較容易知道了一直困擾的秘密,不會成為“被矇在鼓裡的人”,但是知道了內情怎麼辦?

這就成了大問題,直接撕破臉、大鬧一場,來個魚死網破。你放著好日子不過,我也不過了!可以使出三大絕招:“一哭、二鬧、三上吊”;或者使出三板斧:一“搶”、二“爭”、三“查”,搶孩子撫養權、爭奪財產、查對方出軌的證據。

還是隱忍,裝作不知道,淚水獨自吞下,打掉牙往肚子裡咽。

“分還是維持”,兩種選擇,該怎麼選,這就看你在乎對方的程度、你在乎這個家或者這段感情的程度了。

以上列舉了,一些小的細節,知道了老祖宗的見微知著的真諦,也知道了現在流行語“細節決定成敗”,您覺得還有什麼值得高度懷疑的小動作、小習慣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